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NO.114 │ 蔡:穩握大權 賴:清德維新
臺灣政治局勢的發展總是快得令人目不暇給,尤其今年已進入大選年,政治人物為吸引選民目光,不斷推陳出新拋出各種口號及主張,完全不顧是否前後矛盾或邏輯不通。例如,才剛於去年12月24日喊出「和平保台」的賴清德,1月8日又提出「不能讓懷疑美國的言論成為社會共識,否則臺灣會很危險」。 賴清德的這番「不可疑美論」,原本或許只是想給元旦談話中提及「我們絕不是強國的棋子」的侯友宜貼個標籤,或向美國人表個態,沒料到,卻因後續的發展,成了街頭巷議的話題。 1月9日,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佈了2026年台海衝突兵棋推演結果,在美、日的介入下,解放軍行動失敗,美軍「慘勝」,臺灣則淪為「廢墟」。據媒體揭露,這次兵推除欲警告大陸勿輕舉妄動,還在催促臺灣加大軍事預算,甚至用外匯存底支付軍事貸款。來台訪問的美國前官員及學者,雖都駁斥「美國把臺灣當棋子」說法,但有人批評臺灣防衛「動作太慢、改革太少、廢核不智」,有人稱美台密切合作是要阻止兩岸戰爭的發生。 「不可疑美論」與兵推結果先後出臺,遭致不少媒體質疑:難道賴清德同意「臺灣作美國的棋子」?願意接受臺灣成為「廢墟」?也有線民張貼「崇美/媚美是民進黨的選擇,但我們要的是守住國家利益的基本國格」,並稱讚「侯友宜說不當強國的棋子,這是最起碼的資格」。 1月12日,民主文教基金會發佈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有52.7%的人贊同「和中保台」對臺灣最有利;至於要怎麼和,有近半數人同意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談判的基礎;還有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兩岸關係緊張是因臺灣當局太相信美國,且成為美國抗中的棋子。從該份民調可推斷,臺灣有過半的人對美國心存疑慮,這直接打臉賴清德的「不可疑美論」。…
作者:
紀欣
頁數:
1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限制進口俄羅斯能源成為美國經濟制裁的手段。俄羅斯順勢降低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原來準備營運上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輸運管道停頓,而北溪一號減量供應成了俄羅斯勒索西歐國家的武器,最後甚至遭到不名單位引爆破壞,徹底停供。 2021年歐洲從俄羅斯經由輸氣管進口1,4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140bcm),到了去年(2022)只剩下60bcm,今年有可能降至零。去年為了填補缺口,歐洲國家從美國、卡達、北非等處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成本大增,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價格與發電成本漲幅是2016-2020年的7倍。國際天然氣市場也受到擾動,價格上下震盪,許多國家受池魚之殃,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一度因支付不起而被迫停電。 台灣也同受影響,台電2022年虧損1,723億元新台幣,中油虧損2,173億元,合計將近4,000億元。俄烏戰爭一時沒有停戰跡象,歐洲及台灣未來將如何因應? 能源總署發布對應策略…
作者:
魏國彥
頁數:
6
2022年12月16日報紙頭條新聞報導,檢調居然於立法院會期中,「兵」分八路,搜索當時還是立委的高虹安住家、工作場所、及她雙親的住所,聲勢之大前所未有。立法院長游錫堃事前業已同意檢察官前來立法院中興大樓搜證,顯然亳無保障立委權益的考量,且十分樂意配合台北地檢署的搜索,因為高虹安擊敗了民進黨的候選人沈慧虹,贏得新竹市長的寶座,而新竹市又剛好是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集人柯建銘所負責輔選的地區。 就算高虹安涉及貪瀆,其情節的嚴重度,也絕不可能超過林智堅。