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NO. 130 │ 賴清德的台獨自白陷台灣於臨戰邊緣
賴清德5.20的「台獨自白」跌破不少人的眼鏡。原以為面對「雙少數」、朝野對立、兩岸關係嚴峻,賴的就職演說至多會圍繞在「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範疇內。不料,賴滿口「主權獨立」、「互不隸屬」,結果不僅話還沒講完股市就爆跌150點;很多人至今仍不敢相信,僅獲四成選票的賴清德,竟敢曲解民意,把台灣帶向戰爭邊緣。 除了不符民意,賴清德演說還凸顯了以下幾點問題。 一、嚴重扭曲憲政體制。賴清德的第一個公職是1996年5.20上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儘管他兩年後就跳槽去了立法院,但他應該比一般人熟悉,1991年國民大會決定以增修條文方式修憲時,特別加注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表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在暫時分隔的狀態下,台灣地區之事務依增修條文處理之;後雖再經六次修憲,憲法第四條「依其固有之疆域」及上述前言,始終未更動過。1992年,依憲法制訂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章總則也明言,該法是為「在國家統一前」,「規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賴刻意曲解憲政體制,把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居心可恥,但不能改變兩岸關係的本質。 二、不顧台灣安危「倚美謀獨」。賴清德去年1月就提出「不可疑美論」,這次特別強調,美國將提供印太地區額外安全援助。即使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夥伴僅獲80億美元,大大少於烏克蘭、以色列的600億、260億,但美國將台灣納入軍事援助,意味著,台灣如烏、以一樣,處於戰爭狀態。此話已引來大陸東部軍區展開「聯合利劍—2024A」的「圍島軍演」,兩岸兵凶戰危恐將成為常態。另外,賴知道台灣即將失去更多「邦交國」,因此企圖用「價值外交」要台灣民眾相信,美國會繼續打「台灣牌」,以台灣問題打擊「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三、顛倒歷史以「洗滌人心」。賴講話末尾說,「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打開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為了斬斷台灣與大陸的臍帶關係,賴居然把荷蘭侵略者當作開台功臣,這也說明了他連續13年前往祭拜八田與一的心態。台灣有超過97%的人是來自大陸的漢人,因遷台時間先後有本省和外省之分,根本沒有族群問題。民進黨為長期執政,早於2004年9月即通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20年後,賴清德先說要「洗滌人心」,演說中更表明「認同台灣,就是國家主人」。看來,台灣將展開一場「台灣人vs.中國人」、「台灣民族vs.中華民族」的拉鋸戰,2300萬人何其無辜!何其不幸!…
作者:
紀欣
頁數:
1
賴清德520講話其實是一篇「台獨宣言」,這是美國人認可的,由此可略窺美國人的心思,賴必然更加依賴美國,甘於受其驅馳,能否走出個人特色的路線,要看美國人是否賞賜。兩岸交流增加應是大勢所趨,但雙方衝突的潛能也會增加,而未來將是一個大博弈的局面。在對內方面,賴必然是兩面三刀,不會手軟。 賴清德過去的台獨發言激烈,已成烙印,無法抹去,然而激烈的程度往往超過自己所能獨力負擔的責任範圍。如今面對新形勢,賴的立場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勢必承受巨大的外在壓力。5月20日就職演說受到美國高度關注,AIT主席羅森伯格兩度來台交涉指導,內容應與美方的意志高度一致。 