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製造兩岸民意對抗|李龍

切勿製造兩岸民意對抗|李龍

民進黨大選勝利後,兩岸關係發展將受到諸多挑戰。實踐證明,八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也是兩岸民心所向。當下兩岸,尤其是民共兩黨之間還有諸多分歧,未來在面對和處理這些分歧時,應儘量通過兩岸或兩黨官方管道,而不應將分歧輿論化或社會化,製造兩岸民意對抗。

民意對抗已初見端倪

大選前夕,台灣藝人黃安在微博上揭露同為台籍藝人的周子瑜公開支持台獨,但周子瑜卻能在大陸媒體參加演出賺錢。此舉引發大陸媒體高度重視,加上大陸民眾的輿論壓力,有些媒體紛紛取消了周子瑜的演出活動。周子瑜所屬韓國公司不願因此失去大陸市場,最終周子瑜公開道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周子瑜事件在兩岸引起軒然大波,也對大選結果產生了一些影響,究竟孰是孰非暫且不論。不過,由這個事件引發的兩岸民意對抗問題值得關注。

在台灣媒體的擴大和歪曲報導下,這個事件被解讀為:第一,大陸在「矮化」中華民國(或台灣)的主權。他們並不關注周子瑜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只是強調大陸討伐周子瑜舉中華民國國旗,借此刺激台灣民眾。其二,大陸在欺負一個未成年人。他們大肆強調周子瑜只有16歲,大陸媒體和民眾的討伐是在毀掉一個年輕人的前途,借此博取台灣民眾同情。在敏感的主權意識和同情心之下,斷章取義式的解讀刺激了台灣民眾,因此在臉書上各種攻擊大陸和主張台獨的言論一時甚囂塵上。

民進黨靠街頭政治起家,在打民意和民主牌上比國民黨具有先天優勢。同時,由於網路為民意的直接表達提供了更便捷、更直接的管道,兩岸民意對抗透過網路也更為容易。例如,周子瑜事件後又出現了帝吧出征FB,部分大陸民眾集體上臉書反對台獨。兩岸人民之間互相攻擊著實讓人痛心,但這卻正如了台獨勢力的意。民進黨上台後,兩岸民意對抗很可能進一步升級。

應正確對待民意

目前來看,兩岸民共兩黨之間還有很多分歧,隨著民進黨上台執政,分歧很有可能被進一步挑明和擴大。無論對民進黨還是國民黨來說,尊重民意本身沒有問題,但有必要正確對待民意。

第一,必須明確民意與國家主權的關係。中國的主權沒有分裂,「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民意拒統和民意台獨都不具有合法性,民進黨所主張的民意不可能成為分裂國家主權的依據。因此,通過打民意牌,製造兩岸民意對抗,從而分裂國家主權,這不可能得逞。

第二,台灣部分政治勢力在兩岸民意問題上持雙重標準。民主化以來,台灣部分政治勢力不僅在公權力層面,還常常打著民主的旗號,攜2,300萬民意來對抗大陸的對台政策。在民意問題上,他們在兩岸之間採用雙重標準,實際想要大陸官方無視大陸的民意,卻重視台灣的民意。一方面,他們將大陸歪曲為不民主,言外之意大陸對台政策不存在民意問題。大陸主流民意事實上是反對台獨,支持統一的,他們卻希望大陸官方不正視這種民意;另一方面,他們打著民主的旗號要求大陸重視台灣2,300萬人的民意,尤其是重視不贊同統一的民意。

第三,製造兩岸民意對抗十分危險。其一,周子瑜事件和「帝吧出征FB」中,大陸官方並未介入,而是民間自發組織,這足以說明大陸存在主流民意,即台灣是中國領土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二,大陸官方對台政策存在民意基礎的問題,大陸官方也必須重視內部主流民意,這關係到其執政的合法性。其三,台灣部分政治勢力製造兩岸民意對抗,導致大陸主流民意和台灣主流民意發生對抗,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政府勢必會優先重視大陸民意,因此民意對抗對台灣並不有利。其四,台灣方面製造民意對抗的政治勢力存在認識誤區,誤認以2,300萬民意就可以對抗大陸對台政策,從事台獨。

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不假,但真正能對大陸官方對台政策形成約束的並不是台灣2300萬人的民意,而是大陸13億9千多萬人的民意。大陸民眾歷來相信不能同室操戈,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促成大陸官方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是,如有人刻意製造兩岸民意對抗,讓大陸民眾從相信和平發展轉向質疑和平發展,這將對台灣不利。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龍
  • pages: 32
  • 標題: 切勿製造兩岸民意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