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NO.40 │ 川普震撼與國際變局
自稱在APEC「全壘打」的宋楚瑜,人尚未回台,就被爆料他對外宣稱與習近平的「10分鐘會晤」,其實只是「不到一分鐘的簡短寒暄」。的確,講話長短並不重要,彼此有無對到話才是重點,可惜從宋的描述中,唯一可確定的只有習近平對宋的領帶顏色講了兩句,其他一片空白。 凡注意到習近平11月的兩場重要講話內容者,大概都不會對此結果感到意外。 11月1日,習近平在「洪習會」上講了六點意見,第一點就是「承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關係認定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的根本問題」。另據蔡正元在美國華府跟僑界說,習近平在回應洪秀柱所提台灣國際活動時又說:「關鍵在於兩岸到底是一個國還是兩個國;如果是一國,有什麼事情不能談?」如此清晰的兩岸定位,透過各種形式的媒體傳遍台灣,豈容政治人物再掩耳盜鈴、故作無知狀? 11月11日,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六個任何」是大陸當局對於「反對台獨」最完整最清晰的一次表述。習近平同時表示,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顯示大陸將以更靈活的方式,透過更積極的兩岸民間交流互動,更直接地爭取台灣民心。 剛把話講清楚的習近平,自可把宋楚瑜當作「老朋友」,也可把行前表態「兩岸一中、反對台獨」的宋當作聯合的對象,就是不可能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所派來之特使,在APEC進行任何具實質意義的會談。也因此,宋或可繼續阿Q式地吹噓他跟習談了「至少八小時」,但蔡英文若幻想宋此行有助於打破兩岸僵局,或恢復兩岸官方接觸,那就無疑做了一場黃梁夢。…
作者:
紀欣
頁數:
1
川普的外交政策,如全球戰略收縮、反全球化、重塑與中、俄的外交關係,將大幅改變當前的國際權力結構及經貿秩序;但在美國內部與國際社會的反制下,落實時應會做適當調整。川普需防過猶不及,求榮反辱。 川普在美國大選中意外出線,轟動國際,這大概是今年國際新聞中最大的爆冷門事件。川普為政治素人,沒有過往政治紀錄可資參考,其競選主張又與國內外形勢與主流社會的看法大異其趣,未來政策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令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都無比焦慮。 川普的外交主張 競選中川普揭露的主張,無論內政外交,都與民主黨現有政策大相逕庭,外交政策更是與二戰以來兩黨共推的政策南轅北轍。 川普外交主張重點是:(一)美國不應該再當世界警察,把資源浪費在海外用兵上,應該將錢留在美國國內,像中國一樣興建基礎設施,創造就業機會,拉動經濟,壯大國家。(二)美國的盟國,如日本、韓國、北約等,對自身安全應擔負更多責任,分攤更多防衛費用,支付當地美國駐軍開支。(三)改善與俄羅斯關係,美俄雙方可以在解決敘利亞與伊斯蘭國等議題上攜手合作。至於其他區域的問題,如朝核,應責付中國處理,日本、韓國如果認為有防衛需要,也可以發展核武。(四),認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是導致美國國力式微的罪魁禍首,所以TPP應當束諸高閣,TTIP要重新檢討,甚至已運行的NAFTA都要重啟談判。(五)要在貿易與貨幣政策上與中國交涉,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太大,又不肯讓貨幣升值,執政後要對自中國進口的產品課徵45%的關稅,並宣布中國操控匯率。(六)不認為有氣候暖化問題,上台後將設法廢除美國已經批准的《巴黎氣候條約》。…
作者:
張麟徵
頁數:
6
