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中經濟角力新局初探│戴肇洋

2022美中經濟角力新局初探│戴肇洋

壬寅伊始,國際社會在關注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是否蔓延,再度衝擊甫復甦的國際經濟之同時,無不聚焦美中兩國領袖自去年11月15日線上視訊會談後,2022年美國對中經濟政策是否有所調整的問題。

20220239

檢視近年的美中關係,除在政治領域存在歧見外,在經濟領域更因美國想遏制中國崛起而陷入對抗。拜登上任總統一年以來,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戰略思維,仍然持續採取川普時代的「對抗」路線,迄今並未有所緩和。尤其在面對全球停滯性通膨危機再現、溫室氣體淨零碳排、產業供應鏈重組、區域整合潮流等環境衝擊之下,恐難期待美中透過一次線上會談,就讓雙方過去四年來,從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的對抗緊張氛圍轉為舒緩,進而突破僵局。

不過,更值得國際社會重視的是,在地緣政治利益的考量下,美中兩國已進一步在「國際開發金融」領域上,展開更激烈的對抗戰略布局。

中國從迎進來到走出去

眾所周知,中國隨著其經濟實力逐漸茁壯,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開始從過去「迎進來」的策略,轉型為「走出去」的布局,其中最受到國際社會矚目的莫過於2015年3月推動的「一帶一路」,以及2015年6月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計畫。

依據中國政府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為止對「一帶一路」計畫的投資累計達到9.2兆美元,與其合作的國家超過140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放貸金額超過世界銀行,已位居為全球最大國際開發融資機構。

觀察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計畫,致力從事國際開發金融布局之下,其實美國開始時在戰略上是選擇旁觀態度,或採取抨擊的作法。從歐巴馬時代,拒絕連結中國所規劃的「一帶一路」計畫開發案,甚至勸阻爭先表態願意與中國合作的歐洲國家;至川普時代,則是指控中國利用「一帶一路」計畫之名,造成借貸國家難以償還高利債務。不過,自從2017年11月川普政府推動「印太戰略」,尤其是2018年3月,美中爆發貿易爭端之後,逐漸轉為積極態度,隨著雙方經濟領域角力不斷延伸,讓過去幾年中國獨領風騷的國際開發金融布局,已逐漸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戰場。

20220240

美開闢國際開發金融戰場

因此,美國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川普時代透過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國際發展財務公司(DFC)、千禧年挑戰公司(MCC)等機構,推動包括:基礎設施、能源開發、數位轉型等許多軟、硬體建設措施,採取直接競爭戰略。例如:DFC於2019年底推動「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 BDN)倡議計畫,藉以聯合日本、澳洲等國家,投入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拜登上台後,在國際開發金融戰場上,除持續推動既有的「印太戰略」計畫之外,更加碼布局,同時在2021年G7峰會上倡議「重見世界美好」(Build Back Better World)計畫,更進一步延伸到「藍點網絡」,以2019年G20大阪峰會所通過的「優質基礎設施建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為運作準則,內容涵蓋氣候、衛生與安全、數位科技、性別平等與平權等,其規劃投資範圍遍及全球,包括拉丁美洲、加勒比海、非洲及印太等地區,以制衡中國在國際開發金融領域上的擴展。

白宮並不諱言,欲藉此舉直接面對中國,進行制度理念的對抗,以圍堵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很顯然地,拜登政府越來越有以國際開發金融新闢戰場之勢,甚至端出全面迎戰的陣仗,使國際社會認為美國正在加碼布局,以「美國版本的一帶一路」,還治其人之身。

美要圍堵中國「一帶一路」

回顧川普時代,美國在經濟政策上以追求「美國再次偉大」為理念,採取美國優先的「單邊」本位主義,替代普世價值的「多邊」共享原則,讓長期以來在經濟上「稱霸」全球的美國,在川普「美國優先」的理念下退出國際組織,或採取冷漠態度,造成全球化、自由化的步調不斷倒退,甚至瀕臨停滯、瓦解的困境,這導致全球多邊經濟體系陷入群龍無首的困境。而美國的「離群」行動,卻讓經濟實力崛起茁壯的中國找到機會,填補了美國所「退出」的國際場域。

儘管拜登在許多公開場合,批判川普採取與中國經濟衝突的作法是「錯誤」的選擇,但無法否認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崛起茁壯,以及可能超越美國,全球不論是先進國家或新興國家,已無法忽略中國的經濟實力,因此,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又必須以國家利益為考量,也因此通常會採取與中國「合作」,甚至選擇「靠攏」,這可從美國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可見其端倪。因此,拜登政府加碼參與國際開發金融布局,是否能藉此抵制中國經濟勢力的進一步擴張,其後續發展還有待觀察。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54
  • 標題: 2022美中經濟角力新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