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鄉的溫泉與宮廟│林清治

礁溪鄉的溫泉與宮廟│林清治

礁溪位於宜蘭縣東北隅,總面積101平方公里。地形呈海棠葉狀,西部高山相連,東北是平原。鄉內有七條河川(猴洞坑、十一股溪、湯圍溪、林尾溪、得子口溪、大礁溪、小礁溪),皆由西部高山向東流,因為地處火山帶,形成特殊的溫泉、瀑布、湖泊及山景等多樣景觀地貌,土地肥沃、水資源豐沛,適宜農業發展,也成為觀光勝地。

20220301584083476960

礁溪溫泉深受歡迎

礁溪經北宜公路或鐵路宜蘭線前往台北車站僅約72公里,國道五號完成後更縮短至約40公里。境內台9省道縱貫,鐵路將礁溪分割成東西方向,使得礁溪鄉內呈現不同的風貌。

鐵道西側是礁溪溫泉的區域。礁溪溫泉是稀有的碳酸氫鈉泉,清澈無色,無臭無味,含有氯化鉀、硫酸鈉、鐵、錳、鈣、鎂等豐富礦物質,除具備醫療上的功效外,弱鹼性的水質能中和酸性化學肥料,使土壤保持中性,益於農作物的生長。一系列「溫泉產業」應運而生,溫泉旅館、養生泡湯SPA、礁溪蕹菜及礦泉水、溫泉養殖等,將礁溪溫泉的特色及用途發揮得淋漓盡致。

日據時期,日本人利用礁溪的溫泉資源,開發出泡湯與酒番文化。光復後持續靠著溫泉招來遊客,駐台美軍及日本商人曾慕名前來,礁溪溫泉乃有「小北投」之稱,人們從此帶著有色眼光看待礁溪。近年來,礁溪在宜蘭縣政府的改造下,轉型成為休閒泡湯、養生的健康形象,再搭配美食,溫泉旅館便一家家櫛比鱗次。

在鐵道的另一個方向,是得子口溪下游的低窪地區,過去這區域民眾多以養殖業為主,隨著生機產業盛行,原先的養殖業搭配礁溪的好水質轉型為生機產業,中研院動物研究所臨海研究站便積極在此開發生機產業。

礁溪的開發及地名來源

漢人還沒有進入宜蘭開墾時,這地方原是噶瑪蘭人的生活場域,當時礁溪沒有一個全稱的地名,僅知礁溪的平地多半由平埔族噶瑪蘭與近山原住民居住。據宜蘭縣誌記載,濁水溪以北到頭圍烏石港南側,有20社的噶瑪蘭人,在礁溪平地又有七個社的噶瑪蘭人。

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吳沙及漳泉粵三籍的墾荒居民清嘉慶元年(1796)進入烏石港後,一路往南方墾荒,先後建立了頭圍(頭城)、二圍(頭城鎮二城里)、湯圍(今礁溪鄉德陽村)、三圍(今礁溪三民村)、四圍(今礁溪吳沙村)。當年他們看到這塊被山谷環抱的土地,因為缺乏水源,漳泉籍墾荒先民就隨口以「旱坑」稱之,後來的人跟著說「礁坑」,與礁溪閩南語發音有點類似,是礁溪地名的由來。

20220301584083476961

礁溪德陽宮

德陽宮創廟迄今已有206年的歷史。中壇元帥太子爺,原係福建漳州沿海一帶居民的信仰中心,清嘉慶年間先民渡海來台,為求平安渡過黑水溝,從故鄉祖廟恭請太子爺金身渡海來台,先民們安然渡過黑水溝,扺台拓墾,於是太子爺也成為先民們的信仰中心。

清嘉慶12年(1807),先民們有鑑於太子爺神威顯赫,庇佑群黎,發起建廟,以山棕為堵,茅草為蓋,取名為「太子廟」。清咸豐9年(1859),因廟宇破舊腐朽,信眾們重建新廟,新廟往前移7台尺,以土角為牆,瓦為頂,廟名取「德行宣揚」之意,為「德陽宮」。1973年因廟宇破舊,重新動工興建,於1975年竣工,舉行入火安座慶。

