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NO. 128 │ 民進黨官箴墮落 新內閣能有新局?

2024年4月|NO. 128 │ 民進黨官箴墮落 新內閣能有新局?

中國大陸生產的新能源車已蓋過日本車在國際上長期引領風騷;而台積電在日本熊本大舉設廠,則讓被美國整垮的日本半導體業有了捲土重來的契機。不過,這些發展與日本是否會在「台灣有事」時出兵相助,風馬牛不相及。 日本曾執世界牛耳的兩項產業,近日分別遇上大轉捩點,其中汽車出口讓日本憂心忡忡,半導體則是希望重燃,頗有東山再起之勢。而這兩件業界大事都與台海兩岸相關,特別是後者等於將台日尖端產業拉近了一大步,但這並不足以奢望日本助台「抗中」,日本防衛學者日前在台灣說了大白話。 中國車出口第一,EV亮眼 2023年中國大陸的汽車出口大幅成長58%、達到491萬輛,超過日本的442萬輛,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日本汽車業從1980代稱霸全球後,僅一度在2016年被德國搶走榜首地位,翌年又奪回寶座,但做夢也沒想到,會這麼快就被原先遠遠落後的中國追上,而且差距還可能拉大。 大陸車廠獲得政府扶持,自身也不斷創新、提升技術能力,研發頂尖的電池效能,製造出價廉且高質量的純電動車(EV),並出口了110.2萬輛。另外,歐日美國家因俄烏戰爭對俄國實施經貿制裁,企業多撤出俄國市場,而中國則戮力取代之,使得中俄貿易在2023年劇增。在汽車業方面,因西方及日、韓等主要國際車廠退出俄國市場,大陸對俄國的銷售量巨幅成長,去年高達91萬輛(占俄國進口車的49%),較2022年成長7倍,也促成中國超越了日本。…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5
4月10日,韓國將舉行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朝野兩大政黨競爭激烈,正進行著一場空前未有的「生死戰」。 兩年前,國民之力黨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把毫無政治經驗的檢察官尹錫悅送上總統寶座,但立法權仍掌握在反對黨的手裡,所以尹政府施政面臨諸多困難,尹錫悅的個人民調支持率也始終在40%以下,無法超越在野黨的支持率。 朝野惡鬥,人民受害 無論是內閣人事或民生法案都在民主黨的杯葛下,無法通過國會這一關,尹錫悅只好利用總統職權,一再退回國會重審,兩年來多達數十項案件,給韓國選民的印象是一來一往,總統與反對黨在打架,人民是實際的受害者。 尹錫悅的強硬政策不僅在外交領域,也用在國內政策上。最明顯的例子是,韓國五大綜合醫院近一萬名醫生辭職和罷工,讓病人無法得到照顧,全國各大學醫學院的教授集體辭職,醫學系的學生也加入罷課,尹錫悅卻堅持醫學系招生2,000人的政策不變,雙方找不到妥協之道,尹錫悅和執政黨的支持率同時下跌。…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8
中國大陸去年(2023)就針對俄烏衝突提出停火促談倡議,卻未受到西方重視,今年烏克蘭的春季反攻失敗,特別是阿夫傑耶夫卡的失陷使情勢改觀,中國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才逐漸凸顯,但美國及其盟邦仍希望,中國站在西方的立場對俄羅斯施壓。 阿夫傑耶夫卡勝利之意義 俄軍在阿夫傑耶夫卡(Авдеевка)的勝利,雖然還無法讓西方放棄支持烏克蘭,但此役象徵俄烏衝突已出現關鍵性轉變,俄軍由「陣地戰」改為「攻擊戰」。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俄軍在阿夫傑耶夫卡的戰果,因為該地是頓湼茨克附近的戰略要地。俄國國防部長邵亦古向普丁總統報告稱,為突破這3-5公里的戰線,俄軍出動了500輛坦克、上萬名戰士,費時4個月,該地僅占俄烏戰線的1%,俄方卻派出了5%的兵力,顯示它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2月17日,烏軍撤出阿夫傑耶夫卡,不僅震憾了歐洲,也打擊了烏克蘭的民心士氣,烏克蘭將該地失陷歸咎於西方援助的軍火彈藥不足,美國戰爭研究院(ISW)亦認為,俄軍能占領阿夫傑耶夫卡,與其擁有強大的空中優勢和充足兵源有關。而拜登政府要援助烏克蘭600億美元的法案,因眾議院不滿未納入邊界管制預算而將其擱置。川普最近又一再表示烏克蘭戰爭必須結束,他的言論已使歐洲陷入惶恐。 