林在擔任新竹市長任內,新竹棒球場的改建工程一再追加預算至12.1億元,此額度超過其他縣市新建同性質工程的款項許多,但結果卻整修出有272項缺失的棒球場。新竹關埔國小增建校舍的工程經費,也自起初的2.2億元,調增至13.6億元,未來尚且不排除再次調漲的可能,可悲的是,學生自國小一年級到畢業,都未能見到新的校舍,這創了台灣工程效率的紀錄。 鄭文燦主政的桃園市,修建的八德國民運動中心羽毛球場,天花板禁不起三級地震而整個坍塌,立即成了國際新聞,而民進黨的執政能力也因此丟人現眼。 而這二位所謂的五星級前市長,居然師承同一位指導教授,先後獲得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的碩士學位,但因兩位的碩士論文均涉及不當抄襲,而被台大撤銷了學位。其指導教授即現任國安局長陳明通博士,明顯涉及怠忽職守、未善盡學術指導職責、甚至還屢次以口頭或書面為林智堅辯白,這種不能辨別是非曲直、不認真、輕慢工作的人,怎麼能做好國家安全的工作?真令國人憂心忡忡啊! 民進黨現今「總動員」地鬥爭高虹安,猶如當年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情景一般。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擔心新市長會揭露民進黨執政時的種種弊端;也可能是擔心他們會影響民進黨未來的大選布局。但怪異的是,檢調配合執政黨的意向,大陣仗、高效率地搜索高虹安60萬元的「貪污證據」,卻從未見監檢調單位調查林智堅及鄭文燦二市長可能涉及的工程弊案?…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9
國府遷台後,從1950年代開始實施徵兵制,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反攻大陸,現在台灣徵兵則是要台灣的年輕人當美國人的砲灰,以交換民進黨與美國的政治結盟關係。 國府遷台後,蔣介石為實現反攻大陸的目標,接受了日本軍事顧問白團的建議,在台灣實施徵兵制,也藉以調節從大陸撤台軍隊逐年老化的問題。2023年民進黨政府搞兵役延長,則完全是要幫美國人打仗,要替美國對抗、阻擋共軍的勢力,遏制中國的發展。在美中對抗中,台灣本來可以不用選邊站,但民進黨為換取其政治利益,硬逼迫台灣青年為美國犧牲。 延長兵役是因美國施壓 蔣介石生前所思所念都是如何反攻大陸,所以,他並非真正親美,而是有自己的盤算,有自己的信仰,也可以說是為中國的未來而奮鬥。蔣死後30多年的台灣,「反共保台」早變成了「反中保台」,民進黨政府鼓吹戰爭,與蔣介石臥薪嘗膽、一心想反攻大陸是完全不同的事。民進黨是幫美國人打仗,幫美國人阻擋中共,如果打得好,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讓台灣獨立,打不好,民進黨的高官大都在美國有親友、財產,美國軍艦會在台灣外海接運他們逃亡,到美國繼續宣傳「反中」。 簡言之,蔣介石為了一個中國奮鬥了一生,民進黨政府處心積慮想打仗,那是為了要鞏固「一中一台」,是要讓中國分裂。…
作者:
高靖
頁數:
10
去年12月15日,行政院會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與《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修正草案,擴大排黑。立法院院會隨即處理了該案報告,並將此案交付內政委員會審查。 這次二選罷法增訂,擴大不得登記為候選人的對象,上自總統、立委,下至村里長、鄉鎮市長、議員都比照辦理;尤其將納入《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洗錢防制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槍砲彈藥管制條例》的「黑金槍毒」,以及犯有《反滲透法》、《國家安全法》等而有罪判決確定者,以及涉犯最輕本刑7年以上重罪,並判處10年以上重刑者,都將不得登記為候選人;並可望在2024年大選適用。 民進黨企圖修法彌補形象 蘇貞昌針對修法指出,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不容易,黑道曾因歷史因素進入社會各個階層,但社會大眾不接受黑道參選公職「漂白」,因此貫徹掃除黑金,回應外界的期待。他且進一步表示,政府鼓勵更生人更生,但民眾對掌握公權力、公共資源的職位,或有監督制衡政府權力者,有更高的標準與資格,因此政府有必要完善公職候選人的資格。 當然,另一說法是民進黨想在選後利用「掃黑」彌補形象。但這項修法提出似嫌倉促,除未經學術界、法律界討論,也未經政黨、社會團體的協商與回應,就遽然在媒體報刊公布,輿論或民意只能表面理解,尚不足以深入知悉問題的嚴重性。…
