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NO.58 │ 才2年人民已受不了
5月20日,就職兩周年,民調滿意度低於五成的蔡英文,沒開記者會,只在網路直播重申「維持現狀」。不過,22日,她在接見美國國會訪問團及北美台灣同鄉會訪團時,高調細數有100多位美國聯邦參眾議員致函,15友邦提案,要求讓台灣參與WHA,她還強調將「致力於提升台美關係」,也重話批評大陸「魯莽」。 24日晚,在吳釗燮宣布與布吉納法索斷交後,蔡英文立即親自召開記者會,強調「中國這些去我國主權化的蠻橫作為,已經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我們不會再忍讓」,還強調與美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將有更多實質關係進展。 明眼人一看即知,這一連串事件環環相扣,絕非偶然,尤其在20多天內連續丟掉兩個邦交國,非比尋常。也因此可以預估,蔡政府若不痛定思痛,勇於調整兩岸政策,這類事件只會愈來愈多,再多的憤怒也於事無補。 大陸始終堅持以和平、心靈契合方式實現統一,因此並不急於解決台灣問題,但目睹馬英九執政八年只想「和而不統」,蔡英文政府兩年來更以漸進式台獨方式全面走獨,大陸不得不出手採取警告式的預防性措施,以遏止台獨走向,也避免兩岸分立固定化。 基此,儘管蔡英文一再表示願意開啟兩岸對話,並透過許信良放話「以憲法處理兩岸關係,就沒有兩個中國及台獨問題」;「台獨支持者想改變現狀,若他們硬幹到底,台灣社會恐怕會發生內部動亂。」這番話令人啼笑皆非,蔡英文若接受「憲法一中」,那又有何理由不接受「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她所聘用的官員難道不是台獨支持者?她不能約束他們嗎?…
作者:
紀欣
頁數:
1
台灣自2009年開始,以中華台北名義、觀察員身分,參加每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但從2017年開始連續兩年,台灣都被拒於門外,民進黨政府除了高舉美國及友邦支持台灣與會外,毫無辦法解決困境。 台灣連續兩年無法參加WHA,可預見的是,只要民進黨當局未能在兩岸關係中找到突破口,台灣未來也不可能參加WHA。面對此困局,民進黨當局想藉著美方對台友善,試圖挽回些面子,但美國的友善只是口惠,而沒有實惠。 挑起爭端是民進黨老招式 2007年,陳水扁曾以總統具名方式,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但表決時,148票反對,17票贊成,2票棄權,會議主席裁示不列入議程。 WHO屬於聯合國機構,台灣不具有聯合國會員身分,如果沒有取得北京的政治諒解,可能引發「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疑慮,自然是阻力重重,台灣不思考如何在兩岸關係上解決問題,卻找美國放空話,無非是想藉此炒作被打壓的悲情,以營造政治動員能量。…
作者:
高靖
頁數:
6
今年年初台大才完成校長遴選,怎知道如今學期都快結束,新任校長還是無法上任,許多被外界認為有問題的質疑早已一個個不攻自破,因此,整件事情可以確定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鬥爭。 綠營一連串政治追殺 1月5日台大校長遴選出爐,絕大多數台大師生對管中閔這樣一位非典型校長出線是又驚又喜,媒體也大篇幅報導,怎知接下來的卻是一連串的政治追殺。 首先是提出獨董問題,引發社會譁然及仇富心態,以教授不應該在外面兼任獨董坐領高薪,來做道德上的攻擊,後又提出遴選委員沒有利益迴避,卻不曉得管中閔早依法辦理登記,而遴選委員也在法律規範內。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民進黨籍立委提出論文抄襲一事,卻發現時間點搞錯,把論文資料一翻,才發現管中閔根本是被引用人,後來反倒查出爆料立委張廖萬堅才是論文抄襲的主角,如此子虛烏有的潑髒水手段,可以看出整件事就是政治鬥爭。 當發現管中閔個人已經找不出攻擊點,只好轉往民進黨最擅長的「中國因素」,開始翻管在大陸交流的資料,企圖以「國安疑慮」來撕裂台灣民意,怎知也找不到管中閔長期兼課的證據,自家的內政部長葉俊榮卻先承認在大陸兼課,在整個社會看笑話之際,此事也不了了之。…
作者:
李成蔭
頁數:
8
看來,拔管事件的最新發展,是民進黨當局鐵了心。 他們拔擢了一位極具爭議性的學術界人士出任教育部長,然後由這位部長推出一種叫作「綠衛兵」的年輕人,與主張「大學自主」、「學術自主」的學術與教育界對陣。 當前各方論者對於此次事件,多數強調其政治性,甚至有人強調,它是當年對岸歷史中的「文化大革命」的翻版;其實該案的經濟性和另一種歷史性,也很值得大家關注。 讓我們先自此案相關的經濟性看起。 「拔管」事件的被害人管中閔院士,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者;他本身不僅對台灣大學的發展有主張,對台灣經濟發展方向也有定見;因而,他對台大發展的藍圖,崁入了他過去長期學術研究的成果。…