去年2月24日俄烏衝突屆滿周年,中國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包括停火止戰、啟動和談等12項呼籲,並派出歐亞事務特使李輝赴歐洲各國進行穿梭外交,卻未獲得太多回應。但在阿夫傑耶夫卡陷落後,北京今年3月再度派出李輝赴歐洲進行穿梭外交,希望利用有利情勢勸和促談,也希望加強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0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戰後的美國綜合國力強盛,並對許多國家提供無償援助,讓美國儼然成為正義的化身、國際政治的領導者。然而,今日國際上與美國對抗的勢力日益高漲,且有結盟的趨勢。 俄羅斯反擊親美勢力 二戰結束後,美國針對蘇聯以及東歐集團,在1949年結合英、法等西歐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主要目的是防堵蘇聯赤化西歐。北約雖然並沒有強烈的攻擊意圖,但蘇聯仍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於是在1955年聯合東歐國家成立「華沙公約組織」,與北約對抗。 1991年7月1日華沙公約組織正式解散,同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但北約不但沒有相應解散,反而逐步東擴,吸引原為華沙集團的東歐國家加盟,使得俄羅斯只剩下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個盟友,此一情勢令俄羅斯更加坐立難安。更嚴重的是烏克蘭近年出現親美勢力,與俄羅斯日漸疏離。 澤倫斯基於2019年4月當選烏克蘭總統後,更加積極推動加入歐盟及北約,終於招致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發動俄烏戰爭。普丁2023年8月23日在金磚五國峰會上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是面對基輔和華府懷有敵意所被迫採取的回應,證實俄羅斯是針對北約東擴及美國強勢作為發出反擊。…
作者: 徐勉生 頁數: 52
日本半導體歷經大起大落,尤其在美、韓及台灣半導體崛起後,在全球市占率一落千丈。但近年卻推出一系列振興政策,拓展國際合作,在台積電在熊本設廠後,更激起東山再起的壯志。 曾是亞洲一哥的日本自1970年代以來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在當時有「日本半導體之父」雅稱的垂井康夫大力推動下,從半導體製造、材料、製程設備到終端產品,皆占有一席之地,並具有完整的產業鏈。當時日本半導體製造產業全球市占率一度超過50%、記憶體則超過80%,可謂風光一時。但隨著美韓及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勢崛起,漸失龍頭地位。不過,台積電日本熊本廠(JASM)於今年2月24日盛大開幕,這是台積電首度與日本業者合資設廠,不僅是台日合作的成功案例,似乎也可看出日本半導體有強烈東山再起的企圖心。 日本半導體發展歷程 一、起步階段:1950年代日本政府大力發展電子產業,半導體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元件也得到重視。1957年日本電氣公司(NEC)成功研製出日本首枚晶體管後,日本半導體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發展,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如索尼、東芝、日立等大廠。 二、崛起階段:1976年,日本推出VLSI(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國家項目,集中力量發展半導體技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半導體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1980年代末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54
