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海議題將繼續波詭雲譎|嚴語

2016年南海議題將繼續波詭雲譎|嚴語

受美國大選氛圍逐漸濃厚、美國軍方在決策過程中份量逐漸凸顯等因素影響,未來美國在南海議題上的立場將會更加強硬,動作也會更趨頻密。在美國的挑釁和攪動下,2016年全年,南海上空將會繼續烏雲密布,陰影重重。由於美國和中國大陸兩強都會不甘示弱,南海議題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繼朝核問題之後的第二個閃爆點。

大選逼歐巴馬政府強硬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直視重返亞太戰略為其重要的政治遺產,而若想深入實施這一戰略,自然需要一個具有話題性的著力點為抓手,在東海問題相對沉寂的情況下,南海問題自然成了歐巴馬的優先選擇。

由於歐巴馬已經臨近執政尾聲,所剩時間有限,因而對於南海問題,美國不再甘於扮演「導演者」的角色,直接放棄了過去的離岸平衡策略,一改過去的幕後操控,轉而走到台前表演,公開介入和染指南海問題。在未來一年中,美國的「新砲艦政策」勢必會更變本加厲,美國飛機、艦艇等對南海諸島有可能會進行常態化抵近偵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明目張膽地定期騷擾。

此外,美國還會有意拉攏多個域外力量來捲入南海,號召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展開「集體行動」,讓他們在美國後面一起到南海攪局,共同向中國大陸施壓。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月15日,歐巴馬專門在曾經招待過習近平的安納伯格莊園來會見東協(ASEAN)10國領導人,舉行10+1論壇,就南海等問題與東協各方展開磋商。美國的深層動機是力圖改變中國大陸積極宣導的雙邊會談,變為多邊會談,而且還有意將中國大陸排除在外,妄圖孤立中國。舊址新客,美國的這一作法,明顯是在拉攏東協來牽制中國大陸,力圖構建一個「反華同盟」或打造一個「遏華圈」。

尤其,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11月8日,美國將迎來第58屆總統大選,屆時不但總統和副總統將被重新洗牌,美國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和參議院三分之一的席位(33)都將面臨改選。

目前民主黨和共和黨基本上旗鼓相當,難分秋色,未來兩黨為了迎合選民心理,最終贏得選舉,勢必會故作強硬,在南海議題上蓄意製造聲勢,增加民眾的心理焦慮感。在這種輿論氛圍下,歐巴馬也不敢過於軟弱,否則將對民主黨候選人產生負面衝擊效應。這就意味著美國特殊的政治氛圍也會逼迫歐巴馬政府在南海問題上逐漸趨向強硬。

美軍方決策地位將更凸顯

2016年初,美國對於南海議題的挑釁力度進一步升級。繼去年5月美國CNN記者高調在南海上空展開「飛躍之旅」,10月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強行闖入渚碧礁周圍,12月美國B-52轟炸機「誤入」後,今年1月30日美國又派出威爾伯號導彈驅逐艦進入中建島領海內進行騷擾。

由於中建島位於西沙群島而非南沙群島,距離中國大陸更近,且長期處於中國的實際管控下,早在1996年中國就對中建島劃設了領海基線,因而美國的這一動作標誌著其挑釁已經由南沙群島逼近到西沙群島,已經由未劃設領海基線的島嶼轉移至劃設領海基線的島嶼,這是對中國大陸《領海及毗連區法》赤裸裸的挑釁,屬於典型的明知故犯。

更為重要的是,就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大衛斯等,都公開發表言論,表示支持美軍的這種行動。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還曾揚言,「要讓中國無法承受損失」,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哈里斯也聲稱,美國將繼續在南海區域挑戰中國大陸的主張。

從近期美國在南海的種種動作來看,美國以五角大廈為代表的軍事部門的角色與影響正在急劇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國務院為代表的美國外交部門和以白宮為代表的行政部門的角色正逐漸弱化,其影響力也開始明顯被壓縮,呈現式微態勢。如此,外交部門對於突發事件的調解和管控功能將大為降低。

在美國軍方角色凸顯的同時,中國大陸也只能被迫隨之起舞,通過軍事部門對於美國的無理挑釁做出強烈回應。讓人擔憂的是,如果雙方軍方之間都更趨強硬,互相對比「誰的膽大」,那麼最終結果極有可能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螺旋下沉的怪圈。一旦某一導火索無法停止燃燒,導致中美兩軍短兵相接,出現突發事件,甚至整個事態失控,最終不知會如何平息和收場?

