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機構加大融合發展力度│令狐台
6月初,大陸涉台智庫廈門大學台研院成立「兩岸融合發展與國家統一政策模擬實驗室」,與此同時國民黨以「和平、民主、雙贏、主權」為基調,推出兩岸新論述。將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和廈大台研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日前撰寫的文章一併觀察,可知大陸已經由智庫著手,積極推進「兩制台灣方案」和「兩岸融合發展」,由坐而言開始起而行。
據報導,廈大這一實驗室旨在「面向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戰略需求」,在研究與教學方面圍繞「國家統一」形勢分析與預測、「國家統一」情境仿真模擬、兩岸融合發展政策模擬分析、「國家統一」政策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模擬分析。
此實驗室有三項特點
筆者認為,此「實驗室」有以下幾項特點,值得思索。
其一是我陸委會立即表示,廈大所稱「一國兩制」統一情境等研究,即在落實中共對台工作目標,更可能藉與我方舉辦研討會或相關活動,營造兩岸統一氛圍,以分化台灣社會。陸委會明白地說,希望學者和智庫不要與之交流或合辦活動。
其二是該機構的負責學者陳先才,在台灣媒體開有專欄。陳先才曾來台長期蹲點調研。筆者曾採訪過他,當時他是政大國關中心的訪問學者。
其三是既謂「實驗」,即表示有所行動,會有實驗欲達到的目標,也會有其後相應的糾錯和調整修正,換言之,如果兩岸融合發展已經動用到人工智慧或大數據等科技,那麼可以推估,這一切的投入,不止是學術教學性質,更可能是政策「平台」和政策「模擬」的準備或實施。
陸委會拒絕互動未必正確
對此筆者認為,吾人應可思考的是,如陳先才這類對台有長年觀察,甚至在台媒闢有專欄的涉台學者,所主持的機構,陸委會拒絕互動,是明智的決定嗎?如果將台灣的民意或論述主張,藉由這樣的「平台」,促使北京更能掌握,對吾人豈不更有利?
其次,與這樣的機構交流,是否就可達到「營造兩岸統一氛圍」的效果?「統一氛圍」又究竟所指為何?
陸委會還說,政府支持不設前提、健康的兩岸交流;但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前提」嗎?
中共以統一為目標,「加大統戰力度」是必然的,台灣人民不能接受的或許是統戰所欲達成的目標,而「統戰力度」則是台灣當局和人民必須思索和應對的考題。照陸委會的說法,那還不如直接宣布,回到蔣經國時代「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得乾脆俐落?
國民黨兩岸論述了無新意
據已揭露的訊息,國民黨將以「堅持主權」、「維護台海安全和平」、「堅守民主價值」、「創造兩岸雙贏」作為新的兩岸論述主軸,嚴格說,這四項都是值得悍衛的核心利益,但問題在於說了等於沒說。
筆者認為,國民黨兩岸新論述,必須是兩岸都能夠接受,或願意相向而行的。對內,應該是國民黨人在因應任何兩岸問題,接觸大陸有關人員時,堅持主張的立場;對外,要能號召最大多數的台灣人民支持,甚至能因此主張而爭取到最大的政黨利益(執政權);站穩腳跟,再以此與北京周旋。如果高喊口號,重彈老調,或以空洞的文字,遮掩日趨涉入深水區的兩岸關係,等於沒有探觸到問題的實底,虛晃一招。
更具體地說,國民黨一旦推出「新」的兩岸論述,外界必然會檢視新在哪裡,與舊的有何不同,並且要能由此論述,設計出可行的、因應新環境的兩岸互動型態。在這方面,大陸已明擺著要採取行動促進「融合」,民進黨也清楚顯露不惜互不往來,那麼,國民黨的論述,要如何反映下一階段、立足台灣放眼大陸的立場?
「九二共識」之所以能支撐兩岸關係相當歲月,是在一段時間內兩岸當局交互作用後的結晶,現在之所以要改(革),正是因為內外環境都變了,所以新的論述既沒有時間鋪墊,又必須符合台灣民意、迎向大陸人心,本身就幾乎是一項不可能任務。務實而言,這套論述至少要能應對啟動「融合」、推出「兩制台灣方案」中的對岸官民期待,相應建構起國民黨人涉及兩岸的一切言行準則才是。
兩岸事得務實來看
唐永紅文章主要討論國民黨調整「九二共識」的利弊得失,倪永杰文則更進一步點出「談起來」的積極性;甚至指明台灣民眾黨白色力量是「民主協商」的「優選對象」。有趣的是,民眾黨立即發表聲明拒斥這種想法。
倪文說「根據島內各方對於兩岸民主協商的態度,採取『先近後遠』即『先統派後藍營後綠營』」,「最後達成不分藍綠、不分黨派,都能參與到兩岸民主協商進程中來」。坦白說,這種想法或許太過樂觀了。
台灣人極為關心香港問題何時及如何解決,過去與共產黨交往互動的國民黨目前積弱不振,當權的民進黨又緊緊跟著美國,這些都是無法迴避的客觀形勢。「實驗」固然需要,但兩岸事得務實來看。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令狐台
- pages: 10
- 標題: 涉台機構加大融合發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