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立:立志一生奉獻航空醫學│紀欣

何邦立:立志一生奉獻航空醫學│紀欣

何邦立,福建壽寧人,1944年生於重慶,1949年隨父親何宜武第二度來台。1962年入國防醫學院就讀。畢業後分發空軍服務,後考取國防公費,赴美深造航空醫學四載,學習飛行駕駛,並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梅歐診所接受航醫訓練,1974年取得美國航空太空醫學專家資格、美國預防醫學院士。

202210120

學成返國後服務空軍,全力促進航空醫學、職業醫學的推展,1976年獲國軍保舉特優、1978年獲十大傑出青年獎章,1982年獲美國航空醫學會院士。1987年轉換跑道,出任航空醫學中心主任。1990年當選美國航空醫學會四位副會長之一。1997年因維護大眾飛航安全,擋人財路而被迫離職出國。旅居美國十餘年間,將航空專業應用於歷史考證上,專研抗日空戰史、抗戰軍醫史及當代科技發展史等。

2013年返台後,在岡山航空醫官訓練班授課,並陸續出版《何宜慈先生紀念集》、《何宜武與華僑經濟》、《筧橋精神:空軍抗日戰爭初期血淚史》、《林可勝民國醫學史上第一人》、《林可勝追思論文錄》等專書。同時,為抗日英雄林可勝院士平反,並出資在兩岸多處捐贈林可勝銅雕。

現為何宜慈科技發展教育基金會執行長。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開始針對病毒源頭、台灣防疫措施及疫苗優劣,為報章雜誌撰寫評論性文章。

紀欣問:請您先談談令尊何宜武及令叔何宜慈對您的影響?

何邦立答:父親何宜武在僑務委員會任職,一周六天公務繁忙,周日休息時還請僑生來家教講廣東話,讓他可以用廣東話演講,讓僑胞倍感親切。1952年秋僑委會委員長鄭彥棻召開「全球僑務會議」,他任議事組組長,會後即刻成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次年政府明訂10月21日為「華僑節」。1960年印尼發生排華事件,父親負責歸僑安頓工作,功成不居。十年內兩度獲頒「保舉特優人員」績優獎章。他服務國民大會18載,後為配合政府政策,自辭國大身分,更婉拒考試院院長職務,堅持裸退。他的身教勝過言教,讓我學到敬業樂群、積極奮鬥的精神。

宜慈叔得到國科會徐賢修主委的賞識,又在父親的鼓勵下,1979年初辭去美國IBM高薪工作,回來創辦「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他在資策會七年,推動全民電腦化、政府資訊化,使台灣走上現代化。晚年退而不休,將高科技的種籽移種大陸,更遍植全球各地。

202210121

問:您為何選擇去讀國防醫學院?畢業後為何選擇進入航空醫學領域?

答:高中畢業時為減輕家裡負擔,我決定投考空軍官校以保家衛國。家中長輩擔心飛行員有職業風險,又認為我心地善良適合習醫,我最後選擇了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分發時抽到空軍,後又考取國防公費赴美進修專業航醫四年,並獲得飛行駕駛資格。1974年取得美國預防醫學院院士、美國航空太空醫學專家資格。回台時年方30,投身軍陣醫學,航空醫學乃成我終身志業。

服務空軍期間,為促進飛安,我建立了航醫制度,堅持體格不適的飛行員停飛,雖獲郝柏村總長的賞識,規畫了「國軍航空醫學中心」專案,卻因空軍首長的短視,從中杯葛而功敗垂成,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30餘年後,空軍仍無專業的航空醫學單位,無疑是一大敗筆,沈一鳴參謀總長失事殉職即一明證。

202210122

問:在您擔任航醫主管時,曾因兩件冤案遭到不公平處置,事隔多年,您今天怎麼看待該二案?

答:1987年,因推動「國軍航空醫學中心」無望,我放棄了還有一年半就可領到的終身俸毅然退役,應邀擔任民用航空醫學中心的主任。當時的民航局局長陳家儒將軍、交通部長郭南宏都很重視飛安,讓我有發展的空間,短短數年間,我將航醫中心帶到國際一流的水準。為配合當時國際間的「天空開放」政策,我重新規劃了新的航醫中心場地,以因應暴增的受檢人數。同時建立每年一次的履帶運動心電圖檢查,也加強航空人員的心理甄選,成立毒物學的偵檢能量,協助民航局各外站航務單位的酒精測定等。

雖然航醫中心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有些航空駕駛員在嚴格的體檢下失去證照心生不滿,其中華航新進機師有十餘名動過「幅射眼角膜手術」,因不合規定被淘汰,他們是某立委妹妹的同事,因而向交通部長簡又新誣告我。交通部成立專案調查委員會,最後證明兩位女性空服員作偽證,衛生署長張博雅又播放了乳房檢查正規程序,此事才水落石出。動過幅射角膜手術者在夜間飛行時會產生眩光,會影響飛安,即使華航願意承受未來的風險,但為了保障大眾的安全,我當然要嚴格把關。        