作者:
郭譽孚
頁數:
10
民進黨政府第二次執政不到100天,就以「年金將會破產」之名,要求退休、退伍的軍公教警消人員「犧牲這一代,為了下一代」。經過444天的抗爭,800壯士暫時結束街頭活動,卻把444作成夢魘符碼,送給民進黨政府。 蔡英文政府為達其目的,不惜以「世代交替」為名,挑動世代間的「階級鬥爭」,並任由民進黨籍立法委員,仗著免責權,公然謾罵退伍軍人貪婪、貪得無厭。天下誰能夠接受這樣的政府?政府憑甚麼可以「溯及既往」的方式,單方面改變、毀棄和軍人間曾經簽定的「生死契約」?而退伍軍人在表達抗議時,竟遭到極盡侮辱的對待? 理性訴求遭到扭曲 我常在想: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中南美洲,或非洲,或伊斯蘭教國家,或東南亞國家,會是怎樣的場景呢?不就是以前我們常常看到、聽到的革命、政變、暴動、起義嗎?流血、衝突肯定難免,甚至有可能變成殺戳戰場。 但是,在台灣卻沒有,為什麼沒有?難道這不是蔣中正、蔣經國兩位先總統,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和功勞嗎?他們推動民主法治,施行全民義務教育,讓人人受教育,推動耕者有其田,造就了多少「田腳仔」?…
作者:
李天鐸
頁數:
12
台灣受到反共教育的影響,多數人把跟「共」扯上關係的事物視為負面的代名詞,例如有人批評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搞文化大革命」。這其實是錯誤的類比。仔細研究會發現,民進黨執政兩年來,已逐步走上納粹法西斯化。 迫害特定族群 民進黨之所以是「納粹法西斯」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同樣用種族主義迫害特定族群。納粹先以「日耳曼人是優等民族」這樣的種族論調,取得多數德國人的支持,同時為了將階級矛盾轉嫁到猶太人的身上,因此將猶太人批為「低等民族」、「人民公敵」(Volksfeinde),使得德國人民仇視猶太人,最終促成了對猶太人的徹底迫害。 民進黨的手法與納粹如出一轍,在島內利用省籍情結迫害外省人,「外省豬」、「中國豬」等名詞層出不窮,把外省人打為「中國難民」,說他們占盡台灣便宜,是一群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卻不知感恩的「非我族類」。這種手法激化了本省與外省族群的矛盾,而靠族群對立所催出來的選票,成為民進黨最大的政治利潤。 受省籍矛盾影響最深的是外省第三代,其中意志堅定者被迫孤軍奮戰獨自面對;意志不堅者就產生「伊底帕斯情節」,痛恨自己的背景與出身,希望透過全身淋滿父祖鮮血的方式,受洗重生,成為一個「新台灣人」,其實是激進的外省台獨份子。…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14
蔡英文2016上台時,習近平已坐穩江山,推出了堅決反獨、和平統一的政策,稍後又遇上美國戰略翻轉,川普執意建立唯我獨尊、有利於美國的新秩序。面對這樣的國際變局,蔡英文究竟有什麼戰略規劃,或只有膝射式反應? 蔡英文的台灣戰略為何? 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提出「維持現狀」主張,但卻沒有「維持現狀」的規劃與藍圖。邏輯上,自然是要先接受現狀,才能談維持。蔡英文上台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建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但蔡英文卻不願接受這個政治基礎。如此,現狀已被推翻,要如何維持一個不再存在的現狀? 「維持現狀」的說法旨在敷衍大陸,甚至美國。實際上,蔡英文真正想要的是推翻現狀,建立至少事實上的台灣國。這在外交上或有困難,內政上只要敢於橫柴入灶,阻力不大。上台後,蔡政府大動作地掃除台灣的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記憶、中國情、中國向心與中國嚮往。又由於民進黨完全執政,內政上去中國化政策在行政、立法、甚至司法部門全力配合下,已深化落實到各個範疇。避免死灰復燃,一定要把國民黨斬草除根,株連無上限;有中國情的軍公教警消退休人員,要大幅縮減其退休金,使他們苟延殘喘,不能鬧事。 外交上要抗陸,蔡英文的選項不多,只能一面倒地倒向美日。後者為了牽制大陸,本來就對台灣青睞有加,川普上台後,認為「台灣牌」能牽動大陸敏感神經,迫使大陸在經貿議題上對美讓步,所以頻頻對台送秋波,這一想法自然是錯得離譜。對日本,綠營美化殖民記憶,蔡英文不僅大力拉攏日本,甚至在島內生生泡製出一批日本回歸派。…
