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貨幣議題│韋伯韜
貨幣是衡量物資與勞務價值的指標、交易的媒介、償還債務的標的、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工具,牽涉面極廣。貨幣議題涵蓋幣別、幣值、匯率,要能確保經濟與商業的有效運行、物價的穩定、人民生活的保障與方便、人民福利的增加,是「兩制」台灣方案設計的重中之重,應及早規劃,才不至於統一後手忙腳亂、掛一漏萬。
台灣貨幣的滄桑史
台灣在宋朝時即使用由大陸移民帶來的錢幣,明鄭時期發行永曆通寶,清朝時在台灣發行銅錢與白銀。日本接收台灣時成立了台灣銀行,發行台灣銀行券,使用了50年。近百餘年,台灣經歷滿清、日本、國民政府的統治,歷盡滄桑,每次政權移轉,都牽涉到貨幣的變更,財富掠奪一言難盡。
由於抗戰勝利來得突然,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來不及準備,倉促以只成立不到一年的台灣調查委員會(1944年4月17日成立,陳儀為主任委員)所研究的資料,規劃中央銀行發行台灣流通券,並在上海印妥,後來應陳儀的要求並未使用,還是維持著台灣銀行券。但由於日本政府在離開時,濫印台灣銀行券,搜刮全台物資運往日本,以至於台灣銀行券幣值大跌,發生惡性通貨膨脹,不得不發行新台幣取代舊台幣,之後新台幣立足70餘年,幣值穩定,也促成了台灣經濟奇蹟。
必須慎選使用的幣別
在「兩制」台灣方案的貨幣設計中,首先必須慎選幣別。選擇幣別可以有兩種方法,維持新台幣或更換為人民幣,各有利弊得失。維持新台幣,在初期固有延續性、方便性,如同港元、澳元。但現行新台幣紙鈔上的文字、圖樣必須變更,鈔票重印耗資巨大;況且台灣土地與人民的規模不是很大,維持特別的幣別,將造成整體經濟上的沉重負擔。
而且,使用不同鈔票,一不小心有可能茲生特別的問題,例如處於歐洲火藥庫的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因科索沃要求其北部的塞爾維亞族人不得再使用塞爾維亞車牌,而須換成科索沃的車牌,造成塞族人強烈不滿,科索沃派出軍警與塞族人交火,塞爾維亞要求派兵維和遭北約拒絕,俄國則站在塞爾維亞一邊,眼見另一場歐洲的戰火就要點燃,起因只是因為車牌。
在實施「兩制」時,台灣的貨幣直接更換為人民幣,也應是一個選項。兩德統一時就放棄東馬克,全面採用西馬克。
必須確保台幣不貶值
幣值問題主要是維持購買力,不容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發生,這就要靠當時主政者的善意與能力。英國在撤出香港時,雖然是文明大國,但也被質疑當年耗盡香港的外匯存底,把錢瘋狂花在填海造陸、新建機場,讓英國的廠商荷包滿滿,掏空香港國庫。
日本撤出台灣時,更是用盡手段緊急狂印台灣銀行券,金額達到1億元(當時台灣銀行券總發行量才2.38億元),發給日籍軍警及公務員,用於搜刮台灣的稻米、蔗糖等糧食物資運往日本,以致台灣物資短缺且貨幣氾濫,引發超級通貨膨脹。陳儀政府被迫發行新台幣,以新台幣1元兌換舊台幣4萬元,引起受損受害的民眾高度不滿,並且誤把這筆帳算到國民政府頭上,成為228動亂事件的肇因之一。新台幣最終靠黃金與美援做保證,才將幣值穩定下來,支撐了後面數十年的經濟發展。
所以,筆者建議,主政者必須切實維持新台幣的幣值穩定,不容印鈔搶物,不得搬金盜寶,以致戕害台灣人民的利益。
匯率兌換讓台灣獲得紅利
匯率方面,如果維持新台幣,就必須採行聯繫匯率制度,將新台幣匯率與人民幣掛勾,讓台灣人民獲得兩制的紅利,並提高其向心力與支持。
新台幣綁定人民幣匯率是比較穩定的設計,也可以降低維持新台幣營運的成本。如果畢其功於一役改用人民幣,則在匯率上,更要有充分的誘因與紅利,這有東、西馬克成功合併的先例,可以作為參考。
筆者建議,台灣的工資、薪金、獎學金、租金、賃金和退休金,可以按1:1匯率(暫以目前官方匯率4.3:1為基礎)換成人民幣,現金和銀行的存款則採取1:1,依下列條件有限兌換:14歲以下兒童每人兌換2,000元新台幣,15-59歲兌換4,000元新台幣,60歲以上者每人兌換10,000元新台幣,其餘部分按2:1匯率兌換。台灣的其他債務和款項可按2:1匯率兌換,同時宣布新台幣、人民幣的官方匯率由4.3:1改為3:1,如此,新台幣可立即升值30%至330%,是台灣人民可以立即獲得的統一紅利。
依筆者之見,以當前中國大陸的國力,足以負擔以上的匯率安排(最多為大陸GDP的2%)。以及對台灣債務提供擔保,為老人提供安養,為失業者提供工作,為中低收入者提供福利,為青年提供住房,全面降低台灣的稅負,這樣做,一定會減輕島內對統一的抗拒。
總之,筆者以為,「兩制」的貨幣制度可以一舉採用人民幣,惟須嚴控新台幣的幣值,周密設計匯率,周全計畫兌換機制與方式,以達成統一後台灣的長治久安。
(作者係前行政院主計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韋伯韜
- pages: 48
- 標題: 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貨幣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