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NO.127 │ 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是治?是亂?
2月14日,台海巡署在追緝「闖入金門海域」的大陸漁船時,造成漁船翻覆,2人死亡。因「全程未錄影」,海巡署是否執法過當,「撞翻」大陸漁船,至今仍各說各話。不過,陸方已迅速採取反制行動,正式否認金廈海域有「禁止、限制水域存在」,宣布福建海警局將在該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19日下午就有大陸海警登上金廈遊輪臨檢30分鐘。兩岸緊張情勢快速升溫,引發台灣社會各界熱議。 朝野政黨均表示「支持政府執法」,但盼透過對話交流,避免兩岸衝突。國防部長邱國正則稱,「為避免戰爭及升高衝突,台軍不會主動介入」。惟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竟放狠話:「下次遇大陸海警船不要停」,但立即遭到退役將領怒嗆,「妳帶領國安團隊示範給國人看」。 金門事件發展至今透露了幾項事實。一是大陸不乏制定「新常態、新互動規則」的籌碼,而且台灣每一次挑釁,反都成了大陸制定新常態的契機。例如,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促成了大陸常態化飛躍「海峽中線」,這次又實現了福建海警在金廈海域常態化巡查。 二是民進黨當局遇到事情只會耍嘴皮子,完全沒有膽量與能力「維護主權」,有人因此擔心,未來會有大陸執法船以「護漁」名義進入各離島;金廈觀光船生意會一落千丈;金門漁民不敢出海打魚。甚有人說,大陸只要讓金門的補給船上不去,台股就會大跌,也會發生外國撤僑行動。 三是美國務院發言人及海巡司令均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北京行動」,但大陸已明言「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兩岸出事也必在倉促之間,這將讓美、日師出無名,也根本不及前來救援。這使得外部勢力對台的「保護承諾」大失效力。…
作者:
紀欣
頁數:
1
藉由藍白合破局,民進黨賴清德成功破解六成民意「下架民進黨」的呼聲,以四成選票當選第16任總統。由於是得票未過半數的「少數總統」,各界將希望轉向以藍營為第一大黨的立法院,希望該黨能重振立院的監督制衡機制,讓過去八年民進黨的專斷貪腐不會再次重現。然而,以憲政體制與歷史經驗分析,這項期盼其實不符現實。因為立法院是合議制,要有效執行憲法所賦予的制衡機制,必須在野黨立委能義無反顧地團結一心,但要達到這個境界,目前條件似乎並不成熟。 憲政體制閹割了制衡能力 台灣基本上採取與美國類似的行政、立法與分立制度,設計上以立院控制立法權、監督權與預算審查權,以避免行政體系違背民意或上下其手。美國行憲史上,此一設計確實曾迫使總統在人事命令、預算編制、與政策主張上做出重大讓步。不僅有幾位總統被提交彈劾、政府也曾因國會嚴審預算而被迫改變政策甚至關門、更有政務官在國會杯葛下無法就任,甚至還有總統與不少高官因國會調查而被迫辭職或公開道歉。故而,若說美國在野黨掌控國會可以對總統發揮有效的制衡,應該不會讓人懷疑。但若以為美國的範例可以移植台灣,則恐怕失之天真。 美國國會制衡行政的工具林林總總,如對行政體系提出的預算有權做任何調整,除了刪減,也可增加開支或挪移項目等;總統可任命約3千位官員,但其中九成必須取得國會的同意,使得總統任命時必須尊重國會意見(即所謂「參院禮貌」);國會的調查權更是可觀,可以調閱任何公私機構的文件,拒不呈交或實問虛答可能被控「藐視國會」而遭判刑或彈劾,…。在這些權力的支撐下,行政體系對國會的意見不敢輕忽,「制衡」乃因而可以運作。 但這些權力在台灣卻顯得殘缺破碎。首先,立院對政府總預算只有刪減,卻不能增加或挪移,嚴重剝奪了國會實現政策主張的空間。近年來被濫用的「特別預算」制度,更實質閹割了立院的預算審查權,致使行政體系可以進行政策買票。…
作者:
楊泰順
頁數:
6
