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對美國打台灣牌過度樂觀│高靖

勿對美國打台灣牌過度樂觀│高靖

6月初,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香格里拉對話上演說時,提到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台灣方面興奮不已。但綜觀馬全篇演說,美中的矛盾因南海問題加劇,台灣正好用來加碼,並非單純僅以台灣安全為出發點。

20180590718

1949年國府遷台,兩岸分裂迄今,雙方隔海軍事角力互有高下,在國府經常派出轟炸機襲擾上海等地之後,共軍獲得蘇聯援助的米格15噴射戰鬥機,讓台灣方面空戰能力略遜一籌,國府方面稍後獲得美援F-86軍刀機與響尾蛇飛彈,幾番較量,國府空軍略占上風,國府空軍35中隊的高空偵察機U-2與34中隊的電偵機能夠輕易進入大陸境內執行任務,但共軍飛機很少越過海峽中線。

隨著兩岸實力消長,在李登輝大搞「兩國論」時,共軍開始增加戰機出海頻率,對台灣方面形成壓迫,這時台灣已無力抗拒共軍的壓力,只能任大陸方面進逼。直到蔡英文當選總統,廢棄「九二共識」後,大陸方面已經不只是戰機出海,連軍艦都出動了,而且繞島航行。

機艦繞台符合國際規範

這個時刻共軍出動機艦繞島,固然一方面是對民進黨政府展現具有威懾效果的政治壓力,另一方面也是要顯示其遠航能力,這是在太平洋爭取戰略影響的宣示,美國看了自然懂得其中不言而喻的意義。但是美中雙方對於台灣問題,最大的分歧點是,美方認為應該以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大陸方面卻從未真正同意這個主張。美台軍售在美方立場是確保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但對大陸方面來說,這是造成台灣問題和平解決方法不可行的原因之一,尤其在 「八一七公報」之後,美方對台軍售立場仍未有調整,北京方面可說是隱忍不發,從未放棄武統手段,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更是如此。

共軍機艦繞行台灣對台灣形成壓力,但這類情形在冷戰時期,可說是稀鬆平常,美蘇雙方機艦經常飛到對方區域鄰近,過去韓航客機誤入蘇聯境內遭到蘇聯軍機擊落,起因就是美軍偵察機經常闖入蘇聯境內,才會引發誤擊爭端。美軍軍機也經常在大陸沿海進行偵察任務,曾有被共軍擊落的爭議,蘇聯機艦穿越日本列島海峽,也不曾少過。這些軍事舉動,只要不闖入對方領空,多半只能在防空識別區內進行辨識與驅離。共軍機艦現在的狀況,與美蘇過去所為相差不多,實不足為奇,中共對台當然有其政治目的,但其軍事作為,並無違反國際法,美方同情台灣,也只能用口頭表達。

必須正確看待馬蒂斯談話

馬蒂斯在香格里拉對話當中發表演說表示,美國國防部持續堅定信守承諾與台灣合作,提供保持足夠自我防衛所必須的防衛裝備與服務,這符合美國在《台灣關係法》當中所規範的義務,反對所有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並且繼續堅持依據兩岸人民的意志解決歧異。

馬蒂斯這段話,至少讓台灣安了不少心,可是馬蒂斯並未明言台灣遭遇的威脅來自何方,但在近期共軍機艦繞島頻繁的背景下,大家自然能理解美方態度針對的對象。不過,細究馬蒂斯的談話,其實仍是美國從1979年以來的政策,美方反對所有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也就是說兩岸都不能片面改變現狀,並不單指大陸的軍事行動,蔡英文政府像是念咒一般,不斷提到維持現狀,無非就是要迎合美方的態度,因為缺少美國的支持與認可,民進黨在台難以生存。

馬蒂斯提到兩岸人民的意志,換言之,如果台灣進行獨立公投,這也是不行的,因為這不只是片面改變現狀,也沒有兼顧大陸方面的意志。美方始終強調要以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但如何解決,那是兩岸方面的問題,美國不當調人、不促談。如果再深一層推敲美方的態度,無非是如何和平解決兩岸統一的問題,而不是台灣獨立。

