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盲」看北約繼續東擴│汪榮祖
友人物理學家錢致蓉自美國退休回台長住後,眼見貪污腐化,論文抄襲,學位謊報,雖然證據確鑿,卻依然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即使在學界,人事經營勝於學術研究,動輒以主觀代替證據,甚至黑函橫飛,自居下流。錢教授得出「理盲」的結論後,該詞被廣泛引用,足見理盲現象無處不見。其實,理盲現象不限於台灣島内,世界各地時而可見,近年最昭昭在目的是北約東擴。
19世紀從理性到感性
理盲源頭可追溯到西方的浪漫思潮。18世紀的歐洲號稱啟蒙時代,破除迷信,講究理性與科學。但法國大革命後,理性逐漸轉為感性,歐陸到19世紀中葉革命風起雲湧,使得個人主宰人生、理性可以照亮個人知識與倫理的啟蒙精神,被講究意志、權力、群眾及國族主義的浪漫精神所取代。理性作為分析工具,被認為不足以理解知識之源,浪漫主義強調情感因素,視規範為障礙,於是激情遍地,曝露了人性的爭勝好鬥,以至於20世紀引發兩次空前的世界大戰,人類自相殘殺的慘烈勝過禽獸,稱為衣冠禽獸猶有愧乎?
大戰後又有冷戰折騰半世紀,冷戰終於結束,但人類期盼的和平紅利並未到來。主要是因美國贏得冷戰後想要領導世界,卻不作公道伯,仍然私心自用、拉幫結派,動輒制裁不順從的國家,甚至以武力入侵,製造潛在的敵人,北約東擴就是一個顯例。
北約東擴為何不理性?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成立於二戰後,因意識形態之故,不信任戰時盟邦的蘇聯而產生,引發蘇聯集團組織「華沙公約」,作為對抗的軍事集團。兩大集團對抗有重演歐戰覆轍之虞。之所以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主要是拜核武恐怖平衡之賜。冷戰結束後,華沙公約消失、蘇聯解體、東歐盟國紛紛獨立,蘇聯15邦國也各自獨立,只剩下俄羅斯繼承殘餘的蘇聯遺產。俄國淪落至此,北約已無對手,反而逐步東擴,防阻已落魄的俄羅斯很不理性。主因是領導北約的華盛頓決策者,如波蘭裔的布里辛斯基與捷克裔的歐布萊特,都是意氣用事的仇俄派,不惜要將北極熊趕盡殺絕而後快,明顯是出自感性而非理性。
蘇聯諸邦中,白俄羅斯、烏克蘭與俄羅斯原是同文同種,一脈相承,而美國悍然先在白俄羅斯策動顏色革命,沒成功,又在烏克蘭策動顏色革命。烏國新政府充滿美籍官員親美排俄,更縱容法西斯的亞述營鎮壓烏東俄裔人民。俄國的普丁報之以索回克里米亞半島,華府立即發動經濟制裁。基輔的澤倫斯基更要求加入北約,美國予以鼓勵,欲將北約的勢力直抵俄烏邊境,飛彈幾分鐘就可射到莫斯科,完全不顧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普丁屢次警告,美國對俄國的安全要求斷然拒絕,意在羞辱普丁。普丁陳兵邊境,華府明知俄軍將要動手,也無意阻止,以為可以藉此削弱俄國。結果俄烏大戰爆發,烏國殘破,拜登祭出所謂「核彈級」的經濟制裁,以為一舉可以打垮普丁,孰料歐洲缺油斷氣,美國通膨加劇,並影響到全球經濟,真是損敵八百自傷一千,所為何來?
將俄國說是侵略者未免倒果為因,各地的理盲兼史盲者隨聲附和無知可笑,狗急還會跳墻,國家安全受到威脅能不先下手為強?美國入侵的古巴、伊拉克、利比亞,哪一個不是主權國家?不曾聽說華府自稱侵略。
北約還在繼續東擴中
北約東擴導致俄烏戰爭,卻又無端鼓勵芬蘭與瑞典入約,這兩個中立國好端端地並未受到安全威脅,莫名其妙想要入北約,與鄰國俄羅斯為敵,即使可得到北約的保護,未來邊界衝突沒完沒了,豈不是自找麻煩?再說最需要保護的是烏克蘭,雖聲嘶力竭要求入約,北約卻不敢接受,無非普丁有言在先,如烏克蘭入北約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北約有那麼多會員國,將來萬一與俄羅斯發生衝突,難道北約真會不惜冒核戰之險與俄國開戰?
北約乘俄烏之戰想要大展雄風,除了大事援助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外,又在東歐擴軍助威。北約的快速部隊從4萬增至30萬,並在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小國駐軍。但如何徵兵、派遣均無細節,也未事前與會員國磋商。同時北約在西班牙舉行三日大會,邀請日、韓、澳與會,儼然想要北約繼續擴張到遙遠的東方。拜登竊喜北約的擴大,北約秘書長史多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以北約的團結與強大為傲。但北約國家眾多,利益不一,遇到危機能否團結仍是未定之天。再說美國在北約、歐盟、G7對付中俄,簡直是逼中俄抱團取暖,來對付北約的咄咄逼人。北約加入軍事同盟,難道要逼中、俄、伊朗、北韓也結成橫跨歐亞大陸的軍事同盟,重演集團對抗的戲碼,危害世界和平?
