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茶馬古道│古蒙仁
昆明位於雲貴高原中部,海拔近2千公尺,屬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攝氏15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素有「春城」的美稱,因此我6月中旬的大陸之行,昆明當然是首選了。
在雲南旅遊界,最富盛名的套裝行程,便是「昆、大、麗」,指的即是昆明、大理和麗江;愈往後走,海拔愈高,溫度愈低,愈適合夏日行旅。除了一般必到的風景區、少數民族聚落和老城街坊外,還有一處私密的景點,那就是茶馬古道,而這才是我此行的重點。因為我看過許多文獻資料和相關的報導,早就對它耳熟能詳,心嚮往之,當然不能錯過。
束河古鎮茶馬古道博物館
但茶馬古道是一條長達4千公里的山路,盤旋在三、四千公尺的崇山峻嶺或湍急的溪流河谷之間,我要從何看起,才能管窺全貌?在在都是一般行程中難以克服的難題。幸好束河古鎮上有一座「茶馬古道博物館」,某日中午在鎮內用過午餐,我便迫不及待地去尋找它。
束河古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是茶馬古道上如今保存得最好的集鎮,也是納西族從農耕文明過渡到商業文明的活標本。早在明代,這兒就是滇西的重要集鎮,南來北往的商賈在這兒交易,馬幫在這兒運補、歇息,市街十分熱鬧,即使今天漫步在束河古鎮上,依舊可以看出昔日的榮景。
茶馬古道博物館的建築,原是4百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館舍,共有8個廳,包括「史事一廳」、「史事二廳」、「影響資料中心」等,系統地介紹了茶馬古道的起始時間、線路和重大歷史事件,是人們了解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裡裡外外瀏覽了一輪,對茶馬古道總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的二大商業路網
就歷史意義和經濟價值而言,茶馬古道足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是中國古代的二大商業路網,位處於中國西南部的橫斷山區與青藏高原之間,起自四川省的成都、雅安,雲南省的昆明、普洱等地,終點為西藏拉薩及東南亞等地。
事實上,茶馬古道分為南、北兩條道路,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雲南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先進入康定,之後再分為南、北兩條支線,兩線在昌都會合,再由昌都通往西藏。
上述的幹道及支線,遍及四川、雲南、貴州和西藏等省份,橫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及雅魯藏布江等四大流域,是內地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相當重要的一條管道。
根據文獻記載,茶馬古道大約出現在西漢時期,距今約2千多年,與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傳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中國西南方氣候溫暖濕潤,適宜茶葉生長,且當地居民還保留了製作壓茶的方法及傳統。這種壓製的茶葉,通稱為普洱茶,方便運輸、儲藏,有利馬幫運入藏區。
西藏高原屬高寒地區,海拔在3、4千公尺以上,藏民需攝取熱量高的脂肪,因此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但這些食物燥熱,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能防止燥熱,因此需要茶葉來補充體內的維生素。
到了唐宋時期,更發展出「茶馬互市」的交易模式。內地民間勞動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出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便應運而生,此即「茶馬互市」的由來。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疋、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除茶葉、馬匹外,由茶馬古道運進藏區的還有瓷器、絲綢等物品,運出高原的貨物則以羊毛、黃金、白銀、藥材等為主。所有貨品的運輸都依靠馬幫在高原與山區間往返,沿線許多鄉鎮也因而逐漸形成。
滇藏道最具歷史地理意義
漢藏經貿的古老通道是目前世界上地勢最高、最為險峻的文明傳播古道,也是一條完全由人和馬的腳印堆疊出來的道路,承載着豐富的人文史蹟和動人的馬幫故事。
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馬幫之路,成千上萬貧困的勞力階層,為了生活和生計,義無反顧的加入馬幫,曉行夜宿,餐風飲露,背負重物,在險象環生的溪流峽谷之間辛苦跋涉,用血肉之軀換取一家的溫飽,看了固然令人不捨,但他們有些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有勇氣十足的探險家,憑著自己的體力和智慧,走出了一條充滿生機的道路,確實值得後人敬佩。
但曾幾何時,茶馬古道上的盛況不再,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不見了,清脆悠揚的駝鈴聲遠去了,飄在深谷幽壑間的茶草香氣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馬幫冒險犯難的精神,依然流傳在古道沿線的族裔之間,成為後世史家和探險家們追尋的目標。
從史家的角度來看,茶馬古道是指唐宋以迄至民國時期,漢、藏兩族之間為了進行茶馬交易,所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其中又以滇藏道最具歷史和地理的意義。它起自雲南的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德欽,再轉至西藏的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於歐亞地區,使它逐漸成爲一條國際通道,在對日抗戰中曾發揮運補及作戰功能,迫使日寇節節敗退,終至無條件投降。
茶馬古道是歷史文化載體
滇藏道上,三江並流、高山峽谷蘊藏著神山聖水、地熱溫泉,以及少數民族的牧場、炊煙嫋嫋的帳篷。沿途處處可見藏傳佛教的寺廟塔林、保存著古老的宗教儀軌、年代久遠的摩崖石刻、巨型壁畫,以及豐富的風土民情和充沛的觀光資源,這些都是茶馬古道留給後世的珍貴資產,可以開發成為旅遊景點。
其中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的部分茶馬古道及相關歷史遺蹟,已於2013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茶馬古道路網中的古道路遺址、驛站、商鋪、牌坊、橋樑、碼頭,以及相關的會館建築、宗教建築、礦冶遺址和窯址、摩崖石刻、碑刻等。
它們是人文歷史的沈澱和積累,也是多民族演繹歷史發展的大舞台,值得後人深入挖掘、追思和體會。而發展旅遊的重點則在回歸自然,著重在人和自然的和諧,同時也具備了探險和發現之旅。自然界奇觀、文化遺產、古代民族的風土民情,馬幫的文化歷史背景盡涵蓋其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總而言之,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經濟貿易之路,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伴隨茶馬古道而生的馬幫文化、藏茶文化、商貿文化,因茶馬古道得以相互交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融合的現象。而茶馬古道博物館則是中國第一家專門研究並展示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也是麗江市第一家從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傳、推廣的專業機構,人們只要進到這兒,茶馬古道的歷史便會在眼前展開。
(作者係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古蒙仁
- pages: 80
- 標題: 尋訪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