過去由空軍轉任的民航首長,因對空難有深刻體認,就算有立委關說,他們也會擋下來。後來的局長來自民間的崔台青,受不了立委的關說壓力,就開始覺得我的堅持礙手礙腳,我也就成了麻煩製造者,1997年以中正機場聘用軍醫為密醫為由入我於罪。事實上,桃園中正機場有專人負責醫療證照,我僅負有行政督導之責,居然受無妄之災。不過,老天有眼,這些拿人錢財害我之徒,夜路走多了,最後都因鳳梨案而被繩之以法。

202210123

問:您之後去了美國,在那段時間中您有機會收集閱讀大量的史料,並訪問了很多人,這些跟您之後出版的書有關嗎?

答:1997年秋,我在美國開始了蘇武牧羊式的生活,決定用航空醫學專業應用在空難歷史的考證上。我陸續為《中外雜誌》撰寫了多篇航空安全與空難解析的文章。2002年5月25日華航澎湖發生空難,我寫了兩篇專文供飛安委員會參考。

2001年歲末父親辭世,我次年底參與出版《何宜武先生紀念集》。2003年春宜慈叔往生,生前我曾建議他寫回憶錄,他低調地說李國鼎對國家貢獻很大,他只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了該做的事」。我覺得有義務將叔叔的一生記載下來,遂聯繫國科會、科學園區、資策會三單位提供重要檔案,主編完成了605頁的《何宜慈先生紀念集》,這是我撰寫歷史的開始。

2005年在洛杉磯參加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會,巧遇中央航校五期的張光明老將軍,他曾參與上百次空戰,7次受傷2次跳傘,經其指點,我才知空軍戰史不實之處很多,他激發了我對抗日空戰史的興趣。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我出版了《筧橋精神》,記載了空軍抗戰初期的血淚史。近十年,我陸續在《傳記文學》發表抗日空戰史、國防醫學史等文章,其中包括為國防醫學院創院院長林可勝將軍平反。林可勝是抗戰中的民族英雄、軍醫領導者,為供後人景仰,我捐贈了三個他的銅像,分立在貴陽中國紅十字會抗日史蹟紀念園、廈門華僑博物院與台北國防醫學院。

202210124

問:回到台灣後,您有機會教育後進,您認為台灣航醫界有何問題?有什麼補救方法?

答:1994年前,海峽兩岸的飛安紀錄相差無幾,排名居全球倒數三、四,但大陸這些年來厲行飛安整頓,現在事故率為全球平均值的十分之一,而台灣飛安始終改善有限,兩岸優劣立判。

回台後,我發現航醫中心主任一職早改由民航局的主秘、組長、站長等非醫務人員占據,說穿了就是白手套,在這樣的體系下如何能獨立作業?體檢哪有客觀性與獨立性?乘客與大眾的飛航安全又要由誰負責?我託人向吳伯雄先生報告,轉請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民航局才將航醫中心主任一職釋放出來。在劉兆玄任交通部長時我曾作做簡報,航醫中心只有成立為財團法人才能解決困境,避開體制上不當的行政干擾、立法委員的干預,時至今日解決方案仍同。

2000年,新加坡航空在中正機場颱風天夜間起飛時,撞到機具起火燃燒,造成83人死的慘劇,桃園機場場站的設施及管理均有重大瑕疵,民航局卻直指是新航駕駛的人為錯誤,如此心態飛安如何改進?人民安全怎有保障?

另外,過去軍方不尊重航醫制度,郭汝霖總司令濫權為糖尿病副聯隊長破壞體制,之後「國軍航醫中心案」故意被杯葛解體,造成數十年國軍飛安無法科學精進化。沈一鳴總長的犧牲種因在30年前。我認為除非成立專責單位,提高航醫待遇(同一般臨床醫師),積極培養人才,才能起死回生。

問:航空醫學與軍陣醫學的關係為何?軍陣醫學為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答:我1975年起在國防醫學院兼任社會醫學研究所(公共衛生學系前身)教授,獲部定教授資格。2013回國後繼續在岡山航空醫官訓練班,教授失事調查專業課程。

猶記得林可勝將軍在抗戰時,發現日軍在常德空投鼠疫發動細菌戰,將其投訴《紐約郵報》。他原本是協和醫學院的教授,卻投身烽火,建立了國防軍陣醫學體系。國軍來台後,軍醫慘澹經營,後獲得美國醫藥助華會的協助,公衛上推動傳染病防控,教學上培養師資,醫院方面開立民眾診療,長期下來軍醫重視臨床診療,卻忽視了軍陣醫學對建軍與國家的重要性。