川普的當選牽動兩岸神經。中美關係重點、難點或有改變,但合作與衝突的本質難變;美台關係的未來出現更多的想像空間,但傳統政策難以撼動。美國台海政策將打上川普的烙印,但改弦更張的可能性極小。 美國總統選舉素有「10月驚奇」之說,指選前最後一個月左右或有足以影響選情的事件發生。但2016年的這場選舉並沒有真正意義的「10月驚奇」,反而是出現了一個歷史性的、最後一刻的「11月驚奇」,即幾乎所有精英都跌破眼鏡、所有民調都無法解釋的結果─川普當選。「驚奇」對於憂慮自由民主、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命運的人們來說無異於「驚駭」,他們激烈地批判川普將如何改變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以及美國自身的政治未來。太平洋另一邊,台海兩岸的人們同樣感受到大選結果的強烈衝擊,他們思考著類似的問題,即如果全球格局因此發生結構性轉變,中美、美台這兩對纏鬥多年的複雜關係將何去何從? 中美關係尋覓新機遇 美國大選牽動著中國大陸民眾的神經,由於媒體、民調和精英的引導,大多數民眾做好了與勢在必得的希拉蕊打交道的心理準備,認為未來的中美關係不過是歐巴馬路線的某種延續,兩國間的衝突與合作均可預期,難出意外。然而,川普的當選改變了這種心理定勢,川普的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價值立場對中美、美台以至亞太和全球格局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人們陷入焦灼緊張甚至期待改變的情緒中,不知一種什麼樣的中美關係將會到來。 焦灼緊張之情來自川普基於貿易保護主義立場的指責與威脅。川普關於中國的激烈言論很多,最令人緊張的是揚言上任後立即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對中國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對來自中國的貨物施加45%的關稅以示懲罰,重新為美國人奪回工作機會。川普如果言行一致,中美之間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貿易戰爭,中國的出口產業將受到嚴重衝擊,進而中國的GDP成長也將受到影響。儘管這些言論有選舉宣傳的成分,並且在實踐中也會受到既有制度規範的約束或集團利益的平衡,但是,很顯然川普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分歧點、新的挑戰─他所代表的反全球化力量重視經濟利益,可能與中國在相關議題上發生激烈衝突,比如貿易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
作者:
林紅
頁數:
9
美國大選川普逆轉勝,民進黨不僅選前押錯邊,選後仍心存僥倖,期待川普走希拉蕊的反中路線;但從習、川熱線顯示,中美關係將從歐巴馬時代的「最重要的關係」改為「最堅強的關係」,顯示中美關係會出現新的機遇期,中國大陸也有了新的對台策略,民進黨必須重新審視美國大選,從中吸取教訓。 美國大選已落幕,「川普學」卻正從美國本土席捲全球;對國際形勢而言,象徵美國重返新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開端、是美國戰略收縮的起始;可能改變全球地緣戰略舊面貌,但選前高調押寶卻押錯邊的民進黨,大選後,竟然還在期待藉由共和黨保守勢力之手,讓川普變臉、改走希拉蕊的路;事實上,這次美國大選,川普正是給民進黨上了十堂寶貴而且必須正視的兩岸形勢變化課。 國際媒體各自解讀的「川普學」包括:美國新孤立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抬頭、國際戰略收縮、反伊斯蘭文化和新的種族隔離、民粹和政治體制的失效、言論暴力和價值觀的功利化、城鄉差距和中產階級恐慌等等;遺憾的是,這些評論恰恰和川普這場選舉主流媒體一面看衰的道理類似,都是來自言論菁英階層的看法,卻不是「川普學」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是:不要再談民主的大道理,還給升斗小民原來的生活。 「川普學」背後真正的訊息是:國家不總是交由那些高學歷、老闆、財團、基金經理人、華爾街等人生勝利族所決定,這回,換人決定。換誰?忙於工作無法回答民調的勞工、業務員、農民;實質所得日益萎縮、稅負物價卻節節上升的上班族;福利削減且健保體制混亂的銀髮族;尊崇褪色且津貼被刪的退伍軍人;擔心家庭倫理遭破壞的牧師和教會等等。在網路時代顛覆資訊單向傳輸的壟斷地位,全球化遭在地化全面反撲,社會多元走向混亂對立,崇高的普世價值遭小民質疑時,選風敗壞、讓西方選舉式民主出現危機。 西方選舉式民主出現危機…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12
