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誕辰映照兩岸歷史滄桑|許文彬(律師)
今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150週年誕辰,中共當局於前一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規格舉行紀念大會,習近平發表長篇講話。台灣官方反而未有相關活動,似乎遺忘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令人不禁興起「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感觸。
在海峽此岸,當前憲政體制賴以運作的一部中華民國憲法,制定迄今歷時整整70載,其前言記載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而制定,要「頒行全國,永矢咸遵」。
觀諸近代史頁,孫中山先生於1911年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當時,台灣尚在日本殖民統治中。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制定,翌年12月25日開始施行,其時台灣已回歸中華民國領土,與大陸各省同為憲法第四條所稱「固有之疆域」。1949年國府遷台,統治權所及僅剩台澎金馬一隅;中華民國至此換了新的面貌。
在海峽彼岸,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建立新中國,更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其統治權則不及於台灣。可是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迄今仍刻著「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頌辭。從而可見,孫中山乃是海峽兩岸共同尊崇的一代偉人,這不正是雙方可以共存共榮的象徵嗎?
1956年11月12日孫中山90周年誕辰,毛澤東曾發表一篇〈紀念孫中山先生〉專文,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事物總是發展的。1911年,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45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進到21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但是要謙虛,不但現在應當這樣,45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中國大陸如今真的已經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了,於兩岸互動之際亦應展現「謙虛」風範,且要對全世界人類做出更多貢獻。
誠如毛澤東所說:「事物總是發展的」。在兩岸關係上,北京當局何妨展現新的思維,面對中華民國政府在台澎金馬存在的現狀事實。台灣方面也應當尊重歷史文化的根源,拋棄「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相惜相攜。這是海峽兩岸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的積極意義所在!
附加資訊
- 作者: 許文彬(律師)
- pages: 87
- 標題: 孫中山誕辰映照兩岸歷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