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峰會看習近平的全球經濟戰略│張麟徵
美國最忌憚的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及戰略,但從G20杭州峰會看來,大國興衰趨勢難擋,中國的復興再起是美國人攔不住的。
日前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在中國政府精心籌辦下,無論是外在還是內涵,都十分有看頭。從外在來看,杭州本來就是中國人天堂的想像,經過半年多的翻修布置,景象更是煥然一新、滿城錦繡,確實美不勝收。內涵來看,則嚴肅許多。
中國與G20淵源深厚
從國際權力結構演進的歷史軌跡來看,G20的出現、茁壯與中國息息相關。上世紀末,7國集團(G7,一度為G8)在解決全球經濟、貨幣、發展、環境等問題上已力不從心。國際權力結構大幅改變,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外,出現了許多新興工業國家,如中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不將其納入國際多邊磋商機制,上述國際問題就無法真正解決。
就中國而言,1978年其GDP在全球排名15,到1990年升到10,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按照IMF的說法,如果以購買力平價指數去看,中國在2014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如不將中國等新興國家納入多邊經濟協商機制,如何能解決世界經濟問題?這才有1999年底G20的出現。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襲來,G20又從各國財長溝通平台,升格為領袖峰會。2009年後G20取代了G7,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峰會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中日兩國曾熱烈爭取今年峰會的主辦權,因為中國實力勝過日本,獲得眾多成員國的支持,終於拿到今年主辦權。
有著主場優勢的中國,把這次G20峰會辦得相當精彩,主要有兩個看頭,一個是在經濟與金融的全球治理,一個是政治與戰略的外交過招。本文將重點放在經濟與金融上。
習近平對全球經濟的謀劃
G20沒有類似祕書處的機構可以設定會議日程,所以地主國有相當大的空間揮灑。除了G20成員代表外,中國增邀了哈薩克斯坦、埃及和泰國等,這些都是「一帶一路」的關鍵國家,彼等與會既有利於推動「一帶一路」,又可增強新興國家在G20的聲勢。
領先峰會爆出來的亮點,是9月3日習近平與歐巴馬結束雙邊會談後,二人與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共同出席了有關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書存放儀式,習歐先後向潘基文交存了《巴黎協定》的批准書。經過多年紛擾,中美雙方終於化除成見,以行動對氣候問題表達共同的支持,這當然是件大事。
至於議題設定,杭州峰會的焦點集中在探討如何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停滯、結構扭曲、發展前景不明、金融體制不穩定、多邊貿易及投資受挫等問題。
習近平從全球格局的高度著眼,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辦法或方向。譬如提出「創新驅動型增長藍圖」,要以創新、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機遇,提升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潛力。對於失衡的經濟結構,提出深化改革,從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著手,如中國已經對過剩的鋼鐵產品採取去產能措施。對經濟發展,除落實可持續發展到2030年的議程外,還要促進包容性發展,拉近貧富差距,特別照顧非洲與最不發達國家,以減少全球發展的失衡。這些主張分別回應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國家、低度發達國家不同的需求,自然贏得支持。
貿易投資與金融問題
在貿易、投資、金融管理這幾個議題上,中美的矛盾相當凸出。主要是現在主從易位,在這幾個領域,美歐等國都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因此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如美國推動排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協議,美歐以壟斷、補貼等理由,逕行對中國產品課以高額關稅,或要求中國減產。投資也是一樣,美歐常以國安、科技與軍事機密為由,設法攔阻對中國的投資。
針對此一情況,習近平特別將貿易與投資議題提上議程,主張建立全球貿易和投資機制,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鞏固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
在此,習近平早先提出的「一帶一路」及伴隨此一戰略出台的「亞投行」,就給中國及全世界帶來增長貿易與擴大投資的機會,為當下的貿易停滯與游資氾濫提出了有效的藥方,符合習近平在峰會上所說:20國集團「不是清談館,要做行動隊」。
在國際金融改革方面,多年來中國一直爭取並施壓美國對布雷頓森林國際金融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進行改革,適當反映各個國家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但改革緩慢。縱然G20本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創建的平台,習近平仍然主張G20應該致力不斷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優化國際金融治理結構,充分發揮IMF特別提款權的作用。顯然,中國想壯大G20對於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動G20從危機因應平台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中國表態無意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外另起爐灶,創建新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但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及亞投行等的設立,都變相地對布雷頓森林體系施壓。此一趨勢顯非美國所樂見。
大國興衰趨勢難擋
習近平在杭州峰會的亮麗演出,展現了大國領導人的格局與氣度,體現了中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道德高度,但看在美國眼裡當然不是滋味。這是歐巴馬任期內最後一次亞洲行,除了交出批准《巴黎協定》成績之外,八年執政再無其他政治遺產。無論G20峰會或東協領袖峰會,歐巴馬想孤立中國、遏制中國的作為都徒勞無功。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世人焦點或都放在東海及南海等領土爭端、台灣和香港等分離主義,「亞太再平衡」、TPP等政經議題上,其實這都不過是美國牽制中國的手法,或許會給中國製造些困擾,但阻止不了中國的發展進程。美國最忌憚的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引領經濟發展的創新與科技能力、威脅美元霸權的人民幣,以及靈活的經濟戰略,但這些美國也無法阻擋或影響。
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大批的新興工業國家、低度發達國家,為了國家利益,必須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旅美企業顧問顧喬治(George Koo)9月在《亞洲時報》評論說,中美代表了兩條路線:習近平提出的是經由合作協同獲得共同繁榮的途徑,歐巴馬提出的是在防禦飛彈保護傘下走向死亡與毀滅的途徑,話說得很重,但有其見地。如何選擇,看各國領導人的智慧。
美國新現實主義學者雷恩(Christopher Layne)9月在《國家利益》雜誌為文,引用上個世紀兩位國際關係大師:卡爾(E.H. Carr)及甘迺迪(Paul Kennedy)的論點,認為美國要維持二戰後由美國建構的「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已無可能,觀點正確。興衰起伏乃世情之常,正所謂「世界代有大國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如何持盈保泰是美國自己要努力的,而中國的復興再起是美國人攔不住的。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麟徵
- pages: 28
- 標題: 從杭州峰會看習近平的全球經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