就職演說也是台獨宣告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雖一開始就說,「我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肩負起帶領國家勇往前進的重責大任」,但接著說「1996年的今天,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誓就職,向國際社會傳達,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言外之意就是,台灣在1996年已正式獨立成為新國家了,國號為當時尚不存在的「中華民國台灣」。他的中華民國及憲政體制,與歷史事實呈現的意涵迥異。本質上,這是一次台獨宣告。 2019年國慶日,蔡英文以1950年畫線,說出「中華民國已經在台灣屹立超過70年」,而今賴以1996年畫線,把兩蔣時期劃掉,可見其排斥代表中國連結之外省人的意識強烈,同時,把獨立的責任推給了李登輝,對自己主張的台獨膽小怯懦,不敢承擔責任。不足有為可知矣。…
作者:
朱駿
頁數:
6
蔡英文卸任,賴清德上任了;一樣都是民進黨總統,但不同的是:賴清德是民意支持度僅四成的少數總統。賴清德宣示要延續蔡英文路線,他將執行什麼樣的蔡英文路線,令人好奇。 蔡英文的路線有幾個面向。其一是她錯亂的國家認同。蔡英文說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這個台灣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台灣,她的路線代表著國家認同分歧的路線。從蔡英文政府披著民主化外衣搞「中華民國台灣」開始,「中華民國」就一直是「這個台獨政府」想要侵占的「正常國家」,但這些台獨分子犯了「恐中病」,明明知道台獨獨不了,只好改稱「中華民國台灣」來欺騙善良的台灣民眾。從賴清德就職演講來看,他顯然要延續「中華民國台灣」的路線。 其二是以軍事戰包裝政治戰。蔡英文採取「殲敵於城鎮陣地」的用兵理念,仔細審酌,這其實是民進黨「對賭武統」的政治戰,而非軍事戰。換言之,這是蔡英文拿全體人民的生命財產做政治豪賭,賭什麼?賭大陸當局為了爭取台灣民心,而不願意發動武統。蔡英文會採取「殲敵於城鎮陣地」,除了台灣軍力根本無法完成決戰於境外的目標,也是吃定大陸會盡最大努力實現和平統一。賴清德顯然是要延續這樣的作法。 其三是繼續面對特赦陳水扁的問題。蔡英文是美國人眼中「最配合的總統」,而且她早已在賴清德政府裡布下她自己的國安人馬,沒必要去爭取獨派、扁迷的支持。但是,賴清德呢? 蔡英文不特赦陳水扁是要讓接任者知道:民意極度反對特赦陳水扁,她不必得罪民意,但賴清德與陳水扁同是「台南人」、都是台獨分子、都是少數總統,都沒有得到美國的信任,可千萬不要與陳水扁一樣,作「美國的麻煩製造者」。…
作者:
孫榮富
頁數:
9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對兩岸關係表現了「不卑不亢」的立場,但其以「兩國論」作為走向務實台獨的主張,卻因違背憲法而猶如發出新一波「民主內戰」的檄文。520之前,不少人因國安人士透露「維持現狀」和「兩岸和平共榮」的就職演說方向,再加上以為有美方把關,天真地對賴清德的演說抱有期待。 民進黨執政即民主內戰期 其實,賴清德和蕭美琴本就被中共視為「台獨分子」,新政府又繼續用同樣信奉台獨的顧立雄、吳釗燮和林飛帆等加入國防及國安團隊,就可看出對兩岸關係具有高昂的「戰鬥」意志。何況,雖然民進黨目前是「雙少數」執政,但他們相信握有執政權即足以輾壓「脆弱的多數」,並透過洗腦民眾逐漸從少數翻轉成多數。 2000年民進黨以雙少數執政,政治版圖比現今還不如。2004年民進黨在立法院雖仍是少數,但陳水扁不斷以「一邊一國論」開拓政治版圖,能靠著兩顆子彈險勝連任成功,已見具有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實力。這些政治支持版圖上的轉變,都是民進黨以執政權對民眾洗腦和輾壓多數所累積的成果。 「民主內戰」的說法,最早是李登輝在2005年4月提出,他當時是指台灣內部有人以自由、人權為掩護,呼應中國的統戰,「這就是利用民主從事內戰!這不是國內矛盾,而是敵我矛盾!」李登輝當時力挺陳水扁執政的正當性,但把遵守憲法的一中原則和追求國家統一視為「呼應中國的統戰」,這就是一種洗腦式的宣傳話語。…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10
