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聯盟絕非免費午餐│張一飛

軍事聯盟絕非免費午餐│張一飛

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就對軍事聯盟有深刻的了解。此策略對維持和平、解決糾紛有其作用,但其出發點和運用方式需深思熟慮。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軍事聯盟用之不當,結果發生慘痛後果的案例(見春秋史記),在有名的軍事理論中也有把軍事行動置於政治外交之下者(見孫子兵法)。

軍事聯盟在近代歷史上被用為國際外交政策,更為世人所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就是三國同盟(Central Powers)。德、義、奧結盟後有侵略行為,因而引起英、法、俄組織協約國聯盟,最終發生戰爭,之後義大利加入協約國同盟,俄國內部發生十月革命自顧不暇,而美國在晚期才加入協約國,戰後成為一戰的得利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論歐洲把二戰起點定為1937年9月1日,或亞洲把二戰起點定為1931年9月18日,最後都是因德、日採取軍事聯盟策略,成為軸心國(德義日)與同盟國(英俄法美中)的對抗。即使中國加入同盟國,成為二戰的勝利國,但它承受了14年的戰禍。而美國在戰爭早期發了戰爭財,晚期因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美國才加入同盟國,對日本宣戰。

美國慎重考慮參加軍事聯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因此得利。但二戰後美國即以世界領袖自居,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更成為世界唯一的強權。但不幸的是,美國錯誤地把軍事聯盟當作政治外交政策,在歐洲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亞洲搞斷鏈圍堵中、俄,也以軍事聯盟為主要工具。然而,不論如何粉飾軍事聯盟是為了防禦與維持和平,但它都是侵略和具威脅性的政策。何況,軍事聯盟有兩大致命缺點,第一是耗費龐大,又是一個沒有生產回饋的資本消耗。第二是軍事聯盟的變數很大,一戰義大利倒戈,二戰美德和美日宣戰,都出於預料之外。

當今美國運用NATO擴張軍事聯盟,對俄國產生危脅,但因經費龐大,不得不要求會員國提高軍費,而會員國未必能同心協力,這問題在俄烏戰爭已出現。美國與以色列軍事聯盟,在以色列屠殺加薩人民、轟炸伊朗大使館後,美國極害怕會被捲入戰爭,甚至引起核戰。在亞洲,美國極力拉攏日韓,加強軍事聯盟,且不說日韓之間有世仇,當今兩國領導人在國內的支持率都極低,經濟上又得依靠中國市場。美日韓軍事聯盟是福是禍尚不可知。

美國也想拉印度參與美英澳日聯盟。芝加哥智庫調研美國人對日韓印中在安全議題上的信任度,印度還曾低於中國。中國是被美國媒體抹黑,導致百姓誤解,但印度出爾反爾且披著不結盟的外衣大買俄國軍武,它會配合美國的軍事聯盟嗎?

拜登自以為是外交老手,透過軍事聯盟政策遏制中國發展,這不僅損人不利己,後果也難以預料。澳洲新總理艾班尼斯上任後,就緩和了澳中關係,東南亞的越南也不願選邊站。美國把日本軍國主義扶持起來,對世界和平有利嗎?

(作者係中美論壇專欄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一飛
  • pages: 62
  • 標題: 軍事聯盟絕非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