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016中國軍力報告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趙國材

美2016中國軍力報告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趙國材

5月中旬,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報告出爐,它不僅批評大陸在南海建立軍事據點,也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嚴重損害中美軍事互信,居心叵測。

 5月13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2016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態勢報告》,強調中國大陸在南海通過精心設計的戰略,製造地區緊張情勢,並持續加強對南海海域的控制。

該報告指出,大陸過去兩年在南沙群島7個島礁上進行填礁建島工程,使這一區域增加近1,300公頃的面積,其中包括3條3,000公尺長的飛機跑道,並興建深水港口及物流、通訊和情蒐設施,預料未來一年,會繼續加建通訊和監察系統,讓大陸得以利用人工島礁作為民、軍兩用基地,提升在南海的影響力。

護衛主權並非向美挑釁

華府特別關注的是,北京在南海島礁建設所展示的決心;2015年持續派出海岸防衛隊和海軍船艦前往有多國間主權爭議的東海及南海,在這些區域有一種近乎常川駐紮的傾向。

該報告指稱,從2006年到2015年,大陸官方宣布的國防開支,扣除通膨因素,平均每年增長9.8%。即便近年來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北京領導人仍持續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國防部評估,2015年大陸實際軍費開支達1,800億美元,超過中國官方公布的1,440億美元。報告也分析,北京繼續提高其在緊急狀態下可運用的能力,包括巡弋飛彈、彈道飛彈、高性能飛機、綜合空防網絡、信息行動、兩棲和空中打擊等。解放軍正在發展和試驗新的中級和中程傳統彈道飛彈,以及遠程對地、對艦巡弋飛彈,擴大攻擊範圍。

不過,北京認為該報告內容不確實、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嚴重損害中美軍事互信,居心叵測。大陸確實有在南海護衛其主權聲索。例如,2015年北京派遣海監船和海軍艦艇前往南海,以維持這個地區「近乎持續性的」部署。在東海,北京也派遣飛機和執法船隻到接近釣魚台列嶼的海域巡邏。

5月10日,美艦未經通報就擅自闖入南海永暑島12海浬,大陸國防部嚴厲譴責這是「嚴重的挑釁行為」,並表示,美國這些行為更加證明中國有必要進行防禦設施建設。北京藉此發出訊號:保衛南海主權決心毫不動搖,也顯示其有能力應對南海的「不測事件」。

華府總是疑心中方戰略

大陸海軍日前才在南海進行了一次戰備巡航,該次戰備巡航有多艘主力戰艦參演,包含反潛、反艦、防空及特種作戰。該次演練包括海、空機動編隊及島礁守衛部隊間的模擬攻防,一旦對手進行島礁作戰,空中打擊將是第一波,緊隨其後的可能就是艦艇打擊及特種部隊滲透。

大陸現正進行軍事改革,包括軍隊改革、軍事現代化、加強武器裝備建設,可能可以減少美國核心軍事技術的優勢。華府這份報告不去分析或有意忽略北京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的和平發展。

華府總是懷疑中方的戰略意圖,給大陸正常的武器裝備發展貼上「反介入」(Anti-access)、「區域拒止」(Area denial)的標籤,對中國軍事改革妄加評論。華府若不是抱著冷戰思維,有何理由擔心?

針對該報告,北京認為是華府惡意歪曲中國的國防政策,及在東海和南海合法巡航行動。為此,北京表示強烈的不滿。

北京在南沙群島的建設,除為保衛國土外,更多的是為民事需求服務,以便更好地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華府對北京正當合法的行動橫加指責,自己卻加強其前沿軍事部署,頻繁派軍用艦、機到南海炫耀武力。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其實是「行使霸權」;空言說要保持和平與克制,做的卻是推進軍事化,充分暴露其兩面性。

提兩岸軍事失衡促軍售?

該報告還別具用心地提到,大陸軍費不斷提升,已是台灣軍費的14倍。台灣國防支出已降到約GDP的2%左右,過去擁有可以嚇阻侵略的優勢已受到侵蝕或消失,美國似乎在恫嚇台灣必須增加經費,以購買美國的二手貨或報廢的武器。

事實上,現階段台灣國防預算雖未達GDP的3%,不過,近3年來國防預算總規模均呈現成長趨勢。而大陸國防經費成長並非刻意針對台灣,大陸是世界強國之一,必須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巡邏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及南海諸島、保護僑民、因應區域情勢變化,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等作戰任務所需,軍費增加勢所必然。

相較之下,台灣沒有海外作戰需求,國防任務較為單純,軍費自然不需年年增加。況且,面對兩岸軍力逐漸懸殊,之前的馬英九政府是透過政治對話,維持兩岸和平穩定,彼此降低軍事挑釁,讓國防預算得以用於其他方面。過去8年,台灣沒有大幅增加軍費正是因為兩岸關係和緩,台灣向美軍購可以「停、看、聽」,不必一味當冤大頭。

美國一向善於利用戰爭販售武器,大發不義之財。當年美國的崛起就是遇上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大量出售軍火,讓財源不斷流入美國。美國不支持台獨,卻要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主要也是因美國經濟衰退,軍火工業出口可以支撐其經濟活力。

根據台灣國防部資深官員分析說,台灣國防預算是否能增加,往往涉及政府整體預算的分配,台灣不能跟大陸軍備競賽,且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國防預算如果要增加,勢必會排擠其他部門的預算,絕非人民所樂見。因此,即使未來國防預算有所成長,但幅度仍然有限。

台灣軍事預算的重點應擺在軍購的實用性,而非軍費的多寡,更關鍵的是,台海之間要維持政治穩定,故新政府要努力的是穩定台海情勢、促進經濟成長,而不是當他國的待宰肥羊。

中美軍最高層視訊溝通

目前中美兩國因南海島礁爭議引發局勢緊張。中國對南海絕大部分島礁擁有主權,而華府以為是試圖限縮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美國近期在南海的所謂「航行自由」活動,就是蓄意挑戰大陸的南海島礁主權主張,而美國則被指增加了在南海的軍艦和軍機巡航及聯合軍演活動。

為避免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緊張,雙方的參謀長同意加強南海風險管控。5月12日,大陸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應邀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Joseph Dunford)視頻通話,房峰輝表示,中美兩國的共同點和合作面遠遠多於分歧和矛盾,中方願與美方加強戰略溝通,以建設性方式加以管控,避免軍事領域的問題干擾兩國關係發展。鄧福德則說,美方願與中方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通過和平方式保持南海穩定,希望南海所有聲索當事國保持克制,防止緊張局勢升級。

歐巴馬2017年1月即將下台,應付諸多繁雜的國際事務早已不勝其煩,尤其,美、中在龐大的金融、經濟利益纏結,雙方相互依存,任何直接軍事對抗都會造成兩敗俱傷,因此,評估華府應該也不至於會想和北京發生軍事對抗,而新版的中國軍力報告刻意渲染大陸的軍事威脅,真正目的應該是為本身的擴軍,以及製造對販售武器較有利的國際環境,但此舉不利於區域和平,更有損中美關係。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趙國材
  • pages: 48
  • 標題: 美2016中國軍力報告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