總統制國家很容易走上雙元激烈對立,第三勢力很難成形與持久。民眾黨的發展與鞏固一定以侵蝕國民黨為手段,兩黨的利益衝突最大,白鬥藍為必然之勢。行政權與其他三權的人事權掌握在綠營手裡,若以立法院結構論斷如今是朝小野大,其實不符合事實基本面。 這次大選剛完,布局2026年的話題已經竄出, 特別是民眾黨的8位委員都被要求簽結兩年任期,即是瞄準2026年,準備投入地方首長選戰,勢必藉立法院打響知名度,利於個人與黨的宣傳。為此,激烈的表演與聳動的爆料勢所難免,國民黨諸君可能跟進競技。言多必失,表演多了必出爛戲破綻,表面上民進黨頗有壓力,實際上是以逸待勞。 超級總統制的內在本質 當前的憲法體制是總統有權無責的「超級總統制」,李念祖以為,「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總統發布緊急命令須經行政院院會通過,就已顯示了制衡關係」,他主張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間存在制衡關係,是未考慮到憲法中對兩人關係的一般規定與實際的政治運作,而妄斷的偽命題。…
作者:
朱駿
頁數:
9
立法院第11屆委員已於2月1日報到,且順利選出韓國瑜為院長,開啟新政治格局。春節假期結束後,行政院長陳建仁依例拜會立法院院長韓國瑜,雙方都依禮行事,氣氛融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期待未來四年的兩院關係,一如「恰如其分」這句老話所形容的一般,既要盡責又不至於過分越權,如此才可讓兩院關係運作平順,各自達成施政的目標。 立院召開臨時會引發爭議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之際,媒體突然傳出,國民黨團要求在2月20日正式開議前召開臨時會的聲音,看起來這應該是國民黨團方面希望在正式開議前,給行政院一記下馬威。從政黨國會黨團的攻防來說,這一招頗有威力,可不巧的是年假結束時,距離2月20日開議只剩5天,其中又有一天是周日,4天時間根本來不及籌備,更何況召開臨時會的主題是年前台中市衛生局檢驗出台糖梅花豬肉含有瘦肉精事件,它並沒有急迫性,在正式開議後另行安排專題報告即可,似無召開臨時會的必要。結果在韓國瑜院長的斡旋下,化解了此一爭議。這不僅免除了一場兩院的爭議,同時也樹立了議長中立的典範,這對立法院及韓國瑜來說都是件好事,有利於未來的議事運作。 此事會在年假即將結束之際抓住媒體的注意力,關鍵在於立法院將是未來四年的政治運作中心,當然,根本原因是這屆立法院三黨不過半的格局。所以立法院裡,在野黨的任何攻防舉措都會立即引起注意。基此,2月1日立法院正副院長的選舉過程中,民眾黨的立場曾引起媒體高度關注,這次臨時會提議也引起媒體注意。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立法院裡的政黨黨團議題攻防才是政治核心,這與過去總統府和行政院是政治核心的狀況稍有不同。 當然,這並不表示府院兩方失去決策權,而只是說,府院兩個具有行政權的憲政機構已無法像過去那樣,做決策時只依據自己的政策立場、利益,而需要與立法院的在野黨做政策溝通,甚至修改政府的立場。而這種「讓步」的舉措,過去鮮少發生,但在未來的三年多時間裡,我們將會經常看見。…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12
今年開春發生兩大奇案:一是台糖梅花豬肉驗出瘦肉精禁藥,二是觀光署通知旅行業停止招攬赴大陸旅遊團。兩案本是質樸單純的民生議題,可是黨派腦充血後,公益退散,唯黨利是圖,民主政治水平亦隨之潰敗。 黨派腦政治,護黨不利民 今年春節前,經濟部所屬台糖公司生產的梅花豬肉,遭台中市政府抽檢出含禁用瘦肉精西布特羅(Cimbuterol)。市府發布食安警訊前告知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卻傳令要慎重,別急著公布。 食安攸關民命和健康,台中市政府於年節旺季抽驗市售肉品發現禁藥,為免肉品售罄,消費者吃下肚才示警,自可依法即時發布警訊。不料,台中市府本於保護食安「寧快勿慢、寧緊勿鬆」的原則發布警訊後,遭民進黨政府、民代、網工、綠媒一致質疑。有的說是實驗室污染;有的說禁藥價昂不可能用於餵豬;有的說從進口藥商追蹤通路發現,未曾供應給養豬場。 台糖否認用禁藥,經濟部長對食安警訊說遺憾,即使複檢證實仍含禁藥,還是挺台糖說沒有就是沒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稱,台中市檢驗結果有五大荒謬:包括官、民各方再抽檢同批次肉品未發現禁藥;台中實驗室檢測22次,只有微量檢出,是否實驗遭污染;西布特羅是不易取得的化學品,用於養豬的可能性低;台糖家業大,不會用禁藥自砸招牌;業界質疑台糖混用進口美豬是無稽之談。…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4