上合、金磚五國正在擴充
成立於2001年的上海合作組織(下稱上合),包括中、俄、印、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以及成立於2006年,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的金磚五國,注重經濟與安全議題,絕非要對抗西方,但在西方霸權的壓力下,愈來愈多國家要參與這兩個組織。最引人注目的是伊朗與沙特,這兩個敵對的中東國家一旦加入,將會動搖全球地緣政治的平衡。伊朗痛恨美國及其西方盟邦不歇地遏制,已是上合的觀察員,最近還要求加入金磚。今年5月沙特也有意加入金磚,顯然想擺脫親美的羈絆,而沙特在國際貿易與經濟是重要玩家,並有意於2030年,除石油外,在其他經濟領域也能有一席之地。
伊朗與沙特都是能源大國,一旦加入無疑會加大金磚的戰略優勢,也將挑戰與石油掛鈎的美元霸權地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金磚已有擴充的共識,阿根廷、埃及、印尼、喀什斯坦、奈及利亞、泰國、阿拉伯聯合王國,甚至北約會員國的土耳其都會應邀加入。上合與金磚五國這兩個組織主張維護世界多元化,提供美國掌控之外的金融與貨幣互助,限制華府的長臂管轄,對大多數國家都有吸引力。
普丁宣稱將終結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恐非虛言。歐美海權若硬要挑戰亞歐非的陸權,會有好果子吃嗎?其實,無論上合或金磚原先並非為反美或反西方而成立,更不是要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然而美國引導的國際競爭,以競爭之名行打壓之實,而且不斷升級,中、俄、伊朗都在美國經濟制裁之列,迫使上合與金磚更加團結,以應對西方的壓力。中、俄有能力使敵對的印度與巴基斯坦,以及對立的伊朗與沙特同處一堂,令西方驚奇吧!
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立亞投行與基礎建設銀行,有148個國家與32個國際組織參與,至少簽署了200項合作協議。美國詆毀不成,想要成立對抗一帶一路的「更佳重建法案」(Build back Better bill),但巨款沒有着落,可望而不可及也。
會從西方再擴充到東方?
北約最近發表的戰略報告書中,居然說中國挑戰了北約的利益與價值,但中國距歐洲不下5千餘里,中國絕無可能對歐洲有任何軍事威脅。歐盟與中國貿易密切,中歐班列有增無減,如果脫鈎,歐盟受損絕不小於中國。北約顯然是應美國之命欲與印太掛鈎,以圍堵中國大陸。
最奇怪之事,莫過於說中國「侵略」,當年德國在歐洲侵略一國又一國,日本在亞洲侵略中國、進兵南洋,美國視若無睹,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後,才加入反法西斯的侵略戰爭。中國於崛起的40年間,沒有出一兵一卒侵略任何國家,美國卻指責中國侵略,豈不怪哉?
美國口口聲聲要維護1945年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台澎就是據此回歸中國固不必說,西沙、南沙也是於二戰後納入中國版圖,美國還贈軍艦讓國府收復南海諸島,最大的太平島就是根據太平艦命名。難道中國換了政府也換掉主權了嗎?美國鼓動菲律賓利用海牙一家仲裁公司,否定九段線,中國拒絕參與仲裁,美國卻想以護法為由迫北京就範,哪知中國海軍嚴陣以待,美國只好縮手,結果被菲律賓看破手腳,改採和中政策。然而華府心有未甘,仍以仲裁說事,以航行自由為名,不時入侵中國在南海島嶼的領海。
美國的輿論界不僅理盲,也犯史盲,不知戰後台澎及南海諸島回歸中國的史實,動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硬說南海諸島不屬於中國。他們居然說:因這些島嶼離中國本土遙遠,說海南島距西沙170海里,距南沙570海里,距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將近1千海里,而領海只有12海里云云。好像是振振有詞,其實幼稚可笑,不想想美國離關島多遠,離夏威夷也不近。關島與南海諸島的歸屬都定於二戰後。
偏執的美國難以對抗中國
2013年歲末,筆者應台北戰史文獻會之邀,隨唐飛將軍等人前往海南省,參與有關南海的學術會議,當時深感南海諸島多被外國占據,情況很不樂觀,希望兩岸能聯手維護國土。我有詩記感「歲暮飛航來海角,諸沙寥落起波瀾;神州屬土無疑處,列國侵疆啟禍端;九段線長鞭未及,三更夢醒久難安;瓊臺共勵強軍志,可作齊心禦外看」。未料數年後大陸建設南海、填海造島,成立三沙市鞏固國防,已經立於不敗之地。美國想要干涉,終究改變不了既成事實矣。
美國想將北約與印太結合,勢必會是知易行難,北約遠在歐洲未必同心,東盟明言不選邊站,日、澳是否願意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也不無疑問。而美國自身疲軟,通貨膨脹已高達9.1%,後院中南美又失火,既要抗中又怕失控,忙於打壓又要護欄,信口開河,何以了局?總而言之,華府的決策者動則得咎,歸結於對華崛起而產生的無端恐懼,出於心理偏執,可說是極不理性的病態,又如何能應付得了大陸有步有驟、雙贏互利的長期規劃?
(作者係本刊主筆、退休歷史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26
- 標題: 從「理盲」看北約繼續東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