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旅」與「馬習二會」│姜新立

「和平之旅」與「馬習二會」│姜新立

馬英九4月1日至11日再度登訪中國大陸,他將這次登陸定位為「和平之旅」,顧名思義台海現在已成為「非和平」區域,為了2300萬台灣同胞的生死命運,效法1924年孫中山先生「北上謀求和平」,毅然做出第二次登訪大陸,並到北京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再次晤面,可以想見,馬英九的「和平之旅」具攸關台海安危的政治意義。

「和平之旅」的必要性

短短一年後馬英九再次登訪大陸,何以如此「緊迫」?在心理上何以如此「心憂」?因為「時間」是「量」,「量」的積累必然導致「質」的突變,只要台海的「矛盾」因子繼續增加,原來和平穩定的台海情狀就會質變為「非和平」的現狀,再繼續下去,如不將「矛盾」消除或減少,爆炸性的「質變」必然到來。

導致台海局勢極為嚴峻的「矛盾」,具體而言是:美國為遏制中國而以台灣為馬前卒;加上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恣意「去中」,以「兩岸互不隸屬」硬將兩岸關係割裂開來,有意識地以「仇中」、「反中」掀起兩岸敵意對峙,惡意將台海情勢螺旋式地推上戰爭邊緣,並且政治號召/社會動員全台積極備戰。一句話,地緣政治瞬息萬變,美中實質對抗加劇,兩岸矛盾完全質變,台海戰爭與和平已到了十字路口。值此兩岸兵凶戰危之際,馬英九不計個人名譽得失,衝破台灣內部的各種政治阻力,為了台海和平,為了不忍台灣生靈塗炭,毅然決然地第二次登訪大陸,絕對具有必要性、正當性與合理性。

「和平之旅」的邏輯結構

這次馬英九「和平之旅」的邏輯結構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因此兩岸是一家人,理應互助合作,努力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共創和平繁榮。

先說「振興中華」與「和平繁榮」。去年馬首次登陸,看到大陸突飛猛進的現況曾說,「大陸在各方面發展都非常快,有些甚至我們可以說是夢想不到的,這非常好。」這回到訪,第一天在深圳親眼看到經濟繁榮與高科技發展合一的現代化城市驚喜不已,他在翠亨村「孫中山故居」參訪時有感指出:「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所提出的建國理念(即「建國方略」與「實業計畫」)如今在大陸已陸續實現。」可見馬英九這次已「讀懂中國」,視域已經跨越冷戰時期的「反共」階段,對中共在「改革開放」後,以「和平發展」創造經濟奇蹟,實踐「振興中華」,有了新的認知。

再說「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這次馬帶領青年學子親至西安,參加甲辰清明公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最能彰顯他以「炎黃子孫」自傲、以作為「中國人」自居的民族意識。馬在受訪時特別表示:「黃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共同始祖,企盼兩岸和平,就要牢記中華文化和民族根源。」馬英九八年任內曾六度遙祭黃陵,這次親至黃陵祭典,內心深處的「民族情」、「中國心」讓他情懷激動,二度哽咽。

台灣人民本來就是炎黃子孫、中國人,日本據台推動「皇民化」時,除了漢奸,少有人「改名換姓」願作日本皇民。台灣光復時,林獻堂等各界耆老曾組團到黃陵祭中華民族始祖,而民進黨政府則以「去中」滅祖去根,以「南島民族」支系自居,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將兩岸的血緣一刀切斷。馬英九這次親祭黃陵將兩岸同是炎黃子孫的民族血緣臍帶重新連結起來,端正「台灣人就是中國人」,重構民族認同,其「民族情」與「中國心」特別值得肯定。

「馬習二會」所談內容重要

沒有「馬習二會」,馬英九的「和平之旅」無法畫下完美句點;當然,沒有「和平之旅」,也不可能有如此場面的「馬習二會」。

「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比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一會」意義更加重大,因為這次二人會晤不在外國,而是在「中國人」的土地上舉行。「馬習二會」再次呈現新加坡模式,雙方對等、善意表達,相互尊重。由「馬習二會」的場面及習近平對馬英九的重視和禮遇看來,民進黨政客一貫說大陸對台灣「矮化」、「打壓」,全是汙衊與妄語。

習近平除了對馬英九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外,還說4月是春光美好季節,北京正下著「春雨」,言外之意是「馬習二會」就是「政治春雨」,兩岸關係如欲「花開」,就要共同努力。

習近平除對馬英九的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加強兩岸青年交流,戮力振興中華,表示敬佩與肯定外,整篇講話以「中華民族」為中心點,以兩岸都是炎黃子孫為圓圈,然後縱橫交錯鋪展開來。習特別強調,大陸先民早已遷棲台灣,兩岸血脈相連不可分隔,沒有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台灣不可能光復;還說海峽距離阻隔不了兩岸同胞親情,社會制度不同也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外力干涉也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事。習的話語明顯意涵:兩岸一體,不可分隔,海峽不是距離,制度不是問題,「家國團圓」(兩岸統一)是「歷史大事」(歷史性任務)。

在「中華民族」下,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意味習近平反對民族分離主義。下面這句話是習近平藉「馬習二會」隔空講給賴清德聽的:「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就家裡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增進瞭解,累積互信,化解矛盾,尋求共識。」習已善意遞出解凍兩岸關係的橄欖枝,對520賴清德來說,這是機會之窗,切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馬英九的講話也以「中華民族」為中心,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理應互助合作,致力復興中華」。馬提到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直到最近30年在兩岸中國人努力下,才一步步邁向振興中華。談到百年來民族的屈辱史,馬英九脫口而出「中華民國」,他口中的「中華民國」,乃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絕不是民進黨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台灣」,不論是「口誤」或「有意識地敘說」,對民進黨都是打臉,因為民進黨政客早先就說馬不敢在習面前提「中華民國」,事實證明馬在習面前提了。

馬還談到最近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民眾不安,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馬不是前來北京勸習「止戰」,而是說「兩岸中國人絕對有足夠智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避免走向衝突」。顯然,馬以「避戰」取代蔡賴的「備戰」,用追求「和平」取代兩岸「對抗」。

為兩岸和平,馬英九在會場上重申「九二共識」,但馬只說出「各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對北京而言,只要「堅持一中原則」,不論口頭方式或文字表述,就不是「去中」,也不是「一中一台」,就不是民族分離主義,台海和平就有望恢復,此對國民黨和馬英九沒問題,但對民進黨和賴清德可是問題大條。

「和平之旅」有助暫時減壓

總而言之,對馬英九個人而言,他的「和平之旅」可圈可點,對台海緊張情勢有助暫時減壓,對國民黨尋求兩岸和平產生新的互動。至於「馬習二會」,對馬的「和平之旅」絕對是加分;對習近平而言,是中共二十大後首次會見台灣政治人物並發表重要講話,揭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既是「一個民族」、也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事實,宣示了堅定推進反獨促統的意志決心,也強調「家裡事(人民內部矛盾)可以坐下來慢慢談」,為當前兩岸關係注入了正能量。賴清德必須用政治智慧,善加把握這個能緩和兩岸關係的歷史良機,做出正確的選擇。

最後,暫時的台海和平,阻止不了歷史理性往前邁進,兩岸和平統一遲早會化為「實在」。

(作者係中山大學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新立
  • pages: 32
  • 標題: 「和平之旅」與「馬習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