賴清德選前曾說將依循蔡英文的既定路線,因此可預期反中抗中、緊抱老美仍將是民進黨的執政主軸。因此可推估兩岸經貿將繼續緊縮,賴政府會繼續照價購買美國武器,對於美國會對台灣已支付了220億美元的19筆軍購案延遲至2027年後交貨,大概也只能無可奈何,從未想要索取衍生性的利息。 食安官員不該推諉塞責 2月初,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局自國防部台中福利站台糖梅花肉片中查驗出不得檢出的「西布特羅」禁藥,但衛福部卻說未驗出這種禁藥;衛福部不但拒絕中市派員參與檢測,還硬指稱地方政府運用權力壓榨真相;以前食藥署聲稱美豬的進口數量太少,所以去年消基會調查超過200件豬肉製品中,竟然無美豬的樣品,但實際上去年自美國進口的豬肉就有1.6萬多公噸,占進口豬肉的13%;桃園市也曾查獲食品公司有將近15萬公斤的美豬,卻把產地標示為加拿大或英國。薛瑞元居然說這並非洗產地,而是標識不實的問題,簡直是袒護塞責。 薛瑞元面對檢驗台糖豬肉的流程時強調未預設立場,檢驗應回歸科學層面,既要呈現真實的科學檢驗結果,為何不敢同意台中市府派員參與食藥署的覆驗?理由居然是因無前例可循。結果中央與地方雙方所主導的檢驗結果均顯示出,台糖豬肉中含有「西布特羅」的事實,於是衛福部又宣示此是一獨立事件,並非普遍污染的情事,而將台糖禁藥事件淡化處置。這種部長還能留任? 兩岸關係緊張影響經貿…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16
從台灣解嚴後,政壇除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外,一直存在著追求穩健第三勢力的期盼,但卻從未出現永續生存的小黨,似乎泡沫化是台灣第三大黨的宿命。 新黨、親民黨、台聯黨、時代力量,都曾經在台灣政治舞台上有所斬獲,但2024年選舉後,這些政黨注定已式微了,除藍綠兩黨外,只剩下民眾黨。所有媒體都在問:民眾黨會成為台灣政壇上穩健且永續存在的第三大黨嗎? 上述小黨都存在「一人政黨」的問題,類似韋伯所說的「卡斯瑪領導」或「魅力型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魅力型領導」不可能長期存在,必然會走向「家父長式領導」或「法制化領導」,而「法制化領導」可讓政黨走向穩健永續的方向,但不幸的是,台灣過去第三大黨都不約而同地走向家父長制,一旦領導人的魅力或體能衰退,政黨就會走向泡沫化。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一再強調「科學、理性、務實」,這本是走向法制化的正確方向,但大選後卻傳出黨內出現內鬥,最後都要柯主席拍板定案,這就是魅力型領導的困境。…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9
2024大選結束了,可選舉的延長賽卻在繼續中。朱立倫辦公室發言人凌濤在票還沒開完前,即將藍白不合的責任全推到柯陣營頭上。國民黨之後又怪東怪西就是不怪自己,就好像說當年丟掉大陸,是因為「共軍狡詐」一般,完全不願面對自己不得民心的事實。 青年世代為何不投藍? 2024大選有個特殊現象就是「世代割裂」,大概45歲以上的族群藍綠各自歸隊,但4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有一群人堅定支持柯文哲。很多人不理解,綠營因為執政失利,使得年輕人背離,可這些青年為何不選擇藍營?這根源當然首先是受到「台獨課綱」的影響。我們姑且就用媒體所說的「天然獨」來代稱這批青年。 在「天然獨」眼裡,從出生以來,兩岸關係就被形塑為「兩國關係」,他們沒有民族認同感,自然對「中國」國民黨無感。同時課綱又將國民黨說成「外來政權」,與「二二八」、「白色恐怖」息息相關。