作者:
張麟徵
頁數:
16
由於大環境變動快速,使得台灣內外矛盾相互激盪的幅度更大,速度更快,蔡英文感嘆10年後的總統更不好當,似乎已經告白自身已感受到沉重的壓力。但她未想到的是,台灣人民受了兩年的折磨,何其無辜。 自蔡英文上台兩年,台灣內外矛盾多發已是事實,根據近一年多每月的民調,台灣至少有穩定的四成選民不願支持藍綠兩黨,2018年地方選舉在如此的背景下進行,可能會發展出新的政治元素,引爆各方面更多的衝突,這可從幾個面向觀察得知。 兩岸關係持續惡化 就職兩周年前,又到了蔡英文密集接受媒體專訪宣揚政績的時候了,兩岸關係是必問題。早在2016年10月蔡英文就多次公開希望兩岸坐下來談,5月7日播出的台視專訪時她又表示,「若兩岸不接觸、不坐下來談,…,是很危險的事情。」希望兩岸如同兩韓一樣地,在「承認對方跟我是對等的」前提之下坐下來談談。然而,要求「承認對方跟我是對等的」和「不設政治前提」的要求本身是矛盾的。 兩岸關係明明不可類比各自分別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兩韓,或當年的兩德,有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頭銜的蔡英文應該學過理則學,不可能不知此理。明知故犯,證明是一種以惡意消遣為形式的挑釁。5月14日,蔡接受飛碟電台專訪重申前意,並再度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而且表明「事涉主權問題,不能輕易讓步」,意思很清楚了。…
作者:
朱駿
頁數:
19
從蔡英文上台不久對華航罷工事件、高速公路收費員補償事件兩案的處置,即可知其思維淺短,缺乏奉獻社稷的情懷,亦無為國計利的智慧。兩年來,勞工政策一改再改,勞工權益嚴重受損,顯示蔡英文才德不足,難荷重任。 華航空服員罷工抗爭事件 首先是對華航空服員罷工抗爭事件,蔡英文第一個說法是:「人民不是忍無可忍,不會上街頭」。這句話表露同理心,可緩和抗爭的激情,但因此將抗爭訴求照單全收,甚至擴大適用於未參加抗爭的空服員,就是未經大腦的亂來。 優質領導人處理個案,會考慮後續效應,會考量法治國家依法行政應有的一致性,會盡量避免製造特例。有法依法,無法援例。前例不合時宜固然可改,但應朝整體更合理的方向修正,不能只為個案量身打造。換言之,個案處理一定要符合公平原則和整體政策。政策與特定產業有關時,應評估對該產業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相關產業的連動效應。 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產業結構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局。認真負責的主事者做決定前會深入了解問題,廣徵意見,與各方溝通,通盤考量,以臻周延。深思遠慮的會同時由個案發掘問題根源,徹底剷除,避免類似紛爭再起,以期長治久安。…
作者:
羅瑩雪
頁數:
22
蔡英文日前表示,自2016年就任以來「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這是我們最優先的」,同時呼籲兩岸在不設政治前提下坐下來談。然而,大陸當局堅持在「九二共識」下才能展開對話與協商,二者主張顯然南轅北轍。 自2016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當局雖提出「九二史實」、「九二會談」及「九二共知」等說法,但大陸當局視此為「未完成答卷」,從而採取「硬更硬、軟更軟」的雙主軸策略,硬的是採取軍事威脅及外交壓制;軟的則是經濟社會融合途徑。 兩岸關係明顯倒退 2016年初總統大選中,蔡英文以「維持現狀」為兩岸政策主軸,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選後採取模糊化兩岸論述策略,包括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從認為中華民國是外來政府,到承認中華民國,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從否認「九二共識」存在,到提出「九二會談」、「九二史實」及「九二共知」,同時提出「新四不原則」: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對抗、不會屈服壓力,不會主動挑釁大陸當局,力求建立兩岸和平穩定框架。 但事實證明,蔡英文執政兩年來,兩岸關係嚴重倒退,不僅兩岸最高執行事務機構首長定期會談與熱線停止,兩岸兩會協商暫停、陸生來台就學及陸客觀光幾乎減少一半;兩岸官方交流層級最高只剩滬台雙城論壇;與此同時,大陸當局對台加強軍事演習,劍指台獨,軍機、軍艦繞島巡航,航母繞台施展武力,產生戰略嚇阻效應;外交上,聖多美、巴拿馬及多明尼加先後與台斷交,也無法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及國際刑警組織年會。…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4
