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車城鄉│林清治
車城鄉位於屏東縣南方西側,北臨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東南與滿州鄉為界,西濱台灣海峽,南接恆春鎮。全鄉地處恆春半島,以低緩的丘陵地形為主,有四重溪、保力溪流經鄉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至隔年2月,因受地形影響,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
車城鄉的歷史
荷蘭人統治台灣時,車城鄉為排灣族的領土。當地原本是一片密林,原住民稱之為Kabeyawan,漢人記為「龜壁灣」。南明永曆18年(1664),鄭經派遣部將於龜壁灣登陸,開始殖民屯田。因部將「統領」兵士於此駐守,故命名為「統領埔」(今統埔村),其後逐漸聚居而形成庄村。
清康熙22年(南明永曆37年,1683)7月鄭克塽降清,台灣西部納入清朝版圖。次年4月設台灣府,劃屬福建省,下置台灣、鳳山、諸羅三縣,本地被劃屬鳳山縣所轄。康熙35年(1696),閩南人陸續遷至車城地區,先後建立新街、射寮、埔墘、後灣仔等村落。自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統領埔已成為閩人開拓恆春半島的根據地。由於當地原住民屢次計畫光復此地,遂於四周構築木柵以作為防禦,故有「柴城」之稱。乾隆末年已逐漸形成街肆。
乾隆53年(1788),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率軍,討伐林爽文黨夥莊大田時,水師即登陸於車城,之後為紀念勝利而稱車城為「福安庄」(或福安城),於庄內的福德廟立碑,以歌頌功勞。
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
同治10年(1871),琉球國船隻漂流至今日牡丹鄉附近,琉球船員侵入牡丹鄉,被當地原住民出草,當時琉球國同時向清廷和日本朝貢,故日本政府派兵前往事發地點。
同治13年(1874)5月22日,日軍進抵石門,當地原住民據險以抗。最後日軍陸戰隊攀上峭壁,居高臨下,情勢逆轉,原住民敗逃。在此役中,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6月1日起,日軍分三路掃蕩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原住民部落,沿途只有小規模抵抗,占領後焚燒村屋撤回射寮營地。7月1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投降,此為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對外用兵,史稱為「牡丹社事件」或「台灣出兵」。
9月22日,清廷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給予受難者撫恤金,並「購買」日本在當地修築的道路、房舍。
「車城」的名字來歷
「車城」一名,日人伊能嘉矩認為是「柴城」發音上的訛誤,另一說法指早期車城砍伐薪材輸出台南地區頗盛,庄民利用其作為要塞得以擊退原住民,故稱「柴城」;原住民之後又大舉來襲,車城至海口間沿岸盛行燒製木炭,有搬運木炭的牛車數十台駐列,遂利用牛車作為防禦而擊退之,而改稱車城。車城未正式建城,有木柵環圍,設有東門、北門及南門以制出入。
另外,車城鄉有客家聚落,客語裡的「車」與閩南語的「柴」同音,因此有一種說法是客家人紀錄的另一種寫法。
車城以農、漁業為主
車城鄉的產業結構以農、漁業等一級產業為主,農業人口占全鄉總人口數的31%。鄉內平原地區因有灌溉之利,主要生產洋蔥、西瓜與水稻等農作物,其中洋蔥、西瓜種植面積大、產值高,為本鄉的特色農產品。全鄉現在洋蔥栽種區為300公頃,全年的總產量約2萬公噸,分別占全台總耕種面積與產量的48%與63%,享有「洋蔥王國」的美譽。
車城鄉海岸線長,漁業尚稱發達。沿海漁業主要使用小型漁船或馬達舢舨捕撈,年產量約10萬公噸。內陸養殖漁塭面積約有78.4公頃,年產量約270公噸。其中淡水漁塭面積略多,主要養殖鰻魚、鱸魚、泰國蝦等;鹹水魚塭以養殖草蝦為主。
龜山步道
龜山步道又名頂虎頭山,位於車城鄉境內,鄰近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是保力溪出海口旁的一座高度僅72公尺的小山。建有以生態工法開闢的步道,山頂遠眺恆春縱谷及保力溪、四重溪河口地形視野開闊,有龜山史前遺址、牡丹社事件營址、日據時期軍事坑道,是一扇觀探恆春半島歷史的美麗景窗。
從仁壽台俯瞰龜山步道,由遠而近依序是中央山脈、車城鄉中心、四重溪─福安橋、保力溪─龜山橋、埔墘村。龜山橋跨越保力溪的景觀橋,設計成斜張橋體;晚上斜張橋設計搭配夜間七彩燈光,炫彩奪目。
福安宮全台最大土地公廟
車城福安宮號稱全台灣及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據說車城福安宮有顯赫的神威,庇佑鄉里達300年,是恆春當地的信仰中心,正殿安立的土地公像全身掛滿金牌,據說曾受乾隆皇帝褒封,並賜王冠、龍袍一襲,顯得神威十足,是全省最威風的土地公。
福安宮前身為「敬聖亭」,建於明朝永曆年間。當時從泉州來台的先民因水土不服,不堪瘴癘等瘟疫疾病,因此從故鄉將福德正神神像恭迎至此,並且建廟奉祀;清朝乾隆53年(1788)福康安率軍萬餘南下車城,先剿莊大田之後,又平定林爽文之亂,福康安在此勒石紀念,又感念土地公的庇佑,乃奏請乾隆皇帝御賜官服、官帽,改廟名為福安宮。
廟內有許多古匾,特別是正殿左、右壁的匾額:左壁的勒石已字跡模糊,是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亂,駐紮於此所留下來的碑文;右壁上勒石是「劉提督碑」,是紀念同治年間劉明燈解決羅發號事件的碑文。
車城福安宮正殿的建築格局和一般土地公廟不同,是採用中國北方宮殿形式的構造,為三進六層樓的建築。前殿五門配兩閣,北為啟明、南為長庚;正殿一樓挑高且裝飾得金碧輝煌,供奉著福德正神,四樓祀有觀世音、藥師佛和文殊師利等菩薩像,六樓前殿供奉太歲星君,屋簷下有許多網目斗拱,彩繪的樑柱和龍柱讓神殿氣勢非凡,後殿為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和三官大帝。
金爐為三重簷的八角形建築,共有四層,有「神明點鈔機」之稱,把金紙放在金爐口時,會自動飛入爐內,由於爐內有火焰形成氣旋,因此空氣會把金紙捲入,可說是「神蹟」。廟前有兩座大型石獅,身高和長寬皆為9尺2寸,台座有7尺8寸,是台灣數一數二的純石雕石獅,具有藝術與歷史意義。
(作者係退休工程師)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清治
- pages: 86
- 標題: 屏東縣車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