國民黨先天上已是負面的代名詞,它自己不辯解,還否定「台獨課綱」的存在,對於國民黨過往對台灣的貢獻也不辯解,長此以往,天平自然向獨派傾倒,國民黨又如何能吸引到青年的認同呢? 藍營其實意識到課綱導致它們被污名化,卻誤以為只要摘掉「親中」的帽子,就能獲得青年的支持。因此逢人便說自己不「親中」,說自己「親中」的就是「青盲」(閩南語瞎眼之意),甚至不斷強調自己「反共」。這種說法是把年輕人當傻子,只要反問國民黨若不「親中」,那副主席夏立言為何天天跑大陸。偷雞不著蝕把米,國民黨便宜沒占到,還被賴清德拿蔣經國的「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來揶揄,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20
大選落幕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到全省各地謝票感恩,朱致詞時拋出團結、改革、年輕化三箭,提前布局2026,力拚重返執政;侯則說國民黨的前輩未來要成為年輕人的後盾,加速改革,才不會被人追過。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問題是國民黨會改革嗎?還是說完了一切平靜無波,讓2026陷入更大的政治危機。 2026將是三黨大混戰 侯友宜沒能如願贏得總統寶座,主要原因當然不能排除候選人自身的問題;但有很多因素是非戰之罪;例如,國民黨吸引不了年輕選票,這已經是十多年來的老話題;其次,國民黨中有部分人士從一開始就極力鼓吹「藍白合」,使得選舉前中段侯友宜進退不得,支持度始終無法成長;甚至有人引誘郭台銘跳入總統選舉,又不能妥善處理雙方意見不同所導致的恩怨,造成泛藍陣營無法實質團結。 總統大選結果雖未竟其功,民眾黨卻在多數縣市開出不錯的選票,柯P勢必會搶攻2026縣市長與縣市議員的選舉,固化民眾黨的基層實力,以作為柯文哲遙望2028的基礎。無論是攪局或奪標,民眾黨的影響力都將大於2024,也讓藍綠兩黨同樣受到白色力量的威脅,國民黨要再開出如2022一樣好的成績單,面臨很大的挑戰。 2022在「討厭民進黨」的氛圍下,民進黨拿下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與澎湖縣5席,民眾黨則取得金門與新竹市2席,另外的15席則由國民黨攻下。…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22
陸委會在去(2023)年8月24日,會同交通部和經濟部公布恢復兩岸觀光旅遊及放寬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的規劃時,筆者曾以〈疫後限制遊陸類戒嚴已違憲〉為題投書,指出限制我方旅行業組團赴陸初期以每天2000人次為原則的規劃,違反憲法明定限制人民權利與自由之事項;故而,疫後對旅行業招攬團客赴陸旅遊繼續限制,實乃違憲,而屬「類戒嚴」的禁制令。 到了去年11月,交通部觀光署宣布從今年3月1日起,「開放」旅行業招攬的團客可赴大陸旅遊。但在春節假期的前一天,觀光署又以新聞稿宣布自即日起停止招攬團客大陸遊,以及從6月1日起「不能出團」,導致旅行業者對此突來的「禁團令」表達不滿與憤怒。春節假期結束後,筆者再以〈赴陸旅遊禁團令有法律依據?〉為題投書,而新一屆在野黨立委也終於在開議前,紛紛質疑禁團令的法源依據何在? 「禁團令」沒有法律依據 先回顧1994年3月31日發生的「千島湖事件」,這是開啟兩岸交流以來首次的重大挫折。事件爆發後,由於大陸官方不配合海基會和媒體了解狀況,偵辦案件的態度也讓我方質疑,於是我方逐步採取了反制的政策措施。 當時台灣的經濟實力遠超過大陸,我方除政府採取如暫停審議台商到大陸投資等措施外,民間也從4月4日開始醞釀停止到大陸旅遊。4月6日,陸委會召集相關部會及旅行業者舉行協調會議,決議停止刊登赴大陸旅遊廣告及招攬新團。同一天,立法院要求觀光局將大陸地區列為「高危險旅遊區」,各縣市旅行業及民間團體也紛紛發動抵制前往大陸旅遊,並有近百赴大陸的旅遊團取消行程。…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24