賴清德520演說見之於眾。風格上,演說似乎體現賴清德及其團隊的謹慎,沒有直接挑釁大陸。但從演說內容及賴清德的事實台獨身分來看,其目的十分清楚,就是凸出「新政府」已將「台獨」檯面化。 因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用「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這樣的用語,形容賴清德就職將帶來台海形勢複雜嚴峻,並再次發出「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的警告。 賴清德520演說措辭虛偽,目標明確,不僅毫無善意,而且增強了挑釁立場。潛台詞就是民進黨的「新政府」以蔡英文的「兩岸互不隸屬」為政治基礎,將進一步向「事實台獨」邁進。 520講話有兩個特點 這可從兩個特點,一個背景進行觀察。第一個特點,繼續執行蔡英文以「中國威脅」為核心的對抗路線。蔡英文執政八年,其大陸政策的政治標籤,是對島內民眾進行欺騙性的宣傳,所謂「民進黨需要她、台灣也需要她」。實際上,其政治路線是對「中國威脅」進行定位,在領土主權和國家認同兩個方向,挑釁一個中國原則。…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12
五二○新舊政權交接後,台灣政治形勢走入了新階段。在「少數總統」加上「少數國會」的「雙少」政情下,賴清德要未來如何打開朝野溝通之門,有效推動政務,解決蔡政府留下來的沉痾稗政,讓台灣經濟與民生福祉向上走,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蔡英文時代怠惰執政 蔡英文並不是愛親政勤政的領導人,加上民進黨偏狹的「反中」、「反核」意識形態作祟,導致從兩岸、外交,到能源、青年低薪、居住正義與司法改革等,都留下待解難題。過去八年民進黨又仗著國會多數,強勢輾壓在野黨,造成朝野嚴重對立。賴清德政府上任後,就必須面對蔡政府留下的諸多燙手山芋。 整體來說,賴清德與卓榮泰政府團隊將面臨著至少十項大挑戰:嚴重的朝野對立、兩岸關係的穩定、國際空間的開拓、社會福利安全建構、司法改革、水資源轉型與缺電、勞保與健保面臨破產、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氣候變遷難題,這些是蔡英文留給賴清德的難題,新政府要找出解決途徑,才能有執政的明天。 朝野對立國政原地踏步…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4
在賴清德就職前一天,民眾黨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發動「五一九草根行動」封街集會,號稱要推動「第三波民主改革」,當天約有5千人參加,而過去民眾黨最擅長的線上支持,在最高峰時也只有約8萬網民連線,結束前卻只剩約4萬人。 賴清德就職前一天,民眾黨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發動「五一九草根行動」封街集會,號稱要推動「第三波民主改革」,當天約有5千人參加,而線上最高峰時也只有約8萬網民連線,結束前則只剩約4萬人。 519活動正是民眾黨困境的寫照。熱情的小草在歷經選戰動員後,已感受到明顯的疲乏,活動雖強調「民主改革」,但以批判民進黨為主,對民主改革的具體內涵鮮少提及,熱情的「小草」似乎被「小蔥」取代,長期關心民眾黨的支持者,很明顯地為選後民眾黨的表現與發展感到焦慮,不少人在問,民眾黨怎麼了?2026及2028年後的民眾黨會變成什麼樣?會如同曾風光一時的新黨、親民黨、台聯、時代力量一般,慢慢消失在政治舞台嗎? 據筆者觀察,選後的民眾黨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缺乏中心思想:民眾黨在選前就被質疑缺乏中心思想,其黨章強調核心理念為:「政治要落實在民眾生活的每一天,以台灣的整體利益,人民的最大福祉為初衷,希望台灣因為有我們之後,能夠變得更好。」這樣的「核心理念」相當空泛,對政黨的理想、經濟政策、兩岸關係都缺乏具體論述;在發展初期,模糊的理念固可吸引淺藍、淺綠的支持,但要作為第三大黨,這樣的核心理念是不足的,無怪乎民眾黨在大選前後,究竟要與民進黨或國民黨合作,立場一直搖擺不定。…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6