馬蒂斯在香格里拉對話提到台灣,雖是在共軍施壓的背景下,但馬蒂斯在台灣安全問題之後,提到美中在南海問題上的歧見,這才是關乎美國的重大戰略利益,台灣不過是被拿來烘托出鮮明美中矛盾的一張牌。

馬蒂斯說,中國在南海的政策明顯與美國開放的策略相違背,例如,中國在南海人造設施上進行軍事化,包括部署反艦飛彈、地對空飛彈、電子干擾設施,最近又在永興島部署轟炸機,部署這些武器系統與嚇阻威懾的軍事用途有直接關係,這與中國所宣示的作為是相反的。中國在南沙群島的軍事化,與習近平2015年在白宮玫瑰花園的公開保證相違背。

美不敢要東南亞國家選邊

馬蒂斯這番話既直接,也強硬,明明白白指控習近平在白宮說話不算話,在東南亞各國聚會的盛大場合,毫不給北京保留任何餘地。可見,近年來,針對南海問題的美中矛盾,才是真正攸關美國利益的問題。可是,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霸權地位其實已衰退,冷戰時期,東西方國家只能在美蘇雙方選邊站,絕少能保持中立,馬蒂斯卻對東南亞國家說,我們不是要求各國在美國與中國當中選邊站,因為朋友不會要求你在他們當中選擇。

馬蒂斯話說得很好聽,不要求東南亞國家選邊站,其實是美國在其所謂印太地區的影響力,面臨了北京國力增強之下的強力競爭,中國大陸因地利之便,緊鄰東南亞國協,在地緣政治上自然較美國略有優勢,馬蒂斯很明快地說,搞清楚,美國不會離開印太區域。但是,美國何曾離開過呢?日本橫須賀老早就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母港,美軍在印度洋還保有迪耶哥加西亞基地,從地中海到近東地區、印度洋、太平洋都有美軍軍艦活動,充其量,美國只是在過去某個階段將戰略競爭重點放在歐洲或其他地區,但從先前的「重返亞洲」主張後,到現在美國高舉印太戰略,只是專注重點的轉移,因為戰略態勢並非恆久不動,而是動態的。

台灣向美一面倒未必得利

大陸實力增長後,在南海區域活動頻繁,對周邊國家也加強影響力,很自然會與美國產生競逐的情況,兩個大國鬥而不破靠的是他們的政治智慧,台灣夾處其中,應該認清自己的定位,若以為全面向美國傾斜,就可以獲取所期待的政治利益,那很可能會失算。

國府在冷戰時期為了生存,事事仰賴美國,連反攻大陸的最重要政治目標都放棄了,當美國認清國際戰略情勢轉變時,立刻棄台北當局,就北京中共當局。美國雖表達對台灣有義務的堅定態度,政治上的巨大傷害卻不能免,不用說,國府無法統一大陸,而台灣想要朝台灣獨立前進也不可能,美國所謂的義務,只不過是讓台灣免於軍事威脅,卻不能免除兩岸統一的政治壓力。

馬蒂斯演說中表達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是,盡可能的合作,但也不畏懼競爭。這是身為美國國防部長的信心與堅定立場,但對台灣來說,馬蒂斯這番話也適用,台灣不必畏懼與大陸合作,兩岸可以談判,可以交流,但兩岸各自在國際上可以各有競爭,只不過民進黨當局糾結於「九二共識」當中的一個中國涵義,不願意接受一個中國,只能隱隱約約地推進心理與文化上的「一中一台」,可是,現實上卻絕無可能進行政治上的「一中一台」。

馬蒂斯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只是在美中對峙時,對北京丟出了一張台灣牌,台灣不必過度聯想。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50
  • 標題: 勿對美國打台灣牌過度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