2月17日晚間,大陸國台辦針對兩名大陸漁民溺斃事件做出回應:廈金重疊水域一直是兩岸漁民的傳統漁場,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禁止、限制水域」;18日中午又宣布,堅決支持大陸海警在廈金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19日下午則有金厦遊輪遭到大陸海警登船臨檢。大陸這些連續動作,使台灣不少人因民進黨勝選而感到苦悶的心情,首次得到解放。 民進黨只能唾面自乾 針對國台辦批評台灣粗暴驅離大陸漁船導致兩名漁民溺斃,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批判,民進黨籍的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18日在臉書貼文回應:台灣對大陸一直充滿善意,並且列舉過去三年台灣海巡署針對大陸人民有14次救援、在海上成功救了20人、尋獲遺體6人,出動船艦艇達93艘次,「每次出勤、每救一條人命,都是善意、都是愛,這才是事實」。這樣的回應聽起來很諷刺,但至少代表民進黨知道事態嚴重,擔心陸方之後會有一連串的強硬措施,才有此回應。 陸委會則搬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條例)反駁:「依照兩岸條例第29條的規定,大陸船舶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台灣限制及禁止水域」,而其中就包含了金門;並聲明為維護漁民權益,依法驅離或扣留越界船舶,以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將繼續執法,不會因此改變。 不過,筆者認為,大陸海警船若繼續自由進出金門海域,民進黨政府恐怕也不敢驅離。這就好比2019年4月1日愚人節當天,蔡英文宣示,只要共機蓄意越過海峽中線,軍方第一時間必定強勢驅離。結果,近兩年來,解放軍機、軍艦已無數次越過海峽中線,民進黨總是裝作沒看見。如今發生金門事件,民進黨又講了同樣的場面話,台灣民眾就等著看民進黨如何再次表演唾面自乾吧。…
作者:
吳東昇
頁數:
26
2月7日農曆年前,交通部觀光署忽然宣布,由於中國大陸未就陸客旅行團來台進行安排,日前又片面宣布改變M503航路運行方式,因此即日起停止招攬前往大陸的旅行團,但今年3到5月底已招攬成團的部分仍可出團。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台灣社會民眾及旅遊業的抨擊。 毋庸置疑,正當台灣旅遊業對開放大陸旅遊團摩拳擦掌、大展鴻圖之際,民進黨政府毫無預警地中止原已規劃團客赴陸旅遊方案,這恐將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互動。 兩岸缺政治基礎無法協商 對於M503航線,大陸國台辦稱M503航線位於上海飛行情報區內,設立和啟用此航線為其民航空域管理的一項常規工作,此次調整係為緩解有關地區航班增長壓力、保證飛行安全,減少航班延誤,利於改善兩岸航班營運,便利兩岸人員往來。陸委會則回應,此為陸方繼2018年片面宣布啟用北上航路後,再次未經協商即公布相關作法,不僅「罔顧飛安」、「不尊重台灣」;也刻意以民航「包裝對台政治乃至軍事的不當企圖」,具有改變台海現狀的疑慮;要求大陸停止此決定。 顯然,民進黨政府將M503航線相關限制的責任歸之於彼方;然如眾所周知,兩岸協商無法重啟,根源於欠缺「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馬英九主政時期簽署23項協議,並舉行「馬習會」,即根源於雙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事實上,大陸已將「九二共識」納入中共政治報告及政府工作報告中,它不僅是兩岸重啟協商對話的「通關密語」,也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定海神針」,「基礎不穩,地動山搖」。…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8