新加坡是亞洲地區國土面積最小,自然資源貧瘠之地,但經由李光耀清廉治國後,已被世人肯定是一個經濟發達、祥和繁榮、教育興盛的國家;其繼承者李顯龍也於5月15日卸任,由平民出生的黃循財接任總理一職。 李顯龍於卸任前談到治理國家的三個基本原則,即社會凝聚力、長期規劃跟行動、以及政治穩定和信任。反觀台灣,於兩蔣時代發展蒸蒸日上,但歷經李登輝及民進黨陳水扁、蔡英文兩位領導人,卻搞得台灣社會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兩岸關係惡化,台灣已呈日薄西山的現象,如此衰敗境況怎不令人感嘆惋惜? 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 蔡英文一直嘴硬不承認台灣缺電,並於就任時宣布不漲電價,但卻在卸任前一個月宣布平均調漲11%的電費,無異是在自打耳光,也因而造成民眾紛紛抗議,咸認電價漲勢必帶動百貨齊漲,國民黨立委乃提案,並經投票同意,經濟部擬調漲電費時須先獲得立院同意始得實施。台電4月15日時因四部重要發電機組密集跳電,以致備轉容量低於3%,台電當時不得不請需要大量用電的電子資訊業者,如台積電、輝達等,啟動柴油機組上線供電,方才緩解全省缺電的危機。但之後單桃園一地,4月間就發生35次停電,因此引發民眾對台電停電是否具有針對性的懷疑;台灣缺電也引起美國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的注意,他認為台灣綠電的貢獻度僅占8%,而向賴清德建議,應將核能納入能源政策;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認為,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錯誤且不務實,若讓核電延役每年可節省800億元,若未將核四電廠封存,政府尚可節省大量購買排放溫室氣體的燃油氣費用;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曾提議為防範台灣的缺電問題,不妨在新竹、台南等科學園區設置「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all…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18
立法院,藍白合共推職權行使法等改革法案。6月新竹縣議員補選,藍白也合,對陣民進黨。可是,台北市藍綠議員揪住柯文哲的疑案不放。可見,三黨是藉鬥、競、合,各走各的路。 藍白合作有現實考量 藍白在立法院能合,源於藍為制衡、為國會改革、為踐行真民主、為兩岸交流和平保台路線,需要白委的臂助,才有穩定多數;白營想創造聲量,彰顯雖是少數在野黨,但對公共事務有揭弊糾錯的能量,值得信任。 地方選舉的藍白合是與現實妥協。今年4月雲林縣麥寮鄉長補選,藍綠白均入局,柯文哲駐點輔選,民進黨仍勝出;柯自承地方選舉尚需長期經營。新竹縣議員第七選區6月1日補選,民眾黨原擬支持一位鄉民代表參選;但登記前,柯文哲親訪鄉民代表會主席等地方政要後,藍白合成局。議員補選合不足為訓。因為今年5月柯文哲在感恩茶會上說過,他選總統在新竹縣拿到35.6%選票,只比國民黨少5千餘票,依此得票率,未來派人角逐新竹縣長,有當選機會。 從三黨為2026縣市長選舉的布局來看,各黨都在穩固基本盤,走自己的路,不期待他黨帶槍來合。現階段更是鬥、競、合交錯運用,在黨譽上鬥,在人選形象上競,最後合不合?還要算計是否有利於2028年總統和立委選局。…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20
根據報載,國防部表明國軍營區現存252處兩蔣塑像、遺像,將全數採維持現址保存方式辦理,不予拆除。 蔡政府打破以往政權交接的看守性質,不時發布新的命令與政策,例如赦免陳水扁、台電漲價等一系列措施,而其中行政院指示國防部推動軍中轉型正義教育,包括拆除兩蔣塑像、遺像,並於一個月內,完成籌設軍中轉型正義教育外部專家諮詢小組。 蔡政府這是為接任的賴政府先扛責任?搬去大石頭,免去賴上台後因這種種棘手事搞得灰頭土臉?這麼說,蔡是在幫賴,但賴是否領情?外人也只能猜測,賴如不領情,大可表達意見,但默默無聲,不就代表賴也同意? 國防部以基於飲水思源,尊重歷史,並非威權崇拜,歸入部隊隊史的一部分,營區非公共空間等理由,將採維持現址保存方式辦理,不予拆除,讓蔡政府踢到鐵板。 而之前促轉會人員要入營,檢視了解蔣公銅像的數目和現況,當時部長邱國正即曾嚴厲指示部屬:「叫他們不要來,不用協調,你們也不可以讓他們進來!」這樣看來,國防部敢說「不!」。…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22
