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權阻礙了中國文明進步│龔忠武

君權阻礙了中國文明進步│龔忠武

統治者的統治權追本溯源來自被統治者,亦即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良好祝願和信任。這個統治者最早是部落酋長、氏族的長老,後來便是王,再就是帝。然而,人民的權力一旦放手,便失去了控制,最終導致人民反而聽命於原屬於自己的權力。

君權稱其權力來自於天     

周朝是個治世,正是這個朝代的君王說他的權力來自於天,是天授的,甚至說統治者是天子,與人民沒有半點關係。從此君權由最初的民授變成了君權神授,人民喪失了對君權的控制權,只能靠造反推翻壞的君權,換上好的君權。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朝代迴圈現象,也稱朝代循環論。西方的君權也有段相似的歷史,所不同的是,西方統治者的權力有一個制衡力量,那就是神權,龐大的教會訴諸超自然的神、上帝來制約君權。

中國讀書人想用祖宗的名義來約束王室子孫,這個辦法的確起過一定作用,例如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制定重文輕武的國策,立下後世子孫不得殺害文人的祖訓,所以宋朝文人得以與君主共治天下。但也正是宋朝把相權廢掉了,改設內閣,內閣大學士都是宰相,這麼多宰相等於沒有宰相。而且內閣當然得聽皇帝的,所以皇權反而由此得到強化擴張。漢朝董仲舒編造過天人感應說,說上天在看君王的作為,天子施行惡政時,上天會以自然災示警,進而予以懲戒。

就相權而言,漢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君相共治。唐朝相權一分為三(尚書、中書、門下),宋朝成立內閣進一步削弱相權,名為君臣共治,實則是君主集權於一身。到了清雍正,君權集中達於極致,政令軍令都出自皇帝親領的軍機處。這體制窒息了讀書人和全民族的活力和創造力,阻礙了中國的文明進步。

經科舉制度進入官僚系統

與皇權擴張有著密切關係的科舉制度,時人和後世將批判的重點放在科舉的內容上,而沒有從結構上去考察。唐太宗有一次去禦史府即考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進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轂」。以致有詩曰「太宗皇帝真長策,賺的英雄盡白頭」。(趙嘏《殘句》)不過,從讀書人的立場來看,國家選舉人才有了一定的章法,讀書人可遵循成規也是好事。

自從隋朝實行科舉制度以來,讀書人要想有所作為,要想治國平天下,只有通過科舉這一條路,才能進入掌握權力的官僚系統。所以科舉制度不但控制了讀書人的思想,只能研讀皇帝批准的儒家經書,還由此控制了讀書人的飯碗;從此讀書人要吃飯、要吃好飯,必須聽皇帝的,不得有半點個人的獨立自由。這才是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轂中」的真意所在。

所以,讀書人只好乖乖地順從皇命;甚至對皇權徹底臣服,以致在朝堂上口稱「罪臣」,被皇帝判處死還要在行刑前感謝皇恩「賜臣全屍」。早期君臣共治之美政和傳統至此蕩然無存。

中國文明的前途,就是葬送在這批精英之手和其主子。在這種體制下,絕對出不了鼓倡獨立自由的思想家,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也不可能有人如蘇格拉底為殉道而服毒死亡。

工商階級沒有參政的機制

這是從官僚體制本身來考察的,如果從社會階級來看,則中國的工商階級從來沒有自己的政治力量,既無治國的一套意識形態,也無實際參政的機制,完全是君權的順民愚民。或曰中國的法家代表工商階級的利益,係其發言人。筆者對此說存疑,而認為儒家代表地主階級的右翼,法家則代表地主階級的左翼,是從不同的立場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維護君主的家天下。

另外,參照西方的民主史可更清楚地看出,民主制度總的來說是代表工商階級的利益。西方早在希臘的古典時代就有城邦政治,一個城就是一個國家;中世紀義大利的城邦亦然,一個城就是一個國家,故謂之城邦,其社會階級的基礎就是工商業者組成的布爾喬亞階級。這個階級自文藝復興時起,成了西方制衡君權的強大社會力量,也是西方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階級基礎,更是西方民主制度得以發展、西方文明得以進步的原動力。

中國則不然,大帝國疆域遼闊構成的社會單元,不是形成西方近代文明的城邦,而是數以萬計的保守村社。質言之,中國的市鎮不像西方,是文明發展的主導力量,而是依附地主階級的階級,而中國城鎮的工商階級,在重農輕商的政策和傳統下,完全是熟讀儒家經典的士紳階級的附庸;而且,一旦富可敵國,便會遭到帝王猜忌,立即採取斷然措施鎮壓,將之取締剷除。晚清胡雪岩便是最好的例子。

中國的工商階級可以發財致富,但完全沒有社會、政治地位,更不可能發展出一套與御用的儒家相對抗的意識形態。而且,中國傳統的工商階級為了爭取社會和政治地位,反而鼓勵子孫去考科舉,取得功名,進入仕途。所以工商階級始終是個依附階級,要想制衡君權進而建立自己的政權,那更是天方夜譚。

人民終於可以當家作主     

近代西方工業革命產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而中國在被迫進入世界歷史軌道後,也開始有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但他們的力量一直十分薄弱,無法與長期居於支配地位的地主階級相抗衡。倒是新興的工商階級有了西方同盟軍作為後盾,開始活躍起來,但要抗衡地主階級還是力有不逮。一直到1917年歐俄的紅色革命,通過李大釗等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輸入中國,中國新興的工農階級才有了主心骨,有了與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相抗衡的指導思想,從而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被時代的潮流推到歷史前台,起了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的強大社會力量,對中國政治文化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但商人階級在政治上始終被邊緣化,成為一個看客。

綜上以觀,數千年來阻滯中國社會進步的君權,先遭到資產階級革命的衝擊,後再遭到無產階級革命的致命重擊,至此被徹底掃進歷史的洪流。中國人民把權力收了回來,交給了公天下的、矢志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的手裡。中國至此換了人間,君權從此為社會主義的民權所取代,中國才得以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大好盛世局面。

不過,取代君權的社會主義民權,在中國的漫長歷史中仍處於初級階段。從1949年建國至今,才走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四個世代,目前正處於習近平的第五個世代;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姑且拭目以待!

(作者係旅美體制外歷史學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龔忠武
  • pages: 82
  • 標題: 君權阻礙了中國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