作者:
吳威志
頁數:
12
常有人以「政治眼前一寸皆是黑暗」比喻局勢難料,萬事變幻無常。賴清德主動跳出來承擔黨務,意欲革新蔡英文主政下的政治亂局,卻在被尊為「中興儲君」未滿40天後,蔡英文藉由拋出「延長兵役」案,以及回應「還稅於民」的民意普發現金而強勢回歸。蔡英文強勢復出,無疑是要逆轉「清德維新」跛腳蔡英文的意圖,也希望藉由內閣改組逆轉乾坤,重掌大權。 清德維新能持續多久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是發生在清光緒24(1898)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最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皇帝主導,深入經濟、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改革,目的是使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改革過程有損於既得者之利益,加上光緒皇帝有意通過維新派主導權力,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造成的不利影響,因而發動戊戌政變,戊戌變法經歷了103日就告終。 然而,賴清德為了挽救民進黨及爭取總統大位所發起的「清德維新」,由於已動搖到蔡英文的統治基礎,僅僅不到40天,就被蔡英文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的方式復出而破功。 民進黨九合一慘敗至今一個多月,雖然蔡英文辭黨主席以示負責,然而各界直指蘇貞昌及其內閣運作不當,才是民進黨敗選的主因之一。外界催促內閣改組,黨內派系也躁動不安,隨著賴清德不斷地在各縣市舉辦敗選檢討會,以及台南88發子彈的重大黑金案件、台南議長選舉民進黨的黑金介入,以及新竹棒球場變成垃圾廢棄場等和民進黨關聯的重要事件,賴清德不斷宣示要改革維新,重整黨務,反而讓民進黨的政權開始崩潰瓦解,搖搖欲墜;該扛起政治責任的蘇院長充耳不聞,文風不動,彷彿外界指責聲浪干卿底事,無畏無忌。…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4
藍營在九合一選舉大勝後,又連續贏得嘉義市長與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不僅聲勢大漲,更希望一鼓作氣重返執政。反觀執政黨在敗選後雖有檢討,但卻沒有具體作為,被視為「戰犯」的人遲遲不肯下台或道歉,期間又連續爆發台南市議會議長選舉賄選案、新竹市立棒球場工程爭議、光電利益疑雲等等,執政黨聲勢看來還未完全止跌。 2020年大選由於民進黨販售「芒果乾」成功,加上韓國瑜未能擺脫「落跑市長」的爭議,不僅蔡英文以817萬票勝選,在立委方面,彰化以南藍營也全軍覆沒,從此濁水溪以南沒有藍營的區域立委。 南台灣可贏回立委席次 筆者認為,2024年藍營有機會在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甚至屏東縣區域立委贏得部分席次,原因分述如下。 第一,民進黨執政失敗。民進黨政府執政7年,民眾早就對內政不滿,包括物價上漲、經濟停滯、房屋價格飆漲等,民眾在生活上感受不到有變好,雖說是疫情造成部分成因,但當局防疫失誤,包括擋疫苗、支持特定疫苗、不讓快篩進口、遲遲不降低確診標準等。疫情期間,民進黨公權力過分擴張,甚至曾提出「數位中介法」,更引起箝制言論自由的爭議。前兩年大陸為了與美國對抗,增加半導體及電子半成品的庫存,台灣對大陸順差擴大,但2022年下半年開始,兩岸貿易趨緩,台灣經濟成長也趨緩,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2分,較10月一口氣慘跌了6分,代表景氣趨緩的黃藍燈也落入景氣低迷的藍燈。…
作者:
馮國豪
頁數:
16