謝孟雄,台灣彰化人,1934年生於廣州,前副總統謝東閔長子。1946年,台灣光復後,回台。高雄醫學院醫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博士,專長為臨床婦產科、家庭醫學。1974年創設中華民國營養學會,建立營養師制度。曾任台北醫學大學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實踐大學校長及第二屆監察委員。1987年、1995年兩度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謝孟雄興趣廣泛,自學攝影、建築、研究史地,藝術涵養深厚,尤其攝影功力被知名攝影家郎靜山讚為「神乎技矣」,先後在台北、大陸、香港舉辦過27場個人攝影展,曾任北美館攝影類美術品審議委員。 謝孟雄現為實踐大學董事長、董氏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出版了《人口計畫之整體研究─就人類生態學觀點》、《醫療與社會工作》等學術著作,及攝影集《舞》、《天鵝湖》、《探戈》、《鏡頭.印象─謝孟雄奧塞藝術》、《印象派畫作攝影集》、《光與影:謝孟雄回顧展》、《日本當代建築之旅》《心的壯遊:從捷克波希米亞,觸動不一樣的人文風情》等15本專書。 謝孟雄夫人林澄枝,1939年生,台灣高雄人,1978年任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校長,是當時台灣最年輕的大專女校長。 林澄枝1989年由學界步入政壇,任國民黨婦工會副主任、主任(1989-1996)、國大代表(1992-2000)、文建會主委(1996-2000)、國民黨副主席(2000-2006),是國民黨百年來首位女性副主席。…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26
為拉抬個人及共和黨聲勢,川普不惜對中國展開科技與軍事的雙重封鎖,又連番打「台灣牌」;然而,中國大陸不僅沒有退怯,反而加速促統的積極部署。看來川普是在不對的時機、用了不對的策略,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川普近期打出不少台灣牌,包含通過《2018國防授權法案》及《台灣旅行法》;同意美商潛艦售台「行銷核准證」;5月10日「台美國防產業論壇」在高雄召開;在台協會新大樓6月啟用時可能有華府友台人士出席。 不過,以上舉動,都不及白宮5月5日突然發表罕見強硬措詞的聲明,指責中國大陸要求美國的航空公司改變網站標註台港澳的作法,是干預美國民間公司的政治手段,直指「中國的政治正確」是「歐威爾式的胡說八道(Orwellian nonsense)」。這是繼2016年底川普上任前和蔡英文直接通話後,再一次赤裸裸地拿台灣問題威脅北京。 台灣不可能從台灣牌受惠…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32
國際關係裡的「權力轉移理論」認為,當新興強權的「權力」逼近支配性強權、且對國際秩序不滿意時,衝突與戰爭的機率將會上升。兩岸的關係或問題的界定,一直在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之間擺盪與碰撞。 然而,國際秩序似乎稍稍地在改變中,從早先美國退出TPP,到前陣子貿易戰的相互叫板,到近期大陸要求國際民航公司網站整改有關台灣的列舉與稱謂,都可以嗅出,隨著中美的權力對抗,台灣海峽的現狀即將改變。 長久以來,反對干涉他國內政的美國,其實一直在影響他國的內政,其慣用的方式之一即是以「國內法制化」來牽制、影響他國內政,例如通過《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中國大陸現在也仿效美國這類策略來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例如: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及《民航行業信用管理辦法》。 