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海域衝突凸顯兩岸必須對話│柳金財
金廈海域爆發漁船翻覆事件至今,兩岸權責機構已歷經15次以上協商,卻尚無結論。雙方交互指責,台灣海巡署指控「大陸方面堅持提出不符合我方法律制度的要求」;大陸則指控台方是在製造理由推諉塞責,並指控台方未妥善處理善後、製造各種困難。
大陸要求台灣公布事實真相,嚴懲相關責任人,向遇難者家屬道歉,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民眾一個交代。上述要求本屬司法案件範疇,卻逐漸上升至「政治性事件」。大陸先否認金廈之間存有「禁、限制水域」,再強登台灣「初日號」遊艇臨檢;後組成編隊巡航鎖定金廈水域周邊,3月1日又宣布執行「淨海2024」專案,執法水域範圍超出金廈水域。
民進黨不可漠視協商機制
長期以來,即使在兩岸處於緊張對立狀態,台灣漁民、觀光船仍可安全行駛在管轄海域。兩岸的默契是,兩邊船隻即使開過界,也不太會登船檢查。然因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螺旋敵意上升,此次陸漁船翻覆致死事件已引起大陸民眾激憤,要求政府有所作為。無論陸方採取何種報復行動,其在金廈海域的執法行為,已具宣示主權及管轄權的意涵。不過,筆者以為,兩岸當局應透過對話協商建立互動機制,方為務實理性之道。
儘管目前國台辦與陸委會、海協與海基兩會,因無「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無法重啟協商;但陸方這次已授權紅十字會協助處理,如1990年代爆發閩獅漁號、閩平漁號事件,雙方都能因此擱置爭議、務實協商,民進黨必須善加利用這個既有的基礎,以免完全無法處理兩岸交流衍生的問題。
兩岸緊張產生不利後果
賴清德曾言選擇他最能維持兩岸和平,但台灣近來被退出中美洲會議、與諾魯斷交、2509項商品貿易壁壘成立,陸方又公布石化業12項產品提高關稅、變更了M503航路,以及此次陸海警船常態化海上查緝,這些皆預示了兩岸關係進入高危險。尤其,海委會稱這次翻船事件源自大陸認知作戰,外交部稱這是大陸發動灰色地帶攻勢,意圖破壞台海現狀,對東亞區域安全構成嚴峻挑戰。
相較於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官方接觸的層次,不僅有兩岸兩會、國台辦與陸委會高層熱線,後又有「馬習會」;同時雙方協商簽署了23項協議。民進黨政府雖主張兩岸對話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也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及「建設性對話」,但因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始終無法重啟對話。
國民黨或因國共內戰歷史因素,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一中各表」,但並未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繼承中華文化傳統。而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又無法提出「等量齊觀」的替代方案,結果與10個國家斷交,引發大陸軍事威懾,致海峽中線默契共識形同虛設,甚至從六方進行軍事圍台、鎖台,大陸又不待協商即還原M503航線,現又因金廈事件否認此海域存有「禁止、限制水域」隱藏線。
在經濟層面,民進黨八年執政,損失觀光產值近1兆;陸生從全盛近5萬人現僅剩千餘人,致私校在面臨少子化危機的衝擊下更不易生存;陸資來台投資減少,不僅造成經濟成長下降、失業率升高,大陸只能單邊推動兩岸融合,凡此均不利於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任何政黨不能主張分裂
賴清德認為「台灣不屬於中國」、「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又默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說法,認為兩岸關係倒退的責任在陸方非台方,選擇走向「白宮」而非「中南海」,其路線比蔡英文更激進。
兩次世界大戰後,分裂國家如東西德、南北韓、南北越,未曾有一方否認自己是德國人、韓國人或越南人,其內部也沒有主張分離的政黨。而台海兩岸主權紛爭恐是特例,民進黨1991年通過的「公投台獨黨綱」,主張以公民投票方式建立「台灣共和國」;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依據現有憲法承認中華民國為台澎金馬國號,主權及管轄權僅及於台澎金馬。基本上,民進黨在主權立場上採取了「分割論」。
至於大陸當局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岸關係定位,認為兩岸漁民在金廈海域進行傳統漁場作業,並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的說法。此次福建海警局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宣稱是為了維護海域作業秩序及漁民生命財產安全,此顯然是公開否定大陸漁船有「越界」事實,凸顯大陸對金廈海域有管轄權。
主張「務實台獨」、「互不隸屬」的賴清德,這次大選僅以四成選票當選。藍、白掌握立法院的主導群,可監督行政部門,制約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讓兩岸維持和平。而未來兩岸交流可以在議會、政黨及城市治理方面著力。就此而論,金廈地方政府交流及藍白與大陸交流對話、兩岸紅十字會交涉,或都可成為支撐兩岸和平的支柱槓桿作用。
(作者係佛光大學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32
- 標題: 金廈海域衝突凸顯兩岸必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