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與中國的斡旋│姜書益

俄烏衝突與中國的斡旋│姜書益

中國大陸去年(2023)就針對俄烏衝突提出停火促談倡議,卻未受到西方重視,今年烏克蘭的春季反攻失敗,特別是阿夫傑耶夫卡的失陷使情勢改觀,中國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才逐漸凸顯,但美國及其盟邦仍希望,中國站在西方的立場對俄羅斯施壓。

阿夫傑耶夫卡勝利之意義

俄軍在阿夫傑耶夫卡(Авдеевка)的勝利,雖然還無法讓西方放棄支持烏克蘭,但此役象徵俄烏衝突已出現關鍵性轉變,俄軍由「陣地戰」改為「攻擊戰」。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俄軍在阿夫傑耶夫卡的戰果,因為該地是頓湼茨克附近的戰略要地。俄國國防部長邵亦古向普丁總統報告稱,為突破這3-5公里的戰線,俄軍出動了500輛坦克、上萬名戰士,費時4個月,該地僅占俄烏戰線的1%,俄方卻派出了5%的兵力,顯示它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2月17日,烏軍撤出阿夫傑耶夫卡,不僅震憾了歐洲,也打擊了烏克蘭的民心士氣,烏克蘭將該地失陷歸咎於西方援助的軍火彈藥不足,美國戰爭研究院(ISW)亦認為,俄軍能占領阿夫傑耶夫卡,與其擁有強大的空中優勢和充足兵源有關。而拜登政府要援助烏克蘭600億美元的法案,因眾議院不滿未納入邊界管制預算而將其擱置。川普最近又一再表示烏克蘭戰爭必須結束,他的言論已使歐洲陷入惶恐。

去年2月24日俄烏衝突屆滿周年,中國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包括停火止戰、啟動和談等12項呼籲,並派出歐亞事務特使李輝赴歐洲各國進行穿梭外交,卻未獲得太多回應。但在阿夫傑耶夫卡陷落後,北京今年3月再度派出李輝赴歐洲進行穿梭外交,希望利用有利情勢勸和促談,也希望加強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

中俄在慕尼黑峯會對話

中、烏兩國外長王毅與庫列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晤面,基輔有意於今年6月在瑞士舉辦一場有關烏克蘭問題的峯會,並希望中國參加。觀察家認為,美國及其盟邦想拉攏北京對俄羅斯施壓,但中國深悉若參與美國的陰謀,將失去成為世界強權的機會,因此北京不願參與華府的計畫。

庫列巴在X社群平台上表示,他已與王毅討論峯會問題,並暗示中方似乎願意進行深入討論云,但據「路透社」報導,王毅僅表示中國堅持繼續對話,恢復和平路線。烏克蘭亟盼中方支持烏克蘭的10項和平計畫,其中要求俄羅斯完全撤軍,並恢復1991年前的邊界。中國去年提出的停戰和平計畫,則包括停火、對話、結束對俄制裁等。

王毅在會議上表示,中國不想從俄烏衝突取得任何優勢和利益,換言之,中國將維持其傳統的外交政策,不干涉他國內政,繼續保持「負責任大國」的路線,即要求儘速停火恢復和平對話。歐盟外交與安全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不能忽視中國的影響力」、但「必須促使中國不再支持俄羅斯,而站在西方一邊。」

俄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羅曼諾夫表示,西方國家反對中國扮演中間人角色,是因為他們需要能維持西方立場的人,例如在中東加薩問題上,中國被指責不站在以色列這一邊;中國若想扮演世界強權的角色,就必須對伊朗和葉門胡塞武裝力量施壓。在烏克蘭問題上也是一樣,中國必須減少與俄羅斯往來,甚至對俄羅斯施壓。不過,中國拒絕成為他國的政治工具,損害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聲譽。中國不認為有必要參加瑞士的峯會,因為美國只在乎自身的利益。羅曼諾夫認為,就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和解案例來看,中國參加峯會的主要條件就是俄、烏二國都要參加。而俄國塔斯社消極地表示,這可能又會是一場「毫無結果」的峯會。

李輝再次展開穿梭外交

今年3月3日,李輝赴莫斯科訪問,此行主要目的是開啟解決「烏克蘭問題」之路。李輝曾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十年,嫻熟俄國事務,去年往來於莫斯科、基輔、華沙、巴黎、柏林及布魯塞爾之間。他的外交行動讓各方注意到中國的角色,例如芬蘭新總統史圖布就要求中國協助烏俄進行和平對話。但由於當時國際氛圍嚴峻,西方國家又只希望中國指責俄羅斯,而中國早就在2022年2月24日前夕宣布中俄關係「無上限、不封頂」。

與2023年相比,烏克蘭情勢已大幅改變,除烏軍春季反攻失敗之外,西方對烏的援助開始減少,在此情況下,北京在解決烏克蘭問題上將可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推動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和解後,中國如能成功斡旋俄烏危機,將有助於中國和平大國形象的建立。但俄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奧斯特羅夫斯基認為,李輝在基輔的訪問並無成效,因為烏克蘭要「戰鬥到底」,而歐盟內部的立場又不一致。

中國是唯一有能力對俄羅斯施壓的國家,但俄羅斯是中國最主要的戰略合作夥伴,而且共同面對美國和西方的壓力,因此在俄烏衝突的斡旋中,中國有自己的想法與目標,不會輕易向俄羅斯施壓,損害其國際聲譽。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書益
  • pages: 50
  • 標題: 俄烏衝突與中國的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