川普競選期間有關與俄羅斯修好,美俄在敘利亞共同合作對抗伊斯蘭國極端主義分子,特別是川普對普丁的推崇及主張克里米亞應屬俄羅斯的言論,在俄羅斯引起極大迴響,但美俄關係是否真能改善,仍有待觀察。 11月14日,俄總統普丁向川普電話致賀,兩人一致認為目前的美俄關係「很難令人滿意」,未來將在廣泛領域上尋求建設性合作,包括經濟、貿易及反恐等議題。普丁希望雙方能在「平等、互惠及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性對話」。此外,雙方還就敘利亞問題進行討論,並同意「兩國共同對抗國際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頭號的敵人」,兩人並同意未來將擇期互訪。 美俄關係正常化前景 美國大選期間,資安官員一再指責俄政府企圖暗助川普,派遣駭客侵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電腦,外洩不利希拉蕊電郵的情節,不過,始終查無實據。普丁刻意維持中立姿態,但俄國營媒體卻公開支持川普。特別是在川普宣布當選後,俄國會下院「國家杜馬」議員更掌聲轟動,歡愉之情溢於言表。 儘管普丁與川普同意共同對付的頭號敵人是國際恐怖主義,但也不可能立即斷言雙方均希望合作,未來說不定美國還會給俄羅斯穿小鞋。普丁與歐巴馬二人除了9月在杭州G20峯會上會談過,11月下旬又在祕魯召開的APEC會議上再度見面並進行會談,討論敘利亞問題。歐巴馬曾向記者表示,美國在敘利亞不會再犯利比亞的錯誤,因為美國在敘利亞的人道危機正面臨失敗。…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16
歐巴馬政府八年中並未建立起更加穩定平衡的國際秩序,使美中關係陷入緊張,川普在亞太地區面臨的最大考驗,將是如何妥善處理與中國打交道、TPP、南中國海紛爭、朝鮮核武的對策等問題。 亞洲國家因押錯希拉蕊而灰頭土臉的有南韓、日本、新加坡、印尼和印度;僥倖選對川普一邊的則有寮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 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本土優先」、保護主義、反全球化危及脆弱的世界經濟,引起盟邦高度不安。當選後不久,川普選擇44歲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蒲博思(Reince Priebus)為白宮幕僚長;布農(Stephen K.…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20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於11月2日在北京召開,作者應邀出席,在現場近距離觀察了全程,並深入分析了此次論壇的得失。 醞釀了一段時間之後,「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終於以民間20家團體共同舉辦的方式於11月2日在北京召開,規模從原本的300人縮減了三分之二,而且在議題分組上增加了政治組和青年組,特別是在閉幕會議現場,將2017年大陸舉辦的兩岸青少年交流、創新創意活動的22項新資訊的發布(在中國台灣網上有41則),可以說主辦單位在兩岸青年體驗式交流方面,確實花費了一番心血,可以預見的是明年的兩岸青年交流,理應蓬勃發展,為兩岸當前十分低迷的兩岸關係,注入新的元素;這可以說是此次以國共兩黨為幕後推手的論壇最明確的成果。 老議題難成新焦點 此次會議設計了政治組、經貿組、文化組、社會組及青年組,其中經濟組談兩岸的新經濟發展與兩岸合作,文化組談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組談深化兩岸民間交流,青年組談如何探索兩岸之間的新願景,開闢新路徑;這些議題在本質衝突性都比較小,而政治組的設計是政治互信與良性互動,希望引導參與者討論兩岸深水區的議題,而且期待產生某些共識,製造某些壓力。 坦言之,以蔡英文目前的強勢和台灣島內的氛圍,政治組不論討論出什麼共識,恐怕都不可能對蔡英文形成壓力;何況該組討論的主題依舊圍繞在「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軍事互信機制等舊議題上,這些議題有些是眾所皆知的常識,有些則是在國民黨當家時避而不談,如今無可行性,談與不談,又有何差異?主事者沒有利用大家矚目之際,創新議題、形成熱點,借諸輿論,形成合力,引導大家思考:兩岸的人民特別是台灣人民,究竟追求一種不確定的、焦慮型的表面和平的兩岸關係,還是追求一種相對確定的、有保障型的兩岸關係?是一種以和平為目標的兩岸關係,或是以和平為過程的兩岸關係?是一種頂層設計、逐步推動的兩岸關係,還是由上而下、群眾運動型的兩岸關係呢?這次論壇是兩岸關係低迷動盪的時刻召開,如可提供一個新的方向、一種新的可能,就可能引起後續的討論和新的探索。…
