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八小時從土庫走到奉天宮|龔小貞、李安迪
身為大陸交換生,我們參與了2016年媽祖繞境活動,開始是好奇心的驅使,卻因此瞭解了台灣在地的多元文化。
全程走完媽祖繞境需要9天8夜,那是身體和意志力的極限挑戰,但信徒不覺辛苦,反而感到榮耀。我們看到推著行李、背著香旗的人,走路互相攙扶的夫妻,在廟宇後堂、便利商店門口安然入睡的人們,心裡都懷抱著對媽祖的崇敬,帶著家人的期望走完全程。
媽祖文化圖多姿多彩
以前不大關心宗教活動,可是,這一次看到這一群人,我們馬上就被感動。有一對夫妻走路的姿勢顯露他們已經走了三天,我們湊上前去說:「你們好棒!」頓時,他們臉上的疲倦變得舒展,微笑著說「謝謝」。聲音很清脆、驕傲。絡繹不絕的人,形形色色的物,構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媽祖文化圖。
炮仗。分鞭炮、盤炮。鞭炮主要聽「噼里啪啦」,之後滿地紅。盤炮除了聲響,還能竄上天。炮仗或在路邊、門戶邊,或掛或攤,還講究數量,放之前可擺個陣勢。崙仔橋上,鞭炮一簾三層高,由工程吊臂懸著。神轎至,移橋中,剛好攔道,放將起來在空中熱熱鬧鬧地開花。
包押轎金的紅紙。金紙一疊疊扎好,置一對長板凳上,神轎一壓一起瞬間一空。較熱門的地點(如派出所),放金紙的板凳猶包一層紅紙,再用紅繩捆緊,遠看似橫著兩條紅枕頭。神轎抬起之際,將這對板凳搬開,拆紅繩、揭紅紙,再讓信眾自搶押轎金,或直接分發,信眾排隊領取。
執杖。轎前開道的36人執士隊,人手一支杖。24杖法器,杖身大紅。杖首各法器下繫著的布條大紅,上書黃字「合境平安」。其中文昌筆最吸睛,也最多人關心。它比諸法器多兩條「合境平安」紅布條,各繞筆之兩端,繫於握筆之金手。以佛教智慧印手法執筆。很多人想沾沾文昌君的靈氣,但文昌筆杖身只給學生碰。
金漆字牌。36人執士隊,兩兩成行。前6隊為金漆字牌,分別是肅靜、迴避、鎮瀾宮天上聖母、繞境進香、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押轎金。巴掌大的押轎金人人都歡喜湊去搶。紅色的福祿壽三公站在紅色的邊框內,端正而緊湊地傳遞人們一種傳承已久的幸運。上邊貼一小塊加工過的錫箔,給線條樸素的福祿壽附了一道金身。
平安符。逢廟必有平安符。尺寸統一,明黃。正頭是升至中天的烈日,左右龍頭向之,龍身繞符,雙尾碰於符底。烈日下一八卦圖樣,書「太極」二字。符中細框裡書「某村某府某神敕令合家平安」。信眾多人手一隻香旗,過一廟討一符繫上。一層層盤著繫去,密密匝匝,如旗上長了座寶塔。
吃食。流水席供應的大多是麵和豆干。路上可討得紅綠粿、紫饅頭、粽子,各色飲品等。進嘉義縣沒多久,有一家剉冰,人氣甚高。桌上原料排開,黑仙草、白西米、紅白椰果什麼的……以紙碗過桌自取,末了討一勺冰加些糖,站在棚後吃。
衣服。不同單位穿不同顏色的服飾區隔。而鑽轎底的人抱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則是給不能親至的家人祈福的。
感受台灣優雅的鄉土氣息
混著人群圍攻派出所搶「押轎金」,去廟裡拿黃色符,排著長隊鑽轎底,在橋頭看鞭炮,趕著去摸文昌筆,在奉天宮點了個頭,一路上吃吃走走停停,大部分該去感受的都感受到了。
以體驗文化來說,很享受這過程。聽說和親臨現場是完全不同的,著實被他們的「瘋狂」震驚了。一位老人,在神轎還很遠的時候就跪在地上,他排在第一個,心裡肯定急切地想得到媽祖的庇佑。
在雲林和嘉義之間的崙仔橋上,鞭炮放完,人潮不斷地向前湧,橋就像人在顫抖一般,那時刻人群是最安靜的,舞台的最右邊,有一群人沒有擁擠、沒有拿著手機拍照,只是閉上眼,雙手合十,默默地站在那裡。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特定的意涵,不求讓對此陌生的人的追捧,但一定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我們首次近距離接觸台灣農村,走在一大片綠綠的田野中間或行進在鄉間小道,周圍有點破舊又帶著一點滄桑的老屋,再看看淳樸勤勞的鄉民們,感覺很親切、舒服。這是一個古樸祥和的地方,人們生活得很悠閒,但也有辛勞。這一點,跟大陸的農村是差不多的。在這裡,我們真切地體驗到攝影家阮義忠書裡所描述的台灣鄉土氣息,優雅。
身為大陸交換生,會想去感受瘋狂的媽祖繞境,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想試著去了解台灣在地的多元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歷久彌新的傳統文化是在地的瑰寶,感受最樸素的民間信仰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幸運,有一天我們回到大陸,會把在台灣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媽祖繞境是一段奇妙的文化之旅,希望媽祖文化信仰傳遞的精神能感染眾人,祝福你我。
(兩位作者係在中央大學中文系二年級就讀的大陸交換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龔小貞、李安迪
- pages: 74
- 標題: 徒步八小時從土庫走到奉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