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主席與開羅會議|陳鵬仁
從史料可知,1943年的開羅會議是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蔣中正主席多次洽商的結果,而且,蔣主席在開羅會議上所表達的意見,對戰後盟軍處置日本有重要的影響力。
結束在美國和加拿大演講的蔣夫人宋美齡女士,1943年6月24日,第三度訪問白宮,向羅斯福總統及其夫人辭行。隔天,蔣夫人電告蔣中正主席會晤羅斯福洽商結果如下:
「一,羅斯福允派兩師赴緬作戰,於9月準備完畢。二,據告邱吉爾對 由緬南海路之總攻勢,仍未熱心贊同。三,邱吉爾心目中僅有英、美、俄三強國,將中國擺於門外,羅斯福詢問將來會晤時,是否約邱吉爾參加,答可以由彼與兄(指蔣氏而言,蔣夫人在函電上皆稱蔣氏為兄)直接商談。」等等。
羅斯福曾於6月間提議舉行中、美、英、蘇四強會談,並請蔣氏親自參與,但蔣氏以時機不宜,未及應允;而如前面所述,蔣夫人向羅斯福辭行時,羅氏重新提出欲與蔣氏直接會晤的要求,蔣夫人回國之後,羅氏於7月4日電報蔣氏此事,電文曰:
「鄙人與蔣夫人交換之各種圓滿談話,蔣夫人當將告知於閣下。蔣夫人知鄙人之切望與閣下於今秋相晤與談話。鄙人深信吾人相見殊為重要。倘蒙汝允,鄙人將建議吾人相見於重慶與華盛頓之中途地點。尊見如何,並乞惠復。」
對於羅氏電邀,蔣氏覆電如下:
「閣下與內子談話情形,已由內子見告。……中(蔣氏自稱)雅欲於最近將來與閣下相晤事,蓋多年以來中即望能與閣下聚首共商互有利益之各種問題。中茲建議,時間則在9月以後,任何時日皆為適宜。其地點為渝、華(盛頓)間某中途地點亦完全同意。倘有提早會晤必要時,甚望於中離華前至少10日惠予知照也。」
10月28日,羅斯福來電給蔣主席表示,希望和蔣主席、邱吉爾首相於11月20日至25日之間在埃及會晤,並要蔣氏保密。羅氏又於11月1日來電稱,希望於11月20日至26日之間在開羅與蔣主席和邱吉爾首相會晤。蔣主席於11月2日電後羅斯福,告以將如期前往開羅。
11月9日羅斯福來電稱:
「余於二、三日內即將前往北非,望於21日抵達開羅,邱吉爾將晤余於此,余與邱吉爾擬於26日或27日在波斯與史達林元帥相晤;余殊願閣下、邱吉爾與余得先於此相晤,故盼閣下能於11月22日抵達開羅。至於閣下及隨員之駐處及警衛,當於開羅市內或附近妥為布置,並請早日惠復為盼。」
邱吉爾亦於11月11日來電表示,能和蔣氏相晤為慰;其居留開羅期間之接待已妥為準備。蔣氏覆電感謝其一切安排。
開羅會議自11月22日起開始開會,會中蔣主席長除要求戰後日本要把滿洲、台灣和澎湖諸島歸還中華民國外,針對羅氏就戰後日本國體徵詢意見時,蔣氏表示,應由日本國民自己決定,羅氏接受了蔣的意見。至於琉球,蔣氏認為它本來是一個獨立王國,應該脫離日本的管轄,結果因美軍攻占琉球,以至有日後的結果。
結束開羅之行,蔣主席在日記裡寫下:
「此次在埃及所經各地最大感想,為英國在世界之勢力強固與遠大,而亞、非二洲之回教國民,皆使之服從命令,其魔力實不可思議,東方民族欲求自身獨立之自由,言之何其易也。以開羅會議之經驗,英國絕不肯犧牲絲毫之利益以濟他人。彼對美國之主張亦絕不肯有所遷就,作報答美國救援其海軍在緬甸登陸,與我陸軍一致行動,余知其不可能而姑且信之,並不願以英海軍如不同時登陸,則我陸上部隊亦停止行動之語出諸吾口,以為其他日推諉之口實。然而緬甸反攻時期,此心斷定其非至明年秋季絕無實施之望也,英國之自私與貽害,誠不愧為帝國主義之楷模矣。」
對於有人說開羅會議是對中華民國領導人的一種安慰,英美注重的是如何趕快結束歐戰,而不在乎中日戰爭,這個說法完全是因對美日戰爭真正原因的無知。不錯,日本偷襲珍珠港,激起了美國國民對日本同仇敵愾,但美國當年不惜與日本一戰,主要是因為美國要求日軍無條件從大陸完全撤退,而日本軍方認為他們在大陸連戰連勝,如無緣無故撤退,對國民和軍人無法交代,因此拒絕撤退,這導致美日戰爭的爆發。
就某種意義來說,民進黨人應該感謝蔣主席才對,因為若非蔣氏領導對日抗戰勝利,收復台灣,他們今日哪有機會搞台獨?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前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主委)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鵬仁
- pages: 54
- 標題: 蔣中正主席與開羅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