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汽車外銷被中國追上,晶片業則有突破│李中邦

日本的汽車外銷被中國追上,晶片業則有突破│李中邦

中國大陸生產的新能源車已蓋過日本車在國際上長期引領風騷;而台積電在日本熊本大舉設廠,則讓被美國整垮的日本半導體業有了捲土重來的契機。不過,這些發展與日本是否會在「台灣有事」時出兵相助,風馬牛不相及。

日本曾執世界牛耳的兩項產業,近日分別遇上大轉捩點,其中汽車出口讓日本憂心忡忡,半導體則是希望重燃,頗有東山再起之勢。而這兩件業界大事都與台海兩岸相關,特別是後者等於將台日尖端產業拉近了一大步,但這並不足以奢望日本助台「抗中」,日本防衛學者日前在台灣說了大白話。

中國車出口第一,EV亮眼

2023年中國大陸的汽車出口大幅成長58%、達到491萬輛,超過日本的442萬輛,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日本汽車業從1980代稱霸全球後,僅一度在2016年被德國搶走榜首地位,翌年又奪回寶座,但做夢也沒想到,會這麼快就被原先遠遠落後的中國追上,而且差距還可能拉大。

大陸車廠獲得政府扶持,自身也不斷創新、提升技術能力,研發頂尖的電池效能,製造出價廉且高質量的純電動車(EV),並出口了110.2萬輛。另外,歐日美國家因俄烏戰爭對俄國實施經貿制裁,企業多撤出俄國市場,而中國則戮力取代之,使得中俄貿易在2023年劇增。在汽車業方面,因西方及日、韓等主要國際車廠退出俄國市場,大陸對俄國的銷售量巨幅成長,去年高達91萬輛(占俄國進口車的49%),較2022年成長7倍,也促成中國超越了日本。

現在來自大陸的乘用車、尤其是新能源車不僅在比利時、英國等歐洲地區,還在日企視為重要市場的泰國等東南亞獲得成長,績效貢獻主要來自於比亞迪(BYD)和特斯拉(Tesla)在大陸生產的車輛。

中日車消長,日本落後難追

日本汽車製造商長期投注在結合電池動力和內燃機引擎的混合動力車,如豐田的Prius油電車。就單一車廠來說,豐田2023年繼續超越包括福斯在內的所有車廠,續為全球第一,但它在轉向更環保、零碳排的電動車上落後。歐盟規定2035年新車銷售要零碳排,屆時將不再銷售汽油或柴油車,豐田雖鞏固了主導地位,但比亞迪EV2023年第四季的銷售量(52.6萬多輛)超越特斯拉,躍居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相較之下,豐田去年僅售出10.4萬多輛EV。

儘管中國汽車出口高速增長,但在歐洲市場占有的份額僅約3%,遠不及豐田或韓國的現代,問題出在運輸瓶頸上。因為大陸電動車廠商多是新興企業,不像老牌霸主豐田那樣擁有自己專用的包租船,於是陸企近期競相訂製滾裝船(RORO ship);2月下旬比亞迪新首艘滾裝船「開拓者1號」裝載著5449輛EV,接連抵達荷蘭和德國的港口,比亞迪計畫兩年內將增加7艘可裝載7,000輛車的滾裝船。

中日在汽車出口的消長,讓日本非常擔心會失去更大的市占率,深怕2025年以後,中國車商在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占率,因此把加強電動車戰略作為當務之急。

日盼台積電活絡晶片製造

而讓日本興奮的是,2月24日,耗時僅20個月、斥資新台幣2,700億元的台積電熊本廠JASM開幕;首相岸田文雄在視訊致辭時表示,日本正史無前例地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26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一起至首相官邸會見岸田。劉德音表示,在日本的支持下,第一工廠建設順利,感謝首相的半導體投資戰略。後來豐田也公開了會長豐田章男與魏哲家見面的影片,凸顯台積電對豐田車用晶片的重要性。JASM開工意味著台積電的全球布局在東北亞先建立了一個灘頭堡,這也是它首座採用合資方式興建的海外晶圓廠。

