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永談釣魚台及中日關係│李中邦

劉江永談釣魚台及中日關係│李中邦

劉江永,1979 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進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現為研究院)從事研究;後獲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法學博士學位。1993 年為澳洲國立大學澳日研究中心訪問學者;1998 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現為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副院長,並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

著作有:《中國與日本:變化中的「政冷經熱」》、《中日關係二十講》、《可持續安全論》、《釣魚島列島歸屬考:事實與法理》等30餘種。

劉江永教授日前接受本刊電話訪問,現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20180590719

問:您2016年出版了《釣魚島列島歸屬考:事實與法理》一書,受到兩岸學術界乃至日方的高度重視,請您談談研究心得。

答:我研究釣魚島問題長達30年,這本書花了我五年時間。

說釣魚島列嶼是中國的,必須要提得出「證據鏈」。今天日本管轄釣魚島列嶼(日稱尖閣諸島)的沖繩縣,原本是琉球王國。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轉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日本則從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轉趨強盛,1879年日本併吞琉球,改為沖繩縣。

不過,2016年日本內閣官房委託的一個研究報告已明確指出,「釣魚島列島不是古代琉球王國的島嶼,也就不是沖繩縣的島嶼」。而中國《隋書》裡的高華嶼就是釣魚島。據我研究得知,西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楊載出使琉球國,與琉球建立冊封與朝貢關係,琉球國從此成為中國的藩屬國,釣魚島也正是在此時成為中國與琉球的分界點,過了釣魚島,才算出了中國領域。

1708年,琉球著名學者程順則在福州的琉球館寫了一本《指南廣義》,考據14條福建來往琉球的航線,幾乎都是中國人傳授的,其中包括釣島航海指南;他還寫明:我僅是舉一、二個例子,以示不忘本之意。

日本安倍政府說,釣魚島是其固有領土,1895年之前是無主地,但我找到當時日本海軍省和外務省製作的圖、文獻、島表都可證明,1873年日本第一次入侵台灣之前到1895年的20多年間,釣魚島都屬於中國台灣東北諸島。1894、1895年經日本陸軍省確認的《沖繩縣管內全圖琉球全國》也沒有釣魚島。

國際法講求「關鍵日期」,在「關鍵日期」之前,島嶼屬於誰的,就是誰的,之後的所有作為均屬無效,中日發生釣島爭議的「關鍵日期」在甲午戰爭,在那之前釣島很明確地屬於中國。日本是在甲午戰爭結束前,秘密劃入釣島。

我還發現一個案例,1893年日本人井澤彌喜太登上釣魚島偷獵,遇險被福建人、浙江人救起,甲午戰後,他又跑到釣魚島上去開發,他在黃尾嶼出生的女兒井澤真伎,1972年1月8日在日本口述了一份《關於尖閣列島(釣魚島列島)的證言》,並且在文字稿上簽名。證言中,她說釣魚島列島是中國的,日本戰敗時承諾將台灣及一切島嶼歸還中國,釣魚島也「應該歸還給它的故鄉─中國」;而日本政府說島主古賀辰四郎於1884年發現釣魚島,並登上島,純屬捏造。

總之,根據史料及國際法,釣魚島列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現在被日本竊占,日本違反了國際法,而日本政府2012年所謂「向私人購島」,不具事實根據。

問:1970年起,台港旅美留學生、華人為抗議美國逕自將釣魚島交給日本,掀起一波波保釣運動,您對該運動有何評價?

答:我非常敬佩與感謝曾經為釣魚島主權奮鬥、付出青春的保釣人士。釣運激起台、港乃至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反對聲浪,也牽制了美、日不敢採取進一步行動。很多人都知道楊振寧先生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他也是保釣英雄。

1971年美國政府對釣島已有定見,但仍需在國會辯論、投票,很多保釣人士上街抗議,只有楊振寧能頂著他的學術光環,在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大聲反對美國將釣島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而日本當時也很希望派人進入聽證會,表達日方立場,但不得其門而入。

儘管楊振寧一席話未能改變美國的立場,但美國政府和國會至少認為,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不等於主權也交給日本,也不影響各方申訴自己的主權主張,有關各方可繼續對話、協商解決,美國這個立場迄今未改變。楊振寧對此事是有貢獻的。 

問:今年5月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日,中日簽署了「海空聯絡機制」,且已在6月8日啟動運作,請問這是否會影響未來釣島的處理?您有什麼進一步的建議?

