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律動現象│龔忠武
歷史有微觀和宏觀兩種史觀,微觀史觀不是本文主題,本文專論宏觀史觀,其中又專論歷史的律動現象。
歷史是隨意運動的嗎?唯心論者曰然。因為人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人是有意識的、有思想的、有意願的,可以為所欲為。即便如此,唯心論的代表人物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中認為,人為了報效上帝而拼命賺錢,從而成為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精神力量。這種論點稱之為精神律。
唯物論者當然是律動論者,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這個論點的經典著作,他提出的生產力論、剩餘價值論等,還有李嘉圖搞了個「李嘉圖定律」,都是歷史律動的代表。對這種心物的矛盾現象,毛澤東提出自由與必然的看法,在不違反必然的規律範圍內,人是自由的,可以行使自由意志。
根據這樣對自由與必然、自由與律動的理解,中國歷史自然有律動的現象。例如宏觀地看,中國數千年來的歷史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最顯明的史例就是,華族雖然在中華大地上自由移動,但其運動方向先是由西向東,地處西陲的秦國向東滅掉六國,統一中國。然後是由北向南,宋朝的北宋原在北方,後來被金人趕到南方,建立了南宋。
史書昭示,北方的遊牧民族彪悍機動,因此,北方始終是新興政權的龍興之地,南向寇擾侵襲中原和江南,南方成為他們的獵物。這成了中國歷史運動的規律,甚至到了近現代都是如此。例如毛從西陲延安派林彪轉戰東北,然後從東北南下,打了三大戰役,遼沈、平津、淮海統一中國。蔣介石雖然逆流從南方北進統一中國,但他的統一中國是表面的、短暫的,不斷受到地方割據勢力即大大小小的軍閥挑戰,最後被毛的紅軍從東北由北而南,徹底擊敗,出逃台灣。
蔣介石的例子足以反面證明,北方才是新政權的龍興之地。當然,這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有著深厚的地緣原因。蓋因北方自然條件遠較南方惡劣,所以北方人為了生存,與天鬥、與人鬥,天生養成鬥爭的習慣和本性。
南方則有長江、珠江和無數的湖泊,散布其間。生存的條件遠遠優於北方,所以民性溫和,無需與天鬥人鬥,就可以過上風調雨順的好日子,例如江浙沿江一帶和西湖周邊一帶富甲天下。
由於這種地緣的原因,因此北方歷史上一直是好鬥的遊牧民族的天下,形成了北方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龍興之地,南方則經濟繁榮,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所以,綜上所言,千年來中國歷史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的律動,取決於自然條件和民族性。這種源於自然條件的歷史運動規律,也適用於兩河流域和歐洲。繁榮的兩河沃野和西歐沿岸的海洋貿易,分別為來自北方的貧窮蠻族維京人垂涎,而予以征服。
本文稱這種歷史現象為歷史的律動。歷史成規律地運動,不會隨人們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的。
(作者係旅美體制外歷史學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龔忠武
- pages: 82
- 標題: 中國歷史的律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