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退休金都應和通膨同幅度調高│王有康
猶記得2018年政府以財政不佳,透過立法院以絕對多數決進行年金改革,只是2018年7月上路,同樣是軍公教人員,但其中退休司法人員與退役將領的俸給幾乎未砍,其他退休人員如警察、消防、公務員和教師,砍幅卻接近四成,造成極大的不公平待遇,嚴格來說,蔡政府的年金改革只是針對一般退休軍公教人員所進行的改革。
年改理由不充分、不公平
2016年,新上任的蔡政府主張軍公教年金倘不改革,恐會導致國家財政破產,惟根據財政部的官方統計,2012年到2021年的實徵淨額總稅收分別是1.79兆、1.83兆、1.97兆、2.13兆、2.22兆、2.25兆、2.38兆、2.47兆、2.39兆、2.87兆。數據顯示,近八年來,台灣財政狀況良好,並沒有破產之虞。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到2020年的軍公教退撫支出,分別為1,468億、1,378億、1,276億、1,338億、1,433億。另2016年到2020年的政府總支出分別是1.939兆元、1.927兆元、1.909兆元、1.955兆元、2.039兆元,顯示2016年到2020年,各年「軍公教退撫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7.56%、7.15%、6.68%、6.84%、7.03%,可知年改前後,「軍公教人員退撫支出占同年政府總支出」的比重,並沒有什麼變化。
當初年改目的在於減少政府退撫支出,但是年金改革已三年多,「退撫支出」並未因年改而減少,主要是因為「退撫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只有7%,原本就不大,政府更需要關注的是,其他93%的公共支出是不是花在刀口上。
依照「中央及地方政府預算籌編原則」二之(一)、(三)規定,政府預算收支應本統籌規劃及遵守總體經濟均衡之原則,審度總資源額度,財政健全與經濟成長應兼籌並顧,並加強開源節流措施,妥善控制歲入歲出的差短。按總支出比較,2016年的總支出是1.93兆,2017年與2018年的總支出分別是1.92兆與1.90兆,總支出有下降的趨勢,不過到了2019年總支出又增加至1.95兆,2020年的總支出更增加至2.03兆。
政府亂花錢才是問題
按「政府過剩理論」(Excessive Government),民主選舉體系的政府為討好選民,往往追求預算極大化。每一年度結束前,為擔心當年度預算沒有用完,會被議會檢討下年度刪減預算,因此各部門為了「消化預算」,只好拼命採購一些非必要的物品,或執行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計畫,造成預算的浪費。
台灣就常有地方縣市每逢年度結束前,就會在馬路鋪上厚厚的一層柏油,其實同一條馬路前一年才鋪過柏油,好像也沒有什麼坑疤。這類故意消化年度預算的例子不勝枚舉才是大問題。
調2%不足以應付高物價
主計總處發布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是以2016年的CPI為基準100,2022年1月、2月、3月和4月的CPI分別為106.01、106.02、106.33、107.14,截至今年4月底,CPI已超過7%,2018年7月年改迄今,面對不斷上漲的物價,許多軍公教因年改退休金減少四成,加上民生物資不斷漲價,生活已過不下去了。
雖然蔡政府宣布,今年7月起軍公教退休金調高2%,看似利多,但是調高2%的退休金扣掉7%的通貨膨脹之後,實質購買力還是減少了5%,尤其物價具有抗跌僵固性,亦即一旦漲上去後,即便事後原物料成本下降,業者大多不願主動降價,因為這違反了人們自利的本性。
應查店家是否發災難財
近半年來面對疫情未歇、烏俄戰爭、美國通膨、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為緩解台灣物價上漲的壓力,財政部門自2021年12月啟動水泥貨物稅減半,免課進口玉米、黃豆、小麥營業稅,奶油、烘焙用奶粉進口關稅減半、汽柴油貨物稅調降等措施,政府針對大宗物資降稅或免稅。
但是,觀察2022年1-4月的CPI分別為106.01、106.02、106.33、107.14,可知政府對廠商降稅的利益,廠商並未反饋給消費者,因為1-4月的CPI仍逐漸遞升,尤其4月的增幅更甚於以往,不禁令人憂心,廠商並沒有把政府為減緩物價上漲所採取的降稅或免稅,回饋給消費者。財政部門應積極查緝是否有店家趁機哄抬商品售價,甚至發災難財。
所有退休金應同幅調高
綜上所述,今年7月起軍公教退休金調高2%,看似利多,但調高2%的退休金扣掉7%的通貨膨脹之後,實質購買力還減少了5%。查勞工保險條例第65-4條規定,勞工保險之年金給付金額,於中央主計機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時,應依該成長率調整之。
因此建議,勞保年金給付也應跟著實際物價上漲率同幅度調整,如此一來才能減少所有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水準,不會因為通貨膨脹怪獸的衝擊,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作者係廣東海洋大學台籍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有康
- pages: 54
- 標題: 所有退休金都應和通膨同幅度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