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翻轉後的文化再造課題│張健豐

新竹翻轉後的文化再造課題│張健豐

科技人出身的高虹安所治理的新竹市已有近300年歷史。因鹽務而繁榮興起的鄭林兩大家族,建立了台灣名園,並使金山面的金山寺成為休憩勝地。但在乙未保台事件中,美麗家園曾經變成殺戮戰場。

2022030158408359

2022年九合一選舉,出身鴻海企業的高虹安立委脫穎而出,當選為新科的新竹市長,終結了民進黨在風城的八年執政。新竹市是高科技產業聚落,過去被稱為「科技之都」,高虹安提出智慧城市的願景,希望讓歷史設施與社區間產生新連結,並重現文化資產的完整故事,以活化舊城區及周邊,讓再生的歷史文化資產,成為新竹市的新亮點。

北台灣最早開發的重鎮

於清雍正元年(1723)所設立的淡水廳,自11年廳治從彰化縣沙轆(今台中沙鹿),遷至今日新竹市所在的竹塹城,直到光緒元年(1875)於台北設府,原淡水廳改為新竹縣的近150年,竹塹城即躍上歷史舞台,並在北台灣獨領風騷。

1987年左右,於新竹公園內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找回之了道光9年(1829)的《新建淡水廳城碑記》記載:「環植刺竹為衛,故以竹塹名城」,並記載台灣第一位進士的新竹北門鄭家─鄭用錫和板橋林本源家族的奠基者林平侯參與改建竹塹城為磚石的工程。

竹塹城另一大家族林恆茂商號則為後起之秀,其事業之一是辦理全台鹽務。據同治年間(1862-1874)成書的《淡水廳志》記載,廳西南5清里(約2.5公里)許之虎仔山(今新竹市香山區虎山里一帶)海鹽的產量已達2萬餘石,和竹塹北門外沿海的油車港(位在今新竹市北區、香山區交界地帶)一帶,為北台灣最重要的鹽場。其曬鹽法是曬海沙的台灣古曬鹽法而非曬海水。

光緒13年(1887)以林占梅次子林達夫為首的鹽商-「金聯和」承包了竹塹地區的鹽務,年間總共賣出2.5萬餘石,剩下8千多石結餘則交給金聯和。據明治32年(1899)《台灣日日新報》載,清代竹塹鹽務總館的基址就設於林恆茂家族的屋宅,「歷年官給資金,向其賃貸乘數十載」。於是,林家在咸豐年間(1851-1861),在廳城西門內經營的潛園,和北門外鄭氏的北郭園,被譽為台灣四大名園之一。

2022030158408360

金山面成為休憩勝地

位在今新竹市東區的金山面,為現今新竹科學園區所在的高地,咸豐11年(1861)金山面古文書呈現,當地客籍佃農向閩籍地主承租水田耕作,可知在此從事開墾的佃農多為客籍人士。據清光緒20年(1894)《新竹縣采訪冊》記載:「金山面山,在縣東南十里,形開金面。西衍平原,周廣數里,田園甚多。西北為冷水坑,有泉自坑中流出,清可沁脾。坑之東南略聚一窩,竹林幽邃,新建長清禪寺在焉,即《廳志》『古蹟考』所謂靈泉寺也。寺前僧人種茶供佛,頗稱美產。」

由於該地有冷水坑的清泉圍繞,成為竹塹一帶文人墨客禮佛、品茗的聖地。光緒13年北埔金廣福(墾號)客籍姜家撥番佛銀2千圓,與包含新竹的林汝梅(林占梅弟,1834-1894)、鄭如蘭(新竹北門鄭家)在內的5位閩籍士紳股夥,以此經費擴建靈泉寺,改名為「長清禪寺」。

