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型後續發展│王尊平
殲20型戰轟機自2010年現蹤,迄今已超過12年。期間,中國大陸對殲20型的各項性能均持續更新強化,以應付戰場需求。本文簡介殲20型的性能,並說明其後續的發展。
殲20型簡介
一般輿論說,殲20型是抄襲俄羅斯米格設計局1.44的概念機,因此先來認識MiG-1.44概念機。1990至2000年間,米格設計局的MiG-1.44和蘇霍伊公司的Su-47,同為40噸級以上的大型戰轟機,同時競標俄羅斯未來的先進戰轟機計畫。MiG-1.44偏重超音速巡航和纏鬥,並採用下顎式大型進氣道和鋼結構,以提供AL-41發動機充足進氣量和強硬機身。相反的,Su-47較偏重機動性和匿蹤性,並採用前掠翼設計和複合材料蒙皮。
MiG-1.44的鴨式布局採用前翼搭配三角形主翼,這種先天不穩定構型需要線傳飛控(FBW)的輔助,才能順暢飛行。MiG-1.44機腹彈艙的尺寸相當大,被認為是戰轟機等級的產物。但下顎式進氣口被認為不利於匿蹤,因此,MiG-1.44最後輸給Su-47,成為歷史名詞。不過,Su-47最後也未獲得俄羅斯當局的青睞,後來被PAK-FA T-50(Su-57)取代,也成了歷史名詞。
要研判戰機的性能(機動性/匿蹤性),進氣道絕對是首要考量。因此,由殲20型的進氣道來觀察,完全不同於MiG-1.44。這樣的工程差距,絕非「外型很像」或「技術移轉」可加以混淆。殲20型等級為大型戰轟機,彈艙尺寸也遠大於一般匿蹤戰機。因此,就算其飛行性能不若F-22A靈巧,但攜彈量、酬載量絕對超過F-22A、F-35等戰機。
此外,決定空戰勝負的原因,並非只有機動性。高性能電戰裝備,加上先進空對空飛彈,才是未來空戰的主軸。由殲20型的座艙環境,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方面下了許多功夫;它是具備大型彈艙且高性能的大型戰轟機,全動式前翼提供極佳的機身俯仰操控;其蚌式衝壓進氣口(DSI)/進氣口內縮/彎曲進氣道等設計,對於正向/側向雷達波有極佳的遮蔽效果。2016珠海航展時,參展的兩架殲20型均掛上訊號放大器,就可知其匿蹤性能非常優異。
殲20型的後續發展
殲20型是中國下一代的戰轟機,航電系統包括:主動相陣雷達(AESA)、整合式頭盔系統、全幅觸控顯示器和語音系統。此外,殲20型還增設光電追蹤瞄準系統(EOTS)、光電分布孔徑系統(EODAS))等先進裝備,大幅增進轟炸目標和自身防衛能力。目前,EOTS和EODAS僅有美國F-35和俄羅斯T-50(Su-57)戰機配備,美國F-22A戰機則未裝設。由此可見,中國大陸極重視殲20型的作戰性能。
2021年珠海航展之前,網路上便流傳殲20型雙座型的照片。航展開幕後,展場展出巨幅殲20型雙座型的海報,間接證實該機型的存在。某些專家認為,單/雙座型將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1)單座型負責空優巡弋、視距外空戰(BVR)等;(2)雙座型負責對地攻擊、遙控指揮其他無人攻擊機(UCAV)等。
2022年珠海航展還展出多種類型的無人攻擊機,其中雲影5000T被公認將是殲20型的忠誠僚機。最近網路上也出現殲20型的單座改良型照片,座艙罩後方明顯隆起,該項修改可增加穿音速性能、強化操控穩定性、改善內置油箱容量等。不過,這也被戲稱是殲20型的完全體。
目前,殲20型使用2具俄製AL-31FN發動機,或中國自製的渦扇10型(WS-10)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約在120~130千牛頓(kN)之間。一般認為,殲20型的空重約25噸,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5噸,為戰術轟炸機。因此,上述二款發動機的總推力明顯不足,也造成殲20型的性能下降。
據媒體報導,大陸已進行渦扇15型(WS-15)發動機的研發作業,後燃推力將增為180千牛頓,此數據為歐洲颱風戰機(EuroFighter Typhoon)所使用EJ-200型發動機(90kN)的二倍。未來,若殲20型換裝二具渦扇15型,將可大幅提升推重比。由於換用銀灰色匿蹤(吸波)塗料後,和空氣劇烈摩擦時,會產生高熱而毀損。因此,殲20型的最大航速限制在2.2馬赫左右。2022年珠海航展,展出國產二維推力向量控制(TVC)噴嘴。
隨著殲20型服役,中國空軍的空防高低配應為:殲20型負責長程高空巡航、殲10型負責短程中低空巡航。近來,大陸屢次進行機艦繞台行動,也宣稱將會有殲20型的繞台飛行任務。
除了殲20型外,大陸也多次透露下一代次音速匿蹤轟炸機(Stealth Bomber)的研發進度,不排除近期就會公開。中國空軍下一代次音速匿蹤轟炸機(轟20型),極類似美國的B-2轟炸機。未來,將取代現役的轟6K,成為中國空軍戰略打擊的重要角色。先前網路上流傳,轟20型匿蹤轟炸機將和殲20型搭配執行轟炸任務。
(作者係全球新武器大觀網版主)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尊平
- pages: 66
- 標題: 中國殲20型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