媒體日前報導,前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確定接長國安會副秘書長,月薪約20萬元,顯然是同輩中用權滾錢的高手。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替這位綽號「林九萬」的黨內同志辯護說,外界不該只用太陽花來定義,林飛帆的專業符合台灣的需要,又林飛帆經常受邀到國外訪問,若非有高深政治素養,何以有此種機會? 首先不能否認,若非有太陽花學運,民進黨也不會從中大撈好處,當時蔡英文還到立法院前席地而坐抗議,2016年民進黨就取得執政權至今。換言之,因有太陽花學運,才會有不少人從此在政治上順風順水,吃香喝辣,學運發起人之一的林飛帆,當然應該為自己撈到一點好處。 林飛帆曾譏諷民進黨,依台南選票結構,就是擺一顆西瓜,也會選上,這意思是民粹洗腦在該區非常成功。隨後台南成了蔡英文的光電大本營,也在九合一選舉前發生了88槍擊暴力,此時林飛帆後知後覺地痛批,民進黨在台南地區腐化,導致地方派系與黑金把持。但不久,在蔡英文用權、錢召喚下,林飛帆到了民進黨中央黨部工作。 這些年下來,黨中央鬧性騷,林飛帆因督導無力,無法選立委;黑金如癌漫延到全黨,連蔡英文都把總統府國策顧問封給黃承國此類人物,林飛帆對蔡英文又提出啥個良知和專業?…
作者:
張勳慶
頁數:
23
司法院憲法法庭甫於4月23日進行「死刑是否違憲」辯論,預計三個月內宣判,5月2日又在新北市發生一件慘絕人寰的三代子孫弒屍命案,兇嫌是一窮凶極惡之徒;因此再度震驚社會,掀起「死刑焉可廢」的輿論熱議。 民間人權團體日前針對死刑存廢議題公開提出「審議式民主」的思辨,期望民眾能本於充分資訊進行討論,而非只是直覺式的意見表達;從而可與司法進行深度對話,以探究死刑存廢的利弊得失。 從程序領域的角度觀之,憲法法庭審查的對象,應是「法院的判決」或「立法的法條」。 衡諸各級法院法官乃是遵照憲法第80條所定「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故其依據刑法(含特別法)論處最嚴重犯行被告死刑判決,應無違憲問題可言,憲法法庭似無再予審究餘地。 按刑事法律針對重大犯罪有法定最高本刑為死刑的條文,乃屬立法機關的權責範圍。按照我國憲政法制「五權分立」原則,自非司法機關(憲法法庭)所得置喙。何況,現行刑法乃制定於1935年,而憲法則於1947年始公布實施,從而前法怎會有違反後法之可言?…
作者:
許文彬
頁數:
24
5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參議院國防事務聽證會上發言時,一位少女從觀眾席站起來說:「你說你每天跟加蘭特(以色列國防部長)通話,兩天前他宣布全面進攻拉法,…你的手上沾滿了鮮血。」她一面罵,一面在員警的伴隨下走出會議廳。這個視頻在TikTok廣為流傳。TikTok不受猶裔財團控制,以至挺巴勒斯坦人的視頻特別多,但也導致禁止TikTok的議案以超快速度在國會獲得高票通過。 5月8日,由於納坦雅胡不聽勸告仍進攻拉法,拜登和奧斯丁終於宣布停止向以色列提供炮彈。 從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一天,造成1200+以色列平民死亡,240+人被擄為人質;換來的是以色列200多天的狂轟濫炸,導致33,000+人死亡,77,000+人受傷,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三分之二是婦孺。加薩有57%的建築物被毀,140萬巴勒斯坦人擠在埃及邊境的拉法小城,400,000人陷入饑荒。此外,99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和超過100名記者在加薩喪生。整整7個月後,拜登才宣布停止提供攻擊性武器,是不是有點晚了? 以色列引起世界之怒 以色列的行為早已觸犯了種族滅絕的罪行,早在去年12月南非就要求國際刑事法庭對以色列進行審查,其外交部長甚至呼籲法庭發出逮捕納坦雅胡的命令。多個理事國也多次提出要求立即停火的決議,但一再遭美國否決。後來,連美國的盟友英、法都投棄權票了。陷入徹底孤立後,美國終於在3月25日也投了棄權票。這也使人不禁要問,這麼重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呈現在全球人民面前長達7個月,抗議聲浪在美國各個大學裡爆發,拜登為什麼最近才覺察不對勁?…
