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坑的前世與今生│張健豐
盛產咖啡的古坑曾是糖業的故鄉,當地居民的祖籍大都來自大陸的客家原鄉。其中,簡精華以製糖業致富,並在雲嘉地區甚有影響力。當他攜領柯鐵等義士從事乙未保台的奮鬥失敗後,親日仕紳承繼其事業,並在斗六成立製糖會社。日人收買後,擴大為新式糖廠,開始往古坑鋪設製糖用鐵道,隨後興辦客運,而有今日的濫觴。
簡精華經營製糖業
古坑鄉隸屬雲林縣,隔著石龜溪和嘉義縣大林鎮相望。每當華燈初上、天氣晴朗時,從大林往東方中央山脈前的大尖山方向一望,可看到梅山太平雲梯「微笑」的橋體光雕。再往稍北方向望過去,可見一條長龍往上延伸的燈景。這是149縣道所串起的華山遊憩區,是古坑咖啡的產地。每年12月到1月是當地咖啡的採收期。
而每年大約到此時節,也是甘蔗全部成熟、糖汁充實的季節。在鄰近華山這裡的雲林和嘉義縣交界的崁腳、崁頭厝(今永光)一帶,為一大片緩坡的台地,宜發育青綠色的竹蔗,且糖汁十分充溢。所以,19世紀時這裡遍布著甘蔗園。
古坑舊稱「庵古坑」,一說是初期的入墾者在坑谷內種植菴瓜而有此稱。另一說則和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的客家原鄉有淵源。庵字意指茅草屋的意思,南靖縣有許多客家族群,當地許多地名也以庵字為開頭,故庵古坑有傳承原鄉之意。300餘年前,簡家從南靖「唐山過台灣」,落腳於大林的內林庄。道光30年(1850),古坑在「軍功黃玉輝、劉陳球等設市」後,簡精華(1835-1898)隨父移居於打貓東頂堡崁腳庄,並繼承家業,以製糖業致富,土地遍及嘉義縣的梅山鄉和古坑的崁腳、湳仔一帶。後受命為總理,總轄打貓東堡(今古坑、梅山、大林、民雄境內的台鐵以東部分)40餘莊,壯丁2000有餘。因對手下待之如手足,故鄉民以「簡義」相稱。
在乾隆時期(1736-1795),打貓東頂堡因鄰近阿里山鄒族的「奇冷(里)岸社」(今嘉義阿里山鄉的豐山村),立有「庵古坑生番界碑」;到了清同治年間(1862-1874)的文獻,已列為打貓東頂堡的奇冷岸莊,成為歸化的熟番。從此漢番互市頻繁,建立了深厚的原漢關係。
除此,簡精華在光緒16年(1890)受嘉義縣令指派,以總理身分調解古坑一帶、分居石牛溪南北岸的庵古坑庄(今古坑市街)和水碓、田心庄、溝仔埧(壩)四個村落的搶水糾紛,令其遵守舊規。於是,在豎立了分水碑(在今水碓村玉龍宮前涼亭)後,就沒有再發生械鬥的事,可見簡精華在雲嘉地區的聲望。
乙未保台的奮鬥
1895年乙未10月,日軍由彰化南侵,台灣民主國大將軍劉永福命簡精華鎮守雲林地區。斗六戰役失利後,率部下柯鐵等退守大林,後轉進古坑的大坪頂,改為鐵國山。
1896年2月,簡精華效法《水滸傳》裡的梁山聚義,自稱九千歲,部下柯鐵等依序排列十七大王。日軍在6月發動雲林大屠殺後,簡精華率軍攻占斗六,光復雲林,兵鋒遍及彰化鹿港,辜顯榮率眾防守。日軍增援後,簡精華率殘部困守鐵國山,當局於是派辜顯榮等士紳勸降。10月5日簡精華獨自一人下山,到溝仔埧庄,接受日本招安歸順。當他發現受騙後,以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
成立斗六製糖會社