2022年底縣市長選舉後,民進黨已在布局2024年總統和立委選舉,修飾抗中路線,改推「和平保台」說。但抗中的「形變易,質變難」,因為和平須回歸信史,保台就不能以毀台當作威懾籌碼。 民進黨檢討2022年縣市長選舉大敗的原因之一,是俄烏戰爭使台灣民眾擔心戰爭風險大增,一味宣傳對抗性強烈的抗中口號,不得民心。高雄市長陳其邁和欲問鼎下屆總統的賴清德,選後一致宣達「和平保台」的心願;敗選檢討報告也建議調整兩岸論述,降減內宣的對抗性。 民進黨真的要和平保台? 在野黨認為,民進黨用和平修飾抗中是惺惺作態。民眾黨柯文哲批沒有中心思想,變來變去;國民黨趙少康虧民進黨像渣男自稱「愛情很專一」一樣好笑;更多狐疑式貼文問真的?假的?民進黨有沒有表錯情? 各方如此回應並非無的放矢,因為:第一,民進黨完全執政後,防疫、經貿、兩岸交流、內部控制(國安法)皆服膺抗中路線,抗中是民進黨選舉的軸線,從宣傳意識形態到煽動群眾熱情,皆圍繞此軸線鋪陳。…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8
民進黨敗選給了賴清德大好機會,賴必會領軍出戰2024大位之爭,已經全台走透透,開始提出論述,修補失敗之處。放眼當今政壇,能與賴一戰而有勝出機會者唯侯友宜,其他人不足論,這不以個人意志、好惡為轉移,但侯友宜必須展現主觀動能與論述能力。 民進黨在地方首長上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賴清德同額補選,鐵定當選,同時,若無重大意外事件,幾乎篤定成為2024大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賴自去年底開始「向黨員報告」走訪各縣市,著手收拾殘局,開展論述,孵育新局。同時,他所將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幾乎篤定是國民黨內民調超高、人氣最旺的侯友宜。兩人之間必有苦戰惡戰。 重新包裝「抗中」再出發 民進黨是依賴玩弄國家認同起家茁壯的,「抗中保台」縱使未常掛在嘴上,所作所為皆以此為最高指導心法,則為不爭的事實。去年大敗,一般都認為是太過於主打「抗中保台」議題,民進黨內部應該也有此看法。面對2024總統大選,廢除神主牌是不可能的,民進黨必然要重新包裝,並拿其他議題掩護此神主牌,找到更好出拳的空間,繼續發揮大選效用。 蔡英文1月1日發表新年談話,已揭示新的一年執政團隊有四項任務:照顧人民生活、維持經濟動能、守護國家安全、善盡區域責任。明顯加大了社會經濟的重要性,降低了「抗中」調門。…
作者:
朱駿
頁數:
20
2022年底,蔡英文終於召開了記者會,拍板定案2024年1月1日起,2005年次以後出生的役男,義務役期從原先4個月延長為一年,並調高薪資,二等兵為例,由現有的6,510元調升到26,320元,一口氣幅度三倍多,並誇下海口,將為大專院校生役男,提供彈性修業制度等方式,在大學期間就能同時完成服役。 不過,從國防部提出的「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看來,在大學期間就同時完成服役,目前尚是一個未知數的空中樓閣;而國軍未來區分主戰部隊、守備部隊、民防系統、後備系統四大區塊,其中志願役將擔任「主戰部隊」,負責領土安全任務;義務役以「守備部隊」為主,負責國土守備、設施防護及民防等任務;如此區分,無論是岸際第一線守備,或城鎮戰守備,義務役都是要角,等於是要用他們先消耗敵方的子彈。 台灣海島作戰,根本談不上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戰爭論》所說的「攻擊是最佳防禦」,志願役的所謂主攻應該是擔任第二線反擊部隊,以目前兩岸兵力懸殊看來,國軍也不可能先發動第一擊,台灣現存只有守備一格,待登陸共軍戰力殆盡後,志願役再接續反撲。但從戰力耗損分析,承受首波攻擊部隊死傷一定最慘重,這樣區分國軍任務,對義務役極為不利,等於志願役在欺負義務役。更何況當第一線潰敗後,有老婆有孩子的志願役會轉守為攻?還是一哄而散? 國防部表示,2023年辦理徵兵作業這段時間將不徵集2005年次役男入營服役,避免有年輕人提前搶當4個月役期,民進黨真把人民當賊防,表面上說是為公平,骨子裡是在為自己募兵失敗,找年輕人來充數,給美國一個交代。而蔡英文政府飛鳥盡良弓藏,一邊大砍軍人退休年金,一邊要志願役上戰場,一邊搞台獨滅國,一邊又要軍人為保台付出生命代價。而今天給錢當兵,天下有如此簡單貧乏又極不對稱交易,當然不可能有戰力。 更令人費解的是,蔡英文2016年一上任就一腳踢翻「九二共識」,造成兩岸信任瓦解,進而又不停「倚美謀獨」,對美言聽計從,還引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名言「在屈辱過後,還是得面對戰爭」,倒果為因地強調「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用「只要台灣夠強,青年就不用上戰場」蠱惑年輕人,真是無比荒謬。漢末鼓吏禰衡,時年廿歲,對意圖篡奪國家政權的曹操不滿,在朝廷上當著曹操的面,裸身擊鼓罵曹,今日台灣難道不會出現有血性的年輕人,對蔡英文及民進黨擊鼓?…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23