作者:
水秉和
頁數:
25
各界對於美國總統大選,拜登連任或川普重新執政,對美國的全球戰略、美中俄及美中台的關係將會產生何種衝擊,引發討論。事實上,無論是川普或拜登當選,對全球治理、美國國際戰略及美中俄、美中台三角互動關係,均將呈現多元複雜博弈的賽局,幾乎皆會產生利弊得失及雙面刃的效應。當前中國在軍事及經濟實力均居全球第二位,儘管雙方都稱須跳脫「修習底德陷阱」,但兩國彼此欠缺信任,相互對抗及反制難以避免。 兩黨戰略對手的順序不一 美國兩大黨對中國大陸的手段不一,但無論誰選上美國總統,皆難以遏制美中關係下滑的趨勢,以及台灣在美中台關係中扮演棋子的角色。基本上,美國兩黨對中國的政策目標有一定的共識和一致性,故有學者認為「中美博弈,誰上都差不多」,但兩黨對戰略競爭對手界定的順序有些差異,美國民主黨採取「聯中制俄」策略,共和黨則偏向「聯俄制中」,川普曾揚言若當選,將儘速結束俄烏戰爭。 2024年5月14日美國在中美貿易摩擦5年後,仍以301調查覆審報告為由,再度對中國發起關稅戰;對產自中國價值約18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加徵25%,甚至100%的關稅,藉由豎起更高的關稅壁壘及非關稅壁壘,以高門檻來打壓中國的企業及降低其產品的競爭力。 這種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是美國將經濟問題泛政治化、泛國家安全化,將國內政黨競爭延伸至國際戰略。當川普宣稱,若當選,將向中國加徵60%的高關稅後,拜登政府迫不及待地打出中國牌,宣稱中國「產能過剩」,以沒有完成301調查報告條款為由,提前加徵更高的關稅打壓中國。…
作者:
28
頁數:
柳金財
拜登任期將届,回顧四年,他言而無信,時而語無倫次不知所云,行事違背情理,也就不足為異。往事既多錯謬,來者已不可追。阿富汗撤兵倉皇失措,貽笑大方;俄烏戰爭以鄰為壑,騎虎難下;打壓中俄力不從心,反逼中俄聯手,遺美國戰略無窮之患;目睹以軍加薩屠城,已成人間煉獄,然而拜登依然偏袒以色列,觸怒舉世良心,連美國年輕學子也看不下去,多家名校學生起而抗議,警力入校驅散。美國政客居然視為反猶運動,遂即立法處罰反猶,一意孤行如此,何以了局?撫今思昔,拜登內憂外患不絕如縷,還想連任,豈可得乎? 阿富汗撤軍荒腔走板 拜登於2021年8月說:阿富汗是「美國最長的戰爭」,這場20年之久的戰爭勞民傷財,兵員陣亡25,000名,花費上兆美元,前任川普就想要撤軍,並與塔利班2020年2月達成協議,決定減少駐軍,並於2021年撤兵。拜登未按期撤退,於2021年8月31日即貿然執行退兵計畫。結果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府瞬間垮台,無數難民奔追美機,飛機起飛後有人從空中掉下死亡。還有自殺式爆炸造成13名美軍死亡,以及美軍誤傷民眾等事。拜登歸罪於阿富汗政府領導人棄國逃離,軍隊不戰而潰。沒有人說他不應撤離阿富汗,問題是撤得如此混亂,他難辭其咎,他的支持率從此驟降,一直難以恢復。 美國是舉世第一強國,但在拜登的領導下,美軍居然不能有序地從阿富汗撤軍,不能安全下莊。想到戰國時齊將孫臏減灶退敵的智慧,足令今人汗顏,算計何以如此不如古人?《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拜登竟然無算! 俄烏戰爭美國騎虎難下…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30