台灣海巡艦艇在金廈海域造成兩條人命傷亡後,急忙辯解沒有對「越界」捕魚的大陸漁民執法過當,這種無視於兩岸敏感情勢的處置方式,證明了民進黨政府根本不知道一觸即發的危機已迫在眼前,這才是台灣目前的重大危機。 曾擔任駐美代表與外交部長的錢復說過,兩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同理,兩岸政策也當然是軍事防衛政策的上位政策。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是兩岸問題,主張台灣獨立、汲汲於製造兩岸情勢緊張的民進黨政府,除了否認一個中國外,更刻意把兩岸問題簡化為軍事勝負,不在乎犧牲萬民,只在乎成全少數民進黨人的政治狂妄。 民進黨政府的國防部大搞城鎮戰與地雷戰,這是殘民以逞。台灣軍方不質疑民進黨的台獨,就像德國軍人順從德國納粹,讓野心政客可以為所欲為,將國家社會帶入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失去了軍人保境安民的使命。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外交情勢節節敗退,只能倚靠美、日等國,仰人鼻息地苟延殘喘。台灣處在兩岸情勢當中,妥善處理兩岸問題,才能在外交問題上找到解方,軍事問題亦然,台灣的安全絕不該只是耗費納稅人大量的稅款,以天文數字般的價格,向美國軍火商不斷採購軍火,因為再多的軍事裝備,再多的軍人,都不足以保障安全。 兩岸如何降低衝突與緊張,當然是台灣必須放棄獨立的政治冒險,正視歷史事實。台灣之所以有人認為獨立可行,是民進黨政府的教育刻意切割了歷史脈絡,把台灣問題當成是憑空出現的,而不知道自1895年《馬關條約》以來,乃至1943年「開羅宣言」的歷史發展,以至於無法認清台灣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的特殊政治地位。 1960年代,美國對應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甘迺迪總統正在閱讀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作者:
高靖
頁數:
30
農曆年前交通部以突襲的方式宣布,即日起停止招攬到大陸旅遊團。根據該部觀光署的對外說明,這是因大陸未針對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做出回應,以及未經洽商即宣布恢復M503航線,因此採此相應措施。 「禁團令」事先未徵求旅行業者的意見,6月1日起出發的大陸旅遊團被無情腰斬,旅行業者投出去的廣告、作業支出,預先收的訂金,以及眼看可賺到的錢全打了水漂,他們幾乎個個不能成眠,無心過年,也使得台灣的觀光產業炸鍋,無煙囪工業前景寒冬漫漫。 要探究蔡英文為什麼採此突襲方式?時間要拉回到1月14日,賴清德勝選第二天,諾魯毫無預警宣布與我斷交,讓蔡英文當場灰頭土臉,頓時有被偷襲之感,8年任期斷交10個國家,愈想愈氣,能不報復別個苗頭? 若從此角度觀之,蔡英文確實忘記了「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寧願採取與大陸火車對撞方式,無視這是一條走到黑的路,也可能因此升高兩岸擦槍走火的機率,為出一口鳥氣,卻無視民命安危。 據媒體透露,交通部觀光署原訂前一天宣布,3月1日解除赴陸「禁團令」的詳細方案,未料隔天突然180度急轉彎,對放開「禁團令」踩了煞車,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10月底,7千多名觀光業者舉辦餐會,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參加,侯當場答應選上就會立即解凍兩岸旅遊,逼得交長王國材在與業者座談時,也急忙代表執政黨喊出今年3月1日解除「禁團令」。現在看來當時的承諾,只是為了不讓票流向國民黨的一場騙局、緩兵之計。…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31