作者:
楊開煌
頁數:
22
台獨建國早就是空談的假議題,維持現狀也是自欺的虛妄,兩岸事態發展迄今,政治談判是比較容易根據客觀事實說服人民,且取得民主機制中的多數同意,也是開創台灣未來前途與走向兩岸永久和平的唯一道路。 台灣的前途必然將在兩岸關係中被決定,不外三種常被提到的選擇典型:獨立建國、維持現狀、與大陸統一。稍加分析便可得知,其實只剩一條路可走,想要兩岸和平,政治談判是必經之路。 台灣無法承受武統的後果 若想獨立建國,則須考慮到國家的最後支撐力就是武力,這早就是被社會科學界研究得熟爛的定律與事實,台灣內外追求獨立者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台灣的武力是否能像18世紀的美國對抗英國那樣,支撐台灣進行獨立戰爭,而且保證取得勝利後還能永遠維持勝利的果實?一個國家的獨立與否不是理論問題,而是事實上能否實現的問題。就此而言,「法理台獨」根本是個假議題,歸根究底地說,在今天的國際政治環境中,「台獨」本身即是阿扁早已判定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所以,才會意淫地藉由想像的「法理」,在虛幻的理論中一圓獨立之夢,就好像美國人在電影中打贏越戰差不多!活在虛幻中的人必然在現實中痛苦,這顯然不是台灣人民可以長期忍受的。 或許有獨派人士會天真地說,若是獨立引起大陸武力犯台,美日會出兵保衛台灣。這個說法在台灣流傳已久,最近美國國會將雷根當年的「六項保證」形諸國會決議的文字,更令這些人的一廂情願受到鼓舞。暫且不論這項決議對美國行政部門沒有拘束力的事實,我們自己可以客觀地憑良心評估,台灣能給美國帶來什麼重大利益,令美國人認為值得出兵介入台海,不惜讓子弟葬身台海,血染異域?恐怕沒有人舉得出一項。美國人不動,日本人敢動嗎?…
作者:
朱駿
頁數:
25
民主質量日益成為民主鞏固課題中的關鍵指標。從很多現象看,台灣近年來民主質量漸次滑坡,值得重視。 民主化至今,台灣成功實現了六次總統直選,或許可以說,台灣民主已趨於鞏固。然而,民主鞏固並非「民主體制」、「民主文化」等層次上的這樣簡單。實際上,側重於績效的民主質量問題日益成為民主鞏固的題中之義和關鍵指標。近年來,台灣的民主質量漸次滑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面向: 蔑視法治規章 蔡英文執政以來,對台灣法制因人而異、因人而設,使得其民主在具體實踐上較以前有所折扣。因為法律不再是人們尊奉的根本精神,而淪為政客操弄民主的玩物。很難想像蔑視法律權威、不受法律約束的民主政治將會以何種情境收場。 其一,概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精神和具體要義。毋庸置疑,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精神和具體要義,皆體現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法理事實。而蔡英文對其進行掏空,只留外殼,無非是想暗度陳倉把「台獨」文化和話語植入其中。如果說,蔡英文或明或暗要與中華民國憲法切割,那麼,因法律懸置所引發的民主動盪也就在所難免。…
作者:
許川
頁數:
28
11月19日宋楚瑜和習近平在秘魯召開的亞太經合會場域短暫「偶遇」,雖然只有「十分鐘會晤」,卻引人對壞得不可開交的兩岸關係,聞到一些可能變好的轉局。 從宋楚瑜成行,陸方未強力杯葛來觀察,北京還是從大局考量兩岸關係。蔡政府應理性務實排除台獨意識形態作祟的淺短心態,尋求解困的生機,而不是為滿足台獨政治市場的擴張,而忽視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的實況。 其實蔡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理由,不外一是為滿足獨派意識形態的虛榮感,不敢得罪,也不敢說明,而放任獨派人士予取予求;二是為不讓人說蔡政府跟著馬政府跑。不服輸不是壞事,但必須考慮的是,人民的幸福與安康才是最重要的施政依據,而不是總統丟不起面子。 上述這兩點是蔡政府讓兩岸關係陷入困境與失勢的本因;而次因是美日的煽陰風點鬼火所致,而這正是蔡政府的死穴。蔡英文面對大陸的外攻,又要防制國民黨的內攻,以及獨派的壓力,想向美、日尋求外援,但卻因此氣壞了共產黨,得罪了國民黨,獨派也不見得高興,面面失利,幾無計可施。 蔡英文這次經過各種評估與算計,打出宋楚瑜代表出席APEC,希望能緩解兩岸困境,並挽回內部聲望。蔡政府在做此任命後保持謹慎低調,以致宋楚瑜可以順利成行。而宋楚瑜也總算不負蔡的期待,使出渾身解數,在APEC會場周旋,見到了所有的出席領袖,並在會議結束前與美國國務卿凱瑞共同推動「婦女賦權」行動。最值得觀察的還是,宋習短會可能出現改善兩岸關係的機會。特別是,據報導轉述,宋楚瑜向習近平表達盼陸方重申兩岸經貿往來,繼續照顧台灣的中小企業。…
