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路線正消融全民韌性│林松青

民進黨路線正消融全民韌性│林松青

6月下旬,賴清德就職滿月宣布,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強化民主。7月初,美國學者葛來儀在《外交事務》期刊上又呼籲,美國政府應強化台灣防衛韌性。台美雙方都把韌性當飯吃,以為給米,全民就有韌性。

韌性是個體面對壓力、危險、災難等困境時,本於遺傳基因秉賦,綜合心理、物理、環境等條件,所產生堅定信念,能承受痛苦、找到出路,並實現願景的機轉。文明說法是自信主觀意志必勝過客觀現實,俚俗地說就是「不信邪、不怕鬼」。

有精神戰力才能提升韌性

號召全社會的防衛韌性,等同號召全民的精神戰力。前提絕非高大上的捍衛民主,或說些以少勝多的戰史,就能調動出火線士兵和後備衛隊的韌性。

去年台灣出版了一本長篇軍事小說《決戰日:兩岸最終戰》,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推薦序言中說,這本書用活生生現實的基本資料,加虛構情節,寫出了國軍基層官兵面臨台海發生戰爭時的內心想法與不同應處方式。

這本書的虛構情節是,美國軍艦靠泊台灣軍港,挑釁了大陸的底線;解放軍機艦出海,台灣緊急應變。總統府召集高層會議,基層官兵已風聞事態嚴竣,海軍艦長自主奮戰禦敵,空軍飛行員叛逃,陸軍士官脫隊返家照顧妻小。

小說寫出了基層部隊普遍存在的問題。林中斌在序言中指出,掌權者長期忽略了第一線官兵看待台海戰爭的內心想法;趨利避凶是人性,並不是每一位軍人都能在面對生死時,保有軍人氣節,做出違背人性的決定。

催生全台社會防衛韌性的首項前提是,外部壓力已達到士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1937年七七事變,國共合作全面抗日;外部形勢是日軍侵華占地,掠奪資源,扶植親日政權,視中華文明為土民社會。當時日本的工業生產力、軍事動員力均優於中國,自認三月亡華後即可奴役此廣土眾民。當此危難,中華民族發揚了集體韌性,奮起抗敵,西北軍守長城,寧持大刀也與日軍肉搏。

社會如此分化豈能有韌性

如今大陸的國政目標是復興中華民族,而非要奴役台灣,極不願踏進美國布置的戰爭陷阱,而願意與台灣和平發展、和平融合。但台灣當局可曾盡一切政治手段避免軍事衝突?還是以為附隨美國、強化軍事防衛力,就能擁有全民韌性,嚇到中共?

全民韌性的前提是提供動機思考,讓全民共感命運相繫,建立廣泛參與和同舟一命的體系。而台灣的總統大選採相對多數制,導致今年初民進黨賴清德僅獲四成選票就當選總統,而在野兩黨共得六成選票,仍遭落選命運。在此選制下,政黨只需鞏固基本盤選民即有望掌權;所以台灣的政黨政治缺乏包容、妥協素養,慣於鬥爭壓制。

8年前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制定惡法搶奪國民黨的黨產,空洞化現代史,抹除國民黨保台富台的政經成績,誇大污名化國民黨戒嚴的恐怖。今年新改組的立法院為健全制衡監督效能,修訂《職權行使法》與刑法,改革行政專制,防止絕對權力導致的系統性腐敗。但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和民進黨立院黨團都提出釋憲案,還動員街頭抗爭,否定多數民意通過的健全民主法案。

執政黨帶頭打壓在野黨

民進黨由黨主席領頭,以為街頭抗爭能嚇住在野黨,身為黨主席竟肆言「青鳥會出來喔!」難道黨派腦一附體,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巫師,張嘴即能飛出成群的鳥嗎?

執政黨如此惡鬥在野黨,不只創傷民主進步,加劇全社會裂痕,還重創了全民團結的可能性;當戰禍臨頭,需要全民出死力防衛時,納稅人會問:「繳那麼多稅金,養這些貪腐官僚政客,還當成機密不給查,我何必赴死保你?」民眾的心靈已繳械,奢談韌性。

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關鍵字是「全」字,當領導人號召全民為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要求軍校生效忠國家為民主而戰時,領導諸君、政商菁英、巨室富戶,你們和家人會和我們一起戰鬥嗎?

上世紀抗日戰爭,軍人浴血奮戰,大學生投筆從戎,在英國留學的青年返國參軍,空軍飛行員前仆後繼。俞大維是美國和德國的博士、彈道學專家,一知抗戰槍響,立馬返國效力。海外華僑捐資購買軍械,華僑子弟投軍上陣。抗戰末期「十萬青年十萬軍」,更在最晦暗的時刻,獻出生命力的韌性。

八二三砲戰時,國防部長俞大維密集巡視金馬前線島嶼,人稱「國防部長辦公室在金門」,他說:「我不能去的地方,不能派我的部屬去」,充分展現了領導人大無畏的韌性。

民進黨召喚不出全民韌性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暨步兵學校的校訓是「臨陣當先」,今之部長當知,闢室兵推坐以論戰,是召喚不出全民韌性的。當政客的子女紛赴海外,軍校又不見黨政上層的子弟,如何激勵全民的防衛韌性呢?

韌性不是有米就能煮成飯吃,防衛韌性不是買些美國彈簧刀、無人機,搞出台海地獄火,就能全民一致笑傲江湖。韌性是一種心靈武裝、一種人生態度、一種自信和一種力量,可以不被擊垮,且樂觀展望未來。

綜言之,民進黨目前的路線,與其所渴求的全民韌性,怕不只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啊!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松青
  • pages: 14
  • 標題: 民進黨路線正消融全民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