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塞納河污染問題看法國國家治理困境│張林剛

從塞納河污染問題看法國國家治理困境│張林剛

7月26日,第33屆巴黎夏季奧運會在塞納河上揭開序幕,這是首次在開放式的水域舉行開幕式,完美詮釋了自由和浪漫、包容和多元、藝術和現代,上演了一場「流動的盛宴」。令人尷尬的是,7月中旬巴黎市政府宣布塞納河水質達到可以游泳的衛生標準,但體育界對該河是否適合比賽一直猜疑重重。果不其然,7月28日因塞納河水質不達標,巴黎奧運會主辦單位和世界鐵人三項總會取消了首次游泳練習。

8月4日比利時奧會宣布,該國女選手蜜雪兒(Claire Michel)因參加在塞納河舉辦的鐵人三項後生病,不得不退出比賽。挪威和瑞士奧運代表團也出現類似狀況。

塞納河污染嚴重

作為巴黎的標誌,塞納河(Seine River)一直是浪漫的代名詞。然而長期以來,塞納河河水渾濁、垃圾成堆、油污盈野。6月29日,為期6個月的水質監測資料顯示:塞納河裡的大腸桿菌(E.coli)和腸球菌(Enterococci),嚴重超出國際泳聯的標準。其中腸球菌濃度超過1000菌落總數(cfu)/100 ml,比歐洲規定的400 cfu/100ml限值高出一倍多;大腸桿菌也比限值高出4倍左右,在水中比賽存在嚴重危險。

實際上,塞納河的污染問題由來已久。中世紀的巴黎市民不僅沒有任何衛生理念,而且沒有什麼環保觀念,各種糞便污水都盡情地向塞納河傾瀉。這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導致整個塞納河「臭氣熏天」。法國文學家雨果(Victor Hugo)在不朽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中提到塞納河,「瞧一瞧那一灘綠、一灘黃的塞納河河水,波光粼粼,色澤比蛇皮更光怪陸離」,反映出當時巴黎城市環境的髒亂和污染問題。到了1960年代,塞納河裡只有3種魚類生存;1990年代塞納河的重金屬含量就已是全球最高,就連法國人都不敢冒險在塞納河裡游泳。

雖然法國政府為了保障奧運會的順利舉行,對塞納河治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巴黎市政府6月底從塞納河採集的樣本顯示:該河水質仍未達到公開水域賽事的標準。其實,奧運會碰到環境污染這種事已不是第一次了。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衛生專家就向帆船運動員、帆板運動員和公開水域運動員發出警告:參加水上運動切忌張嘴,里約許多水域都是病原體的天然培養皿,裡面有各種病毒。當地的醫生甚至說「外國運動員簡直是在人類的糞便裡游泳」,面臨患病的風險。2021年東京奧運會,許多運動員參加完水域的鐵人三項後,紛紛嘔吐不止。

人類已進入「風險社會」

除了遙遠的中世紀,巴黎市民的生活污水直接向塞納河排放外,最主要的是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塞納河流經的巴黎及其周邊地區大力發展化工、造紙、鋼鐵、煤炭和冶金等重污染行業,由於當時的政府和社會缺乏環保觀念,導致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化學物質直接排放至塞納河,河水污染嚴重。同時,伴隨著法國的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吸引著周邊地區的人口向巴黎集聚,城市人口進一步膨脹,大量的生活污水和排泄物流向塞納河,造成塞納河水體的污染負荷超載。

此外,因應經濟發展,巴黎大力興起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公路、場館、橋樑和鐵路等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和廢水也直接或間接排放到塞納河。塞納河流經地域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尤其農藥和化肥的廣泛應用,牲畜的糞便也通過徑流流向塞納河,讓水質進一步下降。

綜上所述,塞納河污染問題完全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誠如恩格斯所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這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非預期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是對人類盲目征服自然的一種反噬。一個無可逃避的事實是:人類已經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性和高度複雜性的嶄新時代,這就是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 Beck)所謂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

法國面臨國家治理困境

法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治理依賴龐大的官僚體制,國家意志從中央到地方要經過蜿蜒的行政鏈條,常常出現正式制度的非正式運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制度出現一定程度的鈍化乃至退化。這種委託代理關係所帶來的高昂交易成本,經常導致正式制度的高度儀式化,名實分離。

更重要的是,這種科層化官僚體制凸出的是等級與服從,強調的是紀律與權威,尋求的是一種基於成本和收益上的工具理性,它雖然有助於節省成本,提高效率,進而取得良好的效益;但也存在嚴重弊端,就是把人視為一顆螺絲釘,依附於官僚制這部大機器;同時,過度強調程序和規章制度,導致公共決策緩慢、政治體系僵化,反應遲鈍,難以適應快速變化和日益複雜的現實境況。例如,由於官僚制的僵硬和慣性,市政府雨天仍然派灑水車清洗道路,鬧出不少笑話。

由此可知:官僚制度因高度依賴固有的程序、規章制度和層級結構,導致公共決策欠缺靈活性和創新性,行政效率緩慢,無法迅速回應和解決問題。以塞納河的污染問題為例,法國政府在過去10年,僅在大巴黎地區就投資了高達14億歐元,但依然收效甚微。多個中央政府部門、地方政府和利益相關者不僅無法有效協調與合作,採取統一的監管和執法措施,確保污染排放的合規性;而且不能調動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導致塞納河治理事倍功半。塞納河污染問題真實又深刻地反映了法國國家治理的困境,折射出其官僚體制已無法適應未來社會治理的需求。

(作者係浙江大學助理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林剛
  • pages: 58
  • 標題: 從塞納河污染問題看法國國家治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