《民航行業信用管理辦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中的一環。簡單地說,就是個人失信,該組織也會被相應「連坐性」懲罰,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信用的懲戒手段。從英國航空、德國的漢莎航空、美國的達美航空、聯合航空,到這次的美國航空公司,大陸為維護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循商業經濟實力途徑,以《民航行業信用管理辦法》,向國際強權施壓,以改變美國獨霸的國際秩序。 大陸這次利用中國特色信用連坐罰懲戒模式,表面上是民航商業利益的市場競爭,骨子裡則是把「一中原則」與「航空市場利益」掛勾,藉由台灣問題逼迫全球航空公司甚至美國,表態:要堅持「一中政策」?還是接受「一中原則」?…
作者:
孫榮富
頁數:
35
蔡英文就職屆滿兩周年,無論是內政、外交還是國計民生,只有「烏煙瘴氣,一無是處」八字可以形容。最令人擔心的是蔡英文竟企圖以「抱美媚日仇中」詭計,期盼誘發區域戰火,進而合理點燃台獨建國火種。 以中國大陸崛起、共軍實力增強的速度,台灣的生與死,早已不是共軍拿不拿得下台灣的問題,而是台灣朝野能否務實求取光榮和平的成功機率。 回顧20多年來兩岸拉鋸對抗紀錄,李登輝的12年是在強人之後,拒當「藍營李後主」;陳水扁8年空轉虛耗,只能放下「台獨國父」的夢想;馬英九很有機會翻轉歷史,但為拒當「特首」行獨台路線;蔡英文放手一搏,將台灣換成國際賭局籌碼,奈何毫無勝算。 自絕境走出生路 從歷史上看,台灣無力決定自己的前途,只能努力創造並把握對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條件。質言之,台灣之生,代表台灣屬於中國;台灣之死,代表外力入侵。台灣曾死過兩次,成為荷蘭與日本屬土。…
作者:
習賢德
頁數:
36
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已提名丁守中參選,民進黨選對會在5月16日做出決定自提人選,預定於5月底提出,屆時台北市會呈現藍綠白三足鼎立之爭,但最後仍可能是藍綠對決。 熱鬧萬分但也撲朔離迷 對民進黨的決定,柯媽媽回應「神都有在看」,柯P甚至在一場都更的動工場合兩度哽咽,而呂秀蓮則回應,如果陳菊參選,她會寫一篇文章讓陳菊終生遺憾。 再加上無黨籍的前北市副市長邱文祥、台大法律系教授李錫錕、已退出民進黨的前台南縣長蘇煥智,一直在爭取民進黨提名的立委姚文智,台北市長選情熱鬧萬分,但也令人一頭霧水。 有網友形容,柯P就像一個女人四年前進了家門(指在野黨大聯盟),但一直沒有登記結婚,這個媳婦嘴巴愛碎唸婆家,說了大伯假裝生病不面對現實(指阿扁裝病),說婆家愛花錢(指前瞻計畫),說了一句決策的人是白痴(指「拔管」),說了隔壁鄰居要一家親不要仇恨來去(指柯說了「兩岸一家親」),結果到頭來被說成「討客兄」(指中共同路人)。這也解釋了為何6%的深綠,逼著小英一定要提名參選台北市長一役。…
作者:
威奇
頁數:
38
民調都預測新竹市現任市長林智堅能高票過關,民進黨也認為他連任應游刃有餘,所以賦予他拉抬苗栗、新竹選情的任務。可是政壇總不缺黑天鵝事件,變化竟出自綠營長期盟友,無黨籍新竹市議會議長謝文進。 謝文進已連任六屆議員,包括兩屆副議長、兩屆議長;他和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相交莫逆,兩人在政壇一路相伴。他雖未加入任何政黨,但受柯的影響,政治色彩偏綠,與民進黨長期合作,曾為陳水扁競選連任出過力,也曾兩次站蔡英文選總統的台。 2014年新竹市長選舉,民進黨提名資淺的議員林智堅參選,同黨籍前市長蔡仁堅選到底,謝文進以議長的實力全力助林當選。有過這樣患難相挺的經歷,如今一頭白髮的老議長,卻動念取彼而代之。他的勝率有多大?影響又如何? 謝文進不想當政治傀儡 謝文進動念參選的主觀因素,是不想當背後有老大指點的政治傀儡。具體案例有二。…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40
過去一個月來,美中貿易大戰戰雲密布,但日前已出現轉折。白宮發布的聯合聲明,只提及雙方不以互加關稅來相逼,且要繼續協商,美方未再提其他要求,包括停止政府補貼及「中國製造2025」等。 中方談判代表劉鶴在美國表示,中美雙方已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協議,至於美方所提要在2020年之前,削減兩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方沒有具體承諾,但同意加購美國產品,細節雙方還要繼續協商。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都有做出妥協的壓力。 