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兩面性│王貫之
美國拜登政府自2021年1月上台以來,基本上延續了川普時期的對華政策,他上任後首次外交政策講話中就聲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對美國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構成挑戰。隨後美國出台了一系列對華經濟政策與安全政策,中美之間對抗愈演愈烈。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表述具有兩面性,言行不一,其出發點是「美國利益優先」。為了維護美國國家利益,拜登政府無所不用其極。中方在同拜登政府打交道時,須看清其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對華貿易政策的兩面性
拜登政府一方面強調加強中美貿易合作,另一方面又加強對華貿易制裁或限制。2021年10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中貿易合作要密切通過對話機制解決貿易爭端,美方無意『激化』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2022年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亞洲協會活動演講時指出,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將用「投資」、「結盟」和「競爭」三個詞來概括,並且美國將同盟友夥伴加強合作,與中國展開競爭。從字面上看,「投資」、「結盟」是近乎良性的,而「競爭」也是合理的中性說辭,然而實質上,布林肯在上述演講中,依然將中國定義為對國際秩序造成的「最嚴峻的長期挑戰」。
拜登政府自上台以來,一直在對華貿易方面實施管制和制裁,在諸多重要領域的關稅上層層加碼,阻塞中美貿易市場的正常流通,為中美兩國的合作增加了重重障礙。據統計,拜登就任總統至今,美國政府以香港、新疆、科技、俄羅斯等事務為由,累計制裁超過2,000家中國實體(包括企業、個人等)。對此,中方應當深刻認識到,美國始終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在此之下,美國聲稱的「合作」說辭,無非是一些「話術」。
對華戰略競爭的兩面性
拜登政府在強調同中國展開必要合作的同時,更強調與中國進行競爭和對抗。從表面上看,拜登政府的對華競爭戰略採取了一種較為中立的立場,實際上則不然。例如,2021年4月21日,美國參議院醞釀審議「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以確保美國在未來數十年內,與中國在全方位的國家及國際力量上占據優勢。該法案的核心內容為:強化美國應對「中國威脅」的外交戰略,重申美國對盟友和夥伴國家的承諾,並重申美國在國際組織和其他多邊論壇中的領導地位。法案指出,要對抗中國「掠奪性的國際經濟行為」,包括追蹤「知識產權侵犯者」和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的存在等;面對中國軍事現代化和「軍事擴張」,美國應當加強與盟國在軍控方面的協調和合作,共用中國在常規力量、核技術、空間和網路空間等戰略領域的資訊。
美國的這種對抗思維不斷延續,拜登終於2022年8月簽署了《蕊片和科學法案》,遏制中國科技供應鏈發展。由此可見,在所謂「大國競爭」的幌子下,美國對中國綜合國力壯大進行惡意歪曲,渲染「中國威脅論」,加劇同中國的對抗,企圖在國際社會排擠和孤立中國,形成對華遏制包圍圈,以維護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一個中國政策的兩面性
拜登政府名義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實際上在日漸掏空一個中國政策。美方一直宣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支持「台獨」,無意採取挑釁行動。但從美國的現實行為看,美國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近幾年先後通過一系列法案,將台灣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來對待,逐漸背離中美建交時達成的政治共識。例如,2022年5月,美國國務院網站更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不支持台獨」的表述被刪除(後又被加回);美國國務院雖然聲稱,其一個中國政策未變,但事實上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側重點和內涵已經走樣,甚至倒退,「一法三公報六保證」成了該政策的中心內容,一個中國政策正在被蠶食和掏空。
2022年8月2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竄訪台灣,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利益、侵犯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年9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初步通過「台灣政策法」(Taipei Policy Act of 2022),其內容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精神背道而馳,公然違背一個中國政策,嚴重破壞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雖然拜登政府口頭上聲稱不支持「台獨」,但事實上從未停止推動「一中一台」的活動,主要通過加強美台勾連、提升美台官員互動的級別等舉措,強化與台灣當局的「實質外交關係」,搞「一中一台」。拜登就任總統至今,共有15個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台,其中包括裴洛西代表團。美國政府雖辯解在「三權分立」體制下,行政無權干涉國會,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政部門和軍方為這些出訪行動提供了情報和後勤支持,這嚴重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維護台海和平的兩面性
拜登政府雖聲稱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但實際上不斷破壞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兩岸統一的大勢已不可阻擋,美國在台海地區長期奉行的「不統不獨」政策也難以為繼。但美國為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打著「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幌子,不斷插手台海事務,並要求中國「不許以武力改變現狀」。
眾所周知,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是中國的內政,外國無權干涉,對此美國心知肚明。但為了給阻撓中國解決台灣問題尋找「合法性」藉口,美國將中國的統一說成是對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挑戰和破壞,企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
美國為加大對中國施壓的力度,還拉攏日本、澳洲及歐洲盟友,打著「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旗號介入台海問題。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在台海地區拱火,增加台海軍事風險。近年來,美國軍機、艦船不斷穿行台灣海峽,與日、韓、澳等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向中國大陸「秀肌肉」,釋放不會對大陸軍事行動坐視不管的信號等等。
美國所謂的「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就是維持台海兩岸「不統不獨」的局面,其實質是在阻撓中國解決台灣問題。2021年以來,拜登本人在公共場合4度談到「美國有義務保衛台灣」等類似話語,嚴重侵害了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管控軍事衝突的兩面性
拜登政府一方面呼籲中美兩國為防止軍事衝突設立護欄,另一方面不斷製造事端,使台海局勢不斷升溫。2021年4月30日,英國《經濟學人》將台灣界定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2023年2月,「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把台灣,同烏克蘭、伊朗、葉門等列為2023年世界10個(可能)爆發衝突的地區。這些說法足以表明,台海局勢正日趨複雜嚴峻,在台海地區出現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在上升。
面對這種局勢,一旦擦槍走火,美國也不堪承受,於是美方一直主張美中兩國要設立「護欄」,與中國政府共同管控局勢失控,防止出現意外軍事衝突。例如,2021年7月25日美國副國務卿雪曼稱,美國希望確保兩國關係存在護欄,使競爭不會演變為衝突;同年9月10日拜登表示,美中兩國沒有理由因競爭而陷入衝突,為避免誤解誤判和意外衝突,要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常軌道;2022年6月12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和時任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會談時表示,中美應尋求建立安全護欄,希望保持溝通、管控分歧、防止衝突;2022年11月14日,拜登在印尼峇里島與習近平主席會晤時表示,美中能夠管控分歧,避免和防止因誤解誤判或激烈競爭演變成對抗甚至衝突。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美國又通過擴大對台軍售、提升美台關係等手段,不斷激化台海矛盾。據統計,拜登就任總統至今,累計對台軍售9次,合計金額接近40億美元,不僅金額巨大,而且不少武器的性能已不是「防禦性」武器。另外,美國航母穿越台灣海峽呈現「常態化」趨勢,2021年有12次,2022年有8次。這顯然與美國所言的謀求管控中美雙方軍事衝突相去甚遠。
由上可看出,美國對華政策是「口頭一套,暗裡一套」,言行不一,存在兩面性。對此,中方要有深刻的認知,應「聽其言,觀其行」,並做好各項應對準備。
(作者係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外交學專業學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貫之
- pages: 42
- 標題: 試論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