答:談判逾10年的「海空聯絡機制」首次達成協議,是李克強訪日取得的進展。大陸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根據國際標準的「海上衝突迴避規範」(CUES),直接通訊了。而大陸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雖沒有任何可依循的規範,但也可以隨時進行通訊。至於國防部門間的熱線,雙方預定今年內開設,局長、局次長及課長級的專業會議,將由大陸、日本輪流召開,也將於今年內首度舉行。

由於中日對釣魚島區域及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的東海都很敏感,為避免偶發衝突,破壞兩國關係,有聯絡機制來管控是比較妥當的。目前尚未明確適用範圍,而且除了軍事體系,包不包括大陸海警、日本海上保安廳的飛機、船艦,還有待外交磋商。  

涉及領土安全、國家利益的國際問題,首先要分析決策的思想來源。大陸向來根據「和平共處五原則」、聯合國憲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來處理,而日方雖也講和平友好條約,但其決策思維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美國的現實主義,講求實力原則;二是自認日本為海洋國家、中國是大陸國家(其實是海陸兼具),基於地緣戰略的決策是海陸對抗,要跟海洋國家的美國結盟,麻生太郎所提「自由與繁榮之弧」、安倍的「印太戰略」,都是出自這種戰略思考。

對於如何突破,我有些想法。第一,在高層安全對話中建構新的安全觀,即可持續的安全觀,習近平在2014年5月的亞信峰會(CICA Summit)首次提出。去年十九大報告,也講到要樹立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與可持續的安全,亦即,中日得在安全觀上形成新的共識。領導人的國家利益觀決定政策,任何國家都想維護自己的利益,但要想擁有低成本、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

第二,雙方在外交上要有對話機制,這已經開始在做,未來更要務實尋求合理的操作辦法。

第三,關於釣島歸屬,兩國學者、有識之士應成立相關委員會,經常討論、確認事實。

以上三層工作要一起進行,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問:中日關係雖在「李安會」後大幅改善,但兩國依然存在不少棘手的歷史問題、台灣問題,您認為中日之間未來有什麼機遇和挑戰?

答:安倍內閣現今內、外交困,必須調整策略。尤其,安倍想在外交上得分,鞏固他的執政基礎,以便在今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取得連任,然後在國會實現他修憲的素願。明年7月參議院選舉之前,他要完成這些過程,否則,如自民黨在參院拿不到三分之二議席,安倍的修憲夢可能就會泡湯。

大陸早就想與日本改善關係,也認知安倍不等於日本,日本有很多人盼望跟中國保持友好合作關係,以賺取商業利益。當然,中日之間還有許多問題,例如,安倍並沒有改變其歷史觀,但他要實現今年內訪問中國,同時想在明年大阪舉辦G20峰會時,向與會的習近平正式提出邀訪。目前中日關係有明顯的改善趨勢,若安倍未來因自己言行使此趨勢中斷,他在國內的聲望會再大幅下降。

體育可為國際關係的改善創造機遇,今年平昌冬奧的效果非常凸出。大陸會積極支持2020年東京奧運,而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韓建交30周年、北京張家口第一次舉辦冬奧會、中國主持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因此,從2018到2022年是推動中日韓關係改善的機遇期,特別是在貿易保護主義揚升時,中日韓有共同利益,需要自由貿易體系及和平的環境。當然,挑戰是永遠存在的,日本右翼勢力通常越是碰到重要時節,越會出來挑事,因此,大陸要有最充分的準備和防範。

另一方面,日本一再利用台灣做文章,東京奧運就想在名稱上凸顯「一中一台」。日本講究「官民一體」,表面上看起來是民間右翼在推動以台灣名義參加奧運,實際上他們官、民之間是有默契的,不過,如果日方蓄意更動,大陸肯定會採取最嚴厲的因應措施,所以,我希望,日本能做出明智選擇。

問:安倍內閣9月以後能否延續還是未知數,您怎樣看待中日關係前景?兩國人民彼此的印象似乎也存在瓶頸?

答:放眼日本政壇,已沒有人抱持像安倍這麼右的思想體系了,因此我認為,在他之後,中日的矛盾雖還會存在,但日本政治右傾化會消退一些。

有人說中日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中國強大了,日本不適應,我不這樣認為,韓國的實力並沒有超過日本,中日關係不好時,韓日關係也不好,原因在於中韓與日本有一樣的歷史問題,例如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韓都反對,還有釣魚島、獨島(日稱竹島)的爭議,可以說,日本政治右傾化抬頭、氾濫的時候,都是中日、韓日關係受挫、倒退的時候,而右傾化一旦受到抑制,中日、韓日關係自然會有所改善。

還有,我注意到,民間的感情也極為關鍵。近年來大陸到日本的遊客猛增,2017年達735.6萬人次,而日本到大陸的遊客則成長停滯,200多萬,最多時曾經達365萬人次;大陸人對日本的好感度也持續上升,但至今仍有80%的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好感。根據2010年起連續8年日本內閣府的調查及多項民調,中日兩國彼此不滿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釣魚島問題。

2012年日本購島事件,其實就是石原慎太郎那些右派,找到一個最能刺激民眾神經的釣魚島歸屬問題,綁架了野田政府,也調動起很多日本年輕人的民族情緒,中國大陸之後被迫對釣島巡航常態化,又被日本刻意宣傳為中國「侵犯領海」,煽動反中情緒,不少強硬派在選舉中以此作為訴求,當選公職。

基此,要化解中日矛盾,必須深入研究釣魚島問題,把事實真相告訴日本人民及兩岸中國人,還要看清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防止出現最嚴重的事態,爭取最好的前景。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54
  • 標題: 劉江永談釣魚台及中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