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要如何成為穩健的第三勢力│馮國豪
從台灣解嚴後,政壇除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外,一直存在著追求穩健第三勢力的期盼,但卻從未出現永續生存的小黨,似乎泡沫化是台灣第三大黨的宿命。
新黨、親民黨、台聯黨、時代力量,都曾經在台灣政治舞台上有所斬獲,但2024年選舉後,這些政黨注定已式微了,除藍綠兩黨外,只剩下民眾黨。所有媒體都在問:民眾黨會成為台灣政壇上穩健且永續存在的第三大黨嗎?
上述小黨都存在「一人政黨」的問題,類似韋伯所說的「卡斯瑪領導」或「魅力型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魅力型領導」不可能長期存在,必然會走向「家父長式領導」或「法制化領導」,而「法制化領導」可讓政黨走向穩健永續的方向,但不幸的是,台灣過去第三大黨都不約而同地走向家父長制,一旦領導人的魅力或體能衰退,政黨就會走向泡沫化。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一再強調「科學、理性、務實」,這本是走向法制化的正確方向,但大選後卻傳出黨內出現內鬥,最後都要柯主席拍板定案,這就是魅力型領導的困境。
從組織發展理論來看,組織要走向法制化,除了要有明確的策略方針外,更需要有健全的機制。從組織營運角度分析,組織應有九項機制,包括工作盤點、工作分析、績效考評、人力盤點、升遷制度、薪獎制度、招募管理、訓練發展與輪調制度。
民眾黨目前必須盤點2026、2028兩場選舉,並將這些工作逐項細部分析,評估需要哪些幕僚?哪些人有能力參選?目前的工作人員或培養的人才是否合適?接下來就要建立薪酬獎勵制度、升遷制度、招募新進人員、對人選進行訓練,對幕僚系統建立輪調制度,有了這些制度,就能避免一人決策或近親繁殖。
以近日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辭職事件來看,民眾黨對幕僚甄選、升遷、未來參選地方公職人員的安排,顯然缺乏一套穩定的人事制度,因此一切都要秉承柯主席的「關愛眼神」,這將是民眾黨未來發展最大的致命傷。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曾在《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一書中提到判斷組織學習障礙的標準,包括局限思考、從經驗學習的錯覺,台灣第三勢力迅速崛起旋即衰退,就有這些問題。
民眾黨千萬不要以為只要複製過去成功的經驗,就可以永續生存,成為穩定的第三勢力。民眾黨應該盡速跳脫過去的思考,建立上述九項機制,拔擢優秀人才,並在2026與2028兩場選戰中力求勝利,才能擺脫泡沫化的宿命。
(作者係崑山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馮國豪
- pages: 19
- 標題: 民眾黨要如何成為穩健的第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