簡精華死後,古坑等這一大片富饒的土地引起日軍協力者的覬覦。除辜顯榮外,在乙未保台戰役中,在打狗港(今高雄港)幫助日軍陸戰隊登陸的台南仕紳王雪農,還有大林望族薛家的薛果堂,皆獲得日本當局的重用,取得良好的政商關係。薛氏初為軍部輕便車運輸承辦人,後和其兄在崁腳庄等地經營製糖業。鑑於前清的簡精華所經營「以牛曳石臼搾蔗製糖之舊式糖廍,用力多而成功少」,便順應「以蒸汽力,或以石油製動機而為改良糖廍之製糖用力少而成功多」的潮流。擁有舊式糖廍13處、改良糖廍4處;同時,他也是糖米行負責人,從事砂糖買辦業務。
當辜顯榮投資成立的斗六製糖會社在1905年10月創立後,由於原社長薛果堂經營不善,1906年辜氏親自擔任社長,增資為100萬日圓;後因該會社在雲林鏡內、台鐵以西原料採收區大部分被劃歸本社設在雲林虎尾的大日本製糖會社,翌年以7萬5千圓售予該社。
1909年,清末秀才吳克明、王雪農在嘉義廳下斗六堡的大崙庄(今斗六市崙峯里)合資成立「斗六製糖合資(名)會社」的改良糖廍,壓榨能力每日300噸;並「為圖採取原庶蔗之便」,設分工場於打貓東堡崁腳庄,預定其機力為40噸。但隔年,該會社被日人收買,變更為斗六製糖株式會社而作罷。新設會社在工場北鄰的新工場擴大壓榨量至500噸的分蜜粗糖工場。1911年6月竣工後,12月開始製糖。
在該廠周圍的自營農場有昔日雲林國中(今雲科大)所在的大潭農場等。其他在崁腳、崁頭厝、湳仔的自營農場及原料採取區域,皆集中在台鐵以東的採收範圍內。
隨後,以工場門口大崙車站為中心,分別開北往斗六、西往虎尾(經斗南)、南往古坑、崁頭厝的糖業鐵道。其中,從斗六到大崙及往古坑、崁頭厝段,除原料甘蔗、器材運輸外,亦兼營客貨運業務。1914年該社併入東洋製糖株式會社;1927年再併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並產製耕地白糖。
光復後的發展
承繼大日本製糖斗六工場的斗六糖廠,在1952年利用南投竹山、苗栗的關閉廠改善設備。該廠生產的特砂類頗受食品業歡迎,後更擴充壓榨量為1,600噸的規模。但隨著雲林地下水開發的水稻種植,以及古坑鄉的麻竹推廣,使契作面積減為1952/1953年期的四分之一。
而在日據時期即興辦客運的古坑線糖業鐵道,1960年代吸引了外國觀光客,從台鐵斗六車站就近到斗六糖鐵車站轉乘,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當局為了優待在原料採取區契作的蔗農子女,發給他們通學乘車證,有半年期限的免費優待。當時古坑的學生藉由糖鐵前往斗六初中、高中就讀,但1970年代古坑線糖鐵客運因抵不過公路客運的競爭而停辦;斗六糖廠也於1990年11月1日停止壓榨甘蔗,歸併虎尾糖廠。1998年3月18日該廠煙囪遭拆除,但鄉公所為發展觀光,保留了古坑線的湳仔路段,原台3線經過的湳仔綠色隧道,也因旁邊的糖鐵路軌是台糖土地,改以外環道通過,才得以保存。
目前綠色隧道這裡有咖啡故事館、假日農產品展售會場、蜜蜂故事館等,遊客利用國道3及台西古坑線(台78)等便捷的交通在假日蜂擁而至,商業氣息濃厚。筆者建議,當地政府也應及早設立糖業故事館、先民墾殖及乙未保台紀念館,好讓客家先人的努力及硬頸精神能被後人紀念。
(作者係民間歷史研究工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健豐
- pages: 86
- 標題: 探訪古坑的前世與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