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路在何方│龔忠武

近代中國的路在何方│龔忠武

1840年的鴉片戰爭,將中國的歷史推出了傳統的軌道,使中國人迷失歷史的方向,不知路在何方。此後國難深重,每次國難之後,國人都要問:路在何方?

1840年敗於西洋英國,國人問:路在何方?林則徐、魏源、龔自珍說路在堅甲利兵。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說,路在打倒腐朽的滿清王朝,建立農業社會主義的太平天國;然而實踐證明,他們找到的那一條路,不但要打倒滿洲政府,還要否定中國傳統的主思想儒家,清算構成中國社會中堅的儒家士紳階級。

洋務大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張之洞等說路在中興,重振傳統的儒教王朝。

1895年敗於東洋日本,國人問:路在何方?康有為、梁啟超說路在變法維新虛君立憲。

1900年庚子國變後,國人問:路在何方?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說路在革命共和。

民國初年,袁世凱和北洋亂政,國人問:路在何方?1919年五四時期,李大釗、陳獨秀、胡適說,路在文化思想革命,徹底打倒孔丘主義,引進西方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綜上以觀,為近代中國尋路,其主要特點,首先是反傳統文化,除了玄奘曾經向印度取經之外,這時開啟了另一次大規模地向國外尋找新路。

其次是,尋找道路者需要有智慧、勇氣、毅力。拿孫中山來說,他說他花了一輩子尋找革命之路,臨終時還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但如此,他認為已經找到的路,與胡適一樣,即走美國人的路,歷史證明,與中國國情相悖,是條死胡同。

還有,尋路時得參照當時的世界潮流,流行思潮(prevailing thoughts),中國與世界已經密不可分。

五四時期是中國思想界向世界全面開放的時期,萬流競進,一時思想界大放異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條條大路可供選擇。但主要是西方的資本主義和歐俄的馬列主義的兩條大道。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的思想家,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當時正處於青年期的毛澤東,追隨李大釗和陳獨秀,也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並創造性地終生奉行。

毛澤東雖然選擇了馬克思版的社會主義道路,但如何將之在中國落實,將之中國化,這條實踐之路較之尋路更為崎嶇坎坷。

例如,其中的長征,說有多難就有多難。事後,毛澤東對長征是這樣評價的: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於此可見,實踐之路較之尋路尤為艱難。最終,中共在毛的主導下,花了28年之久才取得政權,建立了新中國,可見其難。       

簡言之,歷史最終選擇了毛澤東,選擇了毛澤東的道路:槍桿子出政權、工農革命、農村包圍城市。先解放中國的勞苦大眾,再解放世界上的勞苦大眾。所以,是一條既符合國情,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大道。

所以,毛之所以被歷史選中,並非偶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他的天才,在於能夠將落後的中國,同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之間的矛盾統一起來,在山溝裡走出了既符合落後的國情,又符合先進世界潮流的毛澤東主義。

毛深知中國歷史的規律,中國歷史上的政權,無一不是打出來的,沒有一次例外。遠的不說,近的如孫中山,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推翻了滿清,建立民國。蔣介石的天下更是靠黃埔的槍桿子打出來的。       

毛沒有創建軍事院校,自己也沒有任何軍事學歷,完全是從革命實踐中學來的。其思想的核心是發動農民,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毛的主導下,中共經歷了長征、三年內戰,才取得了政權;然後打了朝鮮戰爭、中印邊境自衛戰和越戰等的立國之戰,鞏固了政權。

總結而言,近代中國得的從未有過的疑難怪症,李鴻章說數千年從未得過的病。所以,土方子屢試無效,路不在中國,而在外國,只有歐俄版的馬列主義這種特效藥可治。

綜上所述,歷史地看,毛代表中共第一代,尋找打天下之路。天下打下了之後,就是治天下,尋找治天下的路,也就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要幹的事。鄧小平說,今後中國的路在改革開放,大膽利用中外的資本家,在全國的城鄉,大搞富民的實業建設。

馬克思說過,資本主義找到了一條可以大大地釋放生產力之路。此其時也,這正是落後的中國要走的路。

我們這一代,正走在中共第二代鄧小平主導的這條大道上。第三代的江澤民、第四代的胡錦濤、第五代的習近平,都是沿著鄧開闢的道路前進。中國現今面臨的問題,不再是路在何方的尋路問題,而是怎麼走的實踐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怎麼走,我們只好拭目以待了。

(作者係旅美體制外歷史學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龔忠武
  • pages: 72
  • 標題: 近代中國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