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色列隨即對加薩地區採取大規模進攻,並狂轟濫炸,至今已造成10萬多人受傷,35,000多巴勒斯坦人死亡,引發世界各國對以色列的譴責,也讓沉寂已久的美國大學校園再次掀起抗議的浪潮。 以色列濫炸的行徑激起國際社會的義憤,南非向國際法院指控以色列違反《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罪公約》,玻利維亞指責以軍行動犯下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宣布與以色列斷交,哥倫比亞和智利則召回駐以色列大使以表抗議。而美國拜登政府卻一味偏袒以色列,甚至還加強對以色列的援助,引起美國各大學校園紛紛舉行抗議示威,這些示威原先是孤立、零星的行動,直至4月18日紐約員警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下稱哥大)逮捕了百餘名學生後,才激起全美數十所院校紛紛效尤。 哥大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勢 哥大是1960年代反越戰運動的美東點火者。這次哥大學生從4月17日連續6天示威抗議,並提出三項訴求:(1)校方立刻停止與以色列的合作項目;(2)切斷與以色列的經濟聯繫;(3)從那些與以色列有業務往來的公司撤資。同日,哥大校長沙菲克(Minouche Shafik)赴華盛頓出席國會聽證會,被要求向眾議院教育委員會保證,哥大沒有為「反猶主義」(Antisemitism)提供場地,並保證如果哥大師生出現反猶言行,就要被開除。沙菲克返回紐約翌日即招來紐約市員警衝進校園清場,逮捕108名學生,並強行拆除學生建立的加薩聲援營地。這是自1968年反越戰以來,員警再次進入哥大校園鎮壓抗議活動。…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3
2024年4月,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學生開始在校園響應反以色列的抗議浪潮。4月17日,親巴勒斯坦的學生在巴特勒圖書館與行政大樓之間的東側草坪,搭建「加薩團結營地」(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要求校方從以色列撤資。與之對抗的則是「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未料第二天,校長沙菲克(Minouche Shafik)即授權紐約市警察局戰略響應小組入校清場,逮捕了一百多位學生,但於當晚釋放了。…
作者:
劉源俊
頁數:
36
國與國的關係雖各有不同,但並非一個謎團。一個歷史悠久、地廣人多、鄰國眾多、經貿發達的國家,自然會有許多國際問題。如該國是一個大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就很大,而其國際關係也就更複雜。當今中美關係可以說是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個,其是否和平正常發展受到所有國家關注。而更重要的是,中美關係會影響到台灣的未來。 美、中兩國分處美、亞兩洲,距離遠,無邊界,兩國的歷史截然不同,不應該有嚴重瓜葛。20世紀初清廷腐敗,中國人民起義建立民國,不幸遭到西方殖民帝國和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以致民國建立不順,再加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勇抗戰14年。二戰後期,美國因日本偷襲珍珠港而對日本宣戰,並使用原子彈攻擊日本本土。期間美、中為盟國,美國支持國府共同打擊日本皇軍。 日本投降後,中國內戰持續,最終共產黨統一大陸,國民黨退據台灣。二戰中,俄、美雖為同盟國對德、日作戰,但因意識形態各異,戰後互爭霸權,形成對峙局面。台海兩岸對立雖為中國內部事務,也因美國抵制共產主義而被炒作成國際問題。蘇聯解體後,美國為維持霸權不願讓中國崛起,而將其一個中國政策扭曲成和稀泥狀態,以阻止兩岸統一。抗中變成美國的國家安全政策。 二戰至今79年,美國雖為世界首強,但幾乎年年戰爭,耗資舉債過大,維持其強權和世界領導地位逐漸力不從心。又因中國致力於改革開放,富民創新,全方位迅速發展,而感受到壓力。但美國不僅不能理性地接受現實與中國合作共贏,反而極力抗中。在抗中的外交政策未得利的情況下,反而一面謊言抹黑(「中國崩潰論」、「一帶一路債坑論」等),一面威逼利誘建立抗中聯盟(美英日澳等),逼小國選邊站。