中美高層日前在泰國會晤,美國意識到「不可能改變中國」,這信號對中美緩和,說不上是理論框架,但提供了事實依據。另外,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亞太區域內的印度、日本、韓國等國,並未完全跟著美國的號令走。因此,無論從地緣戰略,還是地緣經濟角度看,亞太地區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態勢。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緩和 在台海局勢上,美國以「支持民主」為幌子,實際則是站在支持民進黨「事實台獨」的立場。因此,中美緩和在短時期內可能不會太樂觀,但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值得努力。 今年1月底,中國國務委員、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泰國舉行「王沙會」。「王沙會」後,美國意識到「不能改造中國」的信號,立即引起世界關注。本文認為,可以從地區經濟合作方面,對中美緩和做一些分析,雖然目前形勢不那麼明朗。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中美競爭的態勢雖未明顯減緩,但態勢好於預期,說明中美緩和符合當前世界形勢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所樂於看到的。…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32
在中美競爭的架構下,日本選擇站隊美國,使它在東亞對手多、朋友少,能揮灑的空間僅剩台、韓,然南北韓劍拔弩張,對日本利害難料,唯獨對台灣,日本不僅可引導台灣人「親日反中」,汲取高階晶片製程也如探囊取物。 在國際上八面玲瓏的日本,在東亞其實很孤單,唯一的盟國美國遠在太平洋的東岸,而西太平洋這邊,從北到南,除了可牢牢拿捏台灣外,可以說沒有一個真朋友。 日俄相互敵視、制裁鬧僵 日俄之間有領土糾葛,日本政府及媒體認定俄羅斯的南千島群島是日本的「北方四島」(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與齒舞群島)領土。2月7日,日相岸田在「北方領土之日」還自我壯膽說,現在日俄關係嚴峻,但仍要堅持先解決領土問題,才締結兩國和平條約的方針。殊不知,日俄早就鬧僵了。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東京就急著跟進美歐制裁俄國和普丁總統,凍結其資產,迫使俄國停止北方領土的談判,停止發簽證,不再讓四島的島民去掃墓。去年春天,俄軍在遠東動員25,000名士兵、潛水艦、戰略轟炸機舉行大規模演習,暗指日本想要侵占南千島群島。可知,俄國對日本的戒心和敵意多麼深,而這都是日本自己惹來的。…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4
龍年方開始,中國大陸官媒發起正名運動,把龍年英文(year of dragon)改為(year of loong),這讓BBC中文網大大報導了一番,但讓龍年廣大中國人民惱火的是,足球明星梅西2月4日到了香港,卻全程未上場。…
作者:
張勳慶
頁數:
37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國際普遍預期歐洲在援助烏克蘭方面會猶豫不決,因為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時,歐洲僅採取了微弱的制裁,沒料到歐洲這次的表現會優於預期。 二次大戰後的幾十年來,歐洲一直依賴美國指導北約政策,提供核威懾,並協助歐洲各國在發生爭議時形成共識。冷戰結束後,歐洲繼續依靠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但是,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各國成立了統一戰線,收容了數百萬難民,痛苦地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脫鉤,採取經濟制裁並限制俄羅斯的出口,培訓烏克蘭士兵,邀請烏克蘭加入歐盟。