美採心理威懾戰略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唯一霸主,在南海問題上頗為「任性」,以維護航行自由的名義,出動軍艦和戰機干擾航行自由,打著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幌子,卻在製造事端和矛盾。

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其實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中國大陸從來不反對航行自由,而且從本質上而言,中國也是航行自由的受益者,如果離開了航行自由,中國大陸的進出口貿易將會遭到重創。因而,大陸不但不反對航行自由,反而是積極維護航行自由。誠如習近平所言,「海上通道是中國對外貿易和進口能源的主要途徑,保障海上航行自由安全對中方至關重要。中國政府願意同相關國家加強溝通和合作,共同維護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構建和平安寧、合作共贏的海洋秩序。」

所以,美國以所謂航行自由為藉口來介入南海,完全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美國的「航行自由」其實是「橫行自由」,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美國在整個亞太地區的霸權態勢,防範中國大陸影響力有所提升。

不過,考慮到中國和美國都具有強大的核武器,都完全可以對對方實施毀滅性打擊,因而雙方最後爆發全面衝突,直接走向戰爭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也正因為如此,大陸和美國在處理南海問題時,雖然有所衝突,但雙方都保留了一定的緩衝空間。目前中美雙方主要是一種心理戰,美國之所以動作頻頻,不過是想藉此提升對於中國的威懾效應。

中保持戰略定力

整體而言,現在大陸的南海方略開始更趨成熟、理性、務實。大陸深知,南海問題由來已久,不可能一蹴而即,只有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特別是維護海洋權益的綜合實力,才能最終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從長遠的歷史來看,海洋權力流散與分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例如當年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等,現在都已經成為昨日黃花。美國雖然現在看上去不可一世,但終究逃不過這種歷史的宿命。如果美國現在還以為憑藉船堅砲利就可以跑馬圈地,那將是大錯特錯,大陸完全沒有必要去追隨美國將錯就錯、錯上加錯。

在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上,大陸也儘量避免二元對立、零和博弈的思維,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誤區。大陸重點關注的,不僅僅是美國在做什麼,而且是美國在想什麼?通過這種前瞻性的預判,大陸竭力防患於未然,將可能的危險降到最低點。大陸深知,如果現在就把美國當成敵人,那最後可能真的就成了敵人。因而,大陸在操盤應對威爾伯號導彈驅逐艦時,一方面採取了「監視喊話」政策,對於美國的船艦進行「查證識別,警告驅離」,另一方面保持理性克制,沒有對之盲目衝撞,沒有落入美國「鴻門宴」的圈套。

但如果「樹欲靜而風不止」,即使大陸想以合作來避免對抗,以共贏來回避風險,而美國則忘乎所以,變本加厲,不斷加碼、改變遊戲規則,那麼大陸雖然不會惹事,不會挑事,但也不會怕事,更不會息事寧人,如果有人在自己的家門口滋事生非,大陸想必也不會袖手旁觀,任人宰割。

台灣角色更趨敏感

在整個南海爭端中,台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不僅因為台灣保存著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劃設南海段續線時的原始資料,而且因為台灣是進入南海的關鍵跳板,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無可比擬。

在美國逐漸轉向強硬,日本更加右翼,而台灣又是民進黨上台的情況下,未來東海問題、南海問題和台海問題三者之間的關係有可能會越來越複雜微妙,更有可能會相互影響,進而出現「三海聯動」的局面。屆時,台灣的角色將更加凸顯。

對於台灣的這一關鍵角色,美國自然不會視若無睹,肯定會蓄意強化台灣的棋子作用,不斷向台灣施壓,要求台灣對美國言聽計從,服從美國的南海戰略。

如此,問題也就油然而生,如果美國闖入太平島周圍12海浬,或者美國要求暫時借用太平島,不知道蔡英文會如何回應?是主動向美國妥協,還是與美國進行利益交換?

此外,今年5、6月份,海牙國際海洋法庭有可能就菲律賓提出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做出裁決結果,美國雖然自己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極有可能利用這一時機來製造國際輿論,掌控話語主導權,向中國大陸施壓。民進黨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向來曖昧不明、模糊不清,菲律賓仲裁案一旦出現結果後,美國肯定會首先向蔡英文施壓,要求蔡英文接受仲裁結果。屆時不知道蔡英文會如何接招?

更為嚴峻的是,蔡英文上台後,如果為了迎合美國,在南海議題上自我限縮,不再公開堅持對於南海合法權益的擁有,反而淡化歷史地理教科書中對於南海議題的書寫,模糊台灣民眾對於南海的集體記憶,10年或20年後,很多的台灣年輕人或許會故作堅定地認為,台灣最南端就是屏東的恒春。毫無疑問,這將成為一個新的歷史悲劇。

(作者係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

附加資訊

  • 作者: 嚴語
  • pages: 18
  • 標題: 2016年南海議題將繼續波詭雲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