賴清德即將成為民進黨新任主席,乃至2024年爭取大位的民進黨不二人選,他接下來會如何認知與處理複雜的兩岸關係,頗受輿論矚目。 回顧賴清德的政治生涯,從「親中愛台」,到大剌剌自承「台獨工作者」,再到如今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和平保台」,他在攸關台灣前途命運的兩岸議題上,時有驚人之語。然而,不管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如何左右橫跳,根本上都受制於他的「台獨」底色。賴清德若想未來更進一步掌權,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自相矛盾的「親中愛台」 2017年6月5日,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在市議會回應對其「有反中、台獨思想」的質詢時,脫口而出「我是親中的,沒有反中,我親中愛台」,引發熱議。然而,僅僅過了不到半個月,賴清德就暴露了其兩岸論述的自相矛盾。他強調「親中愛台」是「以台灣為核心,向中國伸出友誼雙手,透過交流,進一步瞭解、理解、諒解、和解,和平發展,台灣應該要親近周邊國家,儘量和世界各國做朋友」。與此同時,他又信誓旦旦「親中愛台」和「傾中賣台」是不一樣的,他無論擔任任何職務,「主張台灣獨立的立場不變」。 至此,賴清德「親中愛台」的話術真相大白。一方面,相較於蔡英文僵硬的「維持現狀」論述,「親中愛台」一詞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同年6月17日,賴清德在紐約演講時指出,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領導人,既有的兩岸論述要麼與台灣無涉,要麼與中國切割,只有他的「親中愛台」既以台灣為核心,又強調要與中國發展關係,所謂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可見他自認為在兩岸政策上,比蔡英文身段更柔軟,也更能處理好兩岸關係。…
作者:
胡勇
頁數:
24
自2022年2月俄軍攻打烏克蘭後,舉世皆把台灣視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住在島上的我們也頓感兵凶戰危。其實,70餘年來,台海戰雲一直沒有消散。1949年内戰並未終結,軍事摩擦持續,金門炮戰尤受矚目。台灣要反攻大陸,大陸要解放台灣,皆須一戰。只因冷戰的大氣候、美軍的介入,穩住了台海。冷戰後情勢屢變,而戰爭的陰影從未褪色,其中涉及中、美、台三方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國家統一為重中之重 中國大陸視國共內戰是解放戰爭,解放軍名稱未改,就是因為台灣尚未解放。對北京而言,領土與主權完整乃是不可逾越的紅綫,所以國家統一為重中之重。然而戰爭畢竟是最後的手段,冷戰後兩岸開始交流,有和平氣象,但和平的前提是統一。 在蘇起巧妙地以「九二共識」歸納敏感問題協商的結果:一中雖可各表,但你表我不能表,才是一中的共識,台灣至少可以原地踏步,得以苟安。然而蔡英文執政後,就是要戳破敏感的神經,要對方承認各表,豈非變成兩中?既無可能,便公然毀棄來之不易,有益無害的「九二共識」。果然大陸明言:沒有「九二共識」,天會搖,地會動。兩岸從此溝通斷絕,益之以疫情,來往驟減,仇恨加深,更加上民進黨以「抗中保台」為口號,鼓勵香港抗中以爭取選票,美國又為了遏制中國大玩台灣牌,逼向戰爭之路。 北京經過30年的振軍經武,已有武統的能力,但台胞畢竟是同胞,仍然堅持和平統一。但美國忌憚中國的崛起,而一再違背對華承諾,視中美三公報如無物,頻頻打擦邊球,且試圖碰觸中國的紅線,而蔡政府百依百順,隨聲起舞,令北京欲和統而不能,大有被迫動武的壓力。凡有識之士莫不知,北京絕無可能退讓其重中之重也!…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26