光緒15年(1889),林汝梅捐款重建,因所在地是金山面,故定名「金山寺」。重修後的金山寺規模龐大,鄭家又於金山寺右方築冷泉別墅,吸引許多文人騷客到此品茗,謂之靈泉試茗。光緒20年年,該勝景和潛園探梅、北郭烟雨,納為新竹八景之一。但在同治13年(1874)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有著東方臉孔,操著一口北京官話的行腳僧,拜訪潛園主人林汝梅,並常駐於金山寺念佛誦經,暗地裡則測繪地形,他就是後來帶領日軍侵台的阪井重季大佐(上校)。

乙未保台的奮鬥

1895年乙未春,全台義軍統領進士丘逢甲率領竹苗義軍,北上桃園南崁駐守,其中包括金廣福客籍姜家的姜紹祖,所募兵勇成立的「敢字前營」。日軍攻占台北後,姜紹祖仍不氣餒,除了籌款,且以金山寺為據點,儲存附近客籍百姓所提供的糧食,並命附近客家村落婦女負責做甜粄(閩南人稱黏糕)幾萬斤,以餉兵士作戰時之糧。姜紹祖還結合了頭份的徐驤及台中霧峰林朝棟內渡後,所留下的部屬傅德生率領的棟軍,該軍隊每人都配有槍械。

近衛師團第二聯隊長阪井大佐,率日軍於陽曆6月22日占領新竹後,姜紹祖等乃退守今接近新竹縣寶山鄉的水仙崙(嶺)。7月9日,日軍要將台北至新竹的劉銘傳鐵路通車之時,抗日義軍看準了新竹城內日本守軍的人數少(近2千人),而己方人多且每人皆配有槍,另有兩門大砲協攻的有利情勢。10日凌晨,傅德生、徐驤等自十八尖山及虎頭山,向新竹城內和火車站(今新竹公園玻璃工藝博物館所在)進行砲擊,並和姜紹祖進發至南門外的枕頭山(今新竹公園後山)附近,自西門、東門及南門處三面圍攻新竹城,但因消息洩漏,在日軍於南門外架砲,阪井大佐親自在南門上督戰下,反遭日軍步砲兵各個擊破。

姜紹祖退至枕頭山附近村落,死守房舍,傍晚和100餘名部下被迫投降,隔日於獄中吞食鴉片自盡,其他義軍乃退往第二線的水仙崙和金山面庄。

同年8月初,新竹城內的日軍,配合近衛師團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率領的旅團主力─山根支隊,從桃園龍潭南下新竹,包抄抗日義軍的行動,開始大舉往金山面進行掃蕩,燒毀了金山寺。隨後,山根支隊沿著約今北2高路線進擊到水仙嶺一帶,新竹保衛戰宣告結束。今金山寺於「香蓮庵」創建時代(1860)所立的八角形石佛柱上,還留下當時日軍射擊的彈孔。

2022030158408361

日據時代到光復後的發展

潛園雖是乙未保台時,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從新竹南進的行館。但經過日據中期的市街改正,林家的祖厝及前園內的建築慘遭拆除,僅剩林占梅於咸豐5年(1855)35歲時,親書門額「潛園」,「乙卯年冬潛園主人書」的門牆,及1919年被日本當局移到新竹神社的爽吟閣。

油車港一帶直到1929年都繼續扮演北台灣食鹽產業的重心。之後急速陸化成為海埔新生地。而新竹北門的鄭家,因經營不善,大部分在金山面的土地賣給了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新竹製糖所,作為種植甘蔗的原料區,光復後則歸為台糖公司用地。

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在金山面地區成立,開始掌握全台產業和經濟的命脈;1982年以日據時期的新竹街(市)為基礎的縣轄市,升格為省轄的新竹市。竹科經過近年三期的擴建廠房。大肆開發的結果,造成周邊客家家族聚落的不斷瓦解,大量能源和水資源的耗損,環境也被破壞。筆者建議,新竹市可以文史切入社區,重現清治時期的歷史意象,再造竹塹引領北台風騷的榮景。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