但美國說服力不夠,又操之過急,這可從美國頻頻派出官員走訪各國卻無功而返得知,而國會通過的名過其實和空洞忽悠之援/借法案更日久見真章。 美國選擇損人不利己的軍事圍堵、經貿制裁和科技禁售。這些政策風聲大雨點小,譬如半導體禁售圍堵,強迫台積電及日韓廠商赴美投資,但進度緩慢,反而加速中國自研自造的能力。如今打壓窮途末路,又搬出「產能過剩危害世界經濟」的不實謬論,可是「一帶一路」務實共榮,已有顯著成效,尤其在電動車、鋰電池、光伏能源三個新產業中,非但不是產能過剩,而是供不應求。去年這三樣產品出口合計增長了30%,並首次突破了兆元大關。從美財政部長葉倫和國務卿布林肯的訪華,就可以看出美國說一套做一套。…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39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總結了2012年以來中國外交取得的十大歷史性成就和變革,其中之一便是「堅持元首外交戰略引領,在國際事務中日益發揮重要和建設性作用」。2024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是時隔5年習近平再度訪問歐洲,也是2024年國家元首首次出訪,因此備受關注。習近平此次訪歐雖只有五天六夜,但亮點頻現,成果豐碩,是一次成功的元首外交行動。 得到超高規格接待 元首外交是國家間關係的晴雨表,而元首出訪得到的禮賓待遇則是最直觀的溫度計。無論在法國、塞爾維亞或匈牙利,習近平都得到超高規格接待。隆重的外交禮遇,既凸顯這些國家對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也彰顯出中國和習近平本人的國際地位。 當地時間5月5日下午,習近平一行抵達首站巴黎,法國總理阿塔爾率領政府高官到機場迎接。次日下午,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榮軍院為習近平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歡迎儀式,隨後在愛麗舍宮與習近平進行兩國元首會談,當晚為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舉行盛大歡迎晚宴。如果說以上只是行禮如儀的元首外交,那麼習近平法國行的最大亮點是5月7日應馬克宏邀請赴西南部上庇里牛斯省訪問。 對馬克宏來說,上庇里牛斯省具有特殊意義。據悉他的外祖母出生在塔布,曾住在上庇里牛斯省的巴涅爾德比戈爾。馬克宏與外祖母的關係十分親密,小時候經常來這裡探望她,直至現在,他還會時常到這裡度假。邀請習近平訪問上庇里牛斯省,可以被視為2023年4月馬克宏受邀訪問廣州的禮尚往來,都是為了在刻板的官方行程外增加一些聯絡感情,漫談天下的輕鬆時刻。為了迎接習近平夫婦,馬克宏夫婦特別提前抵達塔布機場。訪問結束後,他們又陪同習近平夫婦返回塔布,並在機場舉行正式歡送儀式。…
作者:
胡勇
頁數:
40
現在的東亞,雖沒有俄烏、以哈那樣的熱戰,但在中美角力的暗潮洶湧下,日本完全配合美國鋪建各類軍事合作機制,乍看之下陣容龐大豪華,然而,一旦中俄著手大範圍整飭包括北韓、蒙古在內的地緣政治與資源開發,立即讓美日狹隘的軍事目的相形失色。 雖然當前日本經濟表現欠佳,但岸田政府近期的外交活動中,軍事成分明顯升高,與過去數十多年來側重為經貿服務的作法大異其趣,和平國家的形象退色。 美日在亞太建數個軍事圈 日本防衛相木原稔5月2日前往夏威夷,與美國奧斯丁、澳大利亞馬勒斯和菲律賓特奧多羅,舉行了四國國防部長一系列多邊、雙邊會議,四國防長確認「加強團結」,對中菲的南海摩擦,不分青紅皂白一味挺菲。繼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美英澳安全合作夥伴關係」(AUKUS)後,美國似乎有意在亞太地區再建立一個美澳日菲四國的「小分隊」(SQUAD)。 美國玩的排他性安全合作機制,花樣、名稱很多,但實際上都是美國在亞洲拉幫結派,對抗中國的小圈子。無論是AUKUS還是新出爐的SQUAD,共同點都是由美國指揮、操作,出主意設議題,盟友夥伴再根據自己的力量投入不同資源,同時又各取所需。其中,跟美國關係最緊密的盟友莫過於日本,無論經濟或軍事領域,幾乎每個美國當「群主」的圈子裡,日本皆是固定成員。…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