2月24日,台積電日本熊本廠(JASM)超車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舉行落成典禮,除了台積電張創辦人等高層出席剪綵外,日本岸田首相透過視訊祝賀、經濟產業大臣及重要企業人士共同參與見證,可謂盛況空前。日本媒體甚至指出,JASM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迎接另一黎明」的開始,以及翻轉日本失落30年的「黑船」再世,顯示台積電投資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重返榮光扮演著關鍵角色。 台灣因台積電前往日本投資設廠,榮登國際新聞版面十分風光,畢竟迄今沒有台灣企業投資日本受到如此高階等級的重視,這是台灣產業的驕傲。然而,在台積電聞名於世之際,我們無法輕忽,近年來台積電加速前往美國、日本、德國投資製造高端晶片,在無形中將會提高這些國家的製造技術,此意味著,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競逐升溫,其未來是否會對台灣半導體高端晶片製造的領先地位造成威脅? 美國用《晶片法案》圍堵中國 回顧全球半導體晶片技術從1971年的「10微米」開始,隨著日本急起直追呈現美歐日三強鼎立後,1980年代中期在美國主導的「垂直分工」下,朝向專業領域發展。其中,美國聚焦續傳功能下載(IDM)、高端IC設計與記憶體(DRAM),成為全球半導體產值最大的國家;日本在美國的壓力下退出晶片製造,轉為投入設備與化學材料,扮演關鍵角色。台灣則在美國委託亞洲國家代工製造的機會下,1987年選擇專業晶片代工製造,促進IC設計與封測產業發展,包括扶植台積電快速成長,不僅代工製造位居全球龍頭,半導體產值也排名全球第二;韓國則專注於IDM與DRAM,半導體產值排名全球第三。 全球晶片製造受到如此重視,除了2020年3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各國在實施封境的同時,採取遠距互動往來,造成最關鍵的晶片供不應求之外,其關鍵乃是,2022年8月9日拜登總統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56
過去60多年來,美國「補助營養援助計畫」(SNAP)透過給予中低收入家庭換取食物的消費券,幫助了許多貧窮家庭的兒童免於飢餓,該措施值得探討。 SNAP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美國早期的「食物券計畫」(Food Stamp Program,…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58
人類隨著經濟發展對海洋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各國為了爭取更多的海洋利益,除了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外,海上的執法力量也持續擴充。中國大陸為了捍衛超過12,000公里的海岸線,發展出全世界規模與噸位最大的海警部隊,除了有實力捍衛自身的海洋權益,在因應「灰色衝突」上更具信心。 大陸海警的簡介 中國海警局(China Coast Guard)是中國大陸海洋邊界的執法單位。正式成立前,大陸漁船時常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隻驅離與騷擾,2013年經國務院將原本的海監、漁政、與緝私的船隻合併在一個單位,自2018年開始,隸屬於中國大陸武警部隊,總體官兵數量超過16,000人,排水量千噸的船隻超過130艘,因大陸海警船隻種類繁多,本文僅介紹排水量超過1,000噸的代表性船隻。…
作者: 宋磊 頁數: 60
現代戰場上,當戰機、轟炸機對付一大群地面目標,精準攻擊彈藥(JDAM、LGB)的數量已不敷使用時,小直徑炸彈(Small Diameter Bomb, SDB)便可派上用場。一般戰機的武器掛架有限,特別是匿蹤戰機的內置彈艙。因此,大尺寸彈藥較占空間,而小直徑炸彈卻節省空間、可填裝多枚。美國和荷蘭空軍F-35A戰機曾一次投射多枚小直徑炸彈,命中率達100%。 小直徑炸彈(SDB/SDB-II)…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62