相對於台積電獨資的美國亞利桑納廠處處碰壁、延宕,岸田政府的補貼金額比例、核撥速度都非常快,可見日本相當積極地爭取台積電。台日工作文化相近,也使得熊本建廠速度超乎預期,台積電對日本投資興味正濃,現今二廠已底定、三廠也在洽談中,四廠則會在熊本以外的地方。

台積電在日本生產晶片,除可就近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能獲得日本半導體產業在設備、材料方面的支援,補足台灣在發展半導體上的不足。而在台積電的帶動下,預計將有逾50家台灣供應鏈、80家日本國內外廠商也會跟著落腳熊本,複製如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聚落。

根據日本經產省研究,台積電赴日可促進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發展帶來的稅收,幾乎與日本給予台積電的高額補助金相當。但日本卻可為失落的半導體產業重新注入活力,引領日本相關材料化學和設備搭上先進製程技術列車,掌握全球AI發展的新契機,目標直指2030年全球市占率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

Rapidus才是日本國家隊

台積電熊本JASM廠的日本員工跟台積電赴日員工一樣認真,此設廠已使當地土地成本飆漲至少二成、薪資水準大增,地方產業也活絡起來。但必須認清的是,日本官民合作的晶片國家隊是在北海道千歲市的Rapidus,該公司正積極向其他晶片製造商、供應商及研究機構招手,它有政府資金(6,500億日圓)挹注,同樣也受到台積電JASM合作夥伴SONY、豐田的出資支持。可知日本政府、民間大企業都是兩邊押寶。其執行長小池淳義曾表示,他的願景是在北海道苫小牧到石狩一帶,創造規模可媲美美國加州矽谷的「北海道谷」,且有機會成為決定全球晶片產業的「北方之星」。Rapidus計畫2027年前開始量產2奈米邏輯晶片,若能成功,將成為日本半導體技術跨世代的大躍進。它不打算量產所有種類的晶片,而將精力放在開創性的專用晶片上,如低功率人工智慧(AI)晶片。小池認為北海道土地廣袤、便宜,擁有充沛的乾淨水源,又是日本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主要產地,會是日本推動晶片復興的理想地點。要是日本本土企業能恢復晶片製造實力、可以在國內產製高階晶片,將可在AI方興未艾、中美衝突升高的國際環境下,降低對台積電和三星的依賴,這才是日本的核心目的。然而,誰知道Rapidus成功後,未來是否會變成台積電的競爭對手?等台灣王牌企業的高端技術在日本滿足了日方對高階晶片、汽車晶片的需求,日本還會在乎台灣?台灣綠營不可高興得太早,更不能基於台日在晶片製程上綁在一起,那麼哪天兩岸衝突,日本會更有理由介入。

自從2021年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倡言「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是美日同盟有事」,台灣綠營、獨派就大受鼓舞,引申為「倚外謀獨」的護身符及心理支柱,也是大內宣的上選口號。之後,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等政客繼續在台、在日拿「台灣有事」大作文章。

台灣莫癡心指望日本協防

不過,3月5日,日本前防衛廳(今防衛省)官房長、現為國際地政學研究所所長的柳澤協二,在台北的「亞太千里論壇」發表「從日本看台灣海峽有事」主題演講時表示,他雖曾是麻生的屬下,但不認同「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觀點;他認為那種說法會讓日本騎虎難下、本土有遭到攻擊的危險,將付出很大的安全代價,在日本也非主流言論。他強調台日皆應避免陷入這樣的難題,應透過外交努力與對話來處理,台灣不要期待日本協防。這話讓親日的蔡政府和即將登場的賴政府,狠狠挨了一記悶棍。

從而可知,台灣當局絕不可以把中日汽車業激烈競爭,以及台積電在日本大舉設廠,台日高科技產業密切連結,就以為買了保險,妄想日本會在台海有事時出兵協防台灣。。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45
  • 標題: 日本的汽車外銷被中國追上,晶片業則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