作者:
李華球
頁數:
30
羅瑩雪,1951年生於花蓮,1973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76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碩士。返台後擔任法務部專員、台北少年觀護所副主任(1977—1988),之後開始執行律師業務。 擔任律師期間(1988—2011)曾任消基會副秘書長、《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監察人(1990—2010),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董事(1990—2015),內政部兒童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2004—2011),法務部處理性騷擾案件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委員、高等法院檢察署性騷擾申訴調查小組委員(2002-2011),台北縣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2005-2010),靖娟基金會兒童安全委員會委員(2008-2011)。還曾任中央選委會巡迴監察員(2001-2004)、台北市選委會選監小組委員(2004)、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諮詢委員及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委員(2007-2010)等。 2009年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2011年2月入閣,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並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2013年8月兼福建省政府委員並為主席,2013年9月底執掌法務部至2016年5月卸下公職。2015年9月接任兒童福利聯盟董事長至今。 陳問:您在20年前就開始推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修法工作,又於1994年就民法1089條聲請釋憲,促使立法院修法廢止父權優先條款,請問您當時投入兒福及兩性平權修法工作的動機為何? 羅答:傳統社會重男輕女,不僅歧視女性更視子女為家庭財產,父母意見不同時以父親的意見為主,往往使孩子無法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成長。我從小就對這種不公平的事耿耿於懷,一心想設法匡正。…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32
近月來,韓國總統朴槿惠恍若從天堂掉落地獄般,頂着「滔天大罪」每天過著「深閨」的日子。為盡快撲滅崔順實垂簾干政的醜聞,她兩度道歉,卻換來百萬人大規模示威,顯然韓國人的憤怒未減反增,要求朴下台聲浪此起彼落。 朴槿惠必須為崔案負責 「崔順實案」為何搞得如此天翻地覆,導致韓國人怒吼朴槿惠「下台」,主要原因大致有三項:一是崔案與朴槿惠有直間接關係,朴槿惠必須扛起責任;二是崔順實壟斷國政的範圍極廣,包括國防、外交、教育、文化、體育及人事等;三是總統本尊是崔順實,朴槿惠只是扮演「傀儡」身分。本案顯與歷屆總統全斗煥、盧泰愚等單一貪腐案不同,因此,韓國人評此案為憲政史上頭一遭,讓韓國人感到恥辱,抬不起頭來。 更讓韓國人憤怒的是,朴槿惠欠缺危機處理與謊話連篇。