美國不能忍受中國崛起 先從美國的角度觀之,早在2001年大陸加入WTO之際,美方就期盼大陸因此轉變成近似西方的民主國家。但911事件後,美國進行了10年反恐戰爭,給了大陸一個戰略機遇期,其中尤以與東南亞國家建立生產鏈最為凸出。之後,美國重返亞洲,積極追趕,還以南海、東海與台灣問題干擾大陸,但都效果不彰。在此同時,又爆發了美債與歐債危機,讓習近平得以持續發展,以至於在十九大後修憲,實力大增,更使美國備感壓力。至此,美方原本企圖轉化中國的策略不但完全失敗,甚至適得其反。 在歐巴馬時期,這個情勢已很明顯,但他願意息事寧人,直至川普上台才做出調整,這也就是貿易戰的深層原因。5月上旬,美方派遣談判代表團赴北京談判,如大軍壓境,同時漫天叫價,例如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削減兩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等,如今就地還錢,似已不再如此堅持,但也獲得中方增購美國產品的承諾。…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42
今年4月中旬,美國商務部祭出禁止美國企業對中興通訊出售零組件7年的重罰,無疑是想遏止中國半導體的崛起。但此事件反而加速了中國全力發展半導體的決心,對台半導體將構成威脅。 藉中興事件打擊陸半導體 大陸第二大通訊廠中興因涉及向伊朗及北韓出售通訊設備產品,而遭到美國處罰。 中興主要營運業務包括基站、光通信及手機三部分;其電信設備將近30%零組件仰賴美國供應,美國下禁令不僅對中興打擊甚鉅,甚至還影響中國5G網路的發展。此事件無疑是川普繼一連串關稅措施後,再一次對中國展開貿易強勢攻擊。睽諸川普動機,不外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及中國高科技產品下重手,防堵中國半導體科技崛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興事件可能加速大陸「紅色供應鏈」的發展。習近平到三峽考察時就強調:「要靠自己的努力,必須把『大國重器(芯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科技攻關要摒棄幻想,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4
5月8日下午2時,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的核制裁,並將制定「最高程度」的經濟制裁,所有協助伊朗追求核計畫的國家也會受到美國的制裁。此一決定,立即引起伊朗及歐洲各國不滿。 2015年7月14日,美、英、法、俄、中、德及歐洲聯盟代表,與伊朗經過近兩年的馬拉松式艱苦談判,在維也納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同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核可《全面行動計畫》的第2231(2015)號決議,使得延續12年的伊核問題終於有了解決方案。 伊核協議是雙贏方案 長達100多頁的《全面行動計畫》有兩個層次:一是伊朗承諾放棄發展核武器,換取國際社會允許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二是伊朗接受對其民用核活動的規模、水準進行限制和監管,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6
「文金會」在全世界矚目下成功落幕。這場會談為什麼會有如此可觀的成果,有很多成功的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南韓總統文在寅和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多次一致強調「兩韓一家親」,即血濃於水的牢固基礎。 說實話,「文金會」前,連韓國人都半信半疑,因為,在兩韓分裂分治70年歲月中,北韓所製造的一些「不良紀錄」,在南韓人民心中揮之不去。也因此,對這次「文金會」一帆順風的原因,特別讓人想深入推敲。 兩韓憲法都有統一政策 首先,兩韓憲法對統一問題,各有明文規定。南韓憲法總綱第4條就清楚寫明,「大韓民國指向統一,擬定以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為基礎的和平統一政策並予促進」。又憲法第4章政府第1節總統第66條第3項規定,「總統為祖國的和平統一負有誠實義務」。北韓憲法第5條也有類似的嚴格規定。…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