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今昔話康有為的海軍夢│汪榮祖
繼遼寧號航母後國產航母海試成功。正在建造中的第三艘可能是核動力航母,其他各類艦艇猶如餃子下水,使中國海軍突破島鏈之餘,在南海大閱兵,聲勢浩大。居今憶往,寫下一幅對聯:北洋落敗而後變法南海雄圖終於維新。
南海雄圖是康有為的夢
西沙、南沙原是二戰後歸還中國的領土,卻因發現重大資源,為臨近國家侵占,越南侵占最多,達29處。然而,由於中國新建海軍,建設島嶼,反居優勢。美國雖以「航行自由」為名,橫加干涉,絲毫不能動搖中國的決心。如此底氣,拜強大海軍之賜也。
今日中國的南海雄圖是當年康南海(康有為1858-1927)的夢,康梁要變法的近因是甲午慘敗,甲午一役李鴻章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毀於一旦,自此中國海軍一蹶不振。戊戌變法失敗後,康避難海外,有機會周遊歐美,親見西方物質文明之盛,故欲以物質救國。他對歐美諸國富國強兵由於伸張海權,印象尤其深刻。
康南海認識到,現代海軍由物質文明所締造,輪船的發明導致鐵甲艦取代了靠風力的帆船,產生革命性的改變。蒸汽機不僅縮短了海上航行的時間,而且改變了海上武力的性質,鐵甲既可載重炮,也可以從多方向攻擊敵人。
有軍事實力才能自保擴展
康有鑑於此,特別敬仰發明蒸汽機的瓦特(Scot James Watt),大大減縮航程而改變了世界,他因而曾前往瓦特在蘇格蘭的故居瞻仰。他也注意到輪船雖在1801年才發明,但已經能使西方國家自19世紀以來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帝國。他更注意到英國僅派兩艘鐵甲艦駛入廣東,就大敗巡撫葉名琛的三千帆船、兩萬水師;之後中國門戶洞開,至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同時期的日本、緬甸、越南諸國,也在堅船利砲下屈服,足見現代海軍之偉力,莫可抵禦。
康南海認識到,強權無不擁有強大的陸海軍,配備新型武器,因任何一個被尊重的文明國家都必須有賴於軍事實力,對內自保,向外擴展。康對頤和園工程挪用海軍軍費,導致甲午北洋喪師,繼之以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甚感悲痛。他指出,除在位者的責任外,缺少堅實的物質基礎更是主因。中國軍隊既缺乏足夠的物質條件,又無足夠的科技知識製造器械。所以他警告說:中國若不使軍事現代化,將在世界上無立足之地。現代化的軍隊更需要大量的經費來建設,康有為痛感花「兩萬萬兩為慈禧太后祝壽」,付日本賠款「兩萬萬三千萬兩,賠八國賠款則有十萬萬兩之款」;總計十五萬萬兩,若以此鉅款來治理海軍,「則中國于地球莫強焉」。
康有為強調海軍的重要性
康南海看到英國皇家海軍實力最強,故能主宰世界,並擁有最多的海外殖民地。他也見到外國的現代炮艦在中國沿海口岸,如入無人之境。所以強調海軍的重要,若中國「瀕太平洋而無海軍,何異萬寶儲藏,海盜環集,而孤島無舟,坐待賊至耶」?康氏強調海軍乃保護海上通路與貿易安全之必須,似乎在呼應美國軍事學家馬漢(Alfred T. Mahan)的海權論。馬漢說:英國成為海洋霸主,因其完善地將海軍戰略與國際經濟與政治緊密連接在一起。康氏未必曾讀馬漢書,但確知美國「羅士福」(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大治海軍,將欲與英比矣」。
康有為於1905年環遊歐美列國之後,最強調治理海軍之重要,因深感如無海軍保護,即使國內再改良,亦不能抵禦外力入侵。不僅如此,治理海軍需要較長的時間,建造船艦與訓練人員至少需要10年。康氏心目中的現代海軍,不能再向國外購買,而須將海軍建設在物質基礎之上,包括煉鋼、製造機械、以及建造新型鐵甲艦。他遊英時,曾訪阿姆斯壯造船廠(the Armstrong shipyard),印象深刻,說是工人二、三萬,「船渠若大河,其宏大之氣象固非他國所能比」。