旅日台籍左翼經濟學者劉進慶(1931-2005)以其1970年代中期完成的博士論文《戰後台灣經濟分析》而享譽學界。此書的核心概念「官商資本」是理解全書的關鍵概念。「官商資本」指的是,舊中國官僚資本伴隨國民黨政府遷台後,適應台灣社會經濟特質而形成的新型態支配資本。官僚與民間資本的結合,以及本省、外省、外資各種資本的結合,則是官商資本對其他各種資本形成支配力量的關鍵。  作為著名的中國統一運動家,劉進慶提出的「官商資本論」,既有學術上的論證,也有為台灣社會變革提供理論支持的企圖。對於今日有志推動台灣社會變革者而言,「官商資本論」絕對是有必要回顧與再思考的重要思想資源。 對「左獨」論者的批判 劉進慶的「官商資本論」與當時海外以史明(施朝暉,1918-2019)為代表的所謂左獨論者,處於絕對的對立面。史明自1960年代以來便主張,台灣本省籍資本家(即劉進慶所稱的土著資本)和國民黨及其支持的外省系資本,存在深刻的矛盾。然而,主張公私業必相融合的官商資本論,直接否定了「省籍矛盾高於資本利益」的可能,因而馬上引來台獨派的批判。儘管劉進慶嚴守學術分際,從未在學術著作談論非學術議題,「官商資本論」強烈的政治性和針對性卻可見一斑。 指出資本利益高於省籍矛盾的「官商資本論」,可從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1941-)所說的「資本-民族-國家」再加解析。柄谷認為,「資本-民族-國家」乃是「一個相互補充的裝置」,「如果放任資本制經濟不管,結果勢必會造成經濟上的差距和對立。而民族是以共同性和平等性為志向的,因此必將要求解決資本制所造成的差距和各種矛盾。於是,國家便通過課稅和再分配及各種規定來實現這一要求。資本、民族、國家是不同的東西,各自依據相異的原理,但在這裡它們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連環,缺一不可地結合在一起。我將此稱之為資本-民族-國家」。…
作者: 邱士杰 頁數: 65
二戰後,美國為與蘇聯展開地緣政治對抗,四處介入他國內政,想辦法將二國競爭的國家囊括為美國勢力圈內,如有國家不願意受到控制,就設法推翻該國政府,培養新的親美政權。國府遷台後,美國數次陰謀推翻國府,建立親美政權,這些讓蔣經國有深刻感受,1979年韓國發生朴正熙總統遇刺事件,蔣就曾在日記中寫下懷疑美國介入的文字。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遭到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開槍擊斃,引發了韓國一連串政治波濤,間接促成了軍事強人全斗煥上台。美國不喜歡全斗煥的作風,曾密謀策動韓國政變,推翻全斗煥,但內部正反意見不一致,也找不到合適的繼任人選,只好改為攏絡全斗煥。 朴正熙死前,韓美在人權、美軍駐軍方面出現立場不一,兩國關係陷入緊張狀態。前幾年有韓國電影《南山的部長們》,敘述朴正熙遭擊斃前後的韓國政局,其中就有影射美國介入的橋段。 蔣稱美「此地無銀三百兩」 朴正熙的死訊傳到台灣後,蔣經國才剛剛經歷美國與北京建交,與台北斷交的大挫敗。蔣經國深知東方國家的政治氛圍,尤其對韓國的政情相當了解,他認為朴正熙政府內部出現了裂痕,才會讓美國這個外部勢力有可乘之機,造成了這起悲劇。…
作者: 高靖 頁數: 68
2022年底,位於中山陵的孫中山紀念館遷址重張,正式對外開放。中山陵園管理局負責人記得,我多年前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過相關提案,捎信感謝我對這件事的促成之功,邀請我方便時去新館參觀。 南京中山陵作為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所在地,是其紀念場所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國內外賓客凡來南京,這裡幾乎是必到之地。作為中山思想的重要載體,中山陵在增強兩岸同胞認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每逢接待島內和海外的台灣鄉親,一般都會安排去中山陵謁陵。 藏經樓層為孫中山紀念館 198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在中山陵以東一公里處的藏經樓,曾被當作孫中山紀念館,館內常年陳列有《世紀偉人—孫中山生平史跡展》,台胞特別是青少年去中山陵時常會到這裡參觀。 藏經樓是中山陵的附屬性紀念建築,建於1930年代,主樓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重簷歇山頂式宮殿建築,整座建築內外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雄偉,但地理位置較偏僻,處在中山陵與靈穀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從中山陵過去步行需要20多分鐘,因此遊客去得少,每年接待量僅為5萬人次,還不如整個景區一個周末的遊客量。藏經樓占地面積較小,僅有1,600平方米,展陳面積只有550平方米,導致大量史料只能留在資料室和倉庫裡,極為可惜。…