朴槿惠10月25日第一次道歉時坦承:與崔順實有40年交情,曾在艱難時期受到幫助,並進一步指出只有在競選總統期間,崔順實曾負責宣傳廣告及製作文稿等,但自從她當選入住青瓦台(總統府)後,就未再請崔順實繼續協助。這番話立刻變成謊言,朴槿惠「吃不完兜着走」。 11月4日朴第二次道歉,不久也變成欺騙。11月15日,朴槿惠的委任律師柳永夏召開記者會說:韓國檢方對朴總統應採書面調查方式及展延調查日期,最後還說了一句「奉勸記者要尊重女性的隱私」。現場記者立即提出「難道男性就沒有隱私?」不僅讓柳律師尷尬,也推翻朴槿惠原先答應的「隨時願意配合檢方調查」承諾。…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38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大叔,跟日本以前所熟悉的山姆大叔大不同,他在經貿與安全上皆有甩開日本的選項,震驚東瀛。安倍政府正力挽狂瀾,可否使川普「修正軌道」,尚不明朗。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日本安倍政府對選前的「川普旋風」沒當一回事,選後則突然要面對可能發生的「川普革命」、「川普震撼」拼命亡羊補牢。究竟安倍能否讓地動山搖的美日關係轉危為安,全球都在看。 日曾不屑川普偏激言論 從戰後開始,對美關係就是日本外交的基軸,近年安倍政府更是戰戰兢兢呵護、補充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以美國盟國中的模範生自居。然而,自從去年川普宣布參選以來,他在演講、受訪、辯論等公開場合,針對日本頻頻放言:「送來以數百萬為單位的車子,經常給予我們打擊」、「奪走我們的工作、奪走了我們的錢」;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是個災難,一就職就要使美國脫離TPP;就駐日美軍,川普說「我們是冤大頭」、日本「為什麼不是負擔全額?」、「即使美國遭到攻擊,日本也不需要做什麼」、「美日同盟不公平」,並主張修改美日安保條約,如果日本不增加駐日美軍的經費負擔,就要撤走美軍。種種發言,日本根本聽不下去。 由於川普激越的主張,2016年夏天日本駐美大使館就找過擔任川普外交顧問的弗林(Michael…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1
香港新任助理主教楊鳴章11月13日指出,中梵建交談判正在進行中,教廷對此樂觀積極。作者以為中梵之間還有不少須克服的難題,但北京顯然可以掌控建交的時程。 教廷是全球最獨特的國家,因為教廷所代表的並非彈丸之地的「梵蒂岡城國」(Vatican City State),而是普世的教會。教廷所關切的不僅僅是散居各地的天主教徒,它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類,故一般世俗外交運作必然執著的所謂國家地位、政治權力、經濟利益,皆非教廷外交所重,教廷外交的特點,在於期望並協助各國人民息爭解紛,和平相處。但眾所皆知,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教廷或教宗從來都不是虛弱或甘被矮化的角色,歷來教廷國務卿不僅幹練且手腕細膩,也善觀風向,即便在全球宗教市場上已非大戶,但應有的屬天霸氣與理念堅持,仍能在保守的國際社會贏得高度尊敬乃至勝利,例如長期堅持反墮胎的立場,即便引發俗世譏評,亦不為所動。 中梵關係簡史…
作者:
習賢德
頁數:
44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簡稱亞太經合會,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亞太地區國家鑑於歐洲及北美逐漸形成共同市場或自由貿易協定,體認到需要成立一個此區域各政府間經濟合作的協商平台,乃由澳洲1989年提議在亞太地區成立經濟合作組織,目的在經由部長會議,尋求亞太地區經貿政策的協調,促進貿易自由化與區域合作,維持經濟成長與發展。 APEC目前有21個會員,都是以「經濟體」的身分參加,會員GDP的總量約占世界的60%、貿易量約占47%。 台灣在1991年獲邀加入,同年10月,中國大陸和APEC針對大陸、台灣和香港加入的問題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明確規定大陸作為主權國家,台灣和香港作為地區經濟體入會,台灣名稱為中華台北(Chinese…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47