日本國會來台的訪客打「台灣牌」皆盆滿鉢滿而歸,去年底壓軸的世耕弘成團更備受台灣領導層輪流「加持」,但台灣急於想要的CPTPP卻還沒個譜。另一方面,台日領導人都要擴軍,卻完全漠視地方官及民眾對戰爭的憂懼。 民進黨當局與日本政界,近年來相互取暖的活動越來越密集,一副「哥倆好」的模樣,雖博得不少媒體的版面,但若細細衡量,不難看出,雙方獲益的落差很大。 日駐台來台人員備受禮遇 日本駐台機構及其人員備受綠營禮遇。2022年10月11日立法院為提高國民防衛意識,集合民間團體、學界和產業界擔任顧問所組建的「全民防衛連線」舉行成立大會,新加坡、波蘭、捷克、日本等多國駐台代表受邀參加,並就台灣防衛相關作為表示看法;其中,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橫地晃全程以台語致詞,他敬佩「台灣人捍衛國家的決心」,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語畢,同在台上的柯建銘、林楚茵等民進黨立委全體起立鼓掌致敬,在諸多外國駐台代表面前獨享尊榮。 去年下半年,日本來了好幾批自民黨國會議員,每一批都達到目的,盆滿鉢滿而歸。尤其是12月26-29日壓軸的現任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率領12位「安倍派」參議員及8家日本媒體的訪問團來台;世耕本身即是已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左右手、「安倍派」的核心人物,曾在安倍內閣擔任內閣官房副長官(2012-2016)、經濟產業大臣(2016-2019)。…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29
美國與中國大陸相互較勁,是近年國際間最重要的變局,影響至為深遠。最近的相關發展顯示美中較勁方興未艾,彼此的競合關係將更為全面及激烈。 美國調整對中國事務架構 美國國務院於2022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了「中國協調辦公室」,取代先前東亞局下的中國協調處。根據公開資訊,新辦公室成員約有60至70人,由亞太副助卿華自強帶領,向副國務卿薛蔓及亞太助卿康達彙報工作。新辦公室將有3個主要團隊,分別聚焦在傳統雙邊事務、戰略溝通及中國在海外的行動。 美國國務院東亞局下的中國協調處已運作多年,為何此時要做出調整?值得推敲。 拜登政府去年10月中發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把未來10年視為美中競爭的關鍵期。國務院指出,中國是美國「最複雜且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國務院將致力確保擁有成功執行美國對中政策與戰略所需的人才、工具與資源。由此看來,國務院此項調整就是要讓國務院擁有因應未來10年的能力,並伺機抓住所需要的資源,以確保美國政府能以更有效的方式管控美中競爭。…
作者:
徐勉生
頁數:
32
俄烏戰爭開打至今將近一年,雙方各有勝負,目前俄方以破壞能源設施的方式,來讓數百萬烏克蘭人缺水、缺電,在嚴冬中受困,靜待春天的新局。但無論如何,戰爭終將結束,只是不知何時。 先停火再停戰,最後簽署和平協議,乃一般結束戰爭的流程,而通常兩造之間需要第三方調停。放眼俄烏戰爭,西方國家若要調停,必不被俄羅斯所接受,其餘國家的實力又有限,中國大陸應是首選,因為兩國都與北京的互信基礎深厚,無形之間增加了中國的調停籌碼。 美歐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 再者,在過去這段時間,美國與歐洲國家對於支持烏克蘭的態度有所變化。首先,美國的高利率政策已吸引不少歐洲資金前往美國投資,導致後者大失血。其次,依拜登所提出的《降低通膨法案》,美國企業將獲得高額補貼,這也使得歐洲的廠家被美國所吸引。月前法國總統馬克宏訪美,向美方提出抗議,但效果不彰,拜登只願微調但拒絕改變策略。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馬克宏就抗議美國對歐高價出售液態天然氣(LNG),其價格是美國內部的四倍,能源價格高漲也導致歐洲通膨升高與企業出走。美國發戰爭財不是對待盟友的好方法,而美方還振振有詞不願有所改變,這使得一些歐洲國家只能忍氣吞聲。再加上拜登曾言,有意破壞北溪兩條油氣管線,因而導致一些歐洲國家懷疑,美國是該破壞事件的幕後指使者。…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34