作者: 胡有清 頁數: 70
2014年4月「中威船案」順利執結至今已有10年之久了。在過去10年裡,「中威船案」先後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年要案之一」、「最高人民法院海事審判十大案例之首」等。同時媒體也頻繁報導對「中威船案」主審法官、律師的訪談,也有台灣歷史學者通過「國史館」有關「中威船案」的珍貴史料,進行深入發掘,還原了「中威船案」的前世今生。 我作為中威輪船公司唯一的出資人、經營人、所有人陳順通先生的孫子被邀請參與了,由北京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牽頭,以口述歷史的方式,通過訪談新中國第一代海商法教授、第一代海事法官、律師,追憶新中國成立後,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完善的「口述中國海商法史」中,就有多位中國海商法泰斗級人物談及「中威船案」。 本文將這些報導、論文、訪談整合在一起,以全方位、多視角的方式,設法呈現完整的「中威船案」。 口述歷史還原了訴訟經過 一、蕭明禮先生2016年1月在《抗日戰爭研究》雜誌上發表題為:《對日求償「順豐」「新太平」兩輪強征案的歷史考察》文章。該文中有一段這麼寫:…
作者: 陳經緯 頁數: 74
歷經五年多的閉館整修,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終於2月21日對外開館。為此次重新開館,史博館特別在一樓及二樓規劃了「筆墨豐碑—史博館藏之書畫重寶」展,展出多位名家的作品。 史博館建物已有百年歷史,日據時期曾為迎賓館、總督府的商品陳列館,於1955年整修為博物館,1958年後逐年增建兩翼宮牆樣式的國家畫廊,1975年改建成現有鋼筋水泥的宮殿式建築。 首檔特展精選200件作品 史博館不但見證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交融碰撞的過程,也是華人世界擁有最多「南張北溥」作品的博物館。首檔特展特別精選了館藏作品200餘組件,分成「山水華滋」、「生氣宛轉」、「人物神采」、「書藝神思」四個單元,展出書畫名家于右任、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傅狷夫、林玉山等人的精選作品。 亮點作品包括林玉山大師的《黃牛》,是林早期的絹本膠彩,為創作於日據時代少量存世的精采作品;于右任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建館記》、張大千的潑墨大作《夏山雲瀑》與《深山古柏》。展期即日起至5月5日。…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78
李子恆祖籍金門縣古寧頭,1956年於金門瓊林出生,16歲離鄉赴台就學,國立藝專求學期間即投入詞曲創作與唱片製作,至今累積詞曲500多首,唱片製作百餘張。李子恆平時亦嘗試新詩創作,2024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寂寞的嘹亮—謎世之歌》。 1978年服兵役時寫〈秋蟬〉,獲第三屆《金韻獎》民歌大賽創作獎。1980年以《秋蟬》獲金鼎獎作曲獎。1993年以《牽手》獲第5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09年以《成長》獲第20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3年以《回家》專輯獲第4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單曲獎、第2届音樂推動者大獎美麗島獎年度歌曲獎,李子恆也因此成為當年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民謠藝人。 李子恆為跨界的文學詩人 中國古代漢樂府原來就是一種可以吟唱的詩,所以也稱「歌詩」,其主要特色是繼承《詩經》的寫實主義樸素無華的語言風格。 2016年2月24日,我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發表〈李子恆論〉。這是為主編《金門現代詩人選》,把李子恆定位為詩人,收錄其歌詞文本,這在金門文壇算是一次創舉。當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流行創作歌手巴布狄倫(Bob…