甫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反對自由貿易、重申貿易保護,揚言廢除TPP;這對急欲加入TPP的台灣,無異是賞了一記耳光。台灣絕無閉鎖的本錢,應積極參與雙邊及多邊的經濟合作談判,才能避免貿易邊緣化。 這幾年,在全球化趨勢下,簽署自由貿易已蔚為風潮,但卻造成財富分配更加不均;再加上經濟復甦無力,全球化便成為大量失業的代罪羔羊;這也是川普(Donald Trump)能入主白宮的最大功臣。川普主張貿易保護、反對TPP,對於急欲加入TPP的台灣,是否望「川」興嘆?有論者謂,那何不轉向RCEP?然而,RCEP係由大陸主導,以蔡政府「親美日、避大陸」的政策看來,加入RCEP必然無功而返。自由經濟示範區也自廢武功,這些對端賴貿易為引擎的台灣無異雪上加霜。 川普反對貿易自由化 川普於選舉期間不斷強調「美國優先」、「重國內,輕區域」,進而提出幾項重大的經濟政策主張,包括貿易保護、減稅、產業回遷及擴大基礎建設。就貿易保護而言,他認為自由貿易是掠奪美國工作機會的元凶,所以主張公平貿易,不但反對TPP,也不贊同實施逾20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此種類似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態度,未來將是川普政府奉行的政策。於此,川普可能在「百日新政」中將揮起大刀,宣布退出TPP;尤有進者,歐巴馬政府在台北時間11月12日清晨已正式放棄在任內推動國會通過TPP,等同宣布TPP胎死腹中。…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48
今年股市表現像一趟驚險的奇幻旅程。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股市皆未跌反漲。市場永遠會為上漲和下跌找理由,但對投資人而言,與其研究川普的驚世言語,不如找新的投資標的比較重要。 英國「脫歐」從口號變成事實,市場哀號全球股市將大跌,沒想到卻上漲;川普選上美國總統,被看衰的股市不但沒崩盤,美股反而大漲了200多點,與專家預示大不同。其實川普當選不是橫空出世,明白他崛起的時空背景,便不奇怪股市何以漲,且知道新的投資標的在哪裡。 很多人認為川普入主白宮是爆冷門。按常情推論,他是不被看好,選前說什麼要請金正恩吃牛排,又要中國打朝鮮;要在美墨邊界築一道高牆,又提議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這種選舉語言,大概只有川普敢講。難怪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的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將川普列為「2016年全球所面臨的10大風險」中的第6名。甚至還有人擔心,他會不會落選了就領頭示威?「幸好」是希拉蕊敗選,且很有風度地祝福川普當一個成功的總統。 掌握民心選上不奇怪 川普當選總統並不令人意外,他深知美國民眾期待改變的心理—就像一盤棋局,早就布好在那裡、等著他去官子。川普掌握民心而勝選,那麼投資大眾是否因為沒看懂他,才預期股市會因他當選而跌?若能明白川普何以霸起便可知股市何以會漲,也將了解未來股市賺錢的機會在哪裡。…
作者:
劉端翼
頁數:
48
1925年4月2日,24歲的陳毅參加孫中山靈柩移至西山碧雲寺暫厝葬禮後,寫下小說《西山埋葬》,其中一首白話詩〈西山的葬禮〉在91年後的今天看來,依然令人動容。 回顧一百年前,家父陳毅元帥(1901-1972)在參加革命戰爭和國家建設,成為一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之前,最想做的是一個詩人文學家。我解讀他的早年詩文,除希望介紹他的文學實踐,更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他後來參加革命戰爭,並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做出成就的線索和脈絡。 陳毅早年的小說與詩詞 陳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於四川樂至縣。少年時即曾寫過《易經》駁議,質疑經典;也寫過〈李廣與程不識優劣論〉,評論兩位西漢名將的治軍之策,可惜原稿並沒有留下來。