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探尋兩岸城市文化底色│陳淑英
7月下旬,本刊記者接受「台北城市影像」負責人趙麗娜之邀,赴蘇州參加第五屆中華文脈營「遇見《牡丹亭》—台青台媒崑曲研習行」交流活動。一行20餘人除在昆曲傳習所探尋昆曲今昔,還在常熟「兩岸書院」唱響《月琴》,深刻感受了江南與台灣共通的生活美感。記者也利用活動閒暇訪問了趙麗娜。
文青來台竟變成女漢子
趙麗娜,江蘇常熟人,是作家、策展人,也是集編導製作於一身的紀錄片出品人。她的散文詩歌小說散見海內外報刊、在兩岸開設的專欄一寫數十年,著作《泡泡文人泡泡茶》入選2007年香港書展、《水邊的繪事微言》獲得2011年「兩岸最美的書」殊榮。後來因碩士課程研究台灣日據時期台灣現代文學,開始涉足兩岸文化交流領域。過去20年來,她分別在台灣、常熟兩地設置書院、主辦中華文脈營,近年更積極地將文字轉換為影像,做大量的田野調查,拍攝紀錄片和微電影。
趙麗娜每每拿出來的作品、策劃的活動,總是叫人在心裡忍不住說:「她又寫作又出版,還策展、拍紀錄片,怎麼常熟一個文藝女青年,來台灣後竟然變成女漢子了!」
寫而優投入影像創作
例如2015年趙麗娜寫而優後開始投入影像創作,2016年以她同名小說改編的微電影《兩岸花》在台拍攝,同年9月在四川成都首映,作品平實呈現陸配融入在台生活的心路歷程;2019年她先是率領團隊跨越兩岸13個城市,採訪在台兩岸婚姻當事人,拍攝《根脈》, 講述1949年至2019年這 70年來兩岸家庭變遷的故事,在廈門首映,引起廣大的迴響;接著趙麗娜再走訪東莞11個城鎮,推《新頁》記錄片,講述莞台新家庭融合發展的故事。
趙麗娜認為影像是當代重要的記錄手段,在文化傳承方面太重要了,與文字記述結合,可進一步提升歷史精確度,幫助後人瞭解他所不知道的城市歷史風貌與人文印記。
有鑑於此,2021年趙麗娜進一步成立台北城市影像公司,一人身兼編導製等多職,無畏疫情帶領兩岸團隊製拍紀錄片,截至目前已推出兩季、共20集影片。第一季《我在台灣遇見你》12集,於2022年8月 推出,第二季《我在江南遇見你》8集,於2024年2月上線。作品主題有建築、園林、崑曲、淮揚菜等等,都是你我尋常生活所見所有,在沒有大筆經費宣傳的情況下,均獲得不錯的點擊率。
加深兩岸中華文化共鳴
為了加深兩岸對共有的中華文化底蘊的共鳴,趙麗娜近十年在台灣辦了許多的展演、教育推廣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例如2016年在華山文創園區策展《福聚匠心-蘇州光福手工藝作品台灣展》,展出蘇繡和緙絲等大陸珍貴手工藝品。
2018年,趙麗娜在國父紀念館策展舉辦《百歲增二-侯北人山水畫台灣展》,展出江蘇昆山候北人美術館館藏侯北人山水畫各時期代表作品,同時呈現半個世紀以來侯北人與張大千、傅抱石等大師的交往資料。
2019年兩岸書院在常熟推出《走過四季風華─虞山影像特展》,其中包括清代畫家周鯤的《升平萬國圖》。該圖藏於台北故宮,描繪乾隆年間常熟富庶、祥和、宜居的社會風情和俯拾皆是的山水美景,堪稱常熟的《清明上河圖》。趙麗娜為讓更多人欣賞到《升平萬國圖》,努力取得圖檔相關授權,並得以讓進出常熟高鐵站的旅客欣賞到常熟的歷史文化風貌。
在出版品方面,由趙麗娜主編,兩岸書院於2022年出版《台北故宮裏的虞山》,以故宮珍藏的虞山文物,包括典藏書畫、文獻版本、藏書文化等方面為切入點,汲取出黃公望、王翬、周鯤、蔣元樞、余省、翁同龢等人物事蹟與常熟深厚的文化連結,詳盡述說常熟這座古城擁有的輝煌歷史。
浦口火車站是共通的背影
再如城市影像紀錄片《動感穿越》,從台糖小火車起頭,講述兩岸鐵道的故事。解說者駐足的所在之一是「浦口火車站」,此地點正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發生地。
台灣學生都讀過《背影》。對於作品中老父親送作者到火車站,肥胖身軀抱着橘子、蹣跚穿過鐵道的這段文字,均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觀看過《動感穿越》影片後,很多台灣觀眾不禁嘆息「啊!原來送別的火車站,就是浦口這個火車站呢。」浦口這一座小小火車站,真的串連起了兩岸民眾同感父子親情的含蓄與美好。
《頭頭是道》講的是淮揚名菜獅子頭。趙麗娜專訪來賓有落腳台北的揚州人申濱先生及歷史學家林天人伉儷。前者經營餐廳,為傳承獅子頭,忠於細節,例如肉要切丁後慢火燉,絕對不用絞肉,讓台灣民眾吃到有刀工火工的揚州味獅子頭。
林天人的老師是揚州的清史學家陳捷先先生,師徒常在家中餐敘。陳捷先將獅子頭作法教給了林家。陳捷先過世後,林家常做這道菜來懷念恩師。趙麗娜說,華人飲食除了吃飽對味,還含著很深的「日常而不覺」的文化底韻。
常熟蔣元樞在台受尊敬
《名垂青史》講的是常熟望族蔣元樞與台灣的故事。乾隆40年,時年37歲的蔣元樞來到台灣,任職當時的最高官員「知府」,40歲離任。雖然他在台灣只有短短三年多,但他在職期間興辦了40項建設,平均每個月至少完成一項,他編繪的《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記錄了他在台灣的一系列建設。特別是台南,蔣元樞曾多次捐出薪水修建廟宇,例如台南大天后宮歷史文物「蔣公鼎」,清朝台南府城門戶古蹟「接官亭」、風神廟,皆是蔣元樞出資重修建。現在台南市中西區的開基三官廟,就是蔣元樞在台灣任官時的官邸,離任後被改為「蔣元樞祠」,可見台南人對他的政績是如何地「有感」。
而位於常熟的燕園,最初也是蔣元樞興建的。現在燕園五芝堂正廳掛著蔣元樞的畫像,兩旁對聯「綮于虞山開荒陬新氣象 功在台郡立宏圖四百年」是台北故宮研究員林天人撰、當代台灣畫家許郭璜題寫。
繼續挖掘兩岸共同記憶
不論是蔣元樞與台灣的海峽兩岸情緣,或常出現在台灣餐桌上的淮揚名菜獅子頭,或朱自清《背影》老父親蹣跚穿過浦口火車站鐵道的畫面,趙麗娜拍攝的影片在在讓觀眾明白,原來台灣生活裡有著江蘇元素,而江蘇生活裡也有台灣民眾「知道卻沒想到」的讚嘆。
過去這幾年為了拍片,趙麗娜長期做田野調查,每集剪出來數十分鐘的影片,往往拍攝素材達到50倍之多,也因此,累積了龐大的資料庫。她接下來會持續書寫,用筆用心挖掘更多的文化歷史細節,讓兩岸民眾更相互了解,走得更近、感情更親。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淑英
- pages: 76
- 標題: 趙麗娜探尋兩岸城市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