20220301584083476962

礁溪協天廟

礁溪協天府協天廟是礁溪鄉大忠村、大義村、二龍村、白鵝村、德陽村、三民村、林美村、六結村的信仰中心。依廟史記載,廟建於「黃蜂出巢穴」的現址,初期只有茅屋,直到咸豐7年(1857)夏改為土牆瓦頂,增建東西廂房及兩房護廊。傳說同治6年(1867),鎮台使劉明燈巡察噶瑪蘭廳,途經礁溪時,紮營廟後的楓林裡,兵士們擅自砍折枝椏燒飯,觸犯神威,各個病倒,由劉明燈祈求後復原,回京城後即表請勒封。光緒13年(1887)重建廟宇,開蘭進士楊士芳等噶瑪蘭仕紳均捐資共襄盛舉。

1914年夏重修廟宇,置石獅於廟前。1917年聘請在頭城九股山吉祥寺弘法的性圓法師為首位住持。1925年,由匠師居成師建構新戲台;主持建築的日本人妙修總理發動鄉民到五峰旗後山,砍伐烏心石、福杉、牛樟作為戲台結構。1966年管理委員會後,擇定隔年6月拆除舊廟,1968年6月興工,1969年農曆完工。忠義大樓則至1984年完成。

2000年關公文化周活動,位在廟後的忠義大樓二樓的關公文物館揭幕,其門面以主廟前的新牌樓模型為景,配上千里走單騎、古城會故事主題的彩繪與燈箱。2007年11月,協天廟召開籌建聖祖殿信徒大會,以祭祀供奉關聖帝君的祖先及夫人胡玥,把寺廟、住宿大樓、商店街等結合,總建設經費約5億元,5年後完成。為籌措建設費,廟方曾將16公斤重的金印熔毀。

20220301584083476963

協天廟老戲台寬廣華麗

廟方曾有一座1925年建立的老戲台。在老戲台興建之前,就有簡易的戲台,相傳嘉慶年間,某次關聖帝君誕辰,戲班在夜場演出「關公斬蔡陽」時,飾演關公者差點把木製大刀砍到扮演蔡陽的演員,把戲台一根柱子砍成兩截,此後就不再上演這類戰鬥戲碼。

《清代噶瑪蘭寺院之研究》作者林福春評價這座戲台的珍貴性在於採用四柱一組的四點金柱起法,戲台共有16柱、14個翹脊、以壓艙石興築的台座、歇山重簷式屋頂、燒瓷的剪梁。梁柱之間保留「出將入相」、方便戲班搭景的格局,後方還設作為演員休息及換裝的磚房。這是台灣早期唯一有16柱的古戲台,寬廣華麗,在民間演藝界頗為出名。

鄉公所一直想請廟方出資,以鄉公所名義,向縣府洽購土地興建二層樓,一樓作為商場,把老戲台遷至二樓,讓廟前廣場有更大空間。1995年6月22日,有群眾赴協天廟前抗議廟方決議拆除老戲台,但廟方仍於同年7月4日拆除了戲台,把戲台遺構、台基移到協天廟南側的鐵皮屋倉庫內保存。

2020年,配合前瞻基礎建設「礁溪生活之心-協天廟生活廟埕」計畫,協天廟主動與宜蘭縣政府溝通取得共識,老戲台在協天廟前進行再建造工程,預計於2022年完工,但該工程至今尚未完成。

20220301584083476964

另外,協天廟有一個夫人殿,位於主殿後方,相傳夫人殿的籌建,是讓女信徒不方便向關聖帝君說的私密事,可向關夫人傾訴,關夫人殿定位為查某人的後頭厝。一樓為夫人殿,二樓為聖祖殿。關夫人(胡氏)神像是用重達兩噸的緬甸漢白玉雕塑而成的。

(作者係退休工程師)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清治
  • pages: 87
  • 標題: 礁溪鄉的溫泉與宮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