《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5年航標下的中日關係│王鍵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5年航標下的中日關係│王鍵

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下稱《條約》)締結45周年的重要年份。回首往事,締約45年以來的中日關係既走過友好合作階段,亦經歷了風譎雲詭與跌宕起伏的艱難歲月。1978年8月12日締結的《條約》載明:「締約雙方應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根據上述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締約雙方確認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不忘初心、踐行原則

《條約》的締結是《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深化發展,不僅為中日關係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礎,確立了應遵循的重要指導原則,更為發展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條件,對維護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亦產生積極影響。尤其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條約》更具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2年是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50周年,2023年又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45周年。45周年是歷史的里程碑,更是新時代的新起點。我們紀念締約最重要的是不忘友好初心,賡續使命擔當,旨在深入探討《條約》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積極思考如何在國際秩序變遷的背景下,引領中日兩國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平穩健康發展。

2023年亦是1998年締約的《中日聯合宣言》發表25周年,2008年締約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發表15周年,這兩份政治文件連同1972年締結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締結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共同組成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構成中日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和法律基礎。

在延續《中日聯合聲明》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政治基礎上,《中日聯合宣言》載明「中日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並在台灣問題上強調:「日方繼續遵守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明的關於台灣問題的立場,重申中國只有一個。日本將繼續只同台灣維持民間和地區性往來。」《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特別強調:「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發展給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機遇,日方對此表示積極評價」、「日本在戰後60多年來,堅持走作為和平國家的道路,通過和平手段為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中方對此表示積極評價」。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條約》締約45年來的中日關係史程告知世人,中日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重要利益,亦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重大貢獻,這更是世界第二與第三大經濟體的國際責任與擔當。

不畏艱辛、砥礪前行

對於近年來中日關係惡化及日本對華強硬而言,其之選擇與中國進行針對性的戰略對抗,一方面是受到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鼓動,但更為關鍵的還是日方始終不願意接受中國整體實力迅速提升的現實,執意漠視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基本原則,亦不顧及地區安全穩定與發展,追隨美國在政經安全領域對華全面施壓,而且其主動性相當凸出。不過,日本的對華政策雖受制於美國,但日本追求戰略自主和國家利益最大化,其對華政策也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和迴旋的餘地。

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不久前指出:當前中日關係來到關鍵十字路口,面臨的是邦交正常化以來最複雜的局面,遇到的是未曾有過的新問題、新風險、新挑戰。美國對中國肆意抹黑、極限施壓,還拉攏脅迫其他國家圍堵遏制中國發展,成為影響中日關係的最大外部挑戰。

2022年11月14日,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與拜登舉行會晤時系統闡述了台灣問題的由來及中方立場。他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2023年10月3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在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無論誰想把台灣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都絕不答應,絕不手軟。

毋庸置疑,中國絕不會對台灣問題做出任何妥協。但近年來日本緊隨著美國加大對台灣問題的介入,尤其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為開端,台灣問題儼然成為中日之間最凸出的主要矛盾。

須牢記的是,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明確規定,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於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條。1978年兩國締結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1998和2008年的第三、第四份政治文件均重申,堅持聯合聲明關於台灣問題的立場。日方還多次就台灣問題向中方做出鄭重承諾,包括不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獨」,只同台灣維持民間和地區性往來。台灣問題事關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兩國之間的基本信義,日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精神,以實際行動體現迄今的政治承諾和有關表態。

鍥而不捨、保持定力

面對中美戰略競爭與充滿挑戰的中日關係,中日兩國需要以四個政治文件為指導原則,日方要切實履行四個政治文件規定的各項原則,尤其是必須落實其在台灣問題上的承諾,加強各個層次的交流,增進雙方的理解。如大力開展地方、民間、經貿、文化、青少年、衛生健康、綠色發展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穩定的、建設性的中日關係。 

今年亦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10周年,中國始終注重與周邊鄰國之間的關係。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展望未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必將對中日關係的回歸理性彰顯出引領作用和超越時空的思想偉力。同處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日本作為中國長期以來重要的海上鄰國,其外交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中日兩國應遵循建交初心,以《條約》精神為引領,積極面對矛盾並坦率有效地解決之,促進兩國關係得以持續穩定的和平發展。

當下最緊迫的議題,就是中日應堅持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處理各種問題與矛盾,更有必要重溫《條約》的精神實質,亦須鞏固和落實「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中日兩國應承擔歷史賦予的國際義務與大國使命,共同拒絕美國一國獨大的「新冷戰」,共同致力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簡言之,45年前,《條約》以法律形式將和平與友好確定為雙方共同的目標和義務。45年間,中日關係歷經風雨,但雙方總體堅持了和平、友好、合作的發展路程。45年後的今天,中日關係面臨的內外形勢更加複雜,既有長期存在的歷史與領土問題,也有新形勢下外部因素的新挑戰,亟待兩國戰略高層提出大智慧。雖然當前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但《條約》締結時確立的一系列核心原則,包括發展持久和平友好、互不干涉內政、使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共同反對任何國家謀求霸權等,始終是處理中日關係所應當恪守與遵循的。

45年前中日政治高層做出締結《條約》的戰略決斷,奠定了中日關係的政治和法律基礎,展現了中日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的意願和決心。今天兩國應以紀念締約為契機,重溫締約的初心,履行條約義務,從中日關係發展進程汲取智慧啟迪,續寫和平友好合作新篇章,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條約》精神注入新的內涵。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鍵
  • pages: 46
  • 標題: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5年航標下的中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