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的滋味》永存│古蒙仁
去年3月中旬,我的報導文學精選集《司馬庫斯的呼喚-重返黑色的部落》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沒想到半年後該書即傳來二刷的好消息,也激發了我想如法炮製一本散文精選集,讓散失多年的散文集也能再見天日。
散文集是本完整的生命史
為此我從書架上找出那七本散文集,仔細盤點一番,1987到2000年間,我一共出版了《流轉》、《小樓何日再東風》、《天使爸爸》、《同心公園》、《吃冰的另一種滋味》、《大哥最大》、《虎尾溪的浮光》七本散文集,全部由九歌出版社出版。該段期間正是「九歌」的全盛時期,也是台灣文學出版的黃金年代。遺憾的是,之後即步入衰退期,上述七本書售完即不再印製。
我先將7本書,200多篇文章重新看過一遍,邊看邊修改。雖然勞神費力,心情卻是甜美而愉悅的,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彷彿回顧了我的一生。我從而認為它不應該只是一本散文精選集,而是一部個人的生命史,應該有一貫的脈絡,清楚的時空背景,才能作為我一生的告白。
重新定位後,我開始納入時間和空間的元素,試圖從二者的交集中建立人生的座標。時間上,從小到大,從青壯年,再到中老年;在空間上,從故鄉虎尾,到異鄉麥迪遜,從第二故鄉天母,再到終老之鄉青埔。兩相對應,我的人生座標終於定格在這四個地方,串連成我個人完整的生命史。
本書的體例,即建立在這個座標上,共分為:「虎尾蔗鄉」、「麥城遊學」、「天母歲月」及「青埔悠活」四輯。
從虎尾出發最終回到青埔
故鄉虎尾是個典型的蔗鄉,方圓數十里全是甘蔗園,最醒目的地標便是虎尾糖廠的四根大煙囪。父親是糖廠的員工,1951年我在糖廠宿舍出生,童年和青少年都在這兒度過,一直到初中畢業16歲那年才負笈外鄉。台糖有優良的文化傳統和文康設施,我浸淫其間,從小就喜歡上圖書館看書報雜誌,寫日記塗鴉,初中開始向報刊投稿,我的文學之夢即起源於此。小鎮純樸的生活,提供我源源不絕的題材和靈感,輯內的14篇文章寫的就是當時蔗鄉的面貌和生活情境。
輯二、麥迪遜(Madison)是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大學城,文中簡稱「麥城」。它是威斯康辛大學所在地,湖泊遍布,四季分明,名列全美風景最優美的三大校區之一。1983至84年之間,我有幸在這兒遊學、讀研究所,因而得以徜徉在如詩如畫的校園中,也深刻地體驗了美國本土的生活。雖然只有短短二年,卻是一段令我永難忘懷的日子,輯內的12篇文章即是彼時生活的寫照。
輯三、1985年返台後,為了結婚成家,我在台北近郊天母買下一間雅緻的公寓。我選在這兒置產,是為了讓家人能夠擁有優質的生活環境,不必再為租屋和搬家所苦。二個小孩相繼出生,為這個小家庭帶來無限的歡樂。一家四口在這兒住了25年,天母儼然成為我的第二故鄉。輯內的12篇文章寫的正是這兒的日常生活。
輯四、2010年是我人生一個轉捩點,從文化界跨入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任職,上班地點在桃園機場,每天通勤時間長達三個小時,體力和時間都無法負荷,一年之後索性舉家遷往桃園青埔。彼時高鐵雖已通車,但青埔仍荒涼,生活不便。十年之間隨著機捷通車,人口逐漸增加,原本純樸的村姑,居然蛻變成令人驚艷的都會淑女,掀起一波房地產的高潮。我們一家捷足先登,早就認同這片處女地,青埔因此成了我的第三故鄉。輯內15篇文章紀錄的正是10年間的心路歷程。
〈吃冰的滋味〉能永存
最後特別要提的便是此書的書名。〈吃冰的滋味〉這篇小品文,自從1997年被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後,就成為國中生必讀的一篇文章,迄今未曾中斷,有26年的歷史,已成為典型的「國民散文」,因此特別以它為書名。
這篇小品文其實是我無心插柳之作,當初是應《幼獅少年》策劃的暑假專輯而寫。我想到小孩夏天最喜歡吃冰,便以吃冰為主題,寫了一個晚上就將稿子寄出去。文章登出來後將雜誌往書架上一擺,出書時也從未將它收入,久之連我都忘了它的存在。誰知它卻被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一夕之間成為每年數十萬國中生必須捧讀的文章,宛如童話故事「灰姑娘」的翻版。
忝為此文的作者,我也意外地成為國中生「追星」的對象,26年來經常應邀到各國中演講,少說也有上百場,直到三年前疫情爆發才暫停。大部分學校都選在大禮堂,一次坐滿五、六百人,可發揮最大的效益。一場演講下來,我喉嚨沙啞,卻不覺得疲累,因為學生的反應熱烈,掌聲不斷,自己彷如舞台上的明星,愈講愈帶勁,可獨撐到終場。
演講結束後,照例會有簽書會,這才是重頭戲。我還沒歇口氣,學生早就帶了教科書衝上來搶頭香,一條長龍迅速地排到教室或禮堂外。好不容易一一簽完,學生們一哄而散,原本在旁負責秩序的老師們接踵而至,訕訕地笑著也拿出課本要我簽名。這種熱烈的場面,好像只供「課本作家」獨享,也讓我見識了國中生「追星」的熱情。
對我而言,〈吃冰的滋味〉雖是無心插柳之作,卻產生了綠樹成蔭的效果,是我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一篇文章。尤其在與年輕學子的互動上,它更為我搭了一座橋樑,和他們建立了革命感情,成為最龐大的讀者群。世事難料,這一切只能歸之於天意吧。
歷經26年的歲月,我已從青壯年步入晚年,第一代閱讀此文的國中生也已步入中年。但它的影響力依然未減,召喚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學子,從吃冰的滋味中學習、成長,進一步去感受、喜愛台灣鄉土的芬芳。
回到本書的初衷,我個人的生命史,同樣在闡述「成長」與「啟蒙」此一重大的人生課題。從我的經驗出發,或許可提供讀者一些想像或模擬的空間。吃冰的小孩會長大,吃冰的作者會老去,只有美好的滋味能永存,那麼《吃冰的滋味》在此時出版,剛好可作為我一生的告白。
(作者係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古蒙仁
- pages: 82
- 標題: 《吃冰的滋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