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視野下的金磚合作擴容│胡勇

「全球南方」視野下的金磚合作擴容│胡勇

最近,「全球南方」(Global South)一詞在輿論場、政策界和學術圈突然變得炙手可熱。英國《金融時報》將「全球南方」列為2023年的年度詞,「全球南方」崛起也被美國《外交政策》視為2023年全球政治最具意義的趨勢之一。

「全球南方」視野下的金磚合作在2023年2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全球南方」是與會人士熱議的關鍵字,在會議發布的年度報告中,「全球南方」一共出現55次。2023年8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出席金磚國家(BRICS)峰會期間也多次提到「全球南方」。至於圍繞「全球南方」發表的學術論文更是呈現井噴之勢。

實際上,「全球南方」並非橫空出世的新概念,而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再定位,標誌著非西方力量的進一步崛起,同時也呼喚南南合作的提質增效。金磚國家是「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其中俄羅斯的身分略顯特殊),金磚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體現。隨著2024年元旦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和衣索比亞正式加入金磚合作機制,「全球南方」的影響力正在持續擴大。

從「第三世界」到「全球南方」

據多位學者考證,「全球南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69年,當時美國政治活動家卡爾•奧格爾斯比(Carl Oglesby)指出:「幾個世紀以來北方對全球南方的統治已經匯聚、產生了一種無法容忍的社會秩序」、「越南戰爭是北方統治全球南方歷史的頂峰」。然而,相較「全球南方」,彼時對發展中國家更流行的標籤是「第三世界」(The Third World)和「不發達世界」(The Undeveloped World)/「欠發達世界」(The Less-developed World)。

法國人口學家索維(Alfred Sauvy)在1952年率先提出「三個世界」說,所謂「第三世界」是指西方(第一世界)和蘇聯(第二世界)以外的國家。當然,世人更熟悉的是毛澤東在1970年代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即美、蘇兩霸是第一世界,中間派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屬於第二世界,亞(除了日本)非拉則是第三世界。然而,隨著冷戰的終結和全球化的興起,三個世界的劃分失去了現實意義,「第三世界」也逐漸淡出國際政治經濟話語體系。至於「不發達世界」、「欠發達世界」等術語,由於充斥著發達國家的優越感,且隱含西方中心主義的發展觀,越來越不為發展中國家所樂見。

學者賽奇(Nick Sage)在2022年出版的《國際發展簡論》指出,相較富於冷戰色彩的「第三世界」,基於地理座標的「南方」(South)一詞顯得相對中立。1980年,由西德前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領導的國際發展問題委員會,發表了題為《南北:一項生存方案》的報告,在世界地圖上劃出了一條「勃蘭特線」(The Brandt Line),「北方」的富國和「南方」的窮國清晰可見,世界發展的重點難點也就一目了然。「全球南方」這一表述真正流行要到冷戰結束和進入21世紀以後,因為全球化的加速使得破解發展難題需要全球性的努力,例如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等。因此「全球南方」概念的興起表明,國際社會認識到「全球化」與「發展」之間日益緊密的連結。另外,近些年來發展中世界不斷分化為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用「全球南方」來涵蓋上述所有單元,語文上也顯得更加精煉。

「全球南方」代表絕大多數人

除了在地理上基本是位於「勃蘭特線」以南,在發展階段上還在為實現現代化而奮鬥,「全球南方」作為一個整體還具有鮮明的非西方色彩。具體言之,就歷史脈絡來說,「全球南方」意指遭受過帝國主義殖民掠奪與殖民擴張,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取得民族獨立的國家。就價值訴求而言,「全球南方」以改變現有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為目標,具有強烈的反對殖民主義、霸權政治的訴求。這一非西方色彩在俄烏戰爭和巴以戰爭中都得到體現。雖然全球南方國家在俄烏戰爭的定性上存在分歧,但總體上是拒絕同西方一道制裁俄羅斯。金磚國家領導人還就巴以問題召開特別視頻峰會,發出了和西方不一樣的聲音。

「全球南方」代表全球絕大多數人口,占據世界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到2060年,「全球南方」經濟總量的比重會上升至57%。另據統計,過去20年「全球南方」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當然,「全球南方」還面臨著經濟發展水準存在較大差異、貧困人口出現反彈性增長、糧食安全問題持續凸顯等挑戰。特別是發達國家對「全球南方」援助強度不足的現狀,對加強南南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磚擴容促「全球南方」壯大

眾所周知,「金磚」最初是美國高盛公司發明的一個投資概念,意指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幾個蒸蒸日上的新興投資市場。2006年金磚四國的外長首次會晤,2009年6月金磚國家峰會首度舉行,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四國變成金磚五國。目前,金磚合作已形成以領導人會晤為核心,30多個部級合作機制,60多個工作組等配套機制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合作機制,是能代表「全球南方」的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合作平台。

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金磚國家在促進南南發展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除了在疫情和流行病治理、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等領域發出「金磚聲音」外,金磚還在數字轉型、航太合作、災害管理、教育培訓等方面,提出具有濃厚南南合作色彩的「金磚方案」,並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合作、非洲發展等,具備明顯優勢的領域推出「金磚行動」,比如《金磚國家糧食安全合作戰略》與《金磚國家農業合作行動計畫(2021-2024)》。2023年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峰會,更直接將「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寫進了會議主題。

2017年金磚廈門峰會首次提出「金磚+」的合作理念,邀請全球南方的其他成員與金磚國家對話。2022年金磚北京(視頻)峰會正式提出擴員的倡議,2023年金磚南非峰會正式邀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衣索匹亞成為金磚大家庭的新成員。擴員後的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世界比重由26%升至近35%,人口占世界比重由42%升至47%。按現價美元計算,擴員後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由26%升至29%;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占世界比重達36%。貨物貿易總額占比由20%上升至25%,勞動適齡人口(15—64歲)將達25億,占世界比重由43%上升至48%,接近一半。

「隨著這次擴員,金磚國家正在鞏固其作為『全球南方』聲音的地位,並在國際政治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來自『全球南方』的聲音將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突出的作用」,儘管阿根廷最終拒絕了金磚的邀請,但金磚合作擴容還是成為2024年第一件引發全球熱議的大事。實際上,除了得到邀請函的6個國家,還有超過40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合作機制,其中至少20多個國家已提出正式申請。用埃塞俄比亞學者德米西的話說,「金磚+」合作模式不斷深化拓展,促進金磚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對話和合作,其「朋友圈」不斷擴大,將為南南合作開創新局面。

不僅如此,擴容後的大金磚合作還將發出共迎挑戰,共同發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新秩序的「全球南方」之聲。具體來說,「金磚+」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表達關切、共同討論和應對挑戰的平台。通過增加貿易、投資和技術轉讓機會,金磚合作機制將為全球南方國家帶來更大的合作空間,包括創造就業、擴大貿易範圍,最終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通過集體發聲,金磚合作可以幫助全球南方國家爭取更多的決策權與發言權,以及更多參與全球論壇的機會。

總之,金磚合作機制讓世界更加關注全球南方國家的利益和觀點,進一步加強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擴大這些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影響範圍,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最終提升全球南方國家的國際地位。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80
  • 標題: 「全球南方」視野下的金磚合作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