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兵陳烏克蘭是因美國背信│高靖
俄羅斯兵陳烏克蘭邊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指責俄羅斯。但這起烏克蘭問題,引發緊張情勢的責任都出在俄羅斯嗎?其實不然。根據許多解密文件,1990年代美國與西方國家為了讓蘇聯接受兩德統一,曾經對蘇聯允諾,北約勢力僅到德國邊界,不會繼續往東擴張,但美國後來背信忘義,將西方勢力往東歐擴張,還把烏克蘭納入,這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直接產生了威脅。
1960年代,加勒比海上鄰近美國的古巴,因蘇聯在島上進駐了飛彈部隊,引起美國華府高度不安,美蘇兩大霸權展開緊張對峙,最後是蘇聯退讓,以美國撤除駐防在土耳其的飛彈作為交換,化解了危機。試想,美國在門羅主義的思想下,極不願意他國軍事勢力進入美洲範圍,尤其是在佛羅里達州外不遠的古巴島上,那麼緊鄰俄羅斯的烏克蘭,一旦變成向西方勢力傾斜的武裝勢力,俄羅斯該如何設想?
西方國家一向有雙重標準
美國對古巴的顧慮,難道不能理解成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看法?俄羅斯曾出兵克里米亞半島,奪取黑海的不動港海軍基地,但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早就鼓吹軍事侵略原先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革命前的古巴,是美國黑幫與大資本家的天堂,古巴的豪奢賭場及被剝削的農民,都是美國黑幫與大企業的傑作。若說俄國恃強凌弱,美國又何嘗不是如此?
烏克蘭的問題始自1990年代蘇聯的瓦解,甚至更早以前,烏克蘭內部就有一派人不認同俄羅斯。許多烏克蘭人在二戰期間與納粹德國合作,協助法西斯主義侵略蘇聯。蘇聯在二戰結束後,政治勢力壟罩著東歐國家,英國首相邱吉爾稱之為「鐵幕降下」,這是對東西方國家意識形態不同所下的評語。換一個角度來看,蘇聯自1920年代以來,飽受國家生存的威脅,藉著戰爭將安全緩衝區推進到德國,讓德國一分為二,成了西德與東德。蘇聯擴張是為了保全蘇聯的國家生存,不完全只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輸出。
借意識形態掩蓋爭奪利益
意識形態問題通常只是用來掩飾霸權國家,進行國際鬥爭的口號與藉口,表面上似乎是民主自由對抗極權,其實都是利益的爭奪。冷戰期間,西方國家動用情治機構暗中監控、鎮壓人民,早就不是新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任意介入他國內政,推動政變,暗殺政敵,從來沒有少過。國際間的衝突,是國與國之間利益的競逐,與意識形態沒有半點關係;真正造成東西方社會的差別,只在於消費物資的豐盛與貧乏,那也是市場制度的不同,與政治無關。
1990年代的國際社會,蘇聯欲振乏力,東歐國家經過西方國家多年的顛覆與滲透,已經出現不穩定的跡象,戈巴契夫願意與西方妥協,才確保了和平轉變的到來,但西方國家卻欺騙了俄羅斯,從未停止對俄羅斯的步步進逼。
柯林頓開始違背對俄承諾
美國柯林頓總統時期,西方開始挑釁俄羅斯。柯林頓的國務卿歐布萊特在其回憶錄透露,1993年柯林頓政府決定讓中歐與東歐國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下稱北約,NATO),引起當時俄國總統葉爾欽的不滿,因為這違反了前任總統老布希的承諾,老布希當初對戈巴契夫承諾過北約不會往東擴張。
柯林頓政府將中歐納入北約,小布希政府又將波羅地海三小國納入北約,這些政治舉動擴大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軍事圍堵,三小國不只是過去蘇聯的一部分,早在沙皇時代三小國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蘇聯瓦解後,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力量抗議西方國家的進逼,但對西方國家的憤怒卻日漸高漲。早在小布希時期,美國就希望將烏克蘭與喬治亞納入北約,法國與德國都曾表示不同的看法。西方國家對於新冷戰的出現要負最大責任。
