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後看南部板塊移動與藍軍對策│馮國豪

大選後看南部板塊移動與藍軍對策│馮國豪

2016年總統與立委大選已結束,國民黨果然如眾人選前所料以大敗收場,濁水溪以南完全綠化,立委總席次也大幅萎縮成35席,不到三分之一。這樣的選舉結果,讓藍軍內部充滿失敗悲觀主義,認為藍軍在南部將永無翻身的機會,但筆者仔細比對這幾年幾項重要選舉資料,發現南部綠色板塊並未大幅成長,藍綠板塊並沒有明顯的位移現象,純粹是藍軍打敗了自己。

以台南市與高雄市的得票為例,從表1可發現,2016年蔡英文組得票數台南市670,608票,高雄市955,168票,合計1,625,776票;如果把朱立倫組與宋楚瑜組合計為藍軍得票數,台南市322,628票,高雄市551,588票,合計874,216票。反觀2012年蔡英文、馬英九與宋楚瑜三組的得票數,蔡英文組得票數台南市631,232票,高雄市883,158票,合計1,514,390票;若把馬英九組與宋楚瑜組合計,台南市462,240票,高雄市769,930票,合計1,232,170票。蔡英文組得票其實只增加111,386票;而藍軍卻大幅萎縮了457,954票,明顯是敗給自己。

再從表1對比2014年民進黨在南高兩市得票數合計為1,704,857,藍軍得票數為715,183,藍軍這次比九合一得票還增加了159,033票,而民進黨則減少了79,081票,這顯示在南部地區,藍軍已經敗無可敗,而民進黨選票成長也已趨飽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得出來,藍軍選民從九合一選舉就已經徹底失望,南高兩市藍軍選民從2012年到2016年所流失的357,954票,是對藍營失望而不去投票,並沒有轉而投給綠營。

要挽救藍營流失的35到40萬票,究竟有何對策?又應該如何著手呢?

首先要從藍營選民特色與南部地區選民的特性開始分析。藍營選民傳統上可以區分為外省籍或外省第二代選民、客家族群、閩南族群。其中,閩南與客家族群因為過去的歷史因素,與農漁水利會系統長期運作,這部分與派系運作關係較為密切,也就是被稱為國民黨或藍營中的「本土派」,而部分非本土派首先脫離國民黨而另組新黨,而「凍省」又造成宋楚瑜的出走,雖然目前藍營分裂成三個主要政黨,但對泛藍整合與合作,仍具有高度期待。這是藍營結構與選民的特色。

而南部地區主要為農、工業地區,選民多數為農民與勞工。不論是住在都會或鄉鎮,南部民眾都熱心參與宗教活動、社團活動,本土意識也透過宗教及社團活動貫穿各個生活重心,造成了論證邏輯與北部不同,而民進黨多年來培養與掌握了此一本土意識的論述利基,作為操弄選舉的法寶,成效顯著。

因此,藍營要振衰起蔽,重新掌握執政優勢並非天方夜譚,而是必須對症下藥、調整策略、長期紮根經營,才有機會逐步收復失土,重新贏回政權。筆者以下提出幾點建議,供有識之士參考。

其一,盡速召開藍營共識會議。藍營既已分裂為3個主要政黨,要重新整合當然不容易,但面對即將開議的新國會,以及5月就職的新政府,藍營已經退無可退,必須開誠布公,三黨盡速建立合作平台,整合三黨政策步調,以回應藍營選民期盼藍營合作的殷殷期盼。

其二,培養年輕選將。藍營過去在南部選舉常常用打帶跑的方式,候選人選後就到中央或黨部當官,缺乏對地方經營,國民黨的蘇俊賓、高思博、王昱婷等都常被詬病。這次國民黨雖然大敗,但台南的謝龍介、黃瑞坤等人,高雄張顯耀、黃柏霖等都是年輕有衝勁的藍營菁英,應讓他們長期經營地方,初步放眼3年後的議員與市長選舉,逐步收復失土。

其三,經營宗教活動、社團與社區。與北部地區不同,南部地區宗教活動、社區活動都具有高度政治意涵,有意經營南部地方的選將應該要長期經營宗教活動,參與社團,同時積極投入社區活動,在未來3年中與選民接近,3年後必然會見到成效。

其四,培養「種子教官」並組成地方「影子內閣」。國民黨並非沒有政績,例如ECFA對南部地區農民漁民助益甚多,但被民進黨一個「中國黨」的口號,抵銷得無影無蹤,因此,國民黨應加強政策論述,特別需要培養有能力宣導政策主張的種子教官,在各地方組成影子內閣,對地方政策長期投入,更應與各種民間團體與地方派系支配的組織緊密結合。

(作者係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馮國豪
  • pages: 10
  • 標題: 大選後看南部板塊移動與藍軍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