他也注意到德國的船廠,漢堡最大的船廠已造船「八十餘艘,近五十萬噸,冠於大地焉」。即使小國如荷蘭、丹麥、瑞典等船廠,規模也很大,而以中國幅員之廣大,在福建的船廠經營20餘年,「無少長進,迄今猶是老舊之小廠也」,使他感到警惕。
康南海認為,以中國之大與人口之多,實在需要很多的船艦,而造船並非十分艱難的任務,除了取得必要的材料如鐵板與鐵釘之類,應該及時採用日異月新的造船技術,要講究速度與精巧。他在西歐博物院內從模型看到自古以來建造軍艦與商船的進步,於此可比較各國最新型的船艦,才知道改良的原由,然而,以中國之大卻沒有博物院可以提供這方面的知識。康之所以如此重視博物院,因博物院一清二楚呈現了物質文明進步的過程。
康有為強調軍事現代化
康強調軍事現代化,不能僅靠向國外購買,曾說:「不求自製,愚又何可及也」他指出,沒有國家會出售最精良的武器給其他國家;事實上,中國過去所能購得者,都是過時的舊武器。他訪問德國著名軍火工廠克魯伯(the Krupp Arsenal at Essen),看到許多中國所無的新型武器,痛感「袁世凱、岑春煊昔曾來購,皆舊式者耳」!康將武器視為國家的「託命之物」,而中國一直「依命於外國」。他抱怨數十年來呼號自強,卻不知在經營何事?「是猶居朔雪玄冰之地,終歲不豫製衣裘,至朔風凜冽,大雪漫天,乃赤體而號寒也,惟待凍死而已」。他的比喻充分說明了他的憂慮。
康氏更深一層認識到,自製武器要靠科技知識,所以必須培養科技人才。他發現在阿姆斯壯船廠(the Armstrong Shipyard)內,有不少日本軍官,在克魯伯軍火學習的日本人也很多,而竟無一個中國人!若無學識又如何能造得出艦炮?而艦炮不過是兩項,精美的現代物質文明尚有許多其他項目,所以必須「大派學生,多聘名匠,亟亟學之,學成而又必有實在演武試之,如是數年,然而真能傳其法」。
不過,他並不贊成盲目向外人學習,要能「不泥其跡,而更新其法,其新製者又能與萬國競」。總之,康南海周遊西方列國,親眼目擊歐美物質文明的富盛,他的結論十分明確:不去掌握科技自造艦炮,絕對難以自立自強。
康有為有其超時代的遠見
康氏的逐步改良思想在他那個激進的革命時代,顯得不合時宜,他的改革思想也無法落實,幾無影響,被認為是保守人物而漸被遺忘。然而一個多世紀之後,又逢戊戌,適值康有為誕生160年之際,回顧歷史,借我輩後見之明,不難發現這位被認為時代落伍的人,卻有其超時代的遠見。所謂遠見,指康氏當年不被重視的見解,經過時空的考驗,不僅證明正確,其所思且能付諸實施而行之有效,如中國之強大海軍終於建成。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在30餘年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正向最大經濟體邁進,其速度與成效誠人類歷史所罕見。改革達成的四個現代化,除了農業現代化之外,工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軍事國防現代化,正是當年康有為強調物質文明時所用心著墨者。
康氏一再強調工業製造的重要性,他的「物質之學」講的就是科學與科技;他當年提倡建設現代海軍,重視海權,似是難以企及的夢想,但今日竟成為現實。自北洋喪師之後,一蹶不振的中國海軍,居然異軍突起,走向藍色海洋。
康有為當年關切備至的造船業,今日之中國,不僅國艦自造,而且能造包括航母在內的各類新型船艦;康氏若能生見,將是如何的激動?康氏開出的改良藥方,豈非就是當今改革開放的大方針?改革有成,豈非證明康氏藥方的正確?今日南海雄圖終於成真,不能不佩服康南海已早有他的中國夢。
中國經過百年的努力,打造了當年康有為夢寐以求的海軍,但中國人不會蹈西方霸權的覆轍,而是要維護自身的海權,伸張王道。「一帶一路」就是雙贏的王道。我曾有詩為證:
流轉時光又戌年 幾回滄海變桑田
神州奮起凋零後 大國鷹揚舉世前
四化功成能富強 三軍砥礪護山川
莫言霸道尊王道 寰宇太平樂利全
(作者係中央大學歷史講座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68
- 標題: 戊戌今昔話康有為的海軍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