作者: 黃克全 頁數: 80
渡過海峽波濤洶湧,秋意蕭颯 震顫的氣流,震顫心血 顫抖的手掌捧著一顆敬畏的心 想流出眼淚卻升起一股狂喜 聽見你誕生時司晨的一聲啼喚…
作者: 詹澈 頁數: 82
1914年嘉義大林到新港的新港線鐵道開通,成為當地的盛事。當局以「進香鐵道」招攬遊客,吸引想到新港、北港媽祖廟進香的信徒。當地望族林維朝一家在清代協助官軍平亂,並取得功名,後經乙未割台巨變而歸順日軍,但仍為保存中華文化而努力。 隸屬嘉義縣的新港鄉,清代稱「新南港」,日據中期時改稱「新巷」,以別於台東的「新港」(今成功)。新港的奉天宮濫觴於笨港天后宮在200餘年前被洪水沖毀,廟內神明及文物暫移至笨港東邊麻園寮的肇慶堂安奉。經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協調後,將大媽留於本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前者於嘉慶17年(1812)桐月落成,名為「奉天宮」。於是,北港、新港境內都有香火鼎盛的媽祖廟。除此,已歷經110年的新港線進香鐵道,仍為當地耆老所津津樂道。 糖鐵新港線的開通 1913年,新高製糖會社嘉義工場在大莆林(今嘉義大林)竣工營運。此時,工場已在大莆林、打貓(今民雄)、雙溪口(今嘉義溪口)、新港境內一望無際的甘蔗園間,以工場為核心鋪設輻射狀的「製糖用鐵道」。其中,大莆林、新港間在1914年5月17日獲得台灣總督府運輸營業的許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曾祖父、前清秀才林維朝(1868–1934)在該會社的甘蔗品評會暨新港線開通祝詞上,有「本年大莆林新港間之鐵道又告開通」之語。此時,新港已有北港製糖會社從台鐵嘉義站到此經板頭厝(今新港板頭村)到北港的糖鐵營業線,加上大日本製糖會社所開通他里霧(今雲林斗南)到北港間的糖鐵營業線。為避免惡性競爭,由鐵道部斡旋「其往自北部之團體,車資皆劃一」。於是,每年農曆3月,全台各地藉此糖鐵到北港參拜媽祖者絡繹不絕。最多為大日本,北港次之,新高居後。 隨著1916年新港「奉天宮」修繕完成,信徒「往北港進香者,多經是地禱拜」。於是新高將新港線命名為「進香鐵道」以吸引香客,終於扳回一些顏面。後因新港車站「距廟略遠,香客不便」,當局便於1921年2月將該站遷至廟前一帶,即今新港鐵路公園。…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3
枋寮鄉位於屏東縣西部中段偏南,是連接屏東平原與恆春半島的中介點,東方臨接春日鄉、南方臨接枋山鄉、西方臨台灣海峽、北方臨接佳冬鄉、總面積5,773.4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5個村落,臨接山地的土壤早期以種植稻米為主,現改種蓮霧、芒果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農產品,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面臨台灣海峽的土地平坦,大多開闢為養殖區。枋寮鄉現總人數23,894人中,有55%居民住在都市計畫區內。 居民現以漁業為生 枋寮鄉原本是一片森林,清康熙年間有福建漳州移民來此伐木為生,以木板搭寮居住,台語的木板寫作「木枋」,因此稱為「枋寮」,《鳳山縣志》記載「枋寮街,購料造船軍匠屯墾之所」,可知此地早期係因木料而發展起來。 枋寮原先只是一個窄小的內港,居民以種稻維生,後來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鹹、淡水邊界不斷往地表接近,使地下水鹹化無法飲用,或供農、工業等用途。1974年十大建設開工後,工廠林立,漁產的消費增大,漁業慢慢興起,枋寮的居民們現都以漁業為主。 海岸線長35公里,有枋寮漁港及楓港漁港。漁撈作業多為早出晚歸或晚出晨歸的近海、沿岸漁業型態。漁區盛產鱙、白帶魚、鰆魚、鰹魚等魚貨。…
作者: 林清治 頁數: 86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