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被遺忘的國共合作歷史│高靖
6月16日,位在廣東中山及高雄鳳山的軍校都將慶祝百年校慶,但受到兩岸情勢的影響,鳳山陸軍官校的官網對建校的歷史語焉不詳。例如黃埔軍校在創校過程中,蘇聯與國共合作的背景遭刻意隱匿。
台灣陸軍官校官版有疏漏
鳳山陸軍官校官網對黃埔創校歷史有數百字說明:「民國初年,國父所著孫文學說、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思想,北方知者少之,在此時,北京先後所掀起的新文學運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震撼全國,他們雖具愛國熱忱,但所提出的民主、科學、全盤西化等,只是一些空洞口號,而沒有具體可行辦法,對中國固有文化傳統,發生了強烈破壞作用,軍閥割據為害尤大,共產黨亦趁機為亂」、「黃埔創建以前可謂兵連禍結,民生凋敝,故1923年,國父乃派蔣公赴俄考察,蔣公於是年12月返國,寫成遊俄報告書,建議為求國家強盛,必先統一中國,要統一中國,必先消滅軍閥,要消滅軍閥,必先建立軍隊,要建立軍隊,必先創立軍校。」「1924年1月20日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建立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任命蔣公為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選定黃埔島舊有陸,海軍校為校址,是年6月16日為黃埔開學之日,校門高懸親愛精誠之校訓,國父偕夫人親臨主持,又頒書面訓詞曰,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這段說明,內容大致正確,但有不完整的缺失。台灣軍方對於自己的出身歷史,居然因長時間政治因素的影響,失之清晰與正確。
藉黃埔軍校加強國共合作
陸軍官校宣稱當時共黨趁機為亂,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成立,最初黨員還不到百人,1923年的中共,無論政治或軍事方面的實力,與國民黨有很大的差距,黃埔軍校成立的背景應是北方軍閥實力強大,國民黨需要建立一支有思想有理念的軍隊,黃埔軍校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軍閥,而非中共。
當時蘇聯基於意識形態的立場,希望中共與國民黨合作,黃埔軍校就是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成立的,而非共黨趁機為亂才要成立軍校。
根據蔣介石大事長篇初稿,1923年8月16日蔣介石率沈定一、張太雷、王登雲等,由上海乘神田丸啟程赴俄。陸軍官校校史說「蔣中正銜孫文命赴俄考察」,其實是1923年1月26日孫文與蘇聯駐華外交代表越飛(Adolf Abramovich Joffe),二人共同發表「孫越宣言」,促成國共合作後的政治發展,從而為驅逐軍閥、追求中國統一奠定基礎。
與蔣介石一同訪問蘇聯的團員沈定一與張太雷,二人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陸軍官校可能因後來國共內戰的影響,刻意略去其他中共黨員一起與蔣介石訪蘇。這在國民黨的歷史裡是經常出現的情況,台灣當前的民進黨更不遑多讓,經常扭曲歷史。
孫文為何派遣蔣介石到蘇聯考察,自然有其政治背景。當時蔣介石與孫文有緊密的政治關係,但他與國民黨其他同志相處不睦。俄羅斯作家潘佐夫最近引用蘇聯檔案寫成的《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Victorious in Defeat: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iang Kai-shek, China, 1887-1975),大量引述了蘇聯在華官方代表的說法,蔣是孫最信任的助手,但蔣在1923年與黨內同志鬧出意見不一後憤而離開廣州,回到浙江家鄉。潘佐夫指出,孫文為了安撫蔣介石,指派親信汪精衛與蔣多次溝通,傳達孫派遣蔣到蘇聯考察的訊息,蘇聯大力支持鼓吹黃埔軍校得以成形。
陸軍官校稱黃埔軍校成立全是蔣一人提議,這與實際情況不一致。有關孫中山與蘇聯往來的過程,是國民黨基於自身的政治考量,不太願意曝光的一段過往歷史,尤其黃埔軍校創設的過程涉及孫文爭取蘇聯支持中國革命運動,以及蘇聯敦促國共兩黨合作對抗北方軍閥。潘佐夫的研究顯示,蔣介石訪蘇後,雖不認為共產制度適合中國社會,但認為有關創建軍校需要蘇聯的大力協助。
潘佐夫在蘇聯檔案中發現,孫文曾向蘇聯要求軍事與財政支援,越飛也向莫斯科表達支持孫的態度,1923年3月8日俄羅斯共產黨政治局決定援助孫200萬墨西哥銀元,同時派遣軍事與政治顧問協助孫文。同年8月,蔣率團訪問蘇聯,1924年在蘇聯的援助下,國民黨決定在廣州黃埔成立黃埔軍校,成立軍校之初,孫文募集了18萬6000元銀元,蘇聯捐助了90萬盧布。
國共確曾合作打敗日本
國共兩黨之後在北伐的過程中,在上海鬧分裂,最後導致寧漢分裂,也造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為後來的內戰埋下禍因。台灣方面積極籌辦陸軍官校百年校慶,但台灣官方版的歷史並不完整,顯示還受到國共內戰的影響。
不過,在中國為打倒軍事強權日本,追求國家統一的事業上,國民黨與共產黨確曾一起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歷史史實。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78
- 標題: 黃埔軍校被遺忘的國共合作歷史