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台難以解決政治分歧│吳文希

賴清德上台難以解決政治分歧│吳文希

4月3日花蓮遭受7.2級強震,蔡英文應該急速趕赴現場瞭解災情,以利正確有效地指示救災的方向及方法,蔡卻遲至4月10日始赴花蓮勘災;更令人不解的是,全台有感的強烈地震發生當下未聞警報響起,但今年1月大選前毫無危害的大陸發射衛星飛越台灣時,卻兩次響起國家級警報,而且誤報中國飛彈飛越台灣,將警報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可悲啊!

蔡政府無法保護人民

食品安全是全球共同重視的議題,流竄全台的蘇丹紅至今仍然未歇外,後又衍生出寶林茶室、日本小林紅麴、王品「初瓦」和「嚮辣」及藏壽司等中毒事件,連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對薛瑞元所領導的衛福部都大表不滿。

蔡英文於2016年競選時宣示,「電價估計10年之內不會有大幅度調整的可能」,但今年3月「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平均調漲11%;王美花還錦上添花宣稱,北部某烘焙連鎖店每日僅增2元電費,追問之下,居然是販售麵包的門市。

蔡英文還長達二年未曾召開記者招待會,更不與在野黨溝通協商,居然於卸任前兩個月之際,邀請柯文哲會面座談,猜想她是想藉利益交換,拉攏民眾黨的8位立委加入綠營,然後聘柯文哲在府中擔任要職,幸好此項招安行動至今未落實,真是天佑台灣!

立委、監委都怠忽職守

立法院係反映民意、制定富國利民法規的單位,立委言談舉止應是人民學習的榜樣,不料3月19日立法院總質詢時,登記上台質詢的10名立委均未按時出席,韓國瑜院長當即裁示結束院會,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林楚茵等5位立委隨即抗議韓院長沒收質詢權。

立委開會原本就應該準時到場,尤其是排定盯場的洪及林兩位委員,更應提早到場,以便催促未及時趕到的民進黨立委;韓國瑜此舉一改民進黨一黨獨大時委員的散漫習性,結果次日立委均準時或提前到達會場,所以立委們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藍白立委都贊成制訂「藐視國會罪」,而且美、法、南韓等國已有類似規範,民進黨全面執政前也表示支持該法案,執政後卻持相反立場,柯建銘甚至說若通過此案,將訴請大法官釋憲!

監察院缺乏自主性及公正性,對綠營不法的人與事立場偏頗,如陳宗彥彈劾案案情已相當明確,卻以11:2否決,造成輿論譁然。曾任國安局局長的陳明通,於任教台大時指導的林智堅及鄭文燦二人,因論文抄襲被取消碩士學位。陳明通居然於3月下旬出版「2022學倫獵巫事件簿:阿通師談林智堅論文門始末」,強稱林生抄襲案是世紀大冤案,立即遭到陳培哲院士以「綠蟑夜奏通明店,乞藉學位入官場」反諷之。監察院應對陳明通不負責任、不公正任事主動提出糾正。

馬英九和平之旅貢獻不小

馬英九於4月1日至4月11日訪大陸的和平之旅,意義深遠。他在廣州參訪國父故居、黃埔軍校、祭拜了黃花崗72烈士墓,至西安親祭黃帝陵,強調「無論是何黨派,都供奉黃帝為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同的始祖」,隨後參觀法門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感慨地說道「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到北京後參觀抗戰紀念館、盧溝橋、故宮,行程中說「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到八達嶺萬里長城時高唱《長城謠》。

4月10日,習總書記在二會馬英九時說,「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馬英九則引述魯迅所言「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兩岸若啟戰端,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強調兩岸應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希望賴清德能妥善運用這些共識,開創出相互穩定的經貿關係,並加強教育文化方面的交流,朝兩岸和平相處的方向邁進,此乃中華民族之幸也。

國民黨是否能力挽狂爛?

民進黨從1986年組黨以來,利用口傳及地下電台,不斷灌輸民眾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而絕口不提國民黨曾穩定貨幣、振興農村建設、發展工業、強化國際經貿、開放報禁、黨禁及大陸探親等限制;反之,塑造自己是瞭解民瘼、解救民眾的政黨,再加上修改課綱及媒體逐漸被全面壟斷、1450的加油添醋,導致年輕人思想發生變化。

民進黨籍的陳水扁及蔡英文各執政8年以來,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企圖,並取得美、日的滿意,全面更改文史課綱,讓時下學子不再熟悉中華民族的歷史典故、詩詞歌賦、四書五經、四維八德等。

賴清德即將就任,就任後必定繼續「洗滌人心」,顧立雄是民進黨的「全方位超級人才」,擔任國防部長後,必會積極配合賴清德的旨意,以思想為最優先考量,整頓軍中體系,以教育為名從事官兵的思想改造;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也必定會繼續推更新課綱,逐步消滅中華文化的底蘊;出任文化部的小野部長則可利用各種藝文活動,逐漸馴化台灣人民台灣人不是中華民族。

面對這些即將發生的變化,以目前國民黨的體質及能耐而言,恐已無力回天。因此,若想讓台澎金馬重新成為中國的國土,只能仰賴中國大陸早日完成統一大業!

(作者係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吳文希
  • pages: 20
  • 標題: 賴清德上台難以解決政治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