1月初,南韓政府對陸客入境有特別限制,引發大陸官方不滿,1月10日中國駐韓大使館發布公告,以對等為由,暫停南韓公民赴陸短期簽證。此事件加上之前南韓國會議員來台,都為建交剛滿30年不久的中韓關係埋下諸多變數。 中台韓關係發生變化 自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和韓國外交部長朴振舉行過會談,習近平主席與尹錫悅總統也進行過高峰會談,但都是雷大雨小,甚至有些「不歡而散」,雙方只是各自開出了底線而已。 去年12月28日至31日,韓國國會「韓台議員親善協會」會長趙慶泰一行4人訪台,其中包括國會副議長鄭宇澤,在台灣拜會了蔡英文、立法院長游錫堃等人,並接受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的晚宴,就推動台韓間合作的議題交換意見,另外訪問團也拜會了陸委會,就兩韓關係和台海形勢交換意見。1月5日,中國駐韓大使館發表聲明,表示該團來台「損害中韓友好政治基礎及具危險性,將給中韓關係帶來嚴重衝擊」。 趙慶泰的生長過程受到其父趙在濟的影響很大。趙在濟在釜山港漁市場擔任搬運工,育有4個兒子,雖家庭貧寒,但堅持「孩子要送大城市念書」,長大才會有出息。趙慶泰擁有國立釜山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學位。趙慶泰已宣布參選明年3月8日國民力量黨代表(黨主席)選舉,目前至少有8人參選。趙慶泰雖是5屆國會議員,黨內資歷深厚,但最早是由民主黨投奔執政黨,又非「尹錫悅的心中人」,若無意外,當選黨代表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36
2022年12月22日,調查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莊騷亂事件的眾議院特別委員會,經過18個月的調查,發布了長達845頁的最終報告,稱從掌握證據得出「壓倒性且直截了當的結論」,即「1月6日(騷亂事件)的核心原因就是一個人,即前總統川普。如果沒有他,1月6日的所有事件都不會發生。」報告更直接建議,「禁止」川普再擔任包含總統在內的政府公職。 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湯普森(Bennie Thompson)表示,川普為推翻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阻止權力交接,設計和推動了「多步驟努力」;「美國總統煽動暴徒衝進國會大廈,並阻礙國會工作,川普點燃了那把火」;「它是川普試圖阻止權力轉移的最後、最絕望的嘗試」;「美國總統會煽動暴徒在國會大廈遊行,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一年半的時間內,調查委員會共舉行了10次公聽會,傳喚了1千多名證人,並收集了逾100萬頁的材料,委員會列出證據證明,國會大廈騷亂事件不是自動自發的抗議,而是川普精心策劃的計畫。 川普策劃了國會山暴動 報告稱,川普清楚自己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落敗,但仍向州政府官員和副手彭斯(Mike…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38
位於德國東部的薩克森邦(Sachsen)首府德勒斯登(Dresden),曾是二戰時期被盟軍轟炸最密集的城市,重工業幾乎全毀,70年後卻被台積電列為歐洲設廠的首選。科技爭奪戰沒有結束,各國對美國的「反全球化進程」開始繞路,晶片「長征」愈走愈遠。 1月9日,德國議員訪問團來台,包括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Dr. M. Strack-Zimmermann)及自民黨副主席佛格(Johannes Vogel),重點是參觀新竹科學園區台積電總部,這是4個月內第3個國會訪團來到台灣。最早警覺到台灣晶片供應量不足的是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Peter…
作者:
張之澤
頁數:
42