2020年元月,新冠病毒肺炎在武漢爆發,隨之演變為全球大流行,迄今兩年不止。基於職業的敏感性,我一開始即從溯源著手,首先考慮的是,如是野生動物感染,必須有中間寄主;其他要排除生物實驗室的外洩、生物戰。兩年下來,我發表了30篇文章。2020年4月,我揭露了日本731部隊的承接者-美軍德特里克堡2019年6月發生外洩事件而關閉,隨後鄰近老人院發生死亡案例,後又有大批「白肺症」出現,美軍藉「世界軍運大會」將病毒帶到武漢。不過,美國自己受害尤重,有5,000萬人感染,80多萬人死亡,這或許應證了「天作孽尤可為,自作孽不可活」。由此例可看出,軍陣醫學對國家安危的重要性。

202210125

問:Covid-19影響之大百年少有,請問您怎麼看待該疫情?也請比較一下兩岸對管控疫情的效力,以及各自開發的疫苗。

答:平心而論,兩岸防疫有天地之差。大陸14億人口防疫難度高,疫情又突然爆發,1,100萬人口的武漢封城三個月就清除了,政府與民眾確切的配合堪稱全球典範。同時多管道發展疫苗,國藥、科興滅毒疫苗迅即獲得WHO授權使用,並大量支援第三世界國家。大陸第二劑覆蓋率高達82%,同時第三加強劑採混打模式。嚴格控管邊境防疫政策,防疫總指揮鍾南山院士建議仍採動態清零政策,中國大陸堪稱全球防疫的模範生。

歐美國家因風俗習慣使人不肯戴口罩,不肯保持隔離距離,三成的人因宗教信仰不肯打疫苗,又因崇尚自由主義不肯配合封城措施,政府預購疫苗超過人口4-5倍,還不願提供給第三世界使用,雖有一流的醫療設備,但感染率與死亡率均居高難下,甚至醫院都面臨崩潰的局面。

台灣的防疫本有先天的地理優勢,只要機場大門管好就沒事,但桃園機場防疫諾富特旅館卻鬧出「3 + 11」的管理機制,等於門戶大開。明明是機師、獅子王惹的禍,却怪到萬華風塵女子頭上。

最近防疫旅館又爆出確診,檢疫設施流程顯然不符標準。至於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的感染,錯誤百出,迄今疫情指揮中心連督導的權責單位都搞不清楚,遑論定期的督察考核。

談到政府護航高端疫苗的問題,真可謂罄竹難書。高端公司從無生產次蛋白疫苗的經驗,巧立名目橋接免疫法,二期試驗人數不足4,000人,就解盲緊急授權使用,用台灣人作白老鼠來實驗。政府還配合製造疫苗空窗期,令許多上班族被迫打高端,最終也只有77萬人注射,迄今總注射146萬劑,已死了36人,嚇得打第二劑者少了10萬人。號稱三期實驗在烏拉圭以1,000人進行,妄想獲 WHO認可,真是癡人說夢。

我幾個月前就建議,高端疫苗的品質、品管、量產皆有問題,早該下架,現在大家總算知道了,因為打高端出不了國。

問:最近Covid-19又傳出新的變種病毒,您覺得衛福部應該如何因應?一般人應該如何防範?

答: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學名為B.1.1.529,於2021年11月9日首次在非洲波劄那被發現。11月24日南非正式向WHO報告。因其傳染力超強,美國已於於11月28日限制南非等地航班進入美國。英、美現在感染人數暴增,Omicron已成為染疫之的主流。台灣亦有Omicron自境外輸入,特別是春節將至,海外遊子、台商大批返鄉,清零政策恐怕難保,「7+7」檢疫標準也令人堪憂。

Omicron傳播速度、嚴重程度及抗疫苗的程度,目前還沒有一致性的結論。一般說來,Omicron傳播速度快、嚴重度較輕,部分呈現疫苗免疫逃脫現象。完整的兩劑疫苗覆蓋率仍是重要關鍵。目前台灣第一劑的覆蓋率不及79%,尤其是75歲以上長者注射率更低,亟待補強。而完成兩劑注射者僅占 66 %,遠低於安全阻隔的需求標準。許多國家兩劑覆蓋率達 85%,仍有逃脫現象,因此打滿兩劑比打第三劑更為重要。

有關第三劑加強注射劑,我建議前兩劑如打AZ,應混打BNT或半劑量的莫德納為佳;前兩劑若打莫德納或BNT,加強針應改打AZ。至於打高端的,第三劑可打AZ、BNT 或莫德納。當今政府將高端列為第三劑混打對象,又讓人民自行承受出不了國的風險,真是自欺欺人。最後,儘管注射了足夠疫苗,少出門、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仍是防疫的最佳對策。

 

附加資訊

  • 作者: 紀欣
  • pages: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