他曾將傾心文學的緣由,歸因於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和在成都遇見精通中國文學的老師,以及成都富於文學藝術史跡的自然環境。他曾說:「我的興趣不在軍事,更不在戰爭,我的興趣在藝術,我願做記者,我喜歡寫小說。」 1918年,陳毅考上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19年抵上海,在等待出國時,接觸到五四運動掀起的民主與科學新思潮。他後來回憶當時聽了不少名人的演講,其中吳稚暉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張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開始接觸白話文、白話詩,也曾經對同學說:今後我再也不寫什麼舊體詩詞了。他說到做到,在法國兩年和回國五年期間,寫的都是白話詩文。直到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上井岡山以後,受毛澤東、朱德二人的影響,他的看法才有了改變,認為舊體詩詞仍有活力反映新時代的革命鬥爭,所以又開始寫舊體詩詞。…
作者:
陳昊蘇
頁數:
52
黃埔一期畢業生陳明仁參與了孫中山先生發起的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並在第二次東征中首先將戰旗插上惠州城樓,立下戰功。 我的祖父陳明仁,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一個農民家庭。7歲入私塾,10歲進新式學堂,1920年考入長沙兌澤中學,畢業後回鄉擔任小學教員。1924年春投筆從戎,考入軍政部講武學校,不久黃埔軍校成立1924年9月講武學校併入黃埔軍校,陳明仁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學習。1925年1月,陳明仁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教導團見習排長。 第一次東征 此時,盤踞東江的軍閥陳炯明計畫攻打廣州。孫中山為了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決定東征平定陳炯明之亂,史稱「第一次東征」。在此次東征中,陳明仁在東莞指揮一個排,卻繳了敵軍一個營的槍,立下大功,受到團長劉堯宸誇獎:「逆境出英雄,我以為我是世界上最不怕死的人,哪曉得陳明仁比我還不怕死。」他報請第一軍軍部批准,將陳明仁升為教導團一營三連連長。 劉堯宸是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雖然上課時陳明仁與之爭執不下,下課後卻找陳明仁促膝切磋,感情甚篤。第一次東征時劉任教導二團二營營長,即將陳明仁等學員調來二營見習。陳明仁稱:劉堯宸是對我一生中影響最大的幾個人物之一。…
作者:
陳京生
頁數:
54
孫中山與日本的關係,自1895年10月第一次革命失敗,11月與鄭士良丶陳少白亡命神戶即開始。從此以後,孫中山在革命成功前至少亡命日本15次以上,滯留日本9年半左右。1924年他重回神戶,發表了幾場重要演講。 1924年11月21日,孫中山離開上海,取道日本前往天津,目的是要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同行者除夫人宋慶齡外,還有副官馬湘、黃惠龍,登上日輪上海丸。戴季陶、李烈鈞、黃昌穀夫婦、石青陽、謝持、居正、陳友仁、孔祥熙等人先後趕來會合。 在神戶發表多場演講 11月24日下午,孫中山經由長崎抵達神戶,各界前來歡迎的中日人士達四、五千人。孫中山住進神戶東方飯店。25日,在飯店向東京、大阪、神戶國民黨員組織的歡迎會上演講「中國內亂之原因」。大意是:中國之內亂皆因帝國主義援助軍閥,與軍閥依附帝國主義所造成。他說,為阻斷亂源,必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海關、領事裁判權,使外國人無力在中國活動,才能正本清源。 在神戶的短短期間,孫中山應神戶商業會議所等5個團體的邀請,演講「大亞洲主義」,後援團體是《大阪朝日新聞》、《大阪每日新聞》、《神戶新聞》和《神戶又新日報》四家報社。日本工商界及媒體之所以邀請孫中山演講「大亞洲主義」,應該與該年5月,美國通過「排日移民法」有關。那天下午,神戶巿議會為讓所有議員前往聽講,還特別停止開會半天。…
作者:
陳鵬仁
頁數: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