去年(2022)政府稅收超徵4,500億,如何使用這筆款項,應有明確的法源基礎,豈是總統說了算?「還稅於民」是順應民意,但是否合法合理,符合公平正義?然衡酌政府債台高築,是否應優先還債,亦頗值得討論。 去年政府稅收超徵4,500億(新台幣,以下同),占原預算收入2兆450億元的22%,是否順應民意「還稅於民」,引發各界討論,一時喧騰報章,街頭巷議或網路議論紛紛;結果,蔡英文在去年12月31的國安高層會議上指示,針對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就台灣總體經濟、產業困境及民生經濟進行研商,並歸納提出第一波因應措施。 依據國發會分析,在有前瞻、國防、防疫三項特別預算的前提下,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元後,中央稅收占3,800億元可供應用。政府初步規劃,中央政府可運用3,800億元在三個面向:(1)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其中1,000億元為規模,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2)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3)行政院規劃將可動用的1,800億中,預留400億因應不時之需,其餘1,400億將發放每人6千元。 不少民眾對政府未能全數「普發現金」大感失望,然超徵稅收並非經濟紅利,「還稅於民」是否符合預算法,又發放原則是否具公平正義,頗具爭議。 台灣經濟成長難逃下修…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4
2022年12月15日,在虎年封關前,「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的預測指出,2022年台灣人均GDP將會超越日本、較其2021年預測的2028年提前6年。在此之前,10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則顯示,2021年台灣人均GDP達到33,140美元,仍不如日本的39,583美元,卻又認為台灣2022年人均GDP估值可以達到35,513美元,將超過日本的34,358美元。 這些訊息公布後,雖然政府高層無不藉此宣揚,此乃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亮麗,但卻又引發社會各界不同的解讀。儘管主計總處澄清說明,台灣人均GDP於2023年前不太可能超越日本,然而我們認為,台灣人均GDP是否超越日本,除了必須從專業客觀的角度分析外,2022年3月之後日圓兌換美元匯率急劇貶值超過20%以上,讓台灣的人均GDP能迎頭趕上則是關鍵,如果以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比較,日本人均GDP仍然領先台灣。 日本人均GDP曾名列前茅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顯示,日本人均GDP曾經領先歐美許多國家、位居全球五名之內,特別是在1981年人均GDP達到10,360美元、首度超過1萬美元後,極短期間內即快速成長,1995年人均GDP更創下4.42萬美元的高峰、位居全球第三,而其時美國人均GDP僅有2.87萬美元,僅日本的64.9%。不過,從那之後日本人均GDP即呈現長期停滯,2021年降至3.96萬美元、全球排名退居為第34名,較1995年的高峰減少6千美元,而美國人均GDP卻增加到6.94萬美元,是日本的1.76倍。 在學理上,任何國家人均GDP成長,與其GDP的增加,應當呈現正向關聯。如果以OECD公布的數據觀察,1992年全球GDP共計25.4兆美元,日本3.91兆美元、全球占比達到14.9%,排名第二,是排名第一的美國6.52兆美元的59.9%;1995年全球GDP來到31.1兆美元,日本GDP更創下5.55兆美元高峰,全球占比高達17.9%。然而,時至2022年全球GDP估值86.0兆美元,日本GDP估值553兆日圓,若以預測時1美元兌換140日圓計算,則為3.90兆美元,全球占比僅4.5%,是美國GDP估值23.0兆美元的16.9%,而且是1992年時隔29年以來首度低於4.0兆美元。…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