歐洲各國對基輔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共達580億歐元,是美國的兩倍。 歐洲人擔心川普再度當選 但是,歐洲領導人擔心如果2024年11月川普勝選,美國可能不會那麼友善。果不其然,川普2月10日晚在南卡羅萊納州造勢時表示,他在總統任內,就曾警告北約(NATO)盟國,若未足額投入軍費,在遭到俄羅斯攻擊時,他將不會給予保護。他甚至說,他將鼓勵俄羅斯對欠錢的國家「為所欲為」。有些人認為,這只是川普慣用的選舉語言,其他民眾可能覺得美國長期被盟友占便宜,高興看到川普給點顏色,但川普的話透露出,如果他再次執政,國際秩序恐將大幅改變,後果難以預料。 2月14日,《紐約時報》白宮首席記者貝克(Peter…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8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去年9月應邀訪問海參崴,在俄國東方火箭發射中心與普丁總統會談,並參觀了遠東戰略空軍各型戰機和導彈太平洋艦隊基地。俄朝加強軍事合作,普丁也已接受金正恩之邀要去北韓訪問,對中國及東北亞的情勢都具直接影響,引起國際關注。 金正恩海參崴之行的意義 2023年9月13日,金正恩搭乘專車抵達俄國遠東濱海邊區的海參崴,與普丁就兩國軍事合作、俄烏戰爭等問題進行會談。金正恩表示加強朝俄關係是北韓外交的一貫立場,未來雙方在對抗西方軍事挑釁上將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在參觀俄國東方太空火箭發射場,聽取火箭技術的簡報時,普丁被詢及是否能協助北韓發展衞星時,普丁答:這就是我們來到東方太空發射場的原因。16日,金正恩在俄國防長邵亦古的陪同下,參觀了俄空軍戰機、極音速導彈,並登上俄太平洋艦隊戰艦。俄外交部發言人貝斯科夫表示:雙方將在可能的領域發展關係。 在烏克蘭戰事吃緊之際,俄羅斯急需得到北韓的炮彈和導彈支援,而北韓則希望取得俄羅斯衞星及核潛艦等先進科技,此外,金正恩也有意向俄方尋求糧食援助。去年7月,邵亦古訪問北韓,出席韓戰停戰70周年活動,雙方除討論擴大軍事合作外,金正恩亦邀請普丁訪問北韓,邵亦古則順勢先邀請金正恩來俄訪問。 西方報導指出,俄朝正進行軍武談判,俄羅斯希望獲得更多武器彈藥補充,以加強在烏克蘭的作戰行動。今年1月10日,美國及其盟邦共同譴責俄羅斯使用北韓的短程導彈攻擊烏克蘭,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42
兩年前的2月24日俄烏開打,震驚全球,此場戰爭是二戰之後,歐洲再次爆發集團性戰爭,顯示擁有富裕及最民主的生活水平,並不等於可以免除戰爭。俄烏戰爭這把火尚無停歇的跡象,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備戰能夠止戰? 去年底,以哈戰爭更撕破了人道主義的假象,平常先進國家滿口人權自由,卻無力制止以色列對加薩的屠城,還屢次阻擋絕大多數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大會即刻停火的決議。此外,西方國家不停地輸送武器、金錢到烏克蘭前線,錢被用來搧風點火,而不是用來止戰、用來人道救援。這個矛盾現象再次掀翻西方世界的蠻橫與虛偽,不禁使人懷疑,所謂G7富裕國家的道德底牌,只不過是在展示輾壓不聽話的人的力量,用以要脅南方國家遵守富人的規範。 G7中最有實力的美國,一再宣揚航行自由權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規則是以強大的武力為後盾,這套國際秩序其實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叢林法則。美國長年靠著超額軍武備戰,卻年年爆發戰爭,顯示備戰並不能止戰,一如民主自由不等同於政治正確。 台灣剛落幕的選舉,勝選一方恰好是口號式民主與備戰的代表。任何一個制度若不經常性地反思、只知墨守成規,很容易走向死胡同,清末以前的中國、百年以前的英國,國力都曾不可一世。同理,誰能保證美國不會逐步衰退?…
作者:
宣仲華
頁數: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