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超徵稅收應速修法│李沃牆

如何使用超徵稅收應速修法│李沃牆

去年(2022)政府稅收超徵4,500億,如何使用這筆款項,應有明確的法源基礎,豈是總統說了算?「還稅於民」是順應民意,但是否合法合理,符合公平正義?然衡酌政府債台高築,是否應優先還債,亦頗值得討論。

2022030158408326

去年政府稅收超徵4,500億(新台幣,以下同),占原預算收入2兆450億元的22%,是否順應民意「還稅於民」,引發各界討論,一時喧騰報章,街頭巷議或網路議論紛紛;結果,蔡英文在去年12月31的國安高層會議上指示,針對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就台灣總體經濟、產業困境及民生經濟進行研商,並歸納提出第一波因應措施。

依據國發會分析,在有前瞻、國防、防疫三項特別預算的前提下,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元後,中央稅收占3,800億元可供應用。政府初步規劃,中央政府可運用3,800億元在三個面向:(1)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其中1,000億元為規模,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2)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3)行政院規劃將可動用的1,800億中,預留400億因應不時之需,其餘1,400億將發放每人6千元。

不少民眾對政府未能全數「普發現金」大感失望,然超徵稅收並非經濟紅利,「還稅於民」是否符合預算法,又發放原則是否具公平正義,頗具爭議。

台灣經濟成長難逃下修

然超徵稅收只是預算失準,不是財政好,更非經濟表現佳。尤其,今年經濟絕對是非常嚴峻的歹年冬,去年11月及12月,台灣主要研究機構及政府機構,包括台經院、主計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綜院、中央銀行及中研院,均不約而同下修2023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如表所列,各家對今年經濟成長均無法保3。

其中,繼中央銀行估計台灣這二年經濟成長率都不保3後,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也雙雙下修至2.94%及2.41%,顯見其對今年經濟展望更加保守。若由去年底的各項景氣訊號、如出口變動、景氣對策信號燈、領先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存貨增加警訊、以及科技業大砍資本支出,其實早有端倪。

景氣對策信號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同步傳出嚴寒的訊號,另外,台灣股市去年也讓投資人荷包大失血,全年下跌超過22%,對消費及投資的影響甚鉅。今年台灣的出口與經濟發展充滿挑戰,如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成長接近衰退,歐盟會出現負成長,中國大陸的不確定因素也多。因而,如何振興經濟乃首要之務。而振興之道,除了貨幣政策外,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加速推動公共建設,以達到槓桿民間投資的點火效果。

蔡英文指示,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撥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主要用於居住、交通、照顧弱勢、中小企業轉型、農漁基礎建設、吸引國際觀光客、穩定民生物價等七大面向。只能說是拿納稅人的錢紓困,對經濟成長助益實在有限。

還稅於民須建立法源基礎

民主國家「還稅於民」必須於法有據,絕非配合民意代表及民眾起舞,當然也絕非總統說了算。換言之,當政府因稅收超徵而有財政盈餘時,是否考量還稅於民,不僅在立法有商討空間;如何退稅又是一個在技術層面爭議頗高的問題,無論齊頭式退稅,或用以協助社會弱勢,都將面臨無法自圓其說的考驗。

因而,建立制度、修正預算法,並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有絕對的必要。倘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可明定將差額作為特定使用(例如列償債基金等)。如此或可消弭民眾對政府不信任的疑慮,未來施政者也有所依循,而非人云亦云。

國債清償列為第一優先

有道是理財先理債,鑑於政府漸漸走向債台高築,目前應嚴控舉債上限,超徵稅收應優先規劃還債,切勿債留子孫。其一,目前政府公共債務方面,截至去年12月23日止,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1年以上56,998億,短期250億,合計57,248億,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達24.6萬元。換言之,小孩一生出就得揹負24.6萬元債務。其二,國家「潛藏負債」主要內容,除包含未來30年至50年間,軍公教人員之退撫給付、與公保和軍保在年金給付外,也包含勞保及國民年金保險給付。

根據立院法202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中央政府未受公共債務法債限規範的潛藏負債達15.8兆元。若計入地方政府部分,合計約為18.63兆元,另尚有部分可能已發生的負債而仍未被查知者,勢將成為政府財政的嚴重負擔。若以中央政府債務加上潛藏負債計,則平均每位國民一出生即負債近105萬元。

勞健保及台電虧損須解決

政府一向只知撒錢撥補,未就問題的源頭解決,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往往就會成了財務黑洞。君不見,為挽救勞保面臨破產的窘境,行政院2021年8月26日正式拍板中央政府去年總預算案,特別編列300億元挹注勞保基金,為近年來挹注金額最高的一年。其中,2020年挹注200億元、2021年挹注220億元。治本之道是進行勞保改革及提高基金操作績效。

再者,健保虧損原因至少有二。其一,人口快速老化,慢性病患者增多、醫療資源浪費。其二,藥價黑洞及詐領健保費等問題層出不窮,應對症下藥才是。

另就台電問題,近來因國際燃料成本大漲,且台灣電價又相對其他國家為低,然電價低又是政府實施「凍漲機制」,單在2018年4月至去年4月,4年間就凍漲8次,種種原因導致去年度累積虧損恐破2,000億元。台電資本3千億左右,發生巨額虧損,也是全民埋單。政府不思如何解決電價及經營管理問題,如今卻要拿超徵的錢(也是納稅人的錢)補財務黑洞,這不知是何邏輯?更於法無據。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44
  • 標題: 如何使用超徵稅收應速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