雖然美國一直要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北約國家迫於美國的壓力,只好應付一番,但遲遲沒有納入烏克蘭,就是擔心會直接影響俄羅斯。北約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與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對抗,兩個組織都約定其中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要集體反擊,這種安全組織的存在雖號稱是為了集體安全,但另一方面卻也使對立升高,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世界大戰。北約使西歐國家成了美國國家安全的前沿,他們當然要多所考慮。
美一再承諾北約不會東擴
冷戰結束後,北約沒有解散,仍然繼續把許多東歐國家納為成員,俄羅斯並非默許,只是無力抗爭。今日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因為烏克蘭造成的緊張關係,正是起於冷戰後期的1990年代,當時為美國了爭取蘇聯的信任,支持兩德統一,老布希總統與西德都認為北約不應向東擴張。根據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那時的西德外長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在1990年2月曾經表示,任何擴張北約軍事結構到東德境內的企圖,都會阻擾兩德統一,兩德統一與東歐局勢變化,不能夠損害蘇聯的安全利益,北約不應朝東擴張,尤其是接近到蘇聯的邊界。
根舍30多年前的看法,放在今天烏克蘭的緊張情勢,正好不謀而合。在不同的外交場合,美國也如此安撫過蘇聯。1990年2月12日,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 III)在加拿大渥太華,與蘇聯外長謝瓦爾納澤會面,根據俄羅斯保存當時的會談紀錄,貝克告訴謝瓦爾納澤,如果兩德統一後留在北約,我們會處理北約不往東方擴張範圍的問題。
根據美國國務院與俄羅斯的檔案,貝克在1990年2月9日與謝瓦爾納澤也進行了一場單獨的會談;貝克對謝瓦爾納澤說這是一個堅定的保證,北約軍力或管轄領域不會往東擴張。就在同一天,貝克也與戈巴契夫會談,貝克對戈巴契夫表示,北約目前的軍事管轄範圍,一寸都不會向東擴張。
這個一寸都不會向東擴的承諾,在老布希競選連任失敗,柯林頓就任總統後,美國就改弦更張,打破了前任政府的承諾,不斷地將西方勢力向東擴,這樣的行為加深了莫斯科對華府的疑慮,而破壞了本來就脆弱的互信。
西歐不完全認同美孤立俄
俄羅斯另外的歷史檔案顯示,1991年6月29日到7月2日,蘇聯派遣訪問團到布魯塞爾,拜會北約秘書長韋爾納(Manfred Hermann Wörner),當時韋爾納告訴蘇聯訪問團,他與北約都反對擴張北約組織,16個北約會員國中有13國支持他的觀點,他還會告訴波蘭與羅馬尼亞,他反對他們加入北約,他認為不應該將蘇聯自歐洲共同體孤立出去。
儘管美國等西方國家在1990年代初期,不斷向蘇聯保證,北約絕對不會東擴,但是柯林頓當選總統後見到蘇聯瓦解,俄國國力衰敗,馬上翻臉不認帳,對莫斯科背信忘義,大幅調整北約的策略,趁著俄國無力反制下積極東擴,將北約勢力與安全威脅逐步靠近俄羅斯。幾年前,西方國家幕後支持烏克蘭政變,將北約勢力擴張到了俄羅斯的大門前,迫使俄羅斯為了其自身安全利益,不得不採取積極反制。
西方不該逼人無路可走
俄羅斯近年來的強硬態度,無非都是向西方國家傳達一個訊息,俄羅斯嚴重關切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半島是在烏克蘭發生政變之後,因為俄羅斯一旦失去克里米亞,它在黑海甚至延伸到地中海的戰略利益都將受損。俄羅斯的軍事布局或有其爭議,但要放回美俄爭鬥的脈絡中觀察,才不會失之偏頗。
而在亞洲,大陸所面臨的問題也很類似,西方國家為謀畫分裂中國,介入兩岸問題,利用台獨勢力製造兩岸緊張,面對西方國家的進逼,北京除了自保、爭取生存,還能有別的路嗎?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47
- 標題: 俄羅斯兵陳烏克蘭是因美國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