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1958炮擊金門》幾點補充│毛鑄倫
2020年8月是1958年兩岸爆發823炮戰的62周年紀念。這一戰事影響了或說決定了1949年撤台國民黨此後的命運。台灣大多數人對此戰役已不復記憶,這也說明了大多數人其實對台灣何以是目前這樣,以及自己何以成為現今的自己茫然無知,當然更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裡。
6月上旬,大陸央視播出了一套10集的紀錄影集,主題是8.23炮擊金門,比較詳細闡述了中國大陸對這段歷史的記憶與觀點。這個影集平靜地追憶當年大陸、台灣、美國之間的三角互動背景,同時微妙點出北京與台北因內戰分裂對峙下,卻能共同維護「中國主權」的默契。台灣方面對此影集非常低調,僅有少數媒體報導,也只說它是北京的武嚇動作,意義不大。果真如此嗎?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心得,作為央視製作的補充。
事實上,所謂中美台三角關係,恰恰是經過1958年的這場慘烈炮戰後,確定下來的。這樣的「特殊關係」,內容充斥不穩定與折騰角力,但仍能維持到1991年蘇聯崩解,美國自認穩坐獨霸地位後。而時至1990年代之後,美國便展開其務必傾覆與主導塑造一套它要的三角關係,而形成今天的台海現狀。
簡言之,823炮戰台海危機,對中美台三方在爾後的相關政策思考與執行上,都因打了這一仗建立起了解彼此,而開始有了確定與穩定的選擇、決定。
台北方面
敗守台灣的蔣介石念茲在茲的反攻復國大業,在1954年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取得韓戰停火後美軍換裝汰舊的大量制式裝備,而使戰力相對提升,至少在台灣內部,反攻大陸的意志與氣氛漸趨高昂。針對大陸沿海地區的游擊式侵犯,包括空中深入偵查活動開始頻繁。這當然對北京構成威脅與麻煩。
中共占有大陸9年之後,它在1958年823展示的炮火轟擊猛烈程度,很明確地告訴蔣介石與國民黨,反攻大陸的登陸作戰,將面對強大火力反擊。如不能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援,單憑國民黨在台灣的軍力,不可能反攻,只能期望中共在大陸統治失敗,被內部力量推翻一途。可以理解,蔣介石與國民黨自此開始認真思考在台灣的長久之計。這便牽涉到關鍵性的選擇考慮,要跟哪一種台灣人合作的問題。
然而,美國有它自身利益的考量。扼要以言,短期是利用、穩住蔣介石作為其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前哨衛兵,保防台灣不落入中國大陸之手;長期則是借國民黨的資源能力,培養訓練台灣皇民族群壯大,最終取消或取代來自中國大陸的「外來政權」,確定且永遠地作為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一把匕首。
華盛頓方面
美國當然知道蔣介石想借美國的力量達成反攻復國的大願,但美國不可能支持一個像蔣這樣的中國人、強人領袖,統治大中國。蔣介石要求美國提供他武器軍備,以執行反攻實戰,作為他願意充當美國前線衛兵的報酬。美國故示慷慨地提供軍援,但精細算計,使國軍沒有大舉反攻的實力。蔣也因此被困在台灣,有志難伸,直到大去。
在823危殆之際,美國駭然了解到,蔣介石和毛澤東竟有意聯手保衛中國主權完整,並讓美國對台灣的野心曝光,而有了被耍的羞憤,因此大幅改變對蔣與國民黨的支援政策。1960年代起,美國坐視台灣軍力老舊、戰力空洞,這造成効忠領袖的國軍幹部產生嚴重的失落無力感,對神聖的復國任務,只能完全寄望依賴美國,而成為自欺虛無的軍隊。
美國接著致力於影響台灣本地人與菁英階層,在認同上拒絕中國,假以時日,蔣氏國民黨在台灣的一切努力及苦心果然化為泡影。今天大家都已目睹其結果。
北京方面
韓戰時,中國以血肉築成的長城,在朝鮮半島遏阻了美國不可一世的兵鋒。戰後也取得當代中國重工業唯一的希望、基地的安全,但也深受美國可能動用核武,以及驅策在台國軍反攻的威脅。這促使北京決策盡速建立重工業、軍事工業、核工業,以有效抵抗霸權的侵犯。
對貧窮落後的中國,這樣做,亟需安定和平的內外環境。台北與華盛頓所簽訂的協防條約,可能是美國用來報復韓戰鎩羽之恨的藉口,美台可能聯手進攻大陸,那麼上述建設將不知何年何月方克實踐。
毛澤東一手策劃的823炮戰,把美國不會支持、參與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底牌摸清楚了,北京於是放心放手大幹「三面紅旗」,以血淚積累自我剝削,幾近瘋狂地進行重工業建設,為爾後的「四個現代化」紮穩了基礎。
時光飛逝,62年過去了,除非刻意或被迫被騙忘記歷史,溫故而知新,總會使人們清醒與分辨真假善惡。台灣在近30年來的集體白癡化運動下,任何歷史教訓都失去了它的意義。何其悲哀!
(作者係本刊主筆、退休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毛鑄倫